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河源越王山

作者: 水色山光

導讀登河源越王山2010年1月23日,適逢周末,我和本部門的幾位同事驅車前往河源市,登上了座落於城郊古竹鎮的越王山。 (越王山俯瞰) 提起越王,最先想起的往往是那位曾經臥薪嘗膽並如願以償打敗吳王夫差,終於成為春秋霸主的越王勾踐。其實,我們所要登臨的這座山峰因而得名的越王,准確而言應稱之為南越王,姓趙名陀,河北正定人。 遠在公元前214年,並吞六國、定 ...

登河源越王山2010年1月23日,適逢周末,我和本部門的幾位同事驅車前往河源市,登上了座落於城郊古竹鎮的越王山。



(越王山俯瞰)

提起越王,最先想起的往往是那位曾經臥薪嘗膽並如願以償打敗吳王夫差,終於成為春秋霸主的越王勾踐。其實,我們所要登臨的這座山峰因而得名的越王,准確而言應稱之為南越王,姓趙名陀,河北正定人。

遠在公元前214年,並吞六國、定鼎中原的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南征百越之地,統一了嶺南,將廣闊的華南地區劃分為南海、桂林和像三郡,設置郡尉分而治之。秦朝的南下大軍大部分就地安置,成為嶺南最早的一批移民。三軍主帥任囂被任命為南海郡尉,首府設在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廣州市。南海郡的管治範圍涵蓋了今天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下轄番禺、龍川、博羅、揭陽四縣。趙陀被任命為龍川縣令,鎮守這一重要的軍事樞紐。掌控了龍川,就可以順江而下,頃刻之間將部隊部署到沿江的各處要塞,南海郡諸縣也就盡收囊中。相傳趙陀在前往廣州接任任囂的南海郡尉一職的時候,乘船沿東江而下,為此山的突兀之勢所震撼,遂從古竹舍舟上岸,登臨越王山。另一傳說是趙陀在龍川擔任縣令時,於越王山上修身養性,整備兵馬,圖強稱王,這裡是日他後宏偉霸業的發祥之地。此山臨近東江,離龍川古縣城不過數十裡路程,此傳說也未必全是無稽之談,不過前者似乎更令人信服一些。那天一早我們從惠州出發,走惠河高速往河源方向行駛,在石壩鎮出口下高速,轉省道S340前往古竹鎮。將近一個小時的高速路行程,到石壩時還不到十點,這時天色有點陰沉,下著零星的小雨,陣陣冷風使人倍覺寒意。道路看來已是年久失修,坑窪不平的路面有點顛簸。好在車窗外的景色頗為令人動心,公路在田野村舍之間穿行。南方的冬天遠比北方要明媚,看不到萬物蕭條的肅殺景像,樹林、菜地、竹林、芭蕉木,依然是綠意盎然,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穿過古竹鎮城區,順著越王山風景區的路牌前行,沿途都有明確的路標指示。進入景區的路是新修的水泥路,只是路面狹窄,兩輛小車並行已覺困難。到達越王山景區大約是上午十點,天氣依然陰沉寒冷,只是零星的細雨已經停歇,選擇這樣的天氣登山實在是很明智。山下是一座度假山莊,一個木頭搭建的山門,上書“南越武王山”幾個大字,算是這座大山的正式名稱吧。大門的右邊有一口水井,布置得頗有幾分古色古香,看旁邊的文字介紹,稱之為越王古井,相傳是古時候趙陀和他的軍隊取水之處。度假山莊有休閑區、餐飲區和客房區。依傍著一片池塘,房屋結構及內部裝飾充滿古越風格,以木結構為主,一色的原色木屋,渡假村的客房也是如此。也許我們來得太早了,此時的山莊還極為冷清,只有我們這一伙游人。順著曲折宛然的木橋,穿過山下的一鑒方塘,來到越王山腳下。山其實不高,兩座紅赭色的石峰突兀而起,壁立其中。上山的路經過了精心修整,雖然陡峭,但並不難行。山路的兩旁長滿了各種灌木,凜冽的寒風也無法阻擋那濃濃的綠意,偶爾可以看到不知名的一些紅花,稀疏的點綴在山野之間。在山下,尚且有冷颼颼的感覺,到了山腰,已然渾身發熱。登山確實是一種不錯的身體鍛煉方式。平日裡忙碌於工作事務,抽空到野外,放松身心,呼吸一下曠野之中的山林氣息,同事之間交流心得,談笑風生,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嗎?

