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到興安嶺

作者: 水沄間

導讀從呼倫貝爾到興安嶺(1)三萬英尺的暇想&額爾古納的雨D1:廣州—海拉爾—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額爾古納(拉布大林) 模糊的城市慢慢地飛出我的視線 遠離地面 快接近三萬英尺的距離 回憶像一直開著的機器 趁我不注意慢慢地清晰反復播映 要飛向那裡 能飛向哪裡 我浮在天空裡 6點鬧鐘還沒響就自然醒了,趕上7點的機場快線,所需不過35分鐘,豬小跑已在M記等待 ...

從呼倫貝爾到興安嶺(1)三萬英尺的暇想&額爾古納的雨D1:廣州—海拉爾—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額爾古納(拉布大林)

模糊的城市慢慢地飛出我的視線

遠離地面

快接近三萬英尺的距離

回憶像一直開著的機器

趁我不注意慢慢地清晰反復播映

要飛向那裡 能飛向哪裡

我浮在天空裡

6點鬧鐘還沒響就自然醒了,趕上7點的機場快線,所需不過35分鐘,豬小跑已在M記等待,早餐後匆匆辦好登機手續,又過長長的安檢,在到達登機口一瞬,廣播響了,天啊,在叫我們的名字呢,“快跑”空哥笑說“不急不急”嘿嘿還沒算最晚一個。今天航班很多,等了近20分鐘才緩緩滑至跑道,一飛衝天,感覺很棒,六年了,和豬小跑重又回到以前貪玩的青春歲月。

坐在三萬英尺的高空,看朵朵白雲在身邊掠過,蔚藍的天空映得人心情格外舒暢,這段時間為了休假,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現在才翻看行知書。茫茫大草原一直是夢想中的目的地,翻開收藏的旅游資料,竟發現在97年的旅游博覽會後已作過計劃,不知為何一直未能實現。

呼倫貝爾盟北線、西線是中俄蒙交界,有蒙古、俄羅斯、滿、達斡爾、鄂溫克等30多個少數民族,巍巍興安嶺、靜謐的額爾古納河養育了強悍的成吉思汗後代。

在呼和浩特中轉後一路往北飛,從雞腿飛到雞頸,跨越了大半個中國,雲層越來越厚,灰蒙蒙,飛機到達海拉爾時地面溫度15度,貴人出門啊,竟下雨了,5。。5。。。接機的師傅說中午才開始下的,北方已經一個月沒下雨了。

海拉爾機場稱呼倫貝爾,看攻略總是不明白這裡的地方都有幾款名字,原來海拉爾舊稱呼倫貝爾城,蒙語的意思是“流下來的水”,呵呵,我們來看流下來的雨呢!沒有進入市區直接駛向額爾古納(拉布大林)。途經一山坡,在淅淅瀝瀝的雨中更顯蒼涼,這裡是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海拉爾築壘地域),是1934年日本關東軍為進攻前蘇聯在中國東北邊境設立的15處要事工事中最大的兩處之一(另一處在黑龍江東寧),這裡不高不險,卻是市區的制高點,小山坡上是仿造當年日軍入侵的情形,紀念館內有地上和地下相連通,地下的軍事工事有4000多米,一直通向火車站、市區、公路……在1945年前蘇聯紅軍進攻海拉爾,日本關東軍無條件投降,地面的工業被炸毀,地下則保留下來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參觀(門票60元)。在陰冷的雨中看著曾經的戰場,這裡埋藏著多少無辜的生命,讓人不禁有戚戚然的感覺。

海拉爾到額爾古納不遠,2小時的車程,沿途雨中的奶牛在草原閑蕩如荷蘭的農莊,已過立秋,牧民們忙著打草准備過冬,一捆捆的草剁滾在草地上,披著蓑衣的牧馬人和開摩托車的放牧人趕著牛羊列隊回家,遠處快要成熟的麥田,這就是一幅優美的畫卷“牛羊好似珍珠撒”, 可惜是青黃不接的8月,7月的油菜花期已過,9月的金秋季節還沒到。

住在額爾古納青年旅舍的木楞房,在金巴爾虎吃著手把肉,希望明天是明媚的一天。

久旱逢甘露,雖然給當地帶來雨水卻是令我們十分郁悶,晚上滴滴答答的雨聲擾人清夢,想4點起來去根河濕地看日出的希望破滅,吃過大列巴和這裡的特產藍莓汁,准備上濕地公園。

