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的事,但老忘記,學校出門有不方便,早想對這個景點進行分析。剛好今天有空,稍微寫點,從自己的觀點出發,不管社會名流對它評價怎麼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一定要統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學旅游的總要了解一個景區的價值,開放它能否做到三大效益的統一是關鍵即經濟、環境、社會效益。
本景區尚未開發,但先從景區內部旅游資源分析。1.石由一些花崗岩·大理岩等組成,路上堆積的石頭應該是滑坡或河道的改變造成的。2、水,本地方水清澈見底,水質為極品也許礦泉水來源比它還更差。因未受到污染和九寨溝可有一比。3、山,秦嶺因為他是構造地貌,多褶皺斷崖。因此山陡,大概在70°以上。4木,按照垂直構造,由山腳向高山草甸變化,樹沒什麼特別的。山頂由草竹形成。5寺廟,本地為佛門地,規模不大,香火不是很旺,只有一個老人在那,心向佛主。從內部看,沒什麼開發,只是一條難走的泥路,上山的路陡峭,作為一個旅游愛好者。去這些地方安全第一,而且裡頭信號不好,幾乎為零,在遇到什麼突發事件很難獲得幫助,最好邀幾個人去,帶好戶外設施。
外部分析:交通、住宿、周圍環境。首先交通方面,它雖位於國道旁邊,但來這的人大多屬於自駕游,多於我們這些學生或沒車的人不方便,進出該地區不是方便,一日游時間根本不足(有車除外);住宿,在其外部有個村子(雞窩子村),住宿便宜,一個晚上15玩不包括吃;周圍環境,沿線一帶多景觀,而且是開發過,為游客提供多樣性,只是這些景區相距遠了點。游客不能深入。在這最大的缺陷是交通,如果能把這些景區聯系在一起,潛力是很大的。關鍵是有沒有這個公司願意冒這個風險,加上旅游企業對其宣傳,以西安市為依托,這個客源市場,因此未來是好的休憩地方。
一切開發一定要以環境保護為核心,中國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環境觀念不是很高,很多景點都被忽視,哪怕是黃山、泰山等。這是從一個開發者思考。從一個旅游者,保護環境意識也要高。從次旅游來看,草甸已經被很多登山愛好者所破壞,越深入高山,周圍的垃圾就越多,對一個未開發的景區已經是大破壞。
從一切來看,草甸子的開發價值很高,只要能解決交通住宿,規劃好景區,突出其險奇,未來是個好去處,對於疲憊的工作者。
從我這個旅游愛好者的角度,感覺本次草甸子旅游過程。自然的景觀對於旅游愛好者吸引大,尤其是我。我比較偏向於自然方面,人文沒什麼感覺,如果是純自然,未受人類開發的對我來說價值最大,但對於社會大眾,開發使其融入大自然才是最大的意義。草甸子給我留下深刻的影像,以前我去過的地方沒有一個能和這個對比。如果能去趟太白山還有黑河森林公園,我想這些地方也是不錯的。對於我們交通、住宿、信息都豐富,我想我們這些旅游愛好者旅游就方便了。最後用些照片來結束,相信你們會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