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行之我走過的古鎮(江頭洲,熊村,大圩,舊縣)

作者: 豌豆脆0128

導讀去年9月份從北京出發去了廣西,一共10天時間。之前寫過了一篇潿洲島的游記,但是自己太懶了,其他的游記早就寫了一直沒有上傳,今天閑來無事,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走過的一些地方,因為也許曾到過廣西的朋友們並沒有玩過這些地方,而有些朋友也許和我一樣,也曾為這些地方流連忘返,至今想起來還在回味悠長中,久久不能忘卻他們的古老和安閑寧靜。 廣西有很多值 ...

去年9月份從北京出發去了廣西,一共10天時間。之前寫過了一篇潿洲島的游記,但是自己太懶了,其他的游記早就寫了一直沒有上傳,今天閑來無事,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走過的一些地方,因為也許曾到過廣西的朋友們並沒有玩過這些地方,而有些朋友也許和我一樣,也曾為這些地方流連忘返,至今想起來還在回味悠長中,久久不能忘卻他們的古老和安閑寧靜。

廣西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古鎮,出行前我們做了很多的功課,發現廣西的許多古鎮雖然知道的人並不多,但是實在值得一去。可惜時間有限,我們也只能根據天時地利選擇了幾個,去過之後真實覺得不虛此行,廣西是個太美的地方了。

廣西游記之江頭洲從北海飛到桂林後的那個下午,我們去了江頭洲村,它是桂北有名的清官村,距桂林32公裡,過了靈川縣的九屋鎮就不遠了,但是從桂林市內,我們一共轉了5次車才到,交通不甚便捷,但也因此成就了它的完好古韻。但是由於那天暗號體力有點跟不上,連拍照片也是皮笑肉不笑的了,加上酷熱的天氣和回桂林的不便,我們沒有把整個村子看完,基本上兩個小時的時間只是看完了一半,但也感覺不虛此行了,因為這裡真的很不錯,古建築保存的比較完整,我們這次來桂林的目的就是要去這些鮮為人知的地方踏尋古跡,之後我們又去了很多古村落,覺得好過癮,因為每個古村落的建築風格都是不同的。江頭洲全村保存著明清兩代建築180余座,共620間。房屋青磚灰瓦,杉木結構,屋檐層疊,錯落有致,雕龍鏤花,古香古色的。據說村裡的村民90%姓周,據《周氏宗譜》記載,江頭村始祖秀旺公為北宋哲學家周敦頤之後。村裡最有名的建築既是“愛蓮家祠”,進去一看,發現裡面已經破敗,但是還是能看出以前輝煌的痕跡。愛蓮家祠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是花了六年時間建成的,占地1200平方米。座位理學大家的後人聚居地,江頭周氏族人的確“門開通德,家承煬書”。明清兩代,這裡曾出秀才百人,府學46名,舉人27名。舊時講“學而優則仕”,江頭為官者不少,他們秉承先祖的理學之道,潔身自好,清廉為官,使得江頭洲成為聞名桂北的清官村。在村口的石橋邊,愛蓮家祠的對面有一座塔,開始我並不知道它的用處,回來查些資料得知,此塔名為“字廚塔”。在這樣一類以文教取勝的村子,都有建字廚塔的風氣。它是一座5層,空心,高達三丈的字廚塔。此塔的功能除了“把水口”以滋鐘靈毓秀外,主要是用來燒化“字紙”的火爐。因為村裡規定,凡已破損或不用的紙張之類的東西,不能亂丟余地,必須收集到其內焚燒,以表示對書,文的愛惜和尊重。