額爾古納,蒙語裡的意思是“彎曲”、“捧呈”、“清潔”的意思。當我們在清晨,站在額爾古納西邊的高山上,向北面俯瞰時,彎曲而清澈的額爾古納河靜靜地蜿蜒流淌在青翠的草甸上,那優美圓潤的曲線讓人嘆為觀止。根河濕地景區(就在額爾古納市,不在根河市)保護區占地12.6萬公頃,屬於額爾古納河及其支流的灘塗地,是現今我國保護最完整、面積最大的濕地,被譽為“亞洲第一濕地”。濕地景區以“水•濕地•生態”為內涵,核心展示濕地自然景觀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也是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湖泊、河流、滯蓄洪區、河口三角洲、灘塗、水庫、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時水深淺於6米的海域地帶等。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在維護人類水資源安全和食物安全,抵御自然災害,減緩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的中國最美的六大濕地有:遼河三角洲(遼寧)、甘南若爾蓋(川北)、巴音布魯克(新疆)、三江平原(黑龍江)、黃河三角洲(山東)、扎龍保護區(黑龍江)。

穿著手套,戴著圍巾,在涼涼的秋風中走上木棧道,大地在我腳下,好壯觀的濕地,如果遇上合適的時間一定會有無數禽鳥越過。

從呼倫貝爾到興安嶺(2)風景在路上

D2:根河濕地(額爾古納)—下護林—上護林(恩和)—友誼橋(室韋即吉拉林)—額爾古納河(臨江)

我的心愛在天邊天邊有一片遼闊的大草原

茫茫草原天地間潔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邊

我的心愛在高山高山深處是金色的興安

巍巍興安雲海間矯健的雄鷹俯瞰著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白雲朵朵飄在飄在我心間

呼倫貝爾大草原我的心愛我的思戀

我的心愛在河灣額爾古納河穿過那大草原

草原母親我愛你深深的河水深深的祝願

車上放著小沈陽的小品和德德瑪、布仁巴雅爾寬厚遼闊的嗓音,笑聲和歌聲伴著一路往北,手機信號時有時無,昨晚打電話回家,外婆問小豬“要不要打個電話給媽媽?”玩得正興奮答曰“不要不要”外婆“那——要不要媽媽買蒙古包給你啊?”馬上點頭答“要,要”老媽睡在青年旅舍的床上和豬小跑阿姨哈哈大笑,真以為蒙古包是包啊。從額爾古納至臨江這一段路是最美的,潔白的羊群珍珠般撒滿綠野在夏秋季節寂靜的草原,藍白相映的蒙古包,游閑的牛羊,使人重歸自然,仿如仙境。

眼前的景色從草原變成樹林,這是草原森林過渡帶,路邊一溜車停駐,是下護林的白樺林,這一片樺樹特別高大挺直,專門辟來給攝影師拍,天空依然陰霾,看著一片白樺林想起樸樹那首令人流淚的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軍隊已出發多時,她仍倚在白樺樹下,默默地注視著戰士遠去的方向。她在祈禱,祈禱心上人能平安回來。日復一日,她在那片白樺林望眼欲穿地等待心上人的凱旋歸來,她相信,她所守候的諾言,心上人正在用熱血和青春保護。天空依然陰霾,鴿子依然在村莊上空飛翔著,白樺林中,依然寧靜,只有白發蒼蒼的她青春已逝……

上護林橋下靜靜流淌著得爾布爾河,一片灘塗,水草豐美,一頂氈房,臨江尋夢。

越過恩和的上下護林,室韋(吉拉林)就在眼前,室韋俄羅斯族民族鄉是蒙古族發祥地,坐落在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南岸,與俄羅斯僅一河之隔,是我國惟一的俄羅斯民族鄉,藍眼睛黃頭發的村民,整排的木刻楞房屋,保留著濃郁的俄羅斯風土民情,這裡的俄羅斯居民大多是前蘇聯十月革命前後來到中國的俄羅斯人,老一代人精通俄語,至今仍然保留著俄羅斯人的生活習慣,午餐就在室韋小飯館吃嘎得列克、蘇巴湯、茄子燜河鯰魚、野山菜炒蛋,嗄得列克是俄羅斯菜,很簡單,牛肉丸和米的肉丸、土豆、洋蔥,蘇巴湯和我們喝的番茄洋蔥羅宋湯差不多酸酸的很開胃消滯。走進號稱“中俄第一橋”的友誼橋(20元),是室韋——俄羅斯奧洛契口岸,一位臉泛高原紅的可愛小帥的守橋邊防軍告訴我們,下樓梯那裡中俄第一橋可以拍照,界碑也可以拍,我們笑“可以拍你嗎?”靦腆地笑了一下“不行”, “你們幾小時輪一班?”笑答“秘密”,“你們軍營有多少人?”笑答“秘密”,“你是哪裡人?”“河南”……呵呵,看這小帥哥的年齡可能是新兵。橋主要是來往運送俄羅斯木頭,

