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的是海航班機,預約了易登機服務,總的來說還算不錯。銀行這兩年也愈加小氣,以前出示貴賓卡即可,現在必須提前一天預約,而且只能帶一人,否則加錢,一人150,宰人沒商量。貴賓廳在二號航站樓的偏僻一隅,重新裝修時間不長。服務態度比較熱情,下車出示卡和身份證,有人接過行李,基本上就沒事了,服務生會辦好行李托運,換好登機牌,到點通知安檢登機就OK了。需要我做的事情是坐著,吃點,喝點,上網,等待。網那是奇慢無比,可以上個QQ而已,實在無聊,去了趟洗手間。竟然聽到隔間傳來隱隱的啜泣聲,有點壓抑,似乎很傷心的樣子。唉!機場就是個天天上演悲歡離合的地方,天知道為什麼。看不到人,自己也就有了無限想像的空間和隨意發揮的余地,而那聲音也很執著地持續到我走出洗手間。 飛行了2個多小時,終於到了海島北端的海口美蘭機場。機場很破舊人也不多,潮熱但並不可怕,比武漢高溫下的濕熱要好很多,機場的走廊沒有像大多數機場那樣封閉,懶洋洋的風穿過高大蔥綠的海芋陣陣襲來,吹到身上很是受用,算是怡人的氣候了。航站樓裡,身著制服的各類人等都向我伸出手裡的地圖,我想當然地認為旅游城市的地圖一定是免費的,突然看到地圖上幾個碩大的字“10元”,連忙把手又縮回來。越是不發達的地方越是什麼都要錢,這種地圖在上海,香港,麗江這些旅游昌盛的地方乃至武漢的機場都是隨便拿的,無怪乎海口的感覺還是暴發戶般的漁村。坐了機場巴士到市區,公汽不少,人不太多,一心想看鐵路怎麼坐輪渡的,所以沒選擇班次密集又便宜的長途汽車到三亞,而是坐公汽輾轉到了粵海鐵路入島處--海口火車站。通常的火車站都在市中心,海口火車站卻要穿過整個海口市區到一個鳥不拉屎的漁村,著實讓我吃了不少苦頭。估計我坐的這趟37路公汽是全海口最繁忙的線路,從上車起就擁擠不堪,一路搖啊搖不時還要來幾個刺耳的急剎,過了某個海濱浴場後如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此時車上也沒幾個人了,又過了幾個養著好多漂亮白鴨子的池塘,才到了海口火車站。不誇張的說,這應該是以省會城市命名的最冷清的火車站了吧,一排窗口只開放了一個,還沒幾個人在買票,空曠的廣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明亮得竟是那麼刺眼,慵懶的旅客們在候車廳門口的座位上東倒西歪。原本“第一,三候車廳”被塗改成了“第一候車廳”,可能人真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