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江南水鄉安昌行”

作者: 心旅心的旅行

導讀今天是聖誕節,手機裡不時收到了一些朋友祝福的短信,出於禮貌自己也趕緊用手機回復,但是總感覺有些牽強,對於西方這個節日,我身邊有很多人也包括我本人,其實也沒有真的明白這個節日的最大的意義,有些吃驚的是今天我出差到浙江安昌的這個小縣城,這裡的教堂工作人員在一個學校附近敲鑼打鼓的在給周邊的行人和放學的孩子們在講解什麼是聖誕節,雖然聖誕裝 ...

今天是聖誕節,手機裡不時收到了一些朋友祝福的短信,出於禮貌自己也趕緊用手機回復,但是總感覺有些牽強,對於西方這個節日,我身邊有很多人也包括我本人,其實也沒有真的明白這個節日的最大的意義,有些吃驚的是今天我出差到浙江安昌的這個小縣城,這裡的教堂工作人員在一個學校附近敲鑼打鼓的在給周邊的行人和放學的孩子們在講解什麼是聖誕節,雖然聖誕裝扮者穿著的衣服有些不匹配的、但是西洋的樂隊、大幅“耶穌拯救這個世界”的宣傳條幅,拋灑的糖果吸引著很多行人和車輛,觀望者竟堵塞了整個街道,交通也堵塞了。西方聖誕節其實真正魅力是那種信仰…… 對於江南水鄉的印像,很多還是是來自很久前去過的周莊,印像中縱橫交錯的河道,黑瓦木柱白牆的民居,印滿青苔的青石板,鵝卵石鋪就的小路,那用擼而搖的小船、還有那飄著濃郁香味的黃酒、米酒。周莊雖好,但是已經游人眾多、商業氣氛已經完全打破了那種古鎮中最讓人留戀的“安靜”,,任何事物如果打破了它的特點,那麼魅力自然大打折扣了。真的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來到了這個安昌古鎮,竟偶然撞開了一扇江南水鄉的美景圖,更可貴的是獨自在這個古鎮中游玩,竟沒有看到更多的游人,難得看到了也品味到了江南水鄉的安靜。

據這裡的老人講,安昌相傳大禹在該鎮東塗山娶妻成家。在過去江浙以船運為主的年代裡,安昌這個古鎮是浙東航運線上的主要碼頭。進了安昌鎮,穿過一座石拱橋,就到了老街。冬日裡的老街更添了幾許的幽靜,鎮中一條墨綠色的小河彎曲的橫跨整個小鎮,一陣風吹來兩岸的垂柳,隨風來回搖擺,長長垂著的柳枝輕拂河面,小鎮的房屋很多還都保持著明清典型的江南民居的風格,白牆黑瓦,與遠處那座座橫跨小河的石橋,被風吹拂的水柳、形成了遠與近、黑與白、綠與灰的自然色調,就好像瞬間展開了一幅水墨畫,霎時迷住了我的雙眼。

我買了一頂屬於這裡標志性的黑色氈帽,才10元錢。了解氈帽還是從小學的課本中《少年閏土》中了解到的。正是這頂氈帽,後來的幾天江浙行中陪伴了我在浙江的雨天和大雪天,擋風遮雨,真乃我的明智之舉。安昌古鎮中最多的就是小石橋,從元朝到民國還有現今的,座座小橋都有自己獨有的文化和風格。小橋下,不時的穿梭來的烏蓬船,船工悠哉的滑著船擼,熟練的穿過一個個橋洞,偶而用我根本聽不懂的方言和在河邊洗衣洗菜的鄉鄰打著招呼。小鎮充滿著祥和簡單。這樣的氣氛讓我感覺有些不好意思,感覺我的來到反而打擾了人家鄉民的生活。古鎮中橫貫著一條條幽深的窄巷,這裡管院落叫台門,一個台門就是一戶人家。這裡的很多台門,都還是被鎖閉著,那厚厚的大門後面,就是一戶戶人家。那門前的青石板路,記錄著這些古鎮人家的榮辱滄桑。古鎮人家很簡單,不會主動的和你打招呼,視同你不在、身邊一樣。最讓我感到驚訝和感覺最有生活情趣的是,在這個古鎮的每個人家房前屋後都掛著自己家做的香腸和腊魚腊肉,在石橋上望去,很有生活的情趣。這裡的很多商店都保持著原來的風格,那茶館裡的打牌聲和老鄉們的吆喝聲,偶爾打破了一會這裡的沉靜,石板街上的小狗還有悠閑散步的大公雞,那種樣子好像他們才是這裡的主人。