分界線在橋中段,左邊是中國,右邊是俄羅斯,有個盒子據說是感應器,有東西超過這條線是會被雙方的哨所看到的。幽默可愛的邊防兵比劃著告訴我們“有游客問我分界是這樣分還是這樣分”,(橋的前後段和左右段),大笑,游客真可愛,話說俄羅斯人覺得奇怪,中國這邊那麼多人來這條橋游覽,但俄羅斯可是人跡罕至。

從室韋的山坡往上開10多公裡山路,就到了世外桃源——臨江,很小的村子,充滿異國情調,隔著額爾古納河,眺望對岸的俄羅斯村莊,雖然細雨,絲毫不影響小朋友,穿粉紅色衣服的小女孩掙脫奶奶的擁抱,一邊叫一邊搖搖擺擺追著小哥哥的單車,我們忘著她笑,她竟然也朝我們露出甜美的笑容,樣子不像俄羅斯族像蒙族。

手機在這裡完全失去了作用,不對,維吉家庭旅店的俄羅斯族老板說,“你們那些漂亮機是肯定沒信號的,要我們這些Mo的幾百才可以”呵呵,他們用的是聯通,看來中移動的覆蓋範圍還不夠大啊,03年去雪鄉時也沒信號,這裡還沒有座機。但是老板告訴我們,走到村中間的小山坡下有信號,結果我們傻呼呼地拿著手機像探照燈一樣尋找信號,真的,在小山坡的某一個點有了幾格。維吉俄羅斯家庭旅店只有8間房10幾張床,有人已經包下了一個星期,所以住宿在這裡十分緊張,美麗豪爽的老板女兒“我們這是新蓋的很漂亮,你可以去其他地方看下,再過來”,我們真的又去其他看,還是覺得這裡干淨、舒適,於是折返,小女孩熱情地招呼,今晚要吃什麼菜?我們好准備,當然要孜然羊肉,燜華子魚、小雞燉磨菇,還有正是季節的白磨。華子魚是老板早上在額爾古納河撒的,還沒到晚餐時候看著菜牌感覺有些餓了。

屋外突然熱鬧起來,雨停了,太陽猶抱琵琶半遮臉,想起度蜜月時在初到麗江也是雨天,忽而下午大放光芒,一整座城突然間沸騰起來在中央大街跳起了鍋莊,人都不知從哪裡全都冒出來了。馬夫們拉著馬尋找客人,我們則踩著泥濘的路避開馬臭臭在村裡閑逛。

