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1日15:30分 ,隨著飛機的一聲轟鳴,我們從上海前往廈門的旅程也開始了。經過一個半小時飛行,到達了廈門的高崎機場。出了機場,乘上出租車,司機見我穿著皮夾克,就問我們從哪裡來,我笑著講:“來自北方……”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就到了中山路輪渡。
華燈初上,中山路上依舊人流如織。入住酒店後,我們就急匆匆來到著名的“黃則和”小吃店。百年老店“黃則和”依舊笑呵呵地,迎接著各地的游客。香濃的花生湯,鮮美的海蠣煎…… 漫步鷺江岸邊,與鼓浪嶼隔岸相望,璀璨的燈火,不時地點點頭、眨眨眼,與各方游客打著招呼……
22日清晨,我們隨著人流,乘上了去鼓浪嶼的輪渡。十分鐘左右,我們踏上了鼓浪嶼,一棟棟風格迥異的小洋樓,依舊散發著迷人的魅力。與落寞的原日本領事館和英國領事館相比,由原德國領事館改造NAYA旅館,仍然散發著勃勃生機,吸引著各地游客駐足留念。路邊一排排年輕的椰樹整齊地排列著,榕樹爺爺撫摸垂地的胡須,依舊精神抖擻。林巧稚紀念館、鄭成功紀念館、日光岩、椒莊花園、鋼琴博物館、皓月園、環島海濱浴場,真有些目不暇接。一路走來,有點小累。就在龍頭路一家不知名的小店小憩,喝著“張三瘋”奶茶,吃著海鮮魚丸,欣賞著眼前的美景,忽然想起眼前的一切應該讓家人一起分享。於是來到龍頭路上的郵局,為家人寄上一張印有鼓浪嶼美麗風景的明信片。
回到酒店,聯系好明天去土樓,後天海上旅游的事宜後,馬上乘車去網友們推薦的小眼鏡海鮮排擋。小眼鏡海鮮排擋現在是一幢二層的海鮮酒樓。我們到的時候,還有大巴拉著一批游客前來用餐。的確滿實惠的,250元我們三個人吃不完,最後浪費了一條鰻魚和一盆海蠣煎。
23日7:45分,乘上了酒店安排去土樓的大巴。A線180元(四菜一湯和東倒西歪),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土樓游客集散中心。吃完飯,乘上景區的大巴。首先,來到著名的“四菜一湯”田螺坑土樓群。田螺坑土樓群依山而建,被綠色的梯田包圍著,遠看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著大地。從田螺坑往下4公裡,就來到大阪村的東倒西歪樓(裕昌樓)。古時候的工匠們,利用力學原理,故意把梁柱建得東倒西歪,最嚴重的傾斜45度。如此工程經歷了600多年卻巋然不倒,實在是個奇跡。現在土樓中,居住的是一些老人和小孩,青壯年都出外打工或做生意去了。從土樓歸來,已是傍晚6點,晚飯就在鷺江邊號稱世界上最高的必勝客(24層)解決了。
24日,一早我們就乘上了“成功號”游艇,游覽鷺江兩岸的美麗風光,沿途觀看胡裡山炮台、鼓浪嶼、白城沙灘、環島路。最後,游艇停在大陸和台灣的海上軍事分界附近,讓游客們拍照留念。金門的大擔島上的“標語”和軍事設施,醒目地出現在大家的眼簾…… 從游艇下來,我們就乘上廈門的公交車,來到著名的廈門大學。由於現在甲流比較嚴重,校方已不讓游客隨意出入。在一位好心的保安指點下,我們從邊門溜了進去。廈大就像一個美麗的公園,我們在校園裡逗留了好久,才從南門出來。一出校門,就是香火旺盛的南普陀寺,寺前的放生池裡爬滿了烏龜。進入寺門,一路往上就是五老峰,登高遠眺,山風海濤,盡收眼底,真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啊。
從南普陀出來,我們來到胡裡山炮台。炮台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至今還保存著當今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兩門炮,登上炮台可以遠眺遠方的金門島。我們到的時候,正好有清兵操練的表演,看著仿古官兵雄壯威武的樣子,再想想我們的近代史,也只能慨然長嘆…… 炮台下是白城沙灘,雖然已進入11月下旬,但還有人在海水裡暢游。傍晚的環島路、沙灘、炮台,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讓我們再次感受這海濱城市的獨特魅力。
25日,我們睡了個大懶覺,10點左右乘上廈門的獨特的BRT前往集美。半小時左右,來到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的故居,再次瞻仰了這位愛國華僑的豐功偉績。陳嘉庚先生的陵墓就在鰲園內,鰲園內石刻遍布全園。毛澤東書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高高聳立在園內,一圈下來,感覺再次接受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幾天的游玩,整齊的椰樹、長須的榕樹、風格迥異的小洋樓、海濱、沙灘、黃則和的花生湯,廈門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由於原先的20:30的航班取取消了,後來改乘21:40的航班,順利回家。
(鷺江岸邊)

(鷺江岸邊)

(NAYA)

(東倒西歪樓)

(胡裡山炮台)

(集美解放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