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吳哥—致友人的信喂!我從柬埔寨吳哥王朝回來了。這一座曾經是世界最大城市,擁有過百萬人口的王都,今日只有8000人,居住在蓋滿了豪華酒店和飯店、酒吧的暹粒小城裡,依靠祖宗的遺產討生活。去景點的路旁還能看到一個據說是最好的村莊,四根柱子頂著一間房屋,多數是木板和茅草搭蓋的,有幾座房牆壁和屋頂整齊鮮亮,想必是先富起來了,但更多的是風雨飄搖的爛草棚屋,幸虧這裡沒有台風、沒有嚴寒,也是上天的恩惠了。
洞裡薩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化十五美金坐船游湖,完全沒享受碧波輕浪的美景,而是上了一堂憶苦思甜的教育課:靠近岸邊一溜排開的是簡陋的木板船,那是一些柬埔寨人和越南人的家,這小小的船就是他們的廳堂、臥室、廚房和廁所,取也自湖水,棄也至湖水,褐色的湖水散發著惡臭。我們看見婦女在湖水裡洗衣、給嬰兒洗澡,孩子們光溜溜地跳下湖玩耍。有一小女孩脖上纏著一條大蛇,坐在小薄鐵盆裡劃到游船邊擺甫士,給游人照相掙錢。還有一種“海盜船”,一個成年人開著小快艇,帶著五、六歲大的男孩,追上游船後,小男孩從小船上飛身跳上大船來賣東西,而後又跳回小船。這種絕技與鐵道游擊隊同出一門、可能難度更大一些,因為他的起跳點是動蕩而快速的小船。這裡的孩子會很多國家的語言,對我們說:“姐姐漂亮”“糖果、糖果”。湖上也還有像樣一些的船只,那是小學校,小商店,甚至還有座教堂,與此對比的是為外國游客提供服務的漂亮的酒吧,柬埔寨就是這樣靠展示古代的輝煌和現代的無奈來賺取外彙。
到柬埔寨不可避免的要直面戰爭的傷痛:在幾十年頻仍的戰爭中,無數地雷被不同派別埋到地下,到目前為止,柬埔寨國土上還存留著1000多萬顆未爆炸的殺傷性地雷。平均每人一顆有余。目前平均每天至少仍有2人因觸雷死亡或受傷。如果沒有記錯,女王宮是在2003年才排完雷向游人開放,崩密列更晚,在2007年才能進入,路旁仍有警示牌提醒“非請莫入”。更有肢殘者的樂隊讓你刻骨銘心地記住了‘地雷’這個詞。啊!朋友,讓我們珍惜和平,珍惜我們的幸福生活吧!
導游告訴我們:柬埔寨土地肥沃,魚產豐盛,沒有天災,風調雨順,本應是富庶的國家,紅色高棉殺害了百萬之眾的國家精英,之後二十余年的內外戰亂把上好的河山折騰得如此狼狽。在車上我們看見婦女懷抱嬰幾排著長長的隊,導游阿達說:那是排隊給孩子注射疫苗,通常要通宵達旦的輪候。暹粒去金邊百多裡路,當地人因嫌貴不去坐大巴,而是選擇坐譽為‘死人車’的出租車,那一輛的士上要擠進十個人,我曾經在電視中看過轎車中裝人的迪斯尼記錄,但營運的士載人的記錄非此莫屬了。
大多數柬埔寨人處於赤貧狀況:—個人的年平均收入僅為二百多美元。教師、交警、海關關員的工資都不夠維持生活。交警靠罰款,關員靠索賄,只不知教師怎麼辦。我們幾個朋友從不同的通道進關,我遇到的關員比較收斂,只是低聲的咕噥,另一團友遇到的關員會說中國話“十元錢”,再有一關員干脆搖晃著一張十元人民幣,幸好我們事先都知道這回事,只當不懂也就過去了,看過攻略裡講是要1美金,現在人民幣堅挺改要人民幣了。
導游說柬埔寨沒有什麼工業,生活日用品都要靠進口,比如,洞裡薩湖的魚運到泰國,在泰國加工成柬埔寨人愛吃的臭魚醬後再返銷柬埔寨。所以雖然收入低,而生活指數並不低。現在不打內戰了,情況會慢慢好起來吧!可是當我們知道:國寶吳哥窟是被私人承包經營的,驚詫之余對柬埔寨的前景就不怎麼樂觀。
上一年我去了趟埃及,盧克索的古神廟之精美、宏偉同樣令人震撼,可是輝煌之後同樣是淪陷、貧困,埃及丟失了自巳的古文字,是法國人給找了回來。同樣,若非有中國元朝使者著書,柬埔寨的古史一片空白,若非500年後,法國探險家依該書求索,不知吳哥王都會否至今仍沉淪在莽莽森林之中。我真對歷史疑惑不解,為什麼這麼聰明的民族,這麼繁榮的國家會屈從一個又一個的外國侵略者,我們中原也被占領過,但是我們的文明征服了入侵者,最後還是一統在我們古老的文明之下,雖然木質的古建築不能保留下來,但文化綿延五千年沒有斷裂,我為我的國家,為我的民族驕傲。
吳哥的女王宮、羅洛士古跡色彩豐富,塔布龍、崩密列樹木和石頭糾葛形成的幽秘光影氛圍,攝影效果好。而小吳哥和巴戎寺,清一色灰黑的石頭,如不在晨曦與晚霞之下,就難出彩了,多希望能走來一、二位穿僧袍的大師起點晴之力,可是昔日的神殿已經沒有了佛緣,不像我國的古寺依然梵音繚繞,僧人低眉合什,信徒焚香叩首。如我等游客到此也能頓去浮躁之心,空明了起來。而吳哥如今展示給游人的只是恢宏的建築,是精美的藝術,佛己遠去,空留神殿笑春風。
喔!不發感慨了。吳哥的確神奇,關於她的圖片、神話故事不再重復。只是有些不明白:柬埔寨人不喜歡創造神,而鐘情於破壞神,說是因為創造神誤中了愛神之箭而強暴了自已的女兒。而且古老的拜物教,會去祭拜白蟻窩,真是奇怪的神話,奇怪的信仰。雖說參團游,沒有機會更多的了解石頭之外的內涵,但因是五天純玩美食團,全駐留在吳哥,游覽時間比較充裕,一路又有導游講解古跡之外的風土人情,團費2999元,吃、住、行還不錯。如果最後一天的自費項目,選擇去博物館而不是洞裡薩湖,心情會好一些。如果大巴能停一下,讓我能拍到那些慽慘的吊腳樓,拍到田野中罕見的白牛,和衣著爛縷卻依然興高彩烈的孩童,我就無憾了。
寫到這吧!附幾張相片作補充。
2010.1.12

(這不是村裡的吊腳樓,而是到景區路上的茅草屋,比吊腳樓顯得牢固,如果忽略蚊子和泥濘,也挺有意境的。)

(湖上人家)

(日子就這樣過-1)

(日子就這樣過-2)

(日子就這樣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