從呼倫貝爾到興安嶺(3)原始森林

D3:臨江—室韋—白鹿島(莫爾道嘎)—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

巍巍興安嶺,滾滾呼倫水

千裡草原無翡翠

天鵝飛來故鄉歸

綠色興安嶺 藍色呼倫水

馬頭琴唱的晚霞醉

旗手的剪影偏偏飛

草美人更美

“喔喔喔”一早被雞鳴叫醒,看表才4點,天已微亮,不是好天氣看不到日出又睡回頭覺, 7點租馬上山看界河風光,雨暫時停歇,空氣很清新,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帶有草味空氣,勒馬沿著額爾古納河泥濘,許多奶牛已在漫步吃早餐,馬鈴不時響起,原來竟有幾匹馬不知怎麼跑到鐵絲網警戒線外,對面遠遠看到空置的瞭望台,馬夫說“現在中俄關系好了,崗哨也少了士兵”,上了山坡,居高臨下,額爾古納界河風光躍然眼前,遠處俄羅斯的山在虛無縹緲中,晨霧時隱時現,這裡看不到村莊,卻看到大片的麥田和幾棵孤零零的樺樹,在界河的左邊是興安嶺的森林,樹葉正的青黃不接時,再過一個月,這裡可是極美的艷紅橘黃金秋景色,繼續往前,還是一片片麥田,沒有田埂,不知是如何種下的,這裡的人物質生活極有,馬夫的家有3萬畝麥田,還有幾百頭奶牛,按一萬一只計算,嘖嘖,“可為什麼他們住的環境怎麼不改善呢?”“看來他們注重的是精神生活”,生活悠然自得,也是很愜意。吃過鮮擠的牛奶,自制的列巴、藍莓醬,往莫爾道嘎去,高大的樹木阻擋了我們的視線,這裡是大興安嶺原始森林,山裡的天氣是孩兒面,一會雨一會晴,以前想像中的大興安嶺是巍巍高山,想不到穿行於滿目蒼翠中並不覺得它的高大,樹葉還沒金黃,層次感不足,一些細高的白樺樹被去年的雨雪壓彎了腰,正好橫貫於路的兩旁,形成了一個奇特的拱門。

莫爾道嘎曾是成吉思汗上馬出征的寶地,“莫爾道嘎”在蒙古語裡便是“駿馬出征”的意思。莫爾道嘎森林公園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森林公園,馮小剛《夜宴》的外景地更增添的人們的興趣,這裡門票要100元,是大小興安嶺欣賞紅葉最佳位置,由於還不到金秋時節並不值得只在門口拍了一張,真的讓我們預言了,進去的人都說笨,就是隨處可見的原始森林,想進樹林裡去采一些蘑菇,一團團蚊子追著來,哈哈,好久沒有人氣了蚊子終於等到肉香。

在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內,激流河注入額爾古納河入河口上游處,有兩個修長小島相偎而臥,河水呈“S”形回環於兩個小島之間,這就是遠近聞名的蒼狼白鹿島。相傳遠古時,蒙古部落與突厥部落發生戰爭,僅兩男兩女幸存逃到額爾古納山中。其中一對男女,丈夫叫勃兒貼赤那(意為蒼狼),妻子叫豁埃馬闌勒(意為白鹿)來到激游河邊繁衍子孫,漁獵為生,死後便化作兩個小島,交頸而臥,相依為伴,後來成吉思汗功成名就,回室韋祭祖,游獵於此,夜作一夢,但見一只蒼狼和一只白鹿,傷痕累累,奔跑哀鳴。醒後召集隨從解夢,得悟莫忘先祖劫難,大業未就,且勿高枕無憂。於是派其弟拙赤哈撒爾率兵征討內外興安嶺的“林中百姓”。凱旋後,便將額爾古納流域包括這兩個小島分封給了哈撒爾。在觀景台上看烏雲密布的白鹿島,滄桑陰郁,若是登上高高的森林防火觀測塔拍到的景色更美,爬了三層,腳下顫顫微微,有點膽戰心驚。

白鹿島渡假村的門票要100元,師傅開車帶著從側邊進入,想不到這個旅游點的午餐並不貴,只除了鹿肉、飛龍什麼的上百以外,一般的菜價格還能接受,我們想點多幾個菜,服務員“夠了,你們幾個人三個菜就夠了”,不錯不錯,山中特產木耳炒蛋、孜然羊肉、正是季節的黃花菜炒肉絲。

莫爾道嘎貯木場是大興安嶺林區最大的貯木場,主要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等加工用原木,還用各種規格的柁材、檁材、坑木、板方材 。我們吃飯的樺木筷可能也是這裡出的,木屑還是做木炭的原料,加適當的粘合劑,再進行壓積成型和焙燒制成壓積炭。

住宿的標間已經蔔滿,只好住普間,沒有浴室,熱情的大姐說“外面有好多浴室,有單獨的”也想試下這裡的風情,在網吧逛了2小時,逷著拖鞋,在冷冷10度充滿積水的街道上找浴室,最近的一間關門了,問附近店鋪“不會吧,是不是去吃飯了?我幫你看下”,冒著細雨出來敲門,沒人哦,“我再幫你打個電話”沒人接,“晚點再來吧,估計回家吃飯了”,一路走再去找另一家,路邊小面的上的司機探出頭來看著兩個穿拖鞋的傻瓜笑,我們准備在澡堂前立此存照呢。小巷裡有一間大大的公共澡堂,沒有單間,眾目睦睦之下,沒有這種勇氣,老板娘“只有你們兩個人啊”有按摩,還可以一邊洗澡一邊欣賞身材還可以看電視,呵呵,在習慣保留隱私權的南方還真沒這勇氣,只好回來用熱水擦身,若是南方的天氣是頂不住了,還好這裡干燥、涼快,沒有絲毫的不舒服。

