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8甘肅旅游日記(1)—敦煌
今年夏天一家人真夠忙的 —— 忙著旅游:7月下旬先去了趟木蘭圍場,8月中旬公司組織游黃山,同時LP借公司開會之機帶兒子又去深圳、香港玩了幾天。利用這段時間,花了些工夫做好月末甘肅游攻略。計劃10天穿越河西走廊,從敦煌,經嘉峪關、張掖、武威至蘭州。但因與兒子學校安排學生看奧運比賽相衝突,只好將行程壓縮至9天。8.23至敦煌的機票提前兩周便預定了,沒想到即將出發前收到國航通知,23日航班取消,航班合並至24日。真沒脾氣,行程只能再減一天。權衡之下,決定去掉武威一地。應該說這是個錯誤決定,因為實踐證明,武威是一個非常值得走一走、看一看的西北小城。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在游嘉峪關時,七一冰川因下雨道路受阻沒去成,於是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留給了武威。應該說是天氣讓我們避免了這個錯誤。
8.24 北京-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
7:40飛機准時起飛離京,兩小時後舷窗外已是茫茫戈壁。即便是兩班合並為一班,737上乘客仍不足2/3。今年由於地震、奧運等因素,敦煌旅游大受影響。10:30到達敦煌機場。已進秋日,陽光依然灼熱,但空氣干燥,沒有北京那種“桑拿”的感覺。
在攜程預定的敦煌莫高賓館(三星,187元)有接機服務,接機的導游小姐已在機場等候多時了。不過20幾分鐘的路程,轉眼進入市區。賓館果然如同網友描述的那樣,在前台的LED屏上打出了“歡迎XX客人”的字幕,怪有趣的。不過房間很不給勁,衛生間下水道處理不好,散發著難聞的氣味,以至不得不開窗。
敦煌是一座非常干淨且有時尚氣息的小城,很有親和力。賓館往南一兩百米便是發往莫高窟的班車站(位於鳴山路上)。車停在那裡(綠色的中巴車,大約30分鐘一班,票價8元/人),還沒有一個乘客,司機大哥見我們是來旅游的,非常稀罕,因為最近游客實在太少了;還有一件令他不解的事情:已8月底了,我們怎麼還能帶著孩子出來玩,因為當地小學生已經開學了。時值中午,果然看到三三兩兩的小學生背著書包放學回家。哈哈,北京要到9月1日才開學的,而我們旅游才剛剛開始。
莫高窟位於市區東南25公裡,路上還要經過機場。大約坐了一半的乘客,11:30准時發車。經機場往南,茫茫戈壁的後面遠遠的黃土色的山上,便是中化文明的偉大傑作 —— 莫高窟。莫高窟位列中國四大石窟之首,自前秦至元代,歷經近千年的不斷開鑿,成為集各時期建築、石刻、壁畫、彩塑藝術為一體的、歷史最為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其藝術價值無以倫比。記得有消息報道,出於保護的目的,自2008年開始景區已限制每日的游客數量。還好現在游客不多,購票(160元/人)後等了半天,湊足了十幾個游客,才由一名景區導游帶著進入景區,因為景區內原則上游人是不能獨立行動的。
莫高窟依山崖而建,一個個不同高度的洞窟由懸空而建的、集古典和現代風格的樓閣式樣的通道相連接,外表甚是美觀。導游小姑娘帶領眾人參觀的路線是比較固定的十個窟,相比現存的492個洞窟而言,可謂冰山一角。像著名的九色鹿、飛天等景觀,均不在其中。不過對於我們這些門外漢來說,走馬觀花領略中華藝術的博大精深,已達到目的了。

(莫高窟-九層樓)
印像最深是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箓為了將已被遺棄許久的部分洞窟改建為道觀,而進行大規模的清掃。當他在為第16窟(現編號)清除淤沙時,偶然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打開後,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現編號為第17窟),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然而,因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之王道士的愚昧,大批文物被以極低的價錢分別賣給了英、法、日等國的文物掠奪者,損失難以估量。