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林中的國邦緬甸(八)蒲甘---多少煙雨佛塔中,遍地都是PAGODA
數以千計的佛塔與耐旱的樹木共同林立在干旱沙化的蒲甘平原上。其壯觀奪目程度在全球絕無第二。有土紅色的、白色的、金色的,方塔、圓塔,印度風格的、紐瑪麗風格的、玉米穗風格的塔尖,大的塔幾十米高,小的只有一兩米高,總共有4400座。裡面的佛像形態迥異,表情豐富。蒲甘的佛塔大多建於公元800年左右,許多古老的佛塔已經達上千年歷史。在公元1287年,被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忽必烈攻占遭受破壞,之後的1975年大地震再次使蒲甘的建築遭受重創。
我和Sam騎腳踏車穿行在佛塔的叢林之中。按照地圖上尋找要去的佛塔,也非易事。 除了暴曬之外,平原上沒有柏油路,只有松軟的沙土小路,曲曲彎彎,騎車子走在上面,一扭一扭地,很吃力,也很有意思。有時候一不留神車子就陷到沙土裡,不得不下來推著前進。土路兩邊長滿耐旱的仙人掌類植物和帶著堅硬針刺的荊棘,那些帶刺的小球會沾滿你的衣服和背包。Sam的前車輪胎半路還被荊棘扎露了汽,還好在當地人的幫助下補好後重新上路,其間Sam還和當地頑皮的男孩子學習了幾句緬甸語“你好!明戈拉巴(升調)!”,“我沒有錢,艾沃貝比”,“再見!嗒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以後的行程當中還真派上了用場,一次次抵擋小販們的糾纏。
無意中找到了新加坡幫助恢復重建的Pyathada Paya,一座有6層樓高的巨大佛塔,上面還有3層平台,登高遠望,撣邦的山巒、寬闊的Ayeyarwady江、樹木、佛塔,盡收眼底。由於佛塔和寺廟之間距離不很遠,從而形成了絕妙的日落景像。
Sam喜歡拍片子,花了不菲的錢置買了佳能單反機和鏡頭,每到一處都會停下來拍個不停,恨不得沒長好片子都是By Sam,所以我們誰也不會嫌對方停留時間過久。炎熱、干旱,行走艱難的土路再加上平時缺少鍛煉,今天消耗了她不少的體力,到下午已經有些無精打采了。
到達:最好腳踏車,1000K/D,也可以乘馬車和出租車。
門票:進入蒲甘,外國人要付$10的門票,旅館代收。通票,沒人檢查。
2010年1月13日蒲甘 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