午餐吃得晚,還沒餓,在最出名的莫爾道嘎姐妹飯店前駐足,好大一碟菜,師傅建議“要不吃餃子吧”雙手雙腳贊成,店面不大,只有餃子和一些素菜,要了半斤25個現包的三鮮餃(11元)半斤野菜餃(9元) ,一盤超大熗炒土豆絲(10元),結帳才34元,吃了一頓最便宜的晚餐。在這裡的生活方式十分健康,每天早睡早起,有一晚8點就上床了,對於豬小跑這個夜豬來說一樣睡得SS的,只是有點惆悵“我回廣州後會不會要倒時差啊?”

從呼倫貝爾到興安嶺(4)牧人心中的神

莫爾道嘎—恩和—額爾古納

檐前雨滴仍嘀噠不停,昨天網吧查天氣要明天才轉晴,我們只好耐心等待,南方卻長“晴”熱不減,過了立秋酷暑依然。中國真是幅原遼闊、地大物博,5個多小時就穿從30多度的南方飛到10度的北方,好似候鳥飛來渡暑。

仍是風雨兼程從莫爾道嘎鎮原路室韋、恩和到額爾古納,牛羊早早就在雨中吃草,莫非他們晚上露營?真的很佩服牧馬人的意志,陪著牛群馬群羊群十幾二十天甚至一、兩個月。拐進CCTV十佳魅力名鎮——恩和俄羅斯族,村口很熱鬧,原來正准備拍電影《長生天》,工作人員正在豎高高的廣播,兩位主角正在等候,我們也停駐,“我能不能做群眾演員?”“群眾演員有多少錢啊?”看見我正拿著相機,“幫我拍一張給導演吧,看看上不上鏡”,“那主角不算帥啊,我的樣子上場也不錯吧”大笑,說真的,這裡的中俄混血人種還真不差,問“這激流鄉小學的真的嗎?”“不是,亂編的,這是瑞士一個有錢人捐助的醫院,拍電影掛個牌子改成小學了”哈哈,假作真是真亦假,看上去真有點像希望小學。

蒙古民族以“蒼天”為心中的神,故謂“長生天”(蒙語“騰格裡”),最初的產生是人類出於對大自然的敬畏,對一些無法解釋的現像的理解,是人類的精神寄托。“長生天”像征著一種比較純的自然力,主宰著萬物的生息,所以蒙古人愛護草原,保護草原,與草原上的動物和諧相處,尤其是草原的另一主宰物---狼(蒙古人也是一主宰)。狼圖騰是蒙古人的圖騰崇拜,仿佛也是長生天的安排。這部電影是編劇兼導演喇西•道爾吉孤獨地行走於內蒙古高原、帕米爾高原和西藏阿裡高原,一度與野狼、野豬為伍,在歷經8年對高原民族的理解和感受之後,寫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說《呼麥》。“呼麥”是一種以喉嚨緊縮而發生“雙音”共鳴的泛音,一個人在歌唱時同時發出兩個或者更多的高低不同的聲部,也稱為“蒙古喉音”,很奇特的技巧,我們學習合唱時幾十人分成四五個聲部他卻是一個人的合唱。一直對牧民風情很感興趣,於是下載了喇西•道爾吉的《呼麥》,是講述蒙古族歌手額爾德牧圖老人與其收養的繼承人烏蘭其其格的生平故事,向世界展示這支民族的生態現狀和將要面臨的矛盾,以撞響二十一世紀人類生存困境與信仰缺失的警鐘,向世界闡述了蒙古民族德長生天的信仰。

恩和是俄羅斯民族鄉,全部人口1000人左右。路邊一棟棟木格楞的房子,房檐下堆滿一截截原木,這裡的草原漸漸被白樺林取代,村外小河靜靜的流淌,兩岸撲滿綠草,白樺林延伸到山腳,幾頭奶牛悠閑地在河邊散步,寧靜、溫馨,悠閑。家家有奶牛、羊。閑下來,去山上采蘑菇或者去河邊釣魚,都是純天然,無污染,看了他們的生活,真是讓人羨慕。

