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本地農民夫妻在束河街上做馬鍋頭,說是”頭”,其實總共才有二匹馬,村子裡幾乎家家都有一到二匹,每天在人煙稀少的街上轉悠,遇上想騎馬去茶馬古道的,通常是一百五十塊騎一整天,路線可選,一般是從束河越雪山到拉市海。每戶的馬隔天上班,主要是因為馬多客少。剛來的時候到束河轉悠,一對牽著馬的中年人就跟上了我,女馬鍋頭跟我攬生意,我說我是常住的,她說你是開客棧的吧?我不置可否,她說你可以把客人介紹我這來,給你回扣。我看他們一臉厚道,想起自己在農村度過的童年生活,有些動了側隱之心,就說我不做這事的,你給個底價,我有機會就介紹人過來。她說八十吧!我說行。給了我一把名片,後來有客人要騎馬,我就打電話過去,發現雙方的普通話都不太懂難溝通,於是就親自送客人過去,讓她就按八十收,算是做成了幾筆買賣。幾撥客人也不錯,看他們累一天的樣子,就一人給一百,大家都覺得挺有面子。畢竟古城這邊把人忽悠到拉市海常常騎半小時就收三百左右。 後來馬鍋頭給我用竹簍背了一大壺自己榨的油給我,估計有個三十來市斤,我有些不好意思,也沒給人錢,就送了幾套衣服給小孩,算是還個人情。有幾個從房客到朋友的呆客,挺奇怪我居然有樣的農民朋友送的油,我總是神秘一笑,他們也吃了好些次我用這油炒菜做的飯,而且他們也被我輸送去騎馬,想起經濟鏈產業鏈就這麼簡單,我不禁有些暗自得意。
今天剛好馬鍋頭的孫子滿月,昨天一早就來電話叫我過去喝酒,我本來想叫個台灣朋友一起去,結果他老人家說沒什麼菜,流水席,不習慣,八大碗,還是免了吧。我就一大早帶著我的狗去了。十一點到那,整個院子擠滿了人,有道小門連著隔壁的院子也開了,地上擺滿了十來個那種部隊燒飯用的大號鋁盆,裡面裝滿了米線、菜一類的食品。門口三台土制的燒水鍋爐供應熱水,各式服裝的小孩和大人擠進擠出,似乎全村的人都來湊熱鬧了。有個發煙的,拿著紅河牌的香煙見了男人就發,時光仿佛一下讓我回到童年的場景。等了老半天,終於端上來八個碟子,另加每人面前一個小碗,是甜酒上浮著二個雞蛋,用筷子一撥才知道,實際是一個雞蛋對半剖開,還有二片年糕。我這桌有個看起來有八十多的老太太站起來,把那塊印著喜字的餅撕一小塊給客人,我雙手接過,旁邊的人介紹說這叫敬老攜幼。等大家喝完酒,就有人來收,門口人越聚越多,終於開始端菜上來,有家釀的白酒和啤酒.果然不出朋友所料,吃飯剛開始,就發現門口等了幾十人,還有不斷進來的,有吃完的趕緊起身走人,然後站客見縫插針坐下,此即所謂流水席。
見此情景,我就匆匆忙忙扒了點飯,告辭了。主人說吃了晚飯再說,聽這意思似乎這流水席得堅持一天,我道了謝便撤了。
拍了些圖片回來,供大家直觀了解。

(冬日馬場)

(農家大洋馬)

(吃過豬肉不一定見過豬圈吧)

(傳說中的八大碗)

(似乎全村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