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故事】明朝建文皇帝避難地

作者: 老楊yjr

導讀明朝建文皇帝避難地 磁器口最早叫白岩場,那時古鎮上的寺廟叫白岩寺,因而得名。古鎮的故事有一說,明朝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從地道逃出皇宮削發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時,曾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 “ 掛單 ” 隱匿達四、五年之久。因真龍天子曾隱於此,後來世人就將寶輪寺易名龍隱寺,白岩場也跟著改稱龍隱鎮。龍隱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 ...

明朝建文皇帝避難地

磁器口最早叫白岩場,那時古鎮上的寺廟叫白岩寺,因而得名。古鎮的故事有一說,明朝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從地道逃出皇宮削發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時,曾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 “ 掛單 ” 隱匿達四、五年之久。因真龍天子曾隱於此,後來世人就將寶輪寺易名龍隱寺,白岩場也跟著改稱龍隱鎮。龍隱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為川東名剎,龍隱鎮也隨之沾了光。如今,古文昌宮的城牆前立有建文帝朱允炆的塑像,記述著那一段故事。古鎮有一大院叫鐘家院,大院的主人為磁器口土生土長的鐘雲亭。相傳他自幼聰穎迷人,琴棋書畫無一不精。經親友引薦而受到慈禧太後的接見並最終成為慈禧太後的外采辦,很受重用。後來告老還鄉,便在北京請人設計了房屋圖紙,回到老家磁器口修建房子,這便是現在的鐘家院。這院子天井寬敞,軸線對稱嚴謹,頗有北方四合院韻味。但其建築材料所用的小青瓦和建築結構上的穿逗木架又極具南方民居特色。古鎮磁器口有十二條街巷,街道大多是明清建築風格,街道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嘉陵江中上游問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在此中轉集散,重慶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碼頭設店收購。然而,在無數的油漆刷著“拆”字的木板門上,有不少收狗兒的電話,人的嘴兒為什麼那樣的貪婪,看著那些電話號碼,讓人心裡有些兒發涼發涼,而且有些兒酸楚。


(磁器口故事)



(磁器口故事)



(磁器口故事)



(磁器口故事)



(磁器口故事)


精選遊記: 重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