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最地道的中國蘇州式園林

作者: 布波族

導讀美國的很多城市都有中國城。美國人沒事的時候喜歡去中國城游一游,逛一逛,體驗一下東方情調。中國城一向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像征。這些中國城大都由1850年左右來美的廣東老華僑建造起來的,色彩繽紛,喜慶熱鬧,是中國廣東民間文化的一種體現。然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流派眾多,並不僅僅是中國城所能涵蓋的。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美國人很難接觸到中國的本 ...

美國的很多城市都有中國城。美國人沒事的時候喜歡去中國城游一游,逛一逛,體驗一下東方情調。中國城一向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像征。這些中國城大都由1850年左右來美的廣東老華僑建造起來的,色彩繽紛,喜慶熱鬧,是中國廣東民間文化的一種體現。然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流派眾多,並不僅僅是中國城所能涵蓋的。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美國人很難接觸到中國的本土文化。幸運的是,近些年裡,中美之間的交流日趨頻繁。2000年,在美國西海岸的重要城市波特蘭,落成了一座集中國傳統文化中詩,書,畫,琴,花等文人藝術於一體的正宗的中國蘇州式園林,讓美國人真正體驗了一把沉澱了3000多年的中國傳統文人文化的精華。



(Photo by David)

這座蘇州園林名叫“蘭蘇園”,是波特蘭-蘇州姐妹友好城市的像征。1990年,中國經典園林協會會長Roger Luedke到中國蘇州訪問,提議在波特蘭建造一座中國經典的蘇州園林,作為交流,同時也在蘇州建立一座波特蘭風格的玫瑰園。1999年7月,“蘭蘇園”破土動工,從蘇州調來65名技藝精湛的園林建築專家,采用中國傳統工藝,一磚一石地開始營建。據說為了建造花園,專門從中國調來500多塊50年以上的太湖石,運用中國疊山造園的傳統技藝,或點綴,或埋疊在園林的各個角落。所有亭台軒榭所用的木料也從中國運來,有建造大梁所用的東北松,雕刻亭子掛落所用的銀杏,還有窗欞隔扇所用的楠木等等。“蘭蘇園”所用的竹,柳,荷,芭蕉等所有的植物也都是來自中國的種子。這些植物的祖先在對外植物禁運令之前飄揚過海來到美國,在美國生殖繁衍,他們的後代被用到了祖國的傳統園林上,也算是榮歸故土了。2000年9月,“蘭蘇園”正式建成,耗時1年,花費了將近1.28億美元。建成後被評為美國乃至海外最大的蘇州式園林,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美麗的一筆。



( 楠木雕樓的隔扇。Photo by Mezo Kornel) 波特蘭人非常喜愛這座代表中國文化的“蘭蘇園”。我剛到波特蘭的時候,經常聽到當地人向我推薦這座花園。在美國權威的旅游系列書籍《Lonely Planet》或者《Fodor’s》上,“蘭蘇園”也都是熱門景觀。無論是在波特蘭雲淡風輕的夏日還是細雨蒙蒙的冬天,這座通透靈秀的江南園林都是你休憩心靈的好地方。“蘭蘇園”白牆灰瓦,小橋流水,庭院深深。雖然不算太大,但卻移步換景,處處體現出蘇州園林妙造自然,小中見大的特點。一些美國人也能得其中真味。美國的旅游書籍這樣介紹,”蘭蘇園“能讓你充分感受花之香,水之聲,茶之味,石之質,光之影,讓身居都市的現代人體驗中國人營造的“責任中的自由和文化中的自然”。



(Photo by Scout Seventeen)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西方對中國的現代文明也發生了興趣。除了傳統的園林,美食,武術,中草藥以外,西方還引起了一些中國現代文明的展覽。從2009年至今,波特蘭美術館(Portland Art Museum)和西北電影中心(NW Film Center)相繼舉辦了中國現代設計展(China Design Now)和中國當代電影展(Lens on China),展出了很多中國當代的視覺設計作品和中國獨立電影人以及第六代導演如賈樟柯,寧瀛等人的獲獎作品。西方觀眾從這裡了解到了中國當代生活中的各個側面。



(Credit to NW China Council)

中美之間的民間商業交流也特別頻繁。波特蘭蘇州姐妹協會(Portland-Suzhou Sister City Association)經常組織兩地之間進行“綠色”城市項目的商業交流,波特蘭的西北中國協會(NW China Council)也每月組織美國人進行中國商業經驗的交流和學習。波特蘭大學還專門設計了針對亞洲及中國經濟特點的MIM學位。西方人絕對不想錯過中國這塊潛力豐富的巨大市場。

中國對西方世界在文化,教育,經濟方面的全面滲透正成為星星之火,我們正持續不斷地用我們的優秀去影響和塑造世界。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世界會像欣賞代表古典文明精髓的蘇州園林一樣來欣賞中國的現代文明。那一天將成為所有中國人的驕傲。

(由於篇幅,不能將所有的圖片一一上傳。有興趣的朋友請訪問我的博客@ http://***/u/1670145125 )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