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二三事

作者: 青青曼尼

導讀從福建土樓回來已經有兩周多時間了,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回來不像以前那樣,有種立刻想寫點什麼的衝動,不過照片還是很快就整理了出來。偶爾打開空間裡的土樓照片,瓦藍的天空下,黃坯的土樓矗立在田間鄉野,千年榕樹踏實的依傍在碧綠的小溪旁,還有純樸的客家人喝著清香的觀音茶,這才覺得福建土樓還是有那麼些人和事是可以說說的。肖師傅其人這次又是我一個人 ...

從福建土樓回來已經有兩周多時間了,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回來不像以前那樣,有種立刻想寫點什麼的衝動,不過照片還是很快就整理了出來。偶爾打開空間裡的土樓照片,瓦藍的天空下,黃坯的土樓矗立在田間鄉野,千年榕樹踏實的依傍在碧綠的小溪旁,還有純樸的客家人喝著清香的觀音茶,這才覺得福建土樓還是有那麼些人和事是可以說說的。肖師傅其人這次又是我一個人背包去的土樓,大年初六我在廈門的湖濱南路汽車站買了第二天早上7點多出發去南靖書洋鎮的車票,網上介紹的線路很多,而福建的土樓主要集中在永定和南靖一帶,土樓和土樓之間還是有距離的,玩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車。晚上猶豫再三終於還是撥通了網上評語頗好的摩托車司機肖師傅的電話,他答應第二天在書洋鎮接我。車到書洋鎮大概上午10點多,下車後一大堆摩托車司機圍了上來,我走開了,一師傅上來跟我說話,問他是不是肖師傅,他含糊的答應著,接著又問他今天怎麼安排,手機突然響了,原來說道半天,跟前的不是肖師傅。肖師傅出場了,跟那人說了幾句我聽不懂的客家話,但意思多半是我昨晚已經跟他聯系好了,我是他的客人等等。說完麻利的接過我的背包,走向他的摩托。肖師傅長得很普通,普通得無需形容,可望著他的背就是讓你有種信任感。之後的兩天,我基本上就是兩手搭著他的肩,坐在摩托車的後座上,風馳電掣的在山野裡,眼睛時開時閉,任山間的清風輕拂你的全身。如同網上說的肖師傅除了車開得挺穩當,還兼做導游,幾乎每個土樓他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也許是土生土長的關系,但也得是個有心人才行。適當的地方他也會幫你逃逃門票。比較有意思的是,肖師傅也許知道有人在網上介紹過他,一路上碰到其他的客人,便會說起網上對他的評論,他在這一帶的誠信度,還會拿出一封從台灣寄來的信給我們看,那是他拉過的一個台灣客人用土樓照片做成的年歷片,上面自然也寫了一些感激肖師傅的話。信已經被他揣得皺舊了,但他每次打開仍是小心翼翼的。肖師傅是南靖人,所以話裡話外總是透著他對南靖土樓的喜愛,說永定那邊開發得早,太過商業。去永定土樓的時候還碰到一件事,承啟樓的旁邊有個感覺挺精致的小士樓,因為離得近,我說進去看看,肖師傅帶著進去了,一個自稱樓主的老先生迎了上來,說看這樓不收門票,熱情地指著牆上的照片一通介紹,原來他家大哥在美國,生的孩子中有6個是博士,又嫁娶了6個博士,所以他說自己這個樓是出博士的土樓;二哥在緬甸,他是老三,老四在新加坡,這土樓是兄弟幾個合建的。正在心裡感嘆難怪這個土樓院落收拾得如此干淨雅致,老先生介紹完了開口問我們收“導游費”,說看著給,跟著我進來看熱鬧的其他兩個客人也有點懵了。還傻愣著干嘛,掏錢唄,10元,給錢的時候忽然覺得還不如不知道這樓的後人出過那麼多博士呢!肖師傅上前問那位老先生,為什麼要收這錢,老先生說是衛生管理費什麼的,肖師傅嘟囔了一句,你也算是個華僑人家了,真是給我們這裡人丟臉!老先生聽了有點尷尬,我趕緊拉著肖師傅走了。肖師傅,一個極其普通,卻有著自己生活信條的客家人。土樓“光頭”畫家永定的振成樓外掛著不少畫,其中有不少是油畫和黑白素描畫效果的各色土樓。說實話我不太懂畫,只是覺得這裡放些這樣的畫賣也算是一種特色。土樓門口內附近有幾間陳列畫室,屋外一張小方桌邊坐著一男一女,曬著太陽,喝著功夫茶,一副氣定神閑、悠然自得的樣子。樓裡轉了一圈便坐下跟他們喝茶聊天。男的自然是畫家,四十多歲的樣子。問他這些畫都是他畫的?多數是,有些是人家寄賣的。有一幅江南水鄉的油畫入了眼簾,問他畫的是哪裡,他說是在浙江的南潯。原來他是在杭州學畫的,學畫時經常去江浙一帶寫生,家就在這棟土樓裡,後來就回到家鄉,結婚生子,在這樓裡開了這樣一個算是小畫廊吧,好像日子過得還不錯。問他既然已經出去學畫了,為什麼不去大城市發展,應該比這裡有更多的機會吧。畫家回答我,外面壓力太大,回到家鄉大小也算是個名人了,從縣領導到村干部都很拿他當回事兒。台灣、香港以及地方的不少媒體都采訪過他,做過專題節目。生意好嗎?畫家說,土樓外面那些賣土特產的生意好時,他就差點兒。言外之意是要看每天來的客人自身的欣賞水准。接著畫家瞅了我兩眼,又給我砌了一杯茶說,不過像你這樣的一般是不會買我畫的。