廣西游記之大圩,熊村這天是旅行的最後一天,第二天一早就要回北京了。從興坪古鎮坐車,滿眼昏花又疲憊的我睡了一路,到了桂林,在花滿樓放下行李,我還在筋疲力盡的猶豫著要不要去大圩和熊村了,准備休息一會再來決定,暗號則說如果我不去大圩她就租個自行車逛桂林市區了。很想放棄,可是又不甘心的認為如果不去這兩個地方會留下遺憾,於是當暗號問我打算怎麼安排,我又毫不疑遲的答她,我要去大圩~~這兩個地方,尤其是熊村,是我做功課時就最期待著的一個地方之一,而事實驗證了,這兩個地方,不去真的會遺憾。大圩離桂林是很近的,到汽車總站坐一個小時的車就到了,我們到了大圩,先花了4快錢,大約10分鐘就到了熊村。進到熊村就看到一個古老的村門,我們很興奮。熊村的建築感覺也是很古老的,街道是由青石板和鵝卵石鋪成的,迂回曲折,長短不一,路上總會有村民們養的雞鴨貓狗悠閑地酣睡,散步。還看到村民們放在街上晾曬的豆角,葦葉,還有每家門口都貼著的對聯。熊村沒有大圩那麼知名,但是卻可與大圩相媲美,它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沒有一個游人。據當地拉活的司機和我們說,熊村的歷史甚至比大圩還早了600年,而我們並不是歷史研究者,更沒有什麼探究歷史的重任,我們只是來體會還感受他的古老和風韻的。這天我兩是這裡唯一的訪古者。我想,有時間的時候我還會來到這些地方仔細的把每寸土地看穿。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而現在,我只知道熊村靠熊村河給養,默默流淌的河水養育了世代人。從前從湖南方向運來的貨物,如果經國靈渠走水路,要一個月時間,而通過馬幫走全州至興安,高尚,三月嶺,熊村,大圩的陸運商道,則需要3到6天,再從大圩碼頭運往廣東。所以熊村實際上是湘桂古商道上的一個中轉站。歷史上,熊村從明代開始設圩,三天一圩,與大圩,潮田交錯,其繁華程度與大圩古鎮不相上下,從現在保存完好的湖南會館中仍能體會到當年四方商賈雲集的光影。可惜我們那天看到了湖南會館,但是沒能進到裡面看一看~~ 而且這裡“文革”的痕跡到處都是,許多建築當時都被損壞,街道兩旁的牆壁上都是毛澤東語錄和他的頭像,以及大標語,見證著那段歷史。熊村還是個還沒有被開發的古地,沒有喧鬧是個我們喜歡的一點,但是這裡村民養的小狗們嚇到了我們,當時我們一直往前走到一個十字路口,結果前面,左邊右邊的青石路中間都站著土狗,眼睜睜的看著我們。。。沒辦法我們唯一的路就是後退了,轉身往後走去,居然又出現了一只小蛇,呵呵。出了熊村,我們回到大圩,這個地方距桂林18公裡,交通很方便。所以來這裡參觀的中外游客還比較多。號稱桂林第一古鎮。進入大圩,感覺這裡的建築很規整很有秩序。和熊村不同,熊村是有很多岔路口,曲折迂回。而大圩是一條直線的規整的青石板路。大圩是子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後,才逐漸繁榮起來的。是水陸交通的要道,又是集市貿易的中心。在明代初年就已形成八條大街,十多個碼頭,如今以東方街上的明清建築最為集中。古鎮中的人家都悠然自得的過著自己的生活,我看見不少診所,門口桌子上,屋裡面滿滿的擺放著中藥湯子的瓶瓶罐罐,點著香火,一名老者穿著很古老的服飾,閑坐在裡面,這就足以讓我精神恍惚,感覺回到了古代。還看到一家人正辦著喜喪,屋裡已經作為祭堂,一家人就在門口的街上擺著桌,熱熱鬧鬧有說有笑的打著牌。據說大圩裡面還有廖忠源故居,因為時間有限,我們沒有把整個古鎮看完。只是走到一個古橋旁,就開始返回了。我們還在一個鋪子裡吃到了當地的一種小吃,剛出鍋熱氣騰騰的,是用高粱葉子卷上糯米粉,裡面還有黑芝麻陷,非常好吃。

廣西游記之遇龍河,舊縣前一天晚上約了封師傅的遇龍河漂流,一早我們從住的地方走到汽車站,坐上到金寶的車到了金龍橋。封師傅正在那裡等我們。於是坐上竹筏,開始了遇龍河漂流。因為還沒有體會漓江漂流,所以當時沒有什麼比較和參考。但是已經覺得非常不錯,田園風光嚴重吸引了我們兩個人好奇的眼球,左顧右盼忙個不停。剛上船就看到堤壩上一塊塊粉色的東西,問了封師傅才知道這是福壽螺的卵。近距離的看了下,已經變白的部分就是快要成型的福壽螺了,這種螺體型很大,但是當地人把它作為壞東西,是不吃它的,覺得不衛生。靜靜的遇龍河流淌著,水很清澈明淨,配上兩邊奇形怪狀,高低不等,層層疊疊又虛虛實實的山峰,美得無法形容。岸上有些村民在洗菜,洗衣服,還有老牛帶著小水牛雀躍的就著泥巴水洗澡,悠閑的吃水草,根本無視你的存在。不知不覺就到了舊縣,從早8點到中午12點30一共兩個半小時的時間,我和暗號都大呼不過癮。在這裡好像時間是靜止的,感受不到時光的流逝。下了竹筏,老根飯莊的車就在岸上,去他家吃飯可以免費坐車到他的飯莊,也就到了舊縣。老根飯莊,是個窮村子了很中西合璧的地方,當然,從飯館的裝飾上是看不出門道的,但是如果和老根聊起來,你就會知道,他的兒子娶了新西蘭女人,二樓飯廳裡有他們結婚時的照片,其他兒女大多在國外。我們又熱又累,喝著好喝的漓泉啤酒和他家自釀的桂花茶,看著窗外田園美景和桂林山水,覺得很解乏,不一會上菜了,我們點的黃悶土雞,野韭菜炒荔浦芋頭和紅薯苗。芋頭很香甜。吃完了我們打算在舊縣好好看看。一出門就被炙熱的太陽曬暈了,走著走著就越來越難以忍受,但是看到人家的柚子林,豬圈,牛圈,感覺很新鮮。舊縣村大多村民都姓黎,“黎氏宗祠”緊挨村口。舊縣還是原國民黨46軍中將黎行恕的故裡。只可惜正午烈日當頭難耐,汗流浹背的我們只得在茂密的桂花樹下和村民們還有黎大叔聊聊天拉家常,也問到了桂花蜜的做法,吃了剛摘下的好滋味的黃皮果,和其他游客拼了一輛面包車回了陽朔。



(愛蓮家祠)



(江頭洲)



(大圩)

(熊村)



(1)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