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巴拉娜西之旅—美食篇

作者: pangpang3001

導讀2009年12月12日,與朋友兩人來到美麗的西雙版納-“猛巴拉娜西”,開始了七日自助旅行。“猛巴拉娜西” 來自傣族敘事長詩《貝葉經》中,意即“神奇美麗和諧的地方”。 12月12日:第一天下午剛到景洪市,當晚就去了網評熱門的財春青吃晚餐。 財春青,泰國餐館,在景洪市猛龍路和曼聽路交界處。 環境:餐館是個傣家竹樓,但旁邊的商鋪都連在了一起,從外面看不明顯。 ...

2009年12月12日,與朋友兩人來到美麗的西雙版納-“猛巴拉娜西”,開始了七日自助旅行。“猛巴拉娜西” 來自傣族敘事長詩《貝葉經》中,意即“神奇美麗和諧的地方”。

12月12日:第一天下午剛到景洪市,當晚就去了網評熱門的財春青吃晚餐。

財春青,泰國餐館,在景洪市猛龍路和曼聽路交界處。

環境:餐館是個傣家竹樓,但旁邊的商鋪都連在了一起,從外面看不明顯。竹樓下一層大廳是個半開放的環境,多是四人小桌,簡單大方。

價格:兩人吃了79元,價格很實惠,但比當地的小吃店略貴。

味道:我和朋友兩人都覺得味道很一般,名不符實,可人還是很多的。

服務:態度很好,服務生據說都是泰國人,長的很漂亮,穿著彩色長群,外罩休閑外套(多為拉鏈帶帽衫)。可中文說的不好,經常說不清菜單上的菜到底是怎麼做的,點菜實在不方便。

菜品:

檸檬蒸魚(30):蒸的是羅非魚,當地最常見的魚比較便宜,檸檬味道不重,上面放滿了切碎的腌菜和小米椒,很辣,味道只能說是一般。

炒酸甜排骨(20):排骨肉不爛,配菜(菠蘿和青椒)很多,勝在便宜,不推薦。

涼拌泰國罐魚(15):問了服務生半天也沒弄明白是什麼魚,想著可能是特色就點了,結果是罐頭沙丁魚,暈~~!一盤總共就4-5小條沙丁魚,其他基本是洋蔥和西紅柿,味道還不錯(如果你喜歡洋蔥的話)。注意:他們的涼菜裡,很多都放洋蔥。

炒米干泰(8):就是炒米粉,素的,韭菜炒的,邊上撒了花生碎,我很喜歡,味道偏甜,另配了辣椒粉、鹽、胡椒粉、糖四種調料可以自己加。這是唯一一道受到我們兩人一致好評的菜,推薦!

薄荷蛋湯(6):新鮮薄荷葉做湯很清新,很好吃,但是湯太鹹了,沒辦法喝,退了重加工後還是鹹,只能當菜吃了。

期望太大,失望就大,第一天我們失望而歸。

12月13日:第二天去了猛腊縣的望天樹,做了一天車後,晚上回到猛侖鎮的中科院熱帶植物院賓館入住,本來想到附近的寨子吃農家飯,後來發現園子裡晚上好多地方沒有路燈,出門又遠,就直接在賓館的餐廳吃的晚餐,結果就有了一個驚喜,這是本次旅行最好的一家餐館。植物院賓館餐廳:在猛侖鎮熱帶植物院內。環境:就是普通賓館餐廳的模樣,多是大圓桌,條件一般,倒還干淨整齊。

價格:兩人66元吃的非常好,隔壁桌的攝影師還說我們兩個太奢侈、點的太多,餐廳很人性化,大多數菜都分大份和小份,我們都點的小份,可小份就和外面餐館的量一樣了,很實惠。

味道:味道很好,口味不是很重,服務生推薦的幾個菜也都很有特色,吃的我們非常滿意。不知道為什麼以前住植物園賓館的游客都沒有推薦這家餐廳的。最可惜的是,我們餓了,吃到盤光的時候才發現忘了拍照,所以就沒有圖片看了。