此外,1940年至1942年,國畫家張大千兩次赴莫高窟臨摹壁畫,剝損壁畫總共約有30余處,這種愚昧之舉對國寶同樣造成的很大的破壞。我想,大多數參觀莫高窟的國人,除了欣賞、贊嘆石窟給後人留下的偉大藝術之外,更有惋惜、痛心和憤怒的心情夾雜其中。另外一處印像較深的,便是那著名的“九層樓”了。“九層樓”是指第96窟,是莫高窟中的最高建築,也稱為“大佛殿”。“九層樓”高45米,裡面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市內盤腿而坐的泥胎彌勒菩薩的造像。考古發現,洞窟內有從先秦到西夏的各年代的土層,實在難得。
在很多洞窟內都可看到西夏紋飾,這是在莫高窟對“西夏”這個名詞最直觀的認識。對於我們這種對歷史充滿興趣卻又了解非常有限的人來說,“西夏”這個詞平常很少接觸到,但自踏上甘肅的土地,卻常常或見到,或聽到,直到參觀武威的西夏博物館,對西夏才有了相對完整的了解。其實何止西夏,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十六國,甘肅是占有重要地位的。那時中國處於分裂狀態,北方土地被五個主要部族匈奴、羯、鮮卑、氐、羌所瓜分,史稱五胡亂華。這段歷史比較復雜,難於記憶。此行從敦煌到武威,對此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莫高窟對面是博物館,簡單看了看,15:00坐上班車回市區。自踏上甘肅的土地,幾個小時的環境適應後,明顯覺得嗓子發干。下車後開始尋找“達記驢肉館” —— 網上很有名氣的飯館,雖然網友對其褒貶不一,但既然來到這了,總該嘗一嘗。經過莫高賓館時,一位門前“趴活兒”的出租司機老哥很熱心地為我們指路,並問我們明天是否打算包車?本來准備過一會兒聯系網上推薦的幾個司機,既然說到這兒,又看他五十開外的年紀,面相忠厚,索性談一下價錢。報價400元,還算合理,於是成交。為表誠意,老師傅“友情奉送”我們到達記門前(其實只有五六百米的距離)。
已近下午4點,所以小店客人並不多。先一大盤驢肉,再每人一盤黃面,轉頭又看見冰箱裡的“仰慕已久”的杏皮水(3元)。黃面味道一般,但驢肉實在鮮美。有道是“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雖然正宗的河北(河間、保定)驢肉也常吃,但此味道又有不同。擋不住誘惑,又加了一盤,共花費59元。
從達記回賓館剛好穿過一個自由市場,買了些零食、水果,回房休息。看新聞報道奧運會中國金牌總數已從49增至51枚,明天賽會就閉幕了,最後這兩枚金牌到底是誰拿的卻成了迷。甘肅人對奧運會似乎並不關心,在後面幾天的行程中,沿途在嘉峪關、張掖、蘭州打車時曾問過幾個出租司機,居然都不知道,以至於這一懸念一直到回京才揭曉。
18:00打車(10元)前往市區南郊的鳴沙山-月牙泉。這是采納網友的建議,因為這個時候比較涼快一些。月牙泉,除莫高窟外又一個皓月當空的響亮名字,一個浩翰沙漠中形如月牙的清泉,常年不枯,堪稱奇跡,不過景區門票價格不菲,居然要120元/人。包括莫高窟在內,當地旅游不景氣,會不會與這過高的價錢有關系呢?
進景區直接買了駱駝票(可選的,60元/人),幾匹駱駝組成一隊直奔鳴沙山。爬坡很累,爬軟軟的沙坡更累,這道理不但人知道,駱駝也明白。走到半山腰,領頭的那匹白駱駝往地上一趴就想罷工,領隊大嫂只好下駱駝驅趕。沙漠一眼望不到邊,一座坡接一座坡,都是一個模樣,只不過我們所到達的沙坡上有一個滑沙場。踩著鋪在坡面的軟梯,氣喘噓噓地爬到山頂,眼前豁然開朗。太陽即將落山,夕陽灑在沙漠上,一片耀眼的金黃色,是如畫的景致。
坐上滑車(15元/人)轉眼滑到坡底,這就是所謂的滑沙,傳說中的鳴響只是傳說,權當娛樂而已。駱駝隊又將我們送到月牙泉附近,轉過一座沙包,只見前方一汪如鏡般的彎月形清泉鑲嵌在沙漠中,那自然就是令人神往的月牙泉了。太陽已隱入高高的沙山之後,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但泉邊游人依然很多。我們在泉邊感受著清涼,樂而忘返。

