馬爾代夫印像

作者: 冰心若蘭

導讀馬爾代夫印像文/冰心若蘭 秋日,應友人之約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Maldives――馬爾代夫。 湛藍的海水中,散落著一個個綠色的小島,綠色又被一圈雪白的沙灘包圍著,沙灘外面又是一圈若有若無的淺藍,淺藍再外面,是寶石一樣的深藍......當我們的飛機飛臨這些小島上空的時候,我清楚地意識到:我來了,Maldives。 對馬爾代夫的第一印像,是在飛機上。在空中,我們可以清晰 ...

馬爾代夫印像文/冰心若蘭

秋日,應友人之約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Maldives――馬爾代夫。

湛藍的海水中,散落著一個個綠色的小島,綠色又被一圈雪白的沙灘包圍著,沙灘外面又是一圈若有若無的淺藍,淺藍再外面,是寶石一樣的深藍......當我們的飛機飛臨這些小島上空的時候,我清楚地意識到:我來了,Maldives。

對馬爾代夫的第一印像,是在飛機上。在空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19個大環礁,呈南北狹長環繞著花瓣似的小島,此刻,我才真正理解了馬爾代夫名字的含義――“花瓣”,真是如此的貼切。“散落的碎翠”――是我游後更願意賦予她的名字。

從馬累(Male)到卡尼島(Kanifinolhu),需要坐快船45分鐘。在這裡,你必須盡快適應“船”這種交通工具。因為這裡每一座島嶼,就是一處勝地,而當地叫做Dhonis的傳統多尼船,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這種船從船體到桅杆,從纜繩到船帆,甚至船釘,都是取材於椰子樹。無論外面的工業文明多麼發達,這裡依然固守著傳統的工藝。伴隨著多尼船主幽幽的歌聲,我便開始了在島與島之間來回懶懶地游逛。

海嘯後重建的套房,以木橋連接,遠遠望去,水上屋(Water bungalow)像極了漂浮在淺灘上的橄欖樹。從房內向外望去,四面盡是大海的風景。放下行囊,我便迫不及待地衝向大海。

這裡的一切都是淨的。空氣是淨的,充滿新鮮的氧氣;道路是淨的,幽靜舒坦;沙灘是淨的,純白柔軟;大海是淨的,清澈透明。在這淨的世界裡,人的心靈也是淨的了。忘記了世俗的煩惱,沒有忙碌的工作,沒有了時間和規則的約束,只有隨性而為、毫無顧忌地放松和慵懶。遠處沙灘上,椰子樹伸出長長的樹干,挺立在海面之上,不知何時,樹干上垂著一個吊床,一位游客躺在裡面享受著日光浴。他的不遠處,另一位MM躺在游泳圈裡,隨波蕩漾,正在望著天空發呆。遠遠望去,竟感覺不出他倆究竟誰在空中,誰在水中?大概是天空因大海的清澈而清澈,大海因天空的透明而透明的緣故吧。

深潛(deep diving)和浮潛(snorkelling)是了解大海的最佳選擇。由於來不及考取潛水執照,我便選擇了浮潛snorkelling。穿戴整齊,我一頭鑽入水中。我一直感嘆於這裡大海的清澈,以至於懷疑自己的眼睛,而此刻我就溶在這清明如鏡的水中,卻又感覺不到水的存在,因為一切都是那麼那麼的透明。一群不知名的小魚結伴而行,它們的身體也是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清體內的器官。再往水深處,就看到形態各異的珊瑚群了。這裡的熱帶魚五彩斑斕,種類更加繁多,顏色更加鮮艷。它們大小不一,顏色各異,一群群在珊瑚叢中游來游去,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大概是嗅到我手中面包屑的味道,一會兒身邊就聚集了大片的魚群,魚嘴啄食手指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每到我輕輕游開一段距離,魚群也隨後而至。他們看上去有幾千條不止呢!流連於海水的SPA和熱帶魚的嬉戲,竟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回到船上時,多尼船主已是催促了好幾次。

初到馬爾代夫時,當地居民送上了潔白的花環,歡迎我們的到來。盡管每天迎接大批的游客光臨,他們的笑容總是那麼真誠,那麼燦然。旅行途中,當地的導游不斷提醒注意保護珊瑚和魚類,因為他們知道沒有這兩樣,也就沒有馬爾代夫。就像已經開發的每一座旅游島嶼,他們依然執著地保留了三分之二的面積不允許商業開發,他們要留給大自然!臨行前晚,酒店舉行了一場篝火晚會,天南地北的游客聚在一起,盡情享受這最後的悠閑。海鮮,紅酒和歌舞都只是陪襯,心靈在這裡得到的淨化,才是我們所要永久留戀和保留的。

馬爾代夫,一個由藍色,白色和綠色構成的島嶼;一個由陽光,沙灘,大海,椰樹和熱帶魚構成的天堂;一個充滿熱情,純樸和友善的地方。

馬爾代夫――lost paradise(遺失的天堂),過些日子,我再來,好嗎?

2009 秋



(美麗的馬爾代夫)



(水上屋)



(愜意的感覺)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