服務:服務周到,點菜時也很貼心,推薦的特色菜也不貴。

菜品:

酸筍煮小江魚(20):酸筍切得細細的和新鮮小江魚煮出白白的一大碗湯,湯濃料多微微辣,酸筍特殊的味道和細嫩的魚肉非常配合,吃的我們兩個意猶未盡,推薦!後來又在景洪吃的酸筍煮大頭魚就不如這家廚師的水平了。

苦果炒豬肉(16):從沒吃過苦果,圓圓的和小個冬棗差不多大,青色的、厚皮、裡面有細細的籽,味道微苦,配上炒香的豬肉末,真是越吃越香。

炒芭蕉葉(15):取的是芭蕉葉細嫩的部分,是白色的,看起來像炒洋白菜,吃起來口感在筍衣和白菜之間,味道比較清爽。

韭菜炒蛋(12):當地韭菜很嫩,味道不重,挺好吃的。本來想吃臭菜或芭蕉花的,可是沒有了。

米飯(3):當地的米飯沒有北方的米好吃。

廚師水平很穩定,每道菜都很好吃,可惜就住了一晚,如果有時間,其實可以陪老人在植物園裡多住幾天,環境清幽,特別是早上沒有旅行團的時候,在園裡逛逛實在是很愜意!

第二天一早,吃了免費的早餐:每人一杯牛奶、一個煎蛋、一碗花生粥、一碗煮米線,配的腐乳也很細膩香辣。我很喜歡米線,煮的很有彈性,朋友嫌太有咬勁,我卻覺得剛好,上面澆了炒香的豬肉碎,可能因為旁邊另配了小蔥、花生碎、醬油、辣椒等調料碟,做的不夠鹹,但我覺得很香,一大碗都吃光光了。

12月14日:第三天我們從植物園回到了景洪市區,在住宿的豆豆家庭旅館樓下的老四川川菜館(名字記不清了)吃的,所有菜都太辣了,掩蓋了蔬菜特有的味道,一般,不推薦。

老四川川菜館:在景洪市猛龍路酒吧一條街上。

環境:就在街邊,屋內不大,所以好幾桌都擺在了外面。

價格:適中,兩人吃了62元,在當地不算貴也不算最便宜的。

服務:不怎麼樣,要水和上菜都很慢,因為我們在最外面,經常喊服務生都沒人理,結帳都半天沒人來,無管理無效率。

味道:全餐下來唯一的感覺就是辣,吃完了第二天我的胃還不舒服,對於我是半個四川人來說真是慚愧,現在吃辣的水平真是不行了。

菜品:

干筍燜鴨(32):其實味道還挺香的,就是辣味蓋住了一切,干筍可能時間燜的不夠,有的比較老,鴨子是湖鴨比較瘦,骨頭居多,量不是很大。

炒甜菜(8):本來想要個青菜清清口,可沒想到這兒的川菜是什麼都放辣,就是炒個甜菜葉也放了干辣椒熗鍋,其實用蒜蓉更好更香,結果這道青菜也把我辣到了。但甜菜葉很嫩,我很喜歡吃,只好一邊喝水一邊吃菜,朋友不喜歡,一盤青菜基本是我吃掉的。

小炒臭豆腐(10):這是該餐最成功的一道菜,我們點的時候就知道是用小米椒炒的,端上來一嘗發現豆腐的臭和小米椒的辣非常配合,香的很巴適,臭豆腐也很細膩,這個菜有點像北京炒豆渣的味道,推薦。

酸筍豬肉炒飯(10):我專門要的是酸筍豬肉炒米飯,結果酸筍豬肉沒找到兩粒,可切碎的小米椒卻紅紅綠綠的找到一堆,在滿口生火的情況下我微微品出了些許酸筍的味道,汗~~!強烈不推薦吃炒飯。

