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游記和圖片,請訪問博客:http://***/dugujinglonger)
青海,對內地人像邊疆,對邊疆人像內地。
8月初的一天,我們一行終於踏上了這片神秘而美麗的土地。
第一天 北京—西寧
從被煙霧籠罩的北京飛到西寧,甫下飛機,第一個感覺:干淨、透明。因為天空是如此湛藍,是在北京一年到頭也看不到幾次的藍天白雲。
和朋友彙合,在穿過西寧的惶水河邊,找到了我們入住的夏都賓館。賓館很老,但很干淨。
接近傍晚,朋友帶我們去賓館旁邊的小石門餐館吃飯。至今仍口有余香的幾道菜:烤土豆、烤羊排(地道鮮嫩)、釀皮(是我吃過的最好的釀皮,但朋友說還不是西寧最好的!),印像最深的,是一種名叫“狗澆尿”、用青油煎的薄餅,面香焦黃,好吃無比,據說是因為當地居民烙餅時,使用陶制的小油壺沿鍋邊澆油的動作,猶如狗在牆根撒尿的姿勢,故稱“狗澆尿”。
飯後,沿著惶水河散步,隨手買了幾罐西寧的酸奶,打開品嘗,上帝!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酸奶,如瓊脂一般,白白的,一塊塊呈果凍狀,糖放得很少,奶味純正,表面一層厚厚的奶皮子,顫巍巍的,真誘人呀!
第二天 塔爾寺 馬步芳公館
塔爾寺距西寧二十多公裡,位於青海省湟中縣的蓮花山中,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一世達賴和班禪的師傅)的誕生地,藏區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跡。
我們慕名而去,門票80元一人。又請了一個導游,是個藏族姑娘,叫卓瑪。卓瑪的普通話不那麼地道,但極其耐心,講解非常細致;可惜的是,那天寺裡的游客巨多,很多地方都不能湊上去細細地看,頗為遺憾。
我們花了半天的時間,看了大金瓦殿、小金瓦殿、祈壽殿、酥油花館、大經堂等。
在小金瓦殿,一個喇嘛非常有節奏地敲鼓、念經,經書擺在面前,他一邊敲鼓,一邊翻著經書念著,非常專注,周圍熙熙攘攘的游客似乎對他沒有任何影響。我忍不住停下腳步,靜下心來聽,恍惚覺得,那伴著念經聲的鼓聲,每一聲都敲在我的心上,讓我感動。
如來八塔下,一個老人正在叩長頭,她顫顫巍巍地雙手合十、跪下、趴下、叩頭,再站起走兩步,重復前面的動作。老人的衣服已經磨得破破爛爛的,如此虔誠,宗教的力量真是大啊!
塔爾寺門口,跟內地的旅游點一樣,賣紀念品的商販追著游人跑,我買了一個做工精致、手搖的轉經筒,一邊搖著,一邊虔誠地念著六字真經——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呵呵,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念六字真經了!
據此地人講,進出佛殿的時候,一定要順利地跨過門檻,一生就會順利;結果,盡管每個殿堂的門檻都很高,我們都努力地抬高腿,一步跨過門檻。
下午去了馬步芳公館,我對這位當年對紅軍西路軍大開殺戒的軍閥一向沒興趣,純粹是希望了解一些當年紅軍西征的情況才去的,結果並沒有看到我想看的內容。
倒是在公館的後院,有個青海少數民族的小博物館,值得一看。在那裡,我們知道了青海有5個少數民族,知道了青海的土族不是土家族(是吐谷渾的後代),而青海居然有蒙古族。
第三天 日月山 倒淌河 青海湖 齊哈河
據說,日月山古稱赤嶺,當年文成公主入藏走到這裡,思念故鄉,向前西望吐蕃,天高雲低,草原蒼茫;回頭東望長安,拿出皇後賜予的“日月寶鏡”,從中照看長安景色和親人,不禁傷心落淚,思鄉的淚水彙集成了倒淌河,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赤嶺也從此改名為“日月山”。
日月山是農業區和牧業區、季風和非季風、外流河湖區和內流河湖區的分界線,也是黃土高原的最西邊緣,歷來是由內地去青海西部和西藏的咽喉通道。