我嘿嘿的笑著,卻不知道該怎麼接這話茬。畫家又開始誇他老婆,說他老婆很會做生意,一幅畫經他老婆一說就能讓人有強烈的購買欲,但碰到真正懂行的買主,他老婆還得請他出山。老婆在邊上笑盈盈的靜靜的聽著,卻沒開口,又給我砌上了一杯茶。忽然覺得這茶不能再喝了,這夫妻倆一准認為我是一張畫也不會買的,但還是熱情的給我沏茶閑聊,該不會是欲擒故縱吧。肖師傅在門外等急了,進來看我們在聊,以為我想買畫,可能想幫我砍價,問他這些畫多少錢,畫家說你不用問的,我們都不主動給她介紹這些,因為這裡的畫沒有一張她看得上眼的。呵呵,被一眼看穿的感覺實在不太好!真的該走了,起身問他要張名片,他說不用,就叫我“光頭”,這一帶都知道有個光頭畫家。說這話的時候,臉上流露出的是一份平淡和滿足。一個自得其樂卻也善解人意的土樓畫家!小玲瓏客棧張老板家塔下村是網上不少背包客介紹居住的村落,跟肖師傅說我想住塔下,他便介紹我去了一家小玲瓏客棧。塔下村依山傍水,村落中間有條河稱為“九曲十八彎”,河兩岸坐落著各種小土樓。小玲瓏客棧的老板姓張,客棧原先是張老板老婆娘家留下的房子,據說也有100多年的歷史,干淨簡潔的院落中間有一口水井,三面是上下兩層的樓房,正對著院子的是個開放式的客廳。客人住樓上,張老板家裡人住樓下。上樓看了一下,房間和床上的被褥還挺清爽,價格100元一個晚上也算合理,就這麼定下了。轉念一想,我一個人吃飯真的是個問題,叫菜實在有點浪費。跟張老板商量,是否可以跟他們家裡人一起吃,他們吃啥我吃啥。沒想到張老板一口答應,還不另外計費。第一頓晚飯一直到7點多才吃,那天吃飯的客人較多,他們先緊著客人們的飯菜,等到自己吃飯已經晚了,一個勁兒的跟我打招呼,我哪能在意這些啊!晚飯吃的是火鍋,客人們都伺候完了,一家人定定心心的坐下,吃著火鍋,嚼著鮮筍,喝點米酒,其樂融融。這時我真的有點慶幸一個人,可以如此直接的享受客家人的生活,哪怕是一個片段,一種場景,但那卻是溫暖的記憶。張老板家有3個孩子,那天都在。大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在泉州工作,二兒子在福州上大學,讀的是計算機軟件專業,三女兒今年高三正在復習應考。三個孩子平時都不在家,過年了才都聚到一起。那天我回來得早,張老板家裡居然沒人,院門大開著,我就坐在門前的竹椅上看小說,清澈的河水嘩嘩地從門前流淌著,一會兒看見張老板拿著根長竹竿把河上的鴨子趕上岸,敢情張老板還是個鴨司令,只是這鴨司令也太好當了,早上把他們往門前的河裡一放,傍晚的時候趕上來在一圈就行。天色漸晚,跟張老板坐在客廳邊喝功夫茶,邊聊著。我說真羨慕這村裡的生活,安靜閑適,日子不緊不慢,家裡不管來什麼人,坐下先泡茶。張老板還加了一句,說我從來不主動去招攬客人,門開著他們願意進來我們就像家人一樣對待。沒錯,住在這裡雖然沒有星級賓館的舒適環境,但隨意、溫馨、自然、愜意,這是我想要的。又問張老板,3個孩子平時都不在家會寂寞嗎?不會,村裡人經常串門,還有客人。那3個孩子以後誰會來繼承這個家業嗎?沒想過,他們能讀書能出去,我們父母總是支持的。忽然想著一個有點輪回的問題,張老板的孩子以後去大城市上大學,畢業後留在大城市工作,開始如同我們一樣,努力工作掙錢為了在大城市買房買車,結婚生子。有一天他們中會不會有人想回到塔下村,回到這個小土樓,坐在院落裡喝著功夫茶,聽門前的河水歡快地歌唱,任山間的清風輕柔的吹拂。會不會認識到這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而這種生活原本就不需要你花那麼多努力去爭取,更不需要爾虞我詐,不需要競爭上崗,不需要提心吊膽,不需要八面玲瓏。需要的只是用最樸實的心境來對待生活享受生活即可。他們會嗎?如果是我,我也許會。當然我也許會把這土樓客棧經營得更有聲有色!不知這是否可以解釋為理想的回歸,行知合一。至少張老板現在的理想是希望他的3個孩子都能去大城市奔他們的生活,他會傾其所有。這土樓看多了也就是驚嘆於那些能設計出如此結構的建築師和能工巧匠,據說土樓最大的特點就是防盜防火防水,能攻能守。可畢竟現在居住在土樓裡的人家也越來越少了,畢竟結構再好沒有抽水馬桶還是不方便,畢竟張老板們還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離開土樓去城裡生活,畢竟土樓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保護遺產。總有一天,人去樓空,土樓會成為真正的人類遺產,而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靠建築,更要靠人,靠像肖師傅、光頭畫家,還有張老板和他的孩子們來傳承,靠他們一代又一代生生不衍的生活氣息來傳承!



(土坑群)

(土樓村寨)



(天地之間)



(溪水如綢)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