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到過有關普陀島有些街邊餐館有宰客現像的網友反饋,所以我們就有意避免到小店去。這樣一來,我對於島上的餐飲就幾乎沒有了什麼發言權。不過,我之所以想以餐飲為題,就是想分享我們在普濟寺和法雨寺吃齋飯的經歷,當然還要結合我們在賓館餐廳的就餐經歷向大家簡單介紹。普陀島上的餐飲供應有三種形式:第一種,在入住賓館的內部餐廳就餐;第二種,在街邊的餐館就餐;第三種,在寺廟裡就餐。這第一種餐飲模式的優點在於,賓館的菜肴明碼標價,除海鮮類在菜單中標有“時價”字樣外,其他菜肴的價錢都寫得清清楚楚。不過,賓館菜肴的定價可能還要依據各個賓館的星級而又有不同的檔次價位。我們為了避免發生在網上看到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就沒有去任何一家路邊的餐館,三頓晚餐都是在賓館餐廳解決的。酒店的菜單都是明碼標價,不過這裡的價格可能也高了些。 在我入住的雷迪森莊園,那裡餐廳最便宜的素菜要28元。如果不點海鮮,我們兩個人的一頓正餐要80-100元(一葷一素一湯),如果吃海鮮(我們吃的只是最普通的海鮮——帶魚、黃魚,而且一次只點一樣),一頓正餐要160到180元。所有海鮮的價格都是時價,我們那時的價位是78元,含加工費。不過,說實在的,舟山的帶魚確實好吃,肉質鮮嫩,名不虛傳。每年九月,舟山都會結束為期三個月的伏季休漁,所以這時到普陀,你就一定要品嘗那裡的帶魚。在我入住的雷迪森莊園餐廳內就餐,我們還品嘗了普陀山廚師烹制的寧波湯圓。其實說來也很有意思,我們在寧波逗留了三天,卻沒有找到、吃到十分正宗的寧波湯圓(只是在寧波的城隍廟那個很嘈雜和有些髒亂的就餐環境裡吃了一小碗,而且就只有四枚湯圓)。所以到了普陀,看見有這道菜肴,我就連點了三次。普陀的寧波湯圓一份十個。這裡的廚師還在湯裡撒上桂花,不僅湯圓的黑芝麻香甜可口,而且喝上一口湯,那味道也十分香甜,滿口桂花香。除此以外,我們還點了大眾化的紫菜蝦米湯,價位是18元。但是因為當地就盛產海產品,所以這道簡單的湯喝起來味道也是十分鮮美。 我記得我還點過那裡的“秘制蠶豆”(一盅18元)、“苦瓜雞蛋(28元)”、“蒜茸雞毛菜(28元)”、“油炸臭豆腐(28元還是38元,記得不時很清楚了)”等菜肴,總體的感覺就是這裡的廚師手藝不錯。唉,我可能不是個美食家,所以我的感覺是,雷迪森賓館裡的飯菜還是很好吃的。上面介紹的是正餐,我們在這裡一共吃了三頓晚餐和一頓中午飯。另外,我們還有兩天早上在賓館用了68元的自助早餐。這裡的早餐品種還算豐盛,包括:水果多種、點心多種、面包、堅果、熱牛奶、粥兩種、甜玉米、粽子、煮雞蛋、荷包蛋、鹹鴨蛋、海味小菜四種、培根類兩種、炒米飯、熱菜多種(包括葷菜和素菜)。不過,這裡的自助早餐也有一個問題:我們在這裡的兩次自助早餐,每次品種都一樣,也許他們是按照一周來變換菜譜。不過,因為他們准備的早餐品種還算豐富,所以盡管這樣,我覺得這裡的早餐還是值得推薦給大家。說完我在賓館餐廳的就餐經歷,我要向大家介紹我們此行中三次齋飯經歷。三次齋飯中前兩次在普濟寺的香客餐廳,第三次在法雨寺的香客餐廳。我們在島上的第二天小雨淅淅瀝瀝,所以我們9點才出門,目的地則選擇了普濟寺。參觀完畢,也就10點左右。這時我們通過詢問,很快就找到了位於寺廟東側一個通道內的售飯票窗口,上面寫著中午開飯時間是10點30分,每位10元。不過當時還沒有開始售票。於是我們返回到圓通寶殿裡看了一個法式,這樣時間差不多了,我們買完餐票就去餐廳就餐了。來到餐廳,與我最初的猜想有區別。我原以為我們會和僧人們同吃,但實際上,我們吃飯的餐廳是獨立於僧人們用餐的地方,這裡是專門為香客開辦的香客餐廳。普濟寺香客餐廳用餐前,門外有人收飯票。進去後,大家自行找座位,八個人一桌,人齊後開飯。我進去後發現這個餐廳很大,不過我們去的這個時候(10月份),餐廳只有前半部分開放,服務人員招呼大家在前面兩排的餐桌落座,而後半部分的燈都關著。其實,我們兩次在那裡吃飯的時候都是七個人就開飯了。當大家落座後,你會發現每個人的桌上都擺好了一雙筷子和一把瓷勺。當一桌人基本到齊後,餐廳的服務人員(當然都是男士)用一個大木板將七碗米飯給大家端上來,然後再端上多道素菜和一碗湯。這裡的素菜、米飯和湯用完後,你都可以再盛一份回來,可以說在這裡用餐肯定能夠吃飽,而這裡素菜的味道也還不錯。而第三天的中午又去那裡是因為時間正好合適。那天一早,我們去短姑碼頭坐船到洛迦山游覽。回來後,我們又去了南天門。這時,時間剛好差不多10點鐘。於是我們就坐車去了普濟寺。當然,我們又買了兩張普濟寺的門票(我最近瀏覽攜程網,得知這裡的門票三天內都有效。於是我又看了一下門票,門票上倒是沒有提示,不過大家可以問問那裡的師傅)。如果大家在島上自由行中哪一天的行程與我們很相符,那麼就建議大家可以考慮在普濟寺用餐。這一次的飯菜品種與我們前一天的也不同,所以即使大家天天在這裡就餐,也應該不會重樣。第四天是我們要離開普陀島的日子。我們要趕下午一點的船,還要提前在飯店結帳。算了一下時間,我們覺得10點半左右吃中午飯比較合適,所以就想到在離我們住得近的法雨寺吃廟裡的素齋。這裡的開飯時間與普濟寺一樣,而且也是一個獨立的香客餐廳。不同的地方有:這裡的餐費每人5元;沒有人在門口收飯票,而是在盛菜人的旁邊有人收飯票。這裡的秩序明顯比普濟寺混亂。我想首先是因為這裡的餐費比普濟寺便宜;其次,收飯票的方式不合理,應該有人在門口統一收;最重要的是,這裡是排隊領餐,而不是落座後統一上餐,由於有些香客想先得到飯菜,就難免會出現爭先恐後的景像。這裡的菜是將兩三種菜混合在一起,盛菜人將這種混合菜給每人盛一碗,之後大家就自取米飯和湯了。這裡的餐桌是大圓桌,一桌應該可以坐10人,不過我們去的那天中午,餐廳並沒有坐滿。這就是我三次的齋飯經歷。我的總體感覺是,無論在賓館餐廳就餐,還是在寺院裡的香客餐廳用餐,都不錯。畢竟,能在寺院裡用餐對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經歷。我原以為在那裡吃飯會很拘謹,其實都是香客,所以其實並沒有感覺到任何拘束。我希望這篇小文對大家在島上的用餐可以有一些借鑒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