過了日月山西行,就進入了青海湖地區,我們沿著青海湖順時針走了一圈,深入了青海湖腹地,詳見青海紀行之8“藍天下的青海湖”。
晚間,宿鳥島賓館。賓館很干淨,飯菜也不貴,“手扒白條羊肉”很嫩、味道正宗,且不膻;大盤的農家土雞非常實惠好吃;而且居然還有油菜、油麥菜等青菜!
第四天 青海湖 鳥島 金銀灘
繼續沿青海湖環湖行。
中午在剛察吃刀削面,味道絕不亞於山西的刀削面,面條筋道、鹵汁濃香。吃飯時有幾個喇嘛來討錢,我代表我們幾個人掏了錢,喇嘛倒是不貪心,拿了就走了。
下午在金銀灘,去了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發基地—西海鎮,領略了王洛賓《在那遙遠的地方》的美麗草原風光,詳見青海紀行之10“金銀灘:兩彈一歌”。
第五天 坎布拉
坎布拉在黃河上游,距西寧200多公裡,丹霞地貌美麗且有特色,清晨出發,下午返回,之後准備第二天去玉樹的行裝。
詳見青海紀行之9“那一片遙遠的丹霞”。
第六天 西寧—瑪多
開著越野車,開始了我們的三江源之行,終點:玉樹自治州首府——結古鎮。第一天西寧—瑪多,第二天瑪多—黃河源—結古鎮。
從西寧到玉樹首府結古鎮,大約有800多公裡。我們在那裡時,正值玉樹機場剛剛通航,每周兩個航班;但我們仍然選擇了開車去玉樹,以便慢慢適應海拔高度的上升,避免高原反應;更為了沿路領略更多的高原風情。
西寧—瑪多的路線:西寧(2200米)—日月山、倒淌河(約3200多米)—河卡山隧道(3780米)—鄂拉山口(4499米)—溫泉(3940米)—苦海灘(4130米)—花石峽(4230米)—瑪多(4272米)。
中午在溫泉打尖,撒拉族人開的餐館,供應羊雜粉湯和花卷,羊雜粉湯是我吃過的最好的羊雜湯。
一路走,一路玩,再加上在溫泉鎮附近等修路,到瑪多時已是下午五點。瑪多的飯館大多是四川人去開的,多川味。我們在一家名為“蓉城餐廳”的飯館裡和當地的朋友們相聚,印像最深的是老板娘自己填肉晾曬的川味香腸和腊肉,麻辣味極佳;高原上特產的黃菇炒肉,蘑菇比肉還要好吃。
晚間宿瑪多的招待所,還算干淨。
第七天 瑪多—黃河源—結古鎮
路線:瑪多—鄂陵湖(4300多米)—黃河源頭牛頭紀念碑(4800米)—星星海(4220米)—大小野馬嶺(4300米)—巴顏喀拉山(4824米)—清水河(4417米)—歇武(3850米)—玉樹結古鎮(3681米)。
這兩天的見聞和行程堪稱是震撼心靈,詳見青海紀行之5“孤獨高原漫漫行”、之1“母親河的源頭”。
第八—九天 玉樹
玉樹州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國家正式稱“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著名的可可西裡無人區也在玉樹州。玉樹州也是藏族史詩《格薩爾王》中傳說的英雄格薩爾王幼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據當地人講,“玉樹”州名來源於格薩爾王妃珠姆的部落族名。
玉樹州既有當年唐蕃古道的大量歷史遺跡,也有著三江發源地的美麗自然風光。
玉樹州的首府—結古鎮的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喇嘛、藏人,甚至舉著手機邊走邊打電話的喇嘛;結古鎮的周圍,漂亮的寺廟何其多—結古寺、禪古寺、尼古庵…甚至還有佛學院;在結古鎮買藏人出售的紀念品—精致漂亮手工制作的酥油燈盞、紅瑪瑙的藏飾、尼泊爾紅木做的首飾盒、藏藥(綠蘿花、冬蟲夏草、靈芝、藏茵陳、雪蓮花、藏貝母)、高原民歌的CD、藏刀—無須過多的討價還價,玉樹民風樸實憨厚。
吃飯,可以在川人開的小餐館裡—餃子、寬粉、酸辣粉、麻辣燙,可口便宜;累了,可以到結古鎮的格薩爾廣場去坐坐,那裡還有露天茶座。
在玉樹兩天的路線:文成公主廟—勒巴溝—通天河—結古寺—嘉那新寨瑪尼石經堆—隆寶灘—結古鎮。
