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去江南水鄉,能去看看那如夢似幻、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真的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
但很可惜一直都沒去成,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忙。忙工作忙生活,每天在人海中穿梭,在忙碌中度日,甚至連周末也不能喘息。偶有長假,也因為害怕景點人多擁擠,而將自己窩在家中冬眠,白白浪費大好時光。
終於碰到了難得的機會,因為總公司做項目,而有機會呆在上海四個月。由於工作不太忙,而上海又離蘇杭極近,交通方便,所以在周末的時侯,就和同事一起來到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江南水鄉的代表地——同裡。
同裡隸屬蘇州,地處太湖之濱,從上海坐車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達。然而周六一大早,我們急匆匆趕到車站時,卻錯過了第一班車,心中不免郁悶。坐上九點半的第二班車到同裡時,已經是十一點了。由於是一日游,下午四點半就得坐班車回上海,所以更加有點急躁。好不容易來一趟,若是不能玩得盡興,那就太遺憾了。
下了班車,興致勃勃的我,看到的不是小橋流水,而是滿眼的馬路高樓,不禁有點意外。若不是標牌上寫著“同裡”,我還以為是到了上海城郊。坐在通往景區的電瓶車上,我們在純現代化的街道上穿行,兩邊的商店與上海街道邊的商店沒什麼兩樣,我在心中嘆了口氣,難不成現代城市的鋼筋水泥已經侵蝕到這裡來了嗎?我還能看到真正純粹的水鄉美景嗎?
電瓶車拐了一個彎,如同穿梭時空一般,腳下的路忽然從水泥路變成青磚路,兩邊的建築也一下子變成了綠蔭瓦房。車在一個牌坊前停下,隔著牌坊遠遠望去,一幅水鄉美景展現在眼前,我的心跳一下子就加快了。高樓環繞之間的水鄉,就如同沙漠中的綠洲一般,吸引著我這遠道而來的旅人。
一步跨過牌坊,仿佛跨過了一道無形的牆,所有的城市喧囂都被擋在了外面,耳邊一下子清靜下來,只聽到風吹樹葉的沙沙聲。清新的水氣撲面而來,所有緊張的情緒瞬間舒緩,吸一口氣,我放慢腳步,開始慢慢品味同裡的水鄉之美。
同裡具備典型的水鄉氣質:小橋,橋邊綠柳依依古樹蔽日;流水,水上烏蓬船悠閑地搖蕩;石路,路邊長滿青苔的瓦房刻劃出歲月的滄桑;狹窄彎曲的裡弄、隨風飄揚的酒旗……每走一步都像展開了一卷水彩畫,每一個拐彎都帶著曲徑通幽的驚喜。一路走來,我們手中的相機都不曾停過,生怕錯過了每一個美麗的風景。
信步來到一個園林的入口,抬眼一看,門牌上赫然寫著“退思園”,據說是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退隱後的居處。退思園規模雖然不大,但卻極盡精巧,正廳氣派、回廊曲折,花園別致。我最愛那清幽的後花園,鮮花掩映的石子路時隱時現,蓮池中錦鯉戲水情趣盎然,古樹下的石桌石凳讓人清涼頓生,就連院邊的圍牆也因為長滿了爬牆虎而顯得更有生氣,靠上去,仿佛覺得自己已經和這園融為一體。退思,退思,退隱而後反思。這裡既有退的悠閑,更有思的深遠,能住在如此閑適的居所,還有什麼放不下,退不得的呢?
進入“悟松園”,這裡曾經是御使大人的居所,雖然格局和退思園相近,但在規模上卻遠大於退思園,體現了官宦人家的富貴與大氣。為了進出方便,他們甚至在家裡修了通船的水路,船可以直接從外面的水道駛進園中。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走遍同裡,這才感覺有點餓了,找到呂家客棧坐下來歇一會兒,吃一塊同裡特有的退思餅,滿嘴的芝麻香味純樸而親切。我從心裡喜歡上這裡,不僅僅因為它的風景優美,更在於它安寧祥和的氣氛。當你看到拄著杖的老者怡然自得地坐在門檻邊,當你走過窄長且無人的小道,當你撫摸那斑駁濕潤的石牆時,你會有種錯覺,仿佛時間在這時停止了。也許是正因為它還不為人所知,所以游客不多,這才保持了它的寧靜。這難得的寧靜,是在城市或其他景點所無法尋覓到的。 它能讓你拋卻一切雜念,放松每一根神經,去體會生活中最平凡自然的美。
聽說同裡的夜景也很美,所以我們選擇住在了呂家客棧,否則就沒有機會欣賞水鄉的夜。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次來同裡。也不知道再到同裡,它是否還能保持這份寧靜與悠閑。如果再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在這裡住一晚,我要讓滿天的星星伴我入睡,走進真正的夢裡水鄉。
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帶走的,只有我濃濃的思念和無數的相片。
再見了,同裡。再見了,我的夢裡水鄉。

(同裡呂家客棧門口的三橋)

(同裡三橋)

(漂亮)

(呂家客棧0512-63330674)

(同裡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