眼前的美景使我一直按動著相機的快門,把一處處江南水鄉那已經難得一見的美景,悉收鏡中。看到了街邊一個老者在用一口鐵鍋熬著什麼,細問才知道是在做扯白糖,在糖稀中加入生姜、紅花等,慢慢熬制,待稍涼後,掛到自己的門口的糖架上,一遍遍的扯拉,顏色便由深到淺,也越來越有勁頭,最後變白色,趁著還略有余溫,切成一個個小塊,變成了這裡的特產小吃,香甜酥脆,很是好吃,加上裡面加了一些有功效的東西,止咳化痰也就自然有道理了。接近午飯時間,這裡的家家戶戶都在這古鎮的石板街中心生起煤爐,用劈柴引然煤火,用扇子使其更旺,縷縷青煙升起,使這條古鎮更有那雲霧繚繞的江南感覺了。家家戶戶飄來陣陣菜香,也使我的肚子咕咕鳴叫起來,在在河邊廊棚下的一家酒館,在長條板凳上做下,自己獨自要了一的碗黃酒、腊魚腊豬耳還有那安昌最著名的香腸,又在店家的推薦下點了一個霉菜頭(發酵淹制的梅干菜的菜頭),在著水鄉的古街,喝著溫熱的黃酒,那滋味絕對是人間的美味了。我給大家推薦這裡的香腸和腊魚一定要品嘗,和有嚼頭,鮮中透著甜和醬香,細細品味,百吃不厭呀!但是霉菜頭以後還是不吃為妙,怪怪的臭臭的味道,不習慣。也許正如老北京人喜歡的豆汁吧,各地的飲食小吃文化的存在自然有當地人的青睞!自己在興頭上,也和這裡的船家聊天攀談,請他們也吃了些香腸和腊魚,船家倒是沒有拘束。惟獨這次,我自己平生喝了一大碗黃酒,恰恰在冬日中給了我絲絲暖意。

飯畢,繼續在這條古街游走,還發現了這裡是中國銀行的第一家銀行的發源地,這裡的還是過去出著名師爺的地方,這裡有我們國家第一個師爺紀念館,我去拜訪了一下。以前了解師爺總是在電影和戲劇裡,那些在縣衙老爺身邊出壞主意的“一綹胡”其實能夠出師爺的地方也是有其文化底蘊的。[師爺:古代將帥出征,治無常處,以幕為府,故稱幕府,其佐治人員則統稱幕僚。以後相沿成習,幕府成為各級軍政官署之代稱,應聘幫助軍政大員辦理各類事務之文人學士,也就獲得幕僚、幕賓、幕友等稱謂。師爺文化群體裡,人數最多,名聲最響的是“紹興師爺”。所謂“無紹不成衙”]

這裡還有手工做桶的箍桶店,看到其用一把刀具,在木桶之上精雕細鑿,很是細致。看到一個帶蓋子非常景致的木桶,感覺很是喜歡,想購買一只盛放零食之用,細問之才知乃是馬桶也稱夜桶,自笑中猶感嘆這江南水鄉的夜桶都是如此美麗。

此行讓我感覺最愜意的無不是在安昌古鎮中一位叫董阿姨的理發店,能吸引我的就是保留著六七十年代的理發的鑄鐵的那種椅子,還有那些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理發的器具,但是60多歲的董阿姨的爽朗和那美麗的笑容,讓我感覺很舒服。董阿姨給我邊理發邊聊天,嫻熟的理發技術幾分鐘就給我搞定了,最後讓我服氣的就是董阿姨給我的刮臉,一把刮刀在我的眼眶、額頭、鬢角、鼻頭、耳朵、嘴角來回翻走,董阿姨還和我聊天,給我嚇的連大氣都不敢出。那泛著寒光的剃刀,稍偶閃失,我可就真的破相了呀!哈哈哈哈!隨後一塊熱毛巾將我的頭臉一抹而過,舒服舒服!大家有機會到著安昌古鎮一定體驗一下這裡的董阿姨的“快刀”理發,區區8元錢,一種難得的享受。

暮色西沉,這條古街更安靜了,你獨自在青石板街道游走,你不和別人搭訕,這裡的鄉民也絕對不會去搭理你。即使是這裡做買賣的也不會主動的叫賣,互不打擾,難得的休憩。

我座在這布滿青苔的古橋欄邊,看著那白牆黑瓦、家家戶戶門前屋後掛著的香腸腊魚、那閉目養神的老者、彌漫古鎮的冉冉炊煙,清秀的小河、還有那已經停靠河邊的烏蓬船……

這不就是我夢裡的江南水鄉嗎?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