可惜,我們的時間有限,很多地方都未來得及去,走的時候,我與朋友擊掌相約,下次一定要到長江源頭、唐古拉山口、可可西裡無人區去走走看看。
詳見青海紀行之2“藏傳佛教的奇跡—嘉那瑪尼石經堆”、之3“流淌著文字的河——勒巴溝”、之4“唐三藏的通天河黑頸鶴的隆寶灘”。
第十天 玉樹—西寧
乘坐大巴回西寧。從早晨8:30到半夜11:30,整整一天,我們和高原上的民工、藏人和喇嘛擠在一個大巴車上,高原的風不能直吹,車窗一直是關著的,汗味、煙味、臭味混在一起。在經歷了最初的不慣和種種的不方便(比如,沿路很難找到洗手間,也很少停車有機會去)之後,再次行駛在漫無人煙的美麗高原讓我們忘記了一切,心再次變得空曠和隨性。
沿途可以停下打尖、休息的地方很少,幸好我們自己帶了玉樹的蔥油餅(非常好吃)、水果、雞蛋、香腸和水,吃飯倒不是問題。但喝水是需要控制的,因為司機只停了有限的三次讓大家方便,其中有一次是在曠野中,車上大多數都是男人,只需背轉身就可以方便;我們幾個女士只好脫下自己的風衣(一定要帶有帽子的風衣!)圍成了一個臨時洗手間,輪流方便,呵呵~~
詳見青海紀行之5“孤獨高原漫漫行”。
第十一天 西寧—北京
上午到水井巷市場購物—藏飾(我買了不少做的手鏈)、犛牛肉干、青海黃蘑(強烈推薦)、藏藥、羊毛服飾等等,市場很大,只要精心挑選,能挑到很多很好的東西,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一定要砍價(至少50%,呵呵,和玉樹非常不同呢),二是要把錢包看好,因為小偷非常多。餓了,市場裡有很多小餐館,飯菜便宜又干淨,再次吃到羊雜粉湯,不過沒有溫泉鎮撒拉人做得好吃。
下午飛回北京,至此,青海旅行結束。
旅行貼士:
1,穿衣:高原的氣候冰火兩重天,早晚冷(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天氣變化快(剛才還是艷陽高照,轉眼就能下雨、冰雹和雪),因此衣服要帶足夠(即使是夏天,也要帶厚毛衣和防寒風衣,尤其是帶帽子的風衣),且能夠一層層地穿,一層層地脫。在高原地帶千萬不能感冒,感冒容易轉成致命的肺水腫。另外一定要帶墨鏡和防曬霜(SPF值超過30的)。
2,飲食:青海的飯菜偏鹹偏辣,加上干燥,容易上火或者胃疼,自己要准備一些水果和生的蔬菜,有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喝熱水,最好帶一些維生素C。千萬不要無顧忌、不限量地吃羊肉、牛肉。
3,交通:除了西寧、青海湖等地外,其它地方一定要有性能好的越野車(甚至是四輪驅動的,以防陷入沼澤地),而且要有熟悉路線的有經驗的司機。
4,高原反應:要從低處向高處一點點玩,就像我們這樣,先到西寧、青海湖,然後再去玉樹,否則會發生高原反應。當然,是否會有高原反應:各人情況不同。身體好的人可能會有高原反應,身體差的人也可能沒有。關鍵還是不要怕有高原反應,精神要放松,也可以提前兩三天服用紅景天來預防高原反應。
5,環保:青海是我國的江河發源地,因此要注意環保,一般情況下不要過多使用塑料袋,垃圾和垃圾袋要集中,不要破壞植被,到青海湖時千萬不要吃餐館裡偷著賣的青海湖湟魚(青海冷,湟魚要十年左右才能長成,因此國家禁令捕撈和食用)。
6,民俗:青海有五個少數民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每走到一處,都要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尤其是宗教習慣,一般情況下不要過於好奇深入宗教聖地。

(瑪多境內的黃河源頭紀念碑(牛頭碑))

(坎布拉丹霞背倚藍天白雲,面向清澈碧水,色如渥丹,燦若明霞)

(勒巴溝——高山湖泊與牧場交錯)

(青海湖鳥島—飛翔的鸕鶿)

(青海之大之神奇之美麗,讓人驚嘆;十一天的時間,我們只走了不到半個省。途中小人立處是我們到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