(鳴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的神奇在於其與炎熱干燥沙漠共存而常年不枯,從科學角度講,這與敦煌西部黨河的水位有關。前些年新聞報道,月牙泉水位呈逐年下降趨勢,再過多少年就可能消失。為保護神泉,景區已將其用護欄圍住。近年來當地已進行了治理,通過黨河蓄水,泉的水位抬升了很多,水面已漫延到月牙形護欄之外。這片水面沒有護欄,這樣游人可以零距離接觸泉水。
經過了一個白天的“適應”,又在沙山上爬上爬下,嗓子早已“冒煙”。看到旁邊小賣部有冰鎮杏皮水(5元/杯),這時仿佛是天下最好的飲料,連飲三杯,好不痛快。20:50坐電瓶車(5元/人)離開景區,此時天已完全黑了。回市區的3路公車此時也直接停在了大門外等客(白天是不能靠近景區的)。擠著一車人,一直坐到沙州夜市。敦煌的沙州夜市在網上倍受推崇,名頭十分響亮,但沒有想像的熱鬧。當然食客還是很多,並有大屏幕電視觀看奧運。逛了一圈,吃了碗地道的涼粉和些羊蹄兒、羊雜兒,溜達著一路欣賞夜景,回到賓館。
提示:很多網友建議18:00以後游鳴沙山,事實上這個時間還是有點兒晚,時間比較緊張。
8.25 玉門關-河倉古城-雅丹地質公園-漢長城-陽關
敦煌早上7:00天剛剛亮,高師傅(昨天約好的出租司機)已在賓館門外等候了。車子沿著沙漠一路向西,很快駛出市區,之後便是無盡的戈壁。8:20到達玉門關景區售票處,購票(40元/人)後繼續前行,10分鐘後便遠遠看到飽經滄桑的玉門關城了。
涼州詞 —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兒子在來時的路上已熟記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玉門關約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是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關城為正方形,又稱小方盤城,如今更像一個高高的黃土台,大體保存完好。站在關前,想像當年關前人來車往的繁榮景像,不禁感慨。一個湖南電視台的攝制組正在此錄制節目,因此諾大景區,時間雖然很早倒也不覺冷清。

(玉門關)
8:55從玉門關起程,正准備向西前往雅丹地質公園,這時對面一輛回程的包車帶來一條不好的消息 —— 前方軍事戒嚴,10:00以後才能通行。距此以東約十幾公裡的河倉古城本在行程之列,正好利用這個時間過去看看。車子轉上土路,顛簸了20幾分鐘達到目的地。這是一個現存規模比玉門關大上幾倍的漢代古城,同樣已是殘垣斷壁,滿目瘡痍。
河倉城建於西漢,俗稱大方盤城,自漢代到魏晉一直是長城邊防儲備糧秣的重要軍需倉庫。把守玉門關、陽關、長城、烽燧以及西進東歸的官兵將士均從此庫中領取糧食、衣物、草料供給。古城北依疏勒河,據考證糧草就是靠水路運至玉門關及陽關等地的,可以看出古人選址的科學。如今河道已基本干涸,河床上倒是生有茂密的楊樹林,在一望無際的戈壁上顯出頑強的生機。

(河倉古城)
古城旁一座孤伶伶的磚房內住著一位老人,受雇在此看護古城,月工資800元。干這差事也許是為了生計,但也許是一種清福。10:10回到玉門關,戒嚴仍未解除,關前滯留了大批游客,顯得好不熱鬧。到景區對面的玉門關博物館參觀(門票含在玉門關門票中)以消磨時間,一直耗到10:30,各路人馬結成車隊,浩浩蕩蕩向雅丹方向挺進。幾公裡後經過漢長城遺址,再往前又是無盡的戈壁,除了藍天,連景都沒得可看。高師傅是河南人,落戶敦煌已十幾年了,在他眼中敦煌就是惡劣的天氣,冬季尤為艱苦。好在現在季節合適,我們對敦煌印像還相當不錯。一路海闊天空,時間過得很快,11:25到達雅丹地質公園。
此地距敦煌市區200公裡,屬無人區,再往西便進入新疆境內。據介紹,該地質公園是60年代一個地質科考隊在由維族向導帶領經過此地前往羅布泊科考時發現的。“雅丹”是維吾爾語,意為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區的一種風蝕地貌。景區屋頂安裝了幾台風力發電機,在這方圓幾十公裡不見人煙的不毛之地上自給自足。購票(50元/人)後車子開到游客中心。公園內縱深有十幾公裡,需乘景區觀光中巴游覽。觀光車人滿發車,游客在等車期間可以到游客中心大廳觀看雅丹的視頻資料。我們運氣不錯,正趕上一輛觀光車即將發車。
