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剪影

作者: 西游動物

導讀SONY a200朝窗外拍的,第一次玩單反,所以拍的不好應該不是相機的問題,很顯然。 乘坐當地公路大巴時中途停靠的一個休息站 當地傳統零食——“油炸毛蜘蛛”,打死我也不會吃一個的。 休息站裡有0.5美元(合2000柬埔寨瑞)一杯的咖啡,是柬埔寨的特色,好像是蒸餾煮的咖啡豆,估計是法國殖民時期的文化遺留,比山寨國那些汽車停靠站賣的垃圾咖啡好喝100倍。 行走在 ...

SONY a200朝窗外拍的,第一次玩單反,所以拍的不好應該不是相機的問題,很顯然。 乘坐當地公路大巴時中途停靠的一個休息站 當地傳統零食——“油炸毛蜘蛛”,打死我也不會吃一個的。 休息站裡有0.5美元(合2000柬埔寨瑞)一杯的咖啡,是柬埔寨的特色,好像是蒸餾煮的咖啡豆,估計是法國殖民時期的文化遺留,比山寨國那些汽車停靠站賣的垃圾咖啡好喝100倍。 行走在柬埔寨從金邊通往桔進的7號公路上,柬埔寨的國家級公路一共6、7條,基本上是美國、日本、德國、中國或其他國家援建的,這些國道的標准和中國以前的國道標准差不多,往返兩車道,大小機動車與人畜混雜進行,所幸柬埔寨人不多,公路上雖然有危險,但多數是橫行的牛羊造成的虛驚。


公路指示牌,當時所處的是一個公路交集點,有個比較大的休息站,來往車輛不少。 路邊的小吃攤,紅色的廣告牌是柬埔寨的特產啤酒Angkor,味道比較清淡。 這位小師傅手上拿著耳機…貌似一邊在聽MP3… 日本、韓國等通過援建、援助等手段向柬埔寨傾銷了N多二手車,這些二手車遍布柬埔寨境內,最常見的是這種豐田皮卡和佳美,這些車外表看保養還行,但有些車發動機已經換過了,在柬埔寨,更換汽車發動機很方便,只要填寫份表單去類似車管所的地方就可以了,也沒人管你這車到底開了幾十萬公裡。

旱季的柬埔寨,降雨很少,一些缺乏植被覆蓋的地區,粉塵狀態的泥土就肆虐無忌,公路上車子一開過,黃色的塵土就跟了一路,措不及防的話便吃了一嘴泥土。



無論在哪裡,軍警的車總是能彪悍的登場~

湄公河畔的街道

這條路,以前是桔進市的交通要道,在外面柏油馬路沒有建起來以前,這條路起到交通要道的作用,看不出來吧?

枯水季的湄公河上游段,露出河道的綠洲。



農家散養在路邊的牛,我發現我更本不懂攝影光線的處理,看出來了麼?

當地漁村,就是差不多吃漁家菜的地方,等過兩個月,這裡就將被河水淹沒。



這個是看湄公河美人魚的地方,據說只有不到80條了,是不是有點漁舟唱晚的意思?



在所住酒店隨便拍了幾張,酒店很安靜,餐廳也沒什麼人,這種旅游環境,在國內是沒有了吧,說不出的愜意。

吳哥日出

為什麼成日落了呢?

圍觀群眾



吳哥文化中始終出現的蛇圖騰,根據級別不同,分七頭蛇和九頭蛇,不用問了,九頭蛇就是國王用的,當然,比起山寨國的龍圖騰崇拜來說,這個小氣了很多~

小吳哥遺跡的回廊

各種造型各異的佛像是吳哥遺跡中隨處可見的元素

細節,我常說的,細節決定一切!

不知道我這個外行說得對不對,大概SONY在繼承美能達技術的時候,順便把自己的紫邊傳統也加了進去。



這兩仙女雕塑可有來頭了,胸前那段黑乎乎的,不是被香火熏的,是被摸的,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是沒摸。







小吳哥外廊走廊上一圈的石刻畫軸,講述了柬埔寨古王國的歷史,包括與暹羅的戰爭、以及上古時時代的神話傳說,石刻畫軸把古代戰爭的場景很詳細的記錄了下來,對研究古代歷史有很好的幫助,比如,中國戰國時期的戰車技術對東南亞的影響…



關於吳哥文化的書籍中記載,小吳哥遺跡有大小數千個女性人物造型,其中僅女性發髻就不下30多種,我這次行程太匆忙了,下次去的時候,一定會沉下心來好好再觀摩一次。





我在在這裡的時候,感覺心裡非常平靜,可能跟環境有關,但這種安靜,絕對不是死寂,仿佛吳哥是有生命的遺跡一般。



多好的旅游環境,至少沒有喧鬧的游人,游人如織不是好事情,你看景物還是看人?



大概這個地方叫偏殿

林中古剎

千年老樹精

小吳哥外觀



查了很久也沒找到關於吳哥文化為什麼幾乎一夜間就消失了的原因







文物販子無所不在



小吳哥城的城郭,其實應該是‘郭’。

這個才是小吳哥的‘城’,很好攻破的樣子…

好看的來了,巴揚寺,遠看就是一堆破石頭,就近看是危險建築,再貼近看,那就建築藝術。





守門的神像,已經看不出是什麼了,貌似獅鷲…然後…能看出人臉來麼?

殘破的寺廟外圍

神秘的大佛頭

笑的很詭異嘛,偷聽到別人的導游說這些佛頭四面的笑容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分別代表不同的意思,為了避免掉下去摔斷推,我決定放棄繞佛頭走一圈的打算…

一些局部

又見仙女





石像原來是空心的

大鵬還是鷹呢?估計大鵬的可能多一點。

巴揚寺的外牆

修繕中的一個角落



就是上圖中的高台,如果是在山寨國,我想大概會有“禁止攀爬”這個牌子。

日出巴揚

在寺廟一角,有當地人在一處廢墟上用一些石頭堆積在一起,琢磨了半天,推測是陽具圖騰崇拜的一種儀式。

巴揚寺外的石牆雕刻,沒有導游我也看不懂,於是例行拍照紀念。

想起圓明園啊~

暫別了!我還會回來的!

你能看出來右邊小車擋風玻璃上寫的什麼嗎?

當地人的交通工具,好像不是山寨國產的,發動機上的紅色外掛,難道是渦輪增壓?

離開小吳哥的路上



回到文明社會——香港機場。 總的來說相機還是不錯的,換個拿相機的人就好了~ (2009/03/22·完)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