村後的額爾古納河,一班俄羅斯族小伙子牽馬招客,由於下雨,客人不多,無聊之極,竟抱起正在閑逛的黑狗,抬起把它扔到10幾度的河裡,看著小狗掙扎著游上岸,趕快避開這班惡作劇的人,真可憐,這裡無處不在的狗很純樸馴良,可能見多了外來的客人不吠不吵,連害怕狗的豬小跑同志也敢靠近它們。據這裡的村民介紹民風很好,夜不閉門。河邊小朋友嬉戲,若是正夏一定有很多在河裡游泳,這裡住宿條件不錯,在橋上拍日出日落都很美,下次有機會來一定住這裡。

中午趕到額爾古納原來住的青年旅舍,前幾天我們把鎖匙帶走了,正好又回來住。小小的科爾沁烤羊排店門前排滿了車,按照我們廣東人的想法,車多的店肯定好吃,一進去,果然爆滿,服務員忙得不可開交,沒房,隨口叫老板的兒子代訂“行,今晚來”6點趕到,隔壁桌子兩桌人正在大吵,估計是兩家,正在慶幸,卻說我們這間也已經給別人電話訂了,客人准備到了羊排也燒好了,老板親自來“幫你換到蒙古包怎麼樣?”“沒關系,只要有吃就行”,蒙古包裡已經有一個大桌人,我們在旁邊的小桌,熱情的東北人邀我們和他們一起吃,“好吃嗎?吃不吃得慣我們東北菜啊?”爽朗的笑聲、歌聲、敬酒聲伴著我們嘗美味,4斤多羊排和羊腿,再叫了一個地三鮮,豬小跑看到廚房裡正在洗生菜,大叫“再給一個蒜茸生菜”,洗菜阿姨有點莫名,還是老板答話“行”,後來看到旁邊桌子上的生菜是生吃的,哈哈才發現我們竟發懵了,這樣吃很有氣氛,也很香,從來沒這麼吃過,用小刀把一塊塊肉剔下來很過癮,喝著當地人當開水喝的奶茶,開始不太接受,是淡淡的鹹味,慢慢才發覺可以解膩越喝越好喝,幾個人才花了100多元。這裡蔬菜比較少,真的要學當地人吃生蒜,腸胃容易適應些,也學師傅一樣拿了蒜頭,叫了一條生青瓜,哈哈,好大口氣!還是剁成蒜蓉比較適應。

從呼倫貝爾到興安嶺(5)陽光﹒草原

濕地公園(額爾古納)—海拉爾—金帳汗—呼和諾爾草原—呼倫湖—國門/火車頭廣場/套娃廣場/中俄金街(滿洲裡)

白雲繚繞青山之巔

好似父親手捧哈達向藍天敬獻

藍天顯露慈祥的笑顏

注視呼倫貝爾溫暖的草原

綠草延伸遠天之邊就像母親編織絨毯

為草原裝扮 草原舒展無形的臂肩

舞動額爾古納河水 泛起了波瀾

河水流淌草木之間 猶如祖先奔湧血汗

把草原澆灌 草原悠蕩歲月的搖籃

養育無數俊美女子 強悍的兒男

氈房點點牛羊成群的大草原

放歌起舞縱馬揚鞭的大草原

一覺醒來,驚嘆一聲“啊——”豬小跑看看窗外“快,快,太陽出來了”,天空泛著蔚藍,雲朵片片,“守得雲開見日明,太陽你終於出來啦!”

這麼好的天氣再上一次濕地公園,前幾天來過一次雨霧彌漫,今天看到的濕地一定是遼闊、遙遠、沉默、大氣,售票員轉身在掃地,車一哧溜衝上坡,嘻免了60元大票,倒不是心痛那一點錢,而是惡作劇後的快感。觀景平台已經許多游客了,大叫一聲“嘩”胸襟舒暢,怪不得蒙古人豪爽大氣,是這天然的環境造成的,木棧道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金光,蜿蜒的根河緩緩流動,遠山層疊。