碗(2):當地的杯碗碟都是成套封裝的,每套收1元。但好像前兩天在財春青和植物園賓館吃飯都沒有收。

茶水:免費,所以第二次添水上來時就是白水一個顏色了。一餐下來,辣的我光喝水了,最後還是不行,又到隔壁的一西地茶亭買了杯冰咖啡。

一西地茶亭:位於猛龍路的酒吧一條街上,在湘軍鴨王和湄公咖啡之間,就一個小車。但是生意很好,經常看到當地人和游客打包買走好幾杯茶。我先後光顧兩次,價格不比北京的街頭水吧便宜,味道也比較一般,但量很大,杯子是比較高的那種。他家有積分卡,累積十個章後有贈送。

冰咖啡(5):是速溶的雀巢咖啡衝的,味道還行。

芒果泡泡冰(7):本來想點檸檬薄荷味道的,可是檸檬壞了,換成芒果味的,發現是用水果精粉調制的,又加了些罐頭芒果醬,喝的時候明顯有香精味,如果冰化了後就覺得更難喝了。性價比遠不如美美咖啡用新鮮水果制做的奶昔,一杯才10元。

12月15日:第四天,去過了傣族園晚上我們定了猛巴拉娜西的表演,通過小P孩定的優惠價140元/人,包餐。

傣苑:在景洪市猛巴拉娜西藝術宮院內。憑門票一人領一份,如果不夠還可以再領。

環境:木桌和長條凳,比較密集,環境一般,地方不大,但干淨。

價格:看表演還包餐,140元在北京肯定下不來,價格還算實惠。

服務:一份不夠可以和服務生說再加,我們都加點了魚和蛋羹,態度不錯。

味道:因為是自助,早就准備的,所以是溫熱的,但味道還可以,特別是菠蘿飯、蛋羹

竹筒飯:和街頭的味道差不多,竹筒清香味不重,味道一般。

菠蘿飯:很小一團,但味道酸酸甜甜,香而不膩,是做的最好的一道主食。

芭蕉葉蒸飯:芭蕉葉裹的米已經蒸的很爛了,不知道是不是放了紅糖,飯的顏色發棕色,微甜,沒有菠蘿飯好吃。

竹筒蛋羹:用竹筒蒸制的雞蛋羹,可惜竹筒已經用了好多次了,沒有吃出特別的味道,但蛋羹的火候很好、很嫩。

烤魚:微辣,鹹香,味道不錯。

烤豬肉:豬肉略肥,味道一般。

雞肉燒土豆:雞肉比較老,不好吃。

涼拌黃瓜:上面放了辣椒醬,無特色。

水果:幾小片西瓜和菠蘿。

米飯、小饅頭、粥、洋白菜湯、檸檬水、泡菜蘿蔔都是放在公共的地方隨便自取的,檸檬水還可以。總的來說,作為演出附送的晚餐,味道還可以,據說還有水果餐,沒注意是什麼樣的。

12月15日:第五天,這一天早早的去了猛海的雲茶源,下午就回了景洪,旅館附近轉了轉,就來到猛混街上的王府餐廳,因為他家廚窗上寫滿了當地特色菜,就來嘗試一下。

*街頭小攤:當天下午在市區的小攤上吃了炸臭豆腐和炸茄子,每樣都是一塊錢四塊,炸臭豆腐很一般,一點都不臭,但茄子帶來了驚喜,非常嫩還有茄子本身的清甜味,非常好吃。攤主是一位老婆婆,看到她那麼大歲數都還在街頭奔忙,不由得為滿街要飯的年輕婦女和小孩子慚愧。其實作為旅游城市,總還是能做些小生意的,可那些要飯的一到晚上就毫無顧及的穿梭在飯館和夜市中,張嘴就是“來點錢嘛”,當地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好像對這些現像視而不見,街頭根本就沒有對這些管理和整頓的人。

王府餐廳:位於景洪市猛混路和猛腊路交叉的路口西北角,招牌上還寫著“風味鵝、風味我”的字樣。

環境:當地的餐廳一般都不大,屋內有四張大圓桌,門口放了3張小桌,到了晚餐時間經常坐滿,就在路旁在搭幾張臨時的小桌小凳。環境比街頭小吃店略好。

價格:2人晚餐99元,比街頭小吃店略貴,服務員經常要我們到廚房點菜,推薦的菜都是貴些的,總是不建議我們看菜譜,所以結帳後總是比預想的要貴些,其實菜單上很多菜都是幾元和十幾元的。看來在哪兒吃飯也不能聽別人的忽悠。

