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個談苦色變的人,會在衝繩愛上了苦瓜的滋味呢?
那天傍晚,在那霸的小巷中兜兜轉轉良久,才找到 Nabbie & Kamado 泡盛家庭料理的招牌。咧嘴大笑的琉球獅子,窄窄的深色木門,門口地上的一小碟鹽,以及門廊兩邊整面牆洋洋大觀的泡盛酒展示,都在重復著兩個字:琉球,琉球。
餐廳名字有兩重含義,戴著大像帽子、愛扮鬼臉的服務生說,既是兩個老奶奶創辦人的名字,也代表著兩種鍋子。無論哪種含義,倒都很親切呢。更加期待我們的第一頓衝繩料理了。
衝繩的招牌菜呢,是苦瓜。領隊不緊不慢地說。
什麼?!我頓時垮下臉來。在東航噩夢般的飛機餐之後,這個打擊未免太大了。
好在第一道上來的並不是苦瓜,而是絲瓜,絲瓜炒豆腐。果然家常,而且還是中國式的家常呢!但是我們是衝著這家店赫赫有名的衝繩本地風味來的啊?日本人會吃絲瓜嗎?
衝繩料理本來就是很像中國料理的,特別是中國南部。大像服務生說。也難怪,衝繩的原著民就是從那一帶遷移過來的嘛。
不管怎麼說,絲瓜炒豆腐很好吃,而且特別適應我的口味。如果說和中國家常菜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調味不是醬油而是味噌吧,味道要稍清淡些。豆腐不像日本豆腐那樣嫩嫩滑滑,質感有點像中國的老豆腐。島豆腐,不是日本豆腐。服務生同意我的意見。
第二道菜,紅燒肉。這可真的和中國的紅燒肉沒有任何區別了,除了切的塊小點。肉很嫩,很香。第三道,黑豬肉,終於來新鮮的了。黑乎乎一小條一小條的碼在盤裡,乍一看挺唬人,這黑豬肉也太黑了吧?夾起一塊來一嘗……哈,原來外面裹了一層黑芝麻糊,裡面的豬肉還是很白嫩的嘛。衝繩著名的“黑豚”,只有毛是黑的,肉可不黑哦。
第四道,胡蘿蔔炒蛋。
第五道,名字沒聽清楚,暫且就叫它“衝繩農家小炒”吧,看看原料:豬肚、五花肉、魔芋絲、香菇、生姜……,和中國餐廳裡的農家小炒原料不同,但理念非常一致哦。
終於,苦瓜上桌了。翠生生的很誘人。
服務生換了一頂猴子帽子,送上酒單。當然是泡盛了,衝繩美酒。琉球玻璃杯中加了半杯的冰塊,提著粗瓷小壺慢慢澆下去,非常有感覺。
用泡盛調制的雞尾酒也很值得嘗試。酒單上列出了十幾種,每個名字邊都畫著一只或兩只小獅子。猴子服務生解釋說,藍色的小獅子呢,就是說適合男士喝;粉紅色的,就是適合女士喝。畫了兩只的當然就皆大歡喜啦。文字看不懂,看著圖片點了一種漂亮的橘色。果香蓋過了酒味,甜甜的冰冰的很好喝。
雖然只有一點點的酒精,也足夠讓周遭的一切益發可愛起來。特別是那盤堅決不肯碰的苦瓜。碧綠的,晶瑩剔透,月牙形的薄片,外緣還鑲著花邊……這樣美麗,嘗嘗也無妨吧?嗯,還是不錯的嘛。表皮部分稍微有一點點苦,但並非難以忍受;果肉的部分不僅不苦,反而有種獨特的清香。第一片謹慎,第二片習慣,嘗到第三片,簡直欲罷不能了。
在衝繩的第一夜裡,就這樣愛上了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