06年游新疆時,因車次問題錯過了烏爾禾魔鬼城,沒想到此處成為我們認識雅丹地貌的起點。觀光車歷時1小時,從“金獅迎賓”開始,進入公園腹地。路兩側遍布著形態各異的巨石(其實是黃土堆),經過“獅身人面”、“孔雀回眸”等景點,最後到達“艦隊出海”。每個景點都是那麼神似,實在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弓。

(金獅迎賓 和 孔雀回眸)
在終點“艦隊出海”,無數形如艦船的巨石仿佛編隊遠航一般,景像蔚為壯觀。導游給大家20分鐘參觀時間,眾人紛紛下車自由活動。路邊一排小攤,擺放著各種戈壁奇石。旁邊一排吉普車整裝待發,游客再花300元可自駕到公園南區瀏覽。部分游客駕車而去,我們則步行到“艦隊”腹地參觀。在戈壁上把握方向至關重要,一旦視線內看不到人,而又走錯了方向,那就極其危險了。茫茫戈壁,無數沒有生命的怪石,強烈的陽光,蔚藍的天空,除了美感之外,更有對生命的威脅。
參觀結束,13:00離開雅丹原路返回。14:00經過漢長城遺址,下車參觀。與我們平常看到的長城不同,這裡的長城為漢代所建,雖歷盡滄桑,但兩千年之後仍屹立不倒。所謂漢長城,更確切地說是一堵長長的矮牆,由泥土加蘆葦夯築而成,是當年大漢抵御匈奴的重要屏障。像河倉古城一樣,旁邊一座看護用的小屋默默陪伴著這段殘敗的長城。
短暫停留後,繼續返程之路。車子拐上了一條不起眼的小路,直奔此行最後一站——陽關。穿過一片綠洲村莊,15:40來到陽關附近的一個村子。自踏上甘肅的土地,平生第一次對“綠洲”一詞感受強烈。在幾乎寸草不生的戈壁上,當你看到一片充滿生機的綠洲時,可以深刻體會到“生命”一詞的含義。
村子裡幾乎家家都在搞農家樂。老高把我們帶進一個綠樹蔭蔭的小院,茂密的葡萄架覆蓋了整個院子。坐在葡萄架下吃飯不僅舒服,更能隨手摘些又大又甜的葡萄來吃。吐魯番的葡萄享譽全國,這兒的葡萄也不賴,因為氣候干燥、日照時間長是兩地共同的特點。飯菜價格不便宜,老板解釋說這是因為當地糧食都是從外地運進來的,也許吧!已經下午3點多了,我們腹內空空,既來之則安之,點了拉條子、番茄炒蛋、土豆絲、青椒木耳肉片,共78元,飽餐一頓。
相比於前幾個景點,陽關博物館門票(50元/人)總算有半價學生票了。老高說參觀需要兩個多小時,到時來接,之後便找地兒洗車去了。怎麼要這麼長時間?湊足了10幾個人,導游帶隊首先進到博物館。講解速度太慢了,估計旁邊放個蝸牛也比我們走得快,很有拖延之嫌。其實我們就想看看遺址,於是離開隊伍出館直奔目標。景區好像是由港商投資的,搞得比較花哨,建了城門樓、大營之類仿古的東西,看起來倒也不錯。博物館離遺址尚有一段距離,有電瓶車(10元/人)送我們到遺址的山坡。這空當要兒子順便背一背那首詩: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裡的“古董灘”上,因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最早建於公元前121年,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可惜昔日詩人筆下的陽關城如今只是一片戈壁、一輛木車和一排柵欄(這兩個應該是景區人為安放的)。遺址旁的小山包上有一座烽遂,似乎還能以實物證明此處是陽關所在。
17:00離開陽關,一路無話,回到敦煌市區。高師傅極力勸我們去市郊的敦煌古城去看看,不過聽說那只是個影視基地,看時間不早也就算了。
回城第一件事是到客運站買明早嘉峪關的車票(66元/人),8:00發車前三個座位。回賓館稍事休息,步行到沙州夜市再次尋訪美食。今天很有收獲,在仿古商業街的南半部發現了一家家的燒烤店,先在“老馬燒烤總店”吃了些烤串,味道一般,接著又到“新疆老劉燒烤”,點了烤魚、酸辣肚片、烤油餅、杏皮水,共83元,這些非常不錯,尤其是產自當地南湖的烤魚,肉質鮮美。有這樣的美食總算與夜市的名氣相稱。
提示:
1) 高師傅電話:13893737640
2) 敦煌-嘉峪關車票(終點酒泉)66元/人,每天兩班,8:00/14:00雙向對開。
整理於 200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