服務:態度很好,進了後廚後耐心介紹我們不認識的當地菜,倒茶添水也很主動。

味道:比較有當地特色,大多數菜做的還算不錯,感覺比財春青和老四川做的好。

菜品:

酸筍煮大頭魚(28):酸筍很嫩,大頭魚是江裡的一種小魚,長不大,長約8-10公分左右,很新鮮,量也很大,味道不錯,但比植物園賓館做的酸筍煮小江魚還差一點,湯的顏色微黑不夠清亮。推薦。

醬爆茄子(8):茄子味道很好,當地茄子比北方的更嫩更甜,醬是豆瓣醬並不是黃醬,缺點是他家的火候比較大,茄子皮都炸老了,廚師的功力不行。

芭蕉花炒鵝雜(18):這個菜受到朋友的歡迎,因為我不吃內髒,她把一盤鵝雜基本都吃光光了。雖然我不吃鵝雜,但是芭蕉花還是很好吃的,嫩嫩的口感和味道比較像竹筍衣,很香,缺點是這個菜油很大。

菠蘿飯(18):飯是糯米飯,裡面加了花生和切碎菠蘿,放入挖空的菠蘿後蒸熟,甜甜糯糯很好吃,而且並不是很甜,猜測估計只用了菠蘿原汁,並沒有放糖。推薦。

松茸肉片湯(25):松茸很嫩有一種清香味道,但肉片太老,建議直接炒松茸吃,價格不便宜。

碗(2):收費的碗筷每套1元。

12月16日:第六天,野像谷歸來,因為對前一天的菠蘿飯印像很好,我們又去了前一天的王府餐廳,今天吃的更貴了,但品質並未提升。

王府餐廳:位於景洪市猛混路和猛腊路交叉的路口。當天晚餐137元,但品質沒感覺有多少提高,都是那個高價魚鬧的。

刺五加煎蛋餅(15):本來要吃臭菜蛋餅的,但餐廳兩天都沒有臭菜,服務生推薦了刺五加,確實味道不錯,略有青澀的味道,很香,但蛋餅火大了。這家的刺五加煎蛋餅比附近的小吃店貴很多,後一天吃的旺旺小吃才收8元。

苦筍喃咪(12): 苦筍據說來自泰國,也是餐廳連續推薦兩天的菜,所以我們就點了,但沒吃出和普通的竹筍味道區別,和北京的手撥筍味道差不多,是蒸熟後晾涼沾當地的一種沾料,沾料裡面混了碎西紅柿和碎香料,覺得不夠酸,苦筍收拾的不好,外皮很老,嫩的地方比較少。

薄荷葉炸排骨(18):新鮮薄荷炸了很香,是我最喜歡的。但排骨的火候過了,都焦黑了,肉的香氣都吃不出來了。他家炸或煎的火候都比較大,也許是廚師的愛好。

黃燜巴豪(68):服務生專門推薦當地最好的江魚——巴豪,賣68元/斤,上來滿滿一盤,但是味道不好有腥味,我們只動了兩三塊。服務生說因為我說不要辣的,所以沒放辣可能不好吃,但這也不能解釋為什麼黃燜的魚會那麼腥。魚雖然沒刺,但肉質並不嫩,口感到像鯉魚,我覺得就算做的不腥也不會好吃。不推薦。發現當地的小魚都比大魚好吃,常見的羅非魚也不好吃。

自制腊腸(18/小份):因為是自制的,所以想嘗嘗特色,可朋友不吃帶肥肉的,我就要求點半份,開始服務員(據說是廚師或老板的弟弟)半天不同意。在我們再三要求下,才給切了一小盤,但是要收18元(一份才25元),感覺這家做生意不夠靈活,價錢偏高。不過腊腸的味道還不錯,微辣,不是太肥,熏腊的香氣不足。