(上山路旁蔥郁的竹木)我們一行沿登山小路,攀援而上,來到半山之上。遇到一條岔路,向右是名為三線天的一個景點,樹木蔥蘢,濃蔭蔽日,懸崖峭壁下面,一條狹窄的通道通向遠處。一處石壁上刻了一幅類似八卦的圖形,上書“萬物十字定律”幾個字,意在詮釋某種人生哲理。一行人指點評論,苦思冥想,卻也沒能參透其確實含義。

(萬物十字定律?)從岔道向左則是登上山頂的主路,由此而上,多為巨石,整座山似乎是由一整塊的岩石構成,只是石頭之上覆蓋了一層薄薄的泥土,因而樹木雖多,卻也長得不甚高大,猜想是薄土的肥力不足以供養的緣故吧。往前幾步,可以看見一片高高的懸崖立於路邊,石壁呈現光亮的赭紅色,這就是我們在山下看到的丹霞地貌了。景區在此開辟了一個攀崖場所,天氣好時,想必是攀崖愛好者的一個理想天地。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古越王營盤入口?)繼續前行,為越王亭,亭的旁邊有一座面壁影像,即是所謂越王面壁處,想必影像應該是景區為吸引游人而刻的。從越王亭往前,是一個山峽,為山上營盤的第一道關口,一條溪流沿山峽而下流,形成了一個清澈的水潭。山路越往上越陡峭,石壁之上已經鑿出了階梯,兩旁也用鐵索固定了圍欄,雙手扶著圍欄攀援,雖然很艱難,卻也頗覺安全。有的路段是用木頭搭建的棧道,有的地方幾乎是垂直而上,登臨此山真是對我們體力、意志和膽量的一種考驗。走走停停的,一路攀爬上來,在臨近山頂之處,有一處觀景台,名為越王台。向西眺望,彎彎曲曲的東江水流在山谷原野之間穿行,消失於遠方。近處的座座石山,光禿禿的寸草不生,黝黑的石壁之中,一條小路宛然繞山而上,極為醒目。遠處可看見河源市區的高樓大廈,還有農田村舍,紅磚碧瓦,分外妖嬈。我們爭相在此拍照,到此一游,以作留念。


(越王台遙望東江如帶)

遙想兩千多年前,趙陀,那時的龍川縣令,登高攬勝之時,面對眼前的錦繡河山,何等的意氣風發。

正當贏秦政權搖搖欲墜之時,南海尉任囂病重,欲托大任於趙佗,召趙佗到番禺(今廣州)。任囂死後,趙佗接任南海郡郡尉之職,以防賊為名,派兵封鎖五嶺各隘口,阻絕嶺南與中原的聯系,保境安民,並將勢力擴展到桂林、像郡和交趾三郡,也就是今天廣東、廣西、越南北部和福建東南部地區,形成了可與中原對峙的一個獨立王國,史稱南越國,趙陀也被尊為南越武帝。漢高祖時,趙佗受賜“南越王”,歸屬西漢中央政權,一直存續了將近百年,為嶺南地區此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站立山巔,任由寒風吹拂,撫古思今,不由得感慨時光的易逝,多少英雄事,盡付笑談中。自古至今,仁人志士多喜登山,或登山以會友,或登山以明志,莫不各得其所。不由得想起曹操在出征烏桓(今遼寧)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做的一首小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碣石山在華北,越王山在華南,相隔數千裡,景色各有不同,但都是英雄吟志之處。越王山上,無以觀滄海,卻可以覽東江,想必當年的趙陀,屹立山巔,亦是豪情萬丈,由此立下一統嶺南之志向就不難理解,也從此奠定了南越國的立國之藍圖。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但凡立下志向,一心以致之,往往都會成功的。這不也可以說是南越王趙陀的故事所給我們的一點啟示嗎?從越王台向上攀登,不多久就到達了山頂,也稱越王頂。山頂建了一座木涼亭,有點殘破,周邊樹蔭濃郁,視野卻很受限制,所看到的景觀遠不如剛才經過的越王台。在山頂稍作停留,我們從山的另一面下山,結束了這次愉快的越王山之旅。


精選遊記: 河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