風景在路上,隨處可見的美景,鑽出車門,好多蟲兒飛來,比蒼蠅還大的像牛虻,剛下完雨,水草滋生了好多小昆蟲,趕快用上准備好的圍巾、蚊怕水,拍完趕緊上車。捷達拐進一條路,通往金帳汗,金帳汗蒙古部落是呼倫貝爾唯一以游牧部落為景觀的景點,在呼倫貝爾草原"中國第一曲水"的莫爾格勒河畔,這裡是馳名的天然大牧場。歷史上許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這裡游牧,繁衍生息。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汁曾在這裡秣馬厲兵,與各部落爭雄,最終占據了呼倫貝爾草原。金帳汗景點的布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金帳汗是純旅游點,我們直接開車沿著前面的車轍爬沒有路的山,好多車貼在斜坡上,看上去好險,登上山頂,遙望金汗帳和莫日格勒河全景,想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厲兵秣馬、群雄逐鹿的壯美場面。

呼和諾爾草原位於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呼和諾爾的湖畔,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中心腹地。“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色的湖”。莫爾格勒河從東北彎彎曲曲地來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爾河,湖面波光瀲灩,草原綠茵如毯、牛羊遍野,蒙古包點點,猶如綠海中的白帆。這裡是旅游點,蒙古包供住宿和餐飲,晚上還可以享受篝火晚會,一定很浪漫。

小轎車在海拉爾到滿洲裡一級公路上飛速急馳,雖是星期日但車並不多,不像廣州邊緣的高速路一到休息就堵塞了。在這裡飆車很爽,一眼也望不到前面的車,這段路工業逐漸多了,發電廠、挖礦廠,草原退化得嚴重露土,很多地方都豎著沙化整治的標志,沙化會像傳染病一樣,一直往前退化,看著很心酸,希望整治有成效,這是賴以生存的家園。

下午近2點,才趕到呼倫湖(20元)准備吃魚宴,呼倫湖呼倫池、達賚湖,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也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是克魯倫河、烏爾遜河的發源地。方圓八百,水天一色,碧波萬頃,煙波浩渺,像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湖中盛產多種魚類,可惜游人太多污染嚴重了,湖面上漂浮著綠藻和游人吃過的雪糕磚盒,而且魚宴超貴,之前的一路都好吃好住,在這裡“被宰沒商量”,怪不得網上大家都說“風景在路上”需要交錢買門票的地方基本不用去。

滿洲裡離呼倫湖不遠(20公裡),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毗鄰蒙古和俄羅斯,金發碧眼高鼻梁藍眼睛的俄羅斯人和歐式建築,感覺身處異國。火車頭廣場貯立著“滿洲裡”號火車頭,是1940年的日制蒸汽機車頭,下面的鐵軌是1925年蘇聯制造的43鐵軌,即因為它每一延長米是43公斤而得名。毛澤東在1949年赴前蘇聯莫斯科途經滿洲裡時,乘坐的火車就是在這輛火車頭牽引下駛出國門的。這輛火車頭的車牌是“1861”號。登上國門,眺望對面是寧靜的俄羅斯貝加爾斯克街,中國這邊則游人如鯽、熱鬧非凡。景區還有四代國門的縮小版,41號界碑、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遺址。

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廣場是全國唯一的以俄羅斯傳統工藝品——套娃為主題的旅游休閑娛樂廣場,集中體現了滿洲裡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國風情交融的特點,將中俄蒙三國風情和東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旁邊漂亮的蔚藍色歐陸建築是西餐廳,還可以欣賞俄羅斯歌舞,估計價格不菲。

從呼倫貝爾到興安嶺(6)我和草原的約定

滿洲裡—新巴爾虎右旗(成吉思汗拴馬樁)—新巴爾虎左旗320km海拉爾

總想看看你的笑臉總想聽聽你的聲音

總想住住你的氈房總想舉舉你的酒樽

看到你笑臉如此純真 聽到你聲音如此動人

住在你氈房如此溫暖 嘗到你奶酒如此甘醇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相約去訴說思念的情

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懷抱 就讓這約定凝成永恆

7點出發,繞新巴爾虎右旗(西旗)—新巴爾虎左旗(東旗)到海拉爾機場。

蒙古民族和成吉思汗無法分割,隨處可以《天驕•成吉思汗》大型草原表演廣告牌,演出在呼倫貝爾市白音哈達景區,嗚咽的馬頭琴,悲涼的長調,靜謐的草原,孤獨的拴馬樁……《序幕》、《降生》、《征戰》、《思念》、《大典》、《遠征》、《長生天》、《牧歌》演繹成吉思汗的一生。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將支離破碎的草原連成一片,他不僅是曠世奇絕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更是一個俠骨柔腸充滿魅力、內心世界極其豐富的男人。