飯(2*2):我們兩人一小碗飯都沒吃到,但是照舊按人頭收取飯費。

碗(2):每套1元。

12月17日:第七天,上午去了基諾山寨,下午就沒事了,回到了景洪只好開始吃我們幾天來的第一頓正式午餐,平時我們都是在路上吃零食的。因為是當地司機給我們順路拉回城的,因為他們也要吃飯,直接就來到小孔雀幼兒園附近,這裡有很多家小吃店(有些像北京街頭的路邊攤),據說是當地人吃飯的地方,物美價廉。我們挑選了一家人比較多的旺旺小吃店,對面那家永盛小吃店規模也比較大。後來我們吃完飯,走出來才發現出了路口就是前兩天吃飯的那家王府餐廳,如果前兩天晚上多走幾步,就能節約更多的伙食費用了。

旺旺小吃店:從猛腊路向西拐進猛混路後第一個丁字路口向北(右)拐後,直行50米即到。

環境:據說屋裡有大桌,但是沒進去,吃飯的人多做在外面路旁的圓桌吃飯,條件很簡陋,但也還干淨。

價格:2個人午餐36元,物美價廉。如果早發現這些小吃店,我們就不在王府餐廳吃兩天了,能節約不少餐費。

服務:態度還好。

味道:家常口味,鹹淡適口,味道不錯。

菜品:

芭蕉花炒豆豉(8):芭蕉花很好吃,豆豉是辣的放的比較多,結果的在裡面挑芭蕉花吃,這個菜又香又辣,如果不能吃辣的,一定要點菜的時候提出來。推薦。

臭菜蛋餅(8):臭菜放的太少,基本沒吃出什麼特殊味道,但是蛋餅煎的很好,金黃金黃的看起來就很誘人,比王府餐廳的做的好吃。早知道臭菜沒啥味道,不如點刺五加蛋餅,他家才8元。

南瓜尖豆腐湯(6):南瓜尖又嫩又新鮮,豆腐也很好吃,我們都吃光光,推薦。

飯(2):按人頭收費1元/人,比王府餐廳的便宜。

碗(2):按套收費。

因為當天飛機是晚上的,下午沒地方可逛了,我們就來到聞名已久的美美咖啡館,咖啡館最知名的就是:創始人老板娘是一位哈尼族愛尼人,先後三位老板娘都被老外泡到歐洲去了。所以咖啡館這麼有名和火爆,與很多人希望也有一段艷遇有關,隔壁的湄公咖啡生意就要略遜一籌。我們兩人坐在露天的茶座裡,喝喝咖啡,享受下午的陽光和溫暖,看看雜志,吃吃甜點和冰激凌,十分的愜意!

美美咖啡館:位於猛龍路的酒吧一條街上,穿過馬路就可以走到財春青的背面。

環境:地方隨小,但細節處都體現了休閑的風情,椅子上還加放了軟墊,在當地的餐館中就算環境比較精致的了。

價格:飲料和甜點都不貴,2個人待了很久花了52元,其實老外一杯啤酒就坐一下午,消費也不高。她家還有中西餐,因為只喝了下午茶,不知道正餐的味道如何。

味道:飲料和甜點的味道都還不錯,雖然沒有北京的一些咖啡館精致,但品質還是有保障的。

服務:小妹的態度還好,但加水不是很主動,桌上沒有餐巾紙盒十分不便。老板微黑,穿著印花的長衫,對坐在角落的兩個老外明顯熱情很多,估計是常客。比較貼心的服務是:免費雜志和書有很多,還有一個電腦可以上網,所以隨便在那裡就可以混一個下午。

菜品:

木瓜奶昔(10):他家的水果奶昔都是新鮮水果加牛奶或酸奶打制的,很濃很稠,味道也很好,性價比要高於旁邊的“一西地茶亭”,那家的水果泡泡冰都加的是香料粉,味道也不好。

