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13 晚郁金香使者記於德欽縣(梅裡)旅行者之家旅館早上7點起床告別兩老板,還有門前那條體碩的狗。那可是一條歐洲名犬,有著優秀的血統,一下子說不出名字,卻清楚記得它的先祖曾在歐洲雪山被飼養專門救助雪山裡迷途的人並立下赫赫功勞。它們脖子上纏著小酒桶,每當發現幸存者就上前哄醒他,示意要他喝下酒桶的酒御寒,然後帶領或馱著他走出雪山。其中最著名的一只一生救助了45人。在救最後一人時,那人因過度飢寒而神志不清,把它錯認成一條狼而在它毫無戒備上前示意時刺傷了它,它受傷嚴重仍不斷嘗試接近,最後沒辦法只能盡全力跑回山外主人家並把主人引到迷途者跟前。血流了整條漫長的路,最後人得救了,它卻失血過多死去。人們為紀念它還立了一個碑。
和老董先生踏上去梅裡的路是緣分。我們是在昨天早上打招呼認識的,簡單幾句話後談起了西藏,我建議他走走傳統珠峰南線直到札達縣古格王朝,土林一段,宿獅泉河,還有東南波密林芝一帶秀麗景色。他點頭說,波密林芝號稱小瑞士,很值得一去。我馬上糾正說,“小瑞士”只是國內旅行社杜撰出來吸引一般無知旅客的噱頭,是國人自卑無知的一種體現,其實波密林芝景色要比瑞士獨特很多,整個西藏則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色。他馬上表示贊同說,中國這麼大,有那麼多獨特秀麗景色,再過10年中國就會成為最大旅游目標國,全世界的旅行者都會不止一次來到中國尋夢。因為中國景點分散,還因交通時節不同等原因不可能一網打盡。像台灣一個去中甸的協會每年都要來中甸專攻一個不同的景點,有不少人來了不下2,3次還只是在中甸附近打轉。國家馬上要投資800億建立一個大香格裡拉旅游圈,包括西藏昌都,雲南中甸至德欽,還有四川一些地方。中甸還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希望很大……我們交談了很久,發現彼此的旅游興趣有很多共同,就相約一起了。
一路上還發現老董是個心思慎密的人。旅游前做足了功課,一路上給我介紹了很多詳細信息。比如昨天我說的伊拉草原景色一般,他馬上糾正我說是時候不對,10月草色開始變黃,11月後伊拉草原很多地方會變成沼澤地,冬季下雪把草蓋住,草則在雪下暗暗生長,而天空一片湛藍無雲,有種蒼涼美。到了來年4月,綠草像抽穗一樣突了上來顯出一片生機,6月則開了一大片的山杜鵑,草原最漂亮的時候就到了。
快到白茫雪山了,突然看到一處處山頭被砍伐掃蕩過留下的大片樹頭,如傷疤讓人心痛。雖然現在已經停止砍伐,可聯想到去四川阿壩州時一路上全是光禿禿的山頭,下雨塌下來的泥沙污染著岷江清澈的水。聽當地人說,40多年前那裡全部是茂密的森林,多年的大砍伐如一場大浩劫改變了阿壩州的面貌。要多少年才能恢復青山綠水呢?有人說不可能了,很多山現在地形變質植不回樹了。還有眼前這被很多人稱為母親河的金沙江,如渾濁的黃湯向前滾著。人類欠了自然多少債要還啊。幸虧這裡不是阿壩州,很快地過了一段路後眼前又開始出現了青山綠水。
經過的奔子欄是滇藏線的重要驛站,我們走的路正是歷史上其中一條重要的茶馬古道。連接著古印度,西藏,雲南各民族與漢族的經濟交往。目前發現的茶馬古道主要有三條,還有一條在怒江附近,另外一條新發現的據說直通到印度,正開發旅游。古中國與西方的交往通道則是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一起都曾起過重要作用,所不同的是今天的絲綢之路已經滄桑,而這條茶馬古道卻繼續煥發光彩,成了滇藏國道。
一路上修路工人正如火如荼地把碎石爛泥路修成漂亮的柏油路。感悟江澤民和朱容基寫下的話:穩藏必先安康,安康必先通康。意思就是穩定藏區一定需要藏區人民安定團結,共同富裕,而前提必須要把路修起來。路修好了,才能把最有前景的當地旅游業搞興旺,大家一起經營致富才可以真正穩定西藏。記得在我去拉薩民間鄉村與藏民交流,還是有90%(大概推測)的人信仰達賴,剩下信仰班禪;而在經濟相對發達的藏區城市,藏民則很多信仰班禪,相信國家。所以經濟牌才是國家穩藏的殺手锏。
車子繼續攀越高山,到達4500多海拔的山上遙望對面的白茫雪山,天空飄起了雪花,冷風疾疾令車內所有人忙於加衣關窗,車外卻是一大群的修路工人彎腰工作,只是有時會站起加一件衣服。他們把一塊塊的石頭手工敲碎平鋪在兩車道寬的路基上做柏油路底,以幾釐米在計算著進度,熟練快速的敲打好像不覺寒冷與疲倦(實際上我很清楚在寒冷高原工作消耗極大,很容易勞累並且積病)。很快路過他們在路邊的簡陋“帳篷”,用塑料布稱呼更為妥當,哪裡擋得了多少風寒。在同等高度我只在珠峰上睡過一晚(容布寺廟內,已經相對暖和了),氧氣缺乏與嚴寒還是讓我難以入睡,而他們在這樣惡劣的山頭迎風處長期工作棲息,真的太難以想像!都說中國人吃苦耐勞,要讓更多的國人與外國人驚嘆。我想什麼時候中國人克服了不團結,和不患寡患不均等心態,將是世界上很強很優秀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