路邊有指示牌15公裡成吉思汗拴馬樁,沒有路,只有前車走過的車轍,一大片草原沒有放牧人也沒有蒙古包,“這條路對不對啊?”豬小跑的南京朋友在7月初自駕就是GPS引導著跑到草原深處迷路了,只好沿著車轍出來。“已經看到湖了,應該沒錯”好不容易有一戶“對,是這裡,一直走不遠”,豬小跑看到牧民家旁的“大鐵籠”,“嘩,那麼大的鳥籠”,大家忍不住噴水,那是做蒙古包的支架。

都說他們的距離感和我們不同,“不遠”的定義對於廣闊的草原來說確實不遠,所謂隔山跑死馬,雖然遠遠看到湖了,但是越過一個又一個山頭。終於看到湖邊的幾個孤獨的蒙古包,進了門欄,沒人,開到湖邊,好舒服的海風,太陽隱在烏雲後面,海鳥自由的飛翔,有點孤寂的味道,這裡是呼倫湖西岸,位置偏遠游客不多都是自助才來,污染沒有呼倫湖小河口那麼嚴重,山頂上有一座涼亭,山崖旁邊有一座高10米左右、周長20余米左右的柱石突兀而立。柱石呈不規則形,上細下粗,石紋條條,縱橫交錯。石縫間築有鳥巢,時有水鳥飛出,盤旋湖上,坡上還有一塊破爛的小石柱記錄著拴馬樁的情況,竟不知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拴馬樁,在蒙古包裡喊人,終於有人出來,傳說,成吉思汗在此駐扎、拴馬,海邊的石柱上曾有8個鐵環拴過8匹戰馬。出去的路可快多了,差點走錯一條路,好在師傅醒目,以看到牧民住家為准,向熱情的牧民打聲招呼感謝,匆匆趕路。

據說東旗是呼倫貝爾草原最美的部分,但我們覺得額爾古納的草原更清麗,這裡更遼闊,一望無際,額爾古納則是森林和草原的交融。牧人一整天對著牛群羊群,他們守得住寂寞,明白為什麼牧民們總是一開腔一溜渾厚嗓音的草原民歌,高亢、遼遠,明白他們喝酒的海量;忽而想起小豬外婆以前教學生跳的民族舞“軟手”、“抖肩”、“碎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彎碧水映晚霞,駿馬好似彩雲朵,牛羊好似珍珠撒,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草原就像綠色的海,氈房就像白蓮花,牧民描繪幸福景,春光滿地美如花……

草原是凝固的大海,造就無數英雄的同時,也把英雄的故事釀成了酒,譜成了歌,所有曾經來過或者從未來過草原的人們,只需認真品酒用心聽歌,就能零距離地觸摸天地英雄和一代天驕。

草原的晴天、雨天我們都經歷過,她的灰色、綠色、金黃、藍色我們都印在腦海,記得鳳凰衛視胡一虎《縱橫中國》和郭雨橋、王魯湘走進內蒙古一輯,印像很深是描述蒙古民族特征鮮明:面部既高且寬,臉部顯得很大,並且非常扁平;顱型多半比較低、寬,由很大的垂直顱面指數所反映出的低顱高面性質是該小人種的一個突出特征;鼻根一般比較低矮,鼻型略寬;眼眶比較高,內眥皺褶(蒙古眼)和上眼瞼皺褶(單眼皮)等典型,從側面看像平面,大多數中國人及周邊一些國家的人群都屬於現代蒙古人種。

短短的幾天時間還沒了解透徹蒙古民族的底蘊:長調、呼麥、敖包……。有詩情,有畫意,遺憾沒有機會感受草原夜色美,琴曲悠揚笛聲脆,晚風吹送天河的星,彙入氈房閃銀輝,九天明月總相隨,晚風輕拂綠色的夢,牛羊如雲落邊陲,未舉金杯人已醉,晚風唱著甜蜜的歌,輕騎踏月不忍歸……我和草原有個約定,讓這約定凝成永恆……

再見了,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下一次我還要看你那純淨的笑臉……飛機上,一彎明月,憶起草原,按下MP3席慕蓉的詩: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如今終於見到了遼闊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淚落如雨,河水在傳唱著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雖然己經不能用,不能用母語來訴說,請接納我的悲傷,我的歡樂,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裡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美景在路上)



(根河濕地公園)



(中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



(風吹草低現馬兒)



(茫茫草原天地間 潔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邊)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