香蕉奶昔(10):這個朋友最喜歡,我更喜歡木瓜口味的,覺得更清爽些。

菠蘿薄餅(10):薄餅味道還好,但是菠蘿不好比較生,沒有我在農貿市場買的3元一個的菠蘿味道好。另:比較奇怪的是美美咖啡將薄餅翻譯成pancake,其實這種甜點應該是可麗餅(crepe,來自法文crêpe)是法國傳統小食,是一種以一張煎餅皮(配料:面粉、雞蛋、牛乳、奶油和鹽)包裹多種配料的點心。而pancake在英國是一種月餅大小的帶孔的發酵薄餅,超市裡成品每包半打或一打賣得很便宜,可以用烤盤或煎鍋熱熱吃,比較松軟,一般吃的時候並不用來包裹餡料,其大小也包不上什麼東西,最多能抹點醬吃。

巧克力蛋糕配冰激凌(12):不是海綿蛋糕,是brownie(一種傳統的巧克力核桃味重油蛋糕),美美咖啡改良了一下,下面放的不是核桃而是瓜子仁。

海南咖啡(10):在大興量販店買了一包海南小粒咖啡豆,不知道味道如何,就專門在美美點了一杯現磨的品嘗一下,發現咖啡可能烘焙程度比較高,偏苦,比較適合做花式或冰咖啡,如果和黑咖啡,苦味太重,甘味不足,基本無酸味。喜歡巴西咖啡豆那種偏酸的朋友,就不要點海南咖啡了,如果喜歡碳燒咖啡的朋友,估計適應這種口味。

在美美咖啡館晃了一個下午,除去看雜志和聊天,還觀察了下其他客人。發現那裡的客人並完全專注於飲食,更多的是放松心情。

Ø 兩個老外(老男人了)一杯啤酒一支香煙,隨意的和老板娘聊聊天,或是只是靜靜的抽煙,竟然坐到我們走的時候還在那裡。

Ø 一對年輕的外國情侶,背著巨大的登山包,在喝了飲料吃了冰激凌後,又在咖啡館的電腦上泡了許久,也許是收郵件,也許是查詢旅游信息和天氣情況,旅者真正的把這裡當成了休憩的小站。

Ø 一對花樣年華的當地騷多裡(傣語對女性的稱呼),在隔壁的“湘軍鴨王”買了許多鴨脖、鴨腳、鴨頭和鴨翅來吃,一手帶著一次性塑料手套拿著鹵味啃著,另一手端著現榨果汁喝著,雖然略有不和諧卻又體現的當地風情,十分有趣。在半個多小時後,桌上已經滿是骨頭後,兩人開始奮戰巧克力蛋糕配冰激凌,之後又續點了三個冰激凌球,其腸胃功能的強大,實在是嘆為觀止。

Ø 一位三十幾許細眉細眼的單身女子,一杯當地咖啡一份吐司黃油,吃完後拿出了長長的電話清單挨個電話,每次接通後第一句都是“你是誰?”,萬分搞笑!原來是女子的手機丟了,聯系方式也丟了(估計還是謀生的工具),只好按清單挨個電話確認對方是誰後再輸入新的手機中,經常會聽到女子笑說著“原來是你啊,這麼重要的人我怎麼能把電話忘了呢,一定要好好的記下來”。在女子繁忙了一個下午後,又拿了份面條什麼的,和老板娘做到了兩個老外(老男人)的桌上,邊吃邊聊,一看就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Ø 後來進來另一對年輕的女孩,一個中國人,一個歐美人,帶著蠟染花布頭巾,穿著無袖背心和短褲,全身休閑時尚,與當地那些還穿著毛衫和外套年輕人相比,分外顯眼,她兩個看起來比較像同學一起出行雲南。她們點的一款加冰的花式飲料十分好看,高高的杯子中透明的飲料裡漂浮著翠綠的薄荷葉,很是誘人。中國女孩對吃食比較講究,為了她點的墨西哥薄餅,一會兒嫌棄餅內奶酪加少了,一會兒又要求加些配的沾醬,墨西哥薄餅切成了小塊,表面焦黃,看起來還不錯。

更多圖片請見我的個人博客http://blog.***/emma_j/album/#p1




(檸檬蒸魚)



(芭蕉花炒豆豉)



(酸筍煮大頭魚)



(苦筍喃咪)



(菠蘿飯)


精選遊記: 西雙版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