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
拉起窗簾,打開窗戶,新鮮空氣撲面而來,萬道金光直竄屋內,7點的太陽宛若12點一般。原本打算去蓬萊的,當機立斷也取消了,就去劉公島吧,因為島上的天氣變化多端,無法捉摸(想起了2009年2月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媽祖的故鄉,當地的居民說:通常情況下,11點鐘前,我們這兒是見不到太陽的。果然是海上大霧彌漫,到了12點大霧消散,才清晰地還原了整個島嶼的全貌)
吃罷早餐,走到了昨晚吃飯的地方,那兒就是碼頭。一共有兩個售票口,外面一個擠滿了人,裡面一個則冷清了不少。眾人第一反應都是在外面那個買。門票的花樣繁多,分為3、4檔,售票員也會極力推薦所謂的環島游之類的附加項目(當然是有提成的),其實一般游客買最便宜的那種80元的門票也就能暢游了。我仔細詢問了是否能使用學生證購票的規定,在遭到拒絕後,斷然買了80元的劉公島的船票,也省得售票員羅唣了。
進入碼頭,船就來了。船廂裡有點悶熱,站在船舷吹吹海風,別有一番滋味。回眸一下海岸線邊的威海,曲曲折折的,那樣的蜿蜒,又似沒有盡頭。印像最深刻的是幸福門——那樣的突兀,那樣的格格不入。幸福門耗資約1億元人民幣。幸福門高45米,寬42米,建築面積1295平米,門內兩側分設有兩部電梯,距地面約30米高設有橫向觀光長廊,13、15層設有景觀音樂西餐廳。周邊還有很多船廠,一派欣欣向榮的景像。劉公島離開韓國很近的,不遠處就是兩國的分界線了,因此,海軍的艦艇在這裡格外的顯眼(青島、普陀山也都是這番情景。)
船駛出去不多久,便靠上了劉公島碼頭,其實就是個游客接待中心,好多導游團在這裡聚集。或許是節日吧,游客接待中心附近能看到很多執勤的士兵。出了中心後,在右手邊是兩個紀念館(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和劉公島博覽園)和一片沙灘(注:買80元門票的游客是不能進入較遠的那個紀念館的,也就是劉公島博覽園,一個號稱有世界最大的抹香鯨標本的紀念館),在左手邊則是北洋水師提督署、丁汝昌寓所舊址(離碼頭較遠,沒時間的可以不用去)、一艘廢棄的潛水艇、黃島炮台(炮台裡有各式各樣的舊船跑,和年代久遠的坦克,飛機,另外還能親自進入坑道,只到炮台口,只要您膽子大就行,裡面全黑,有感應燈,請小心進入。)
該館以《甲午戰爭:1894—1895》為基本陳列,共展出珍貴甲午戰爭歷史圖片650多幅,復制了大量甲午戰爭時期的武器裝備,還原再現了多個超寫實人物塑像場景,如:“金州曲氏一家投井場景”、“李鴻章在馬關談判場景”等,開辟國內首個“黃海海戰”3D影視廳,聲光電與多媒體復合再現“威海衛保衛戰”震撼人心的戰爭場面,還有大量反映甲午戰爭的巨幅油畫和巨型雕塑。整個展館分為“序廳”、“甲午戰前的中國和日本”、“甲午戰爭”、“深淵與抗爭”、“尾廳”五個部分。該館陳列展覽由國內著名的魯迅美術學院藝術裝飾工程總公司高水准設計、制作,綜合運用先進的陳列展示手段,代表了當今陳列館展覽的最高水平,融真實性、可觀性、參與性、趣味性於一體,極具視覺衝擊力、精神震撼力和感染力。
這裡是一個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自己去感受吧,每個人的感動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看完之後,你要記得,日本在中國出了南京大屠殺以外,還干過順大屠殺這樣的勾當,劉公島的建築結構完全是由德國人一手打造,就是因為清政府的無能才使得這個無法被攻破的海上堡壘徹底淪陷。世界上本沒有戰無不勝的東西,記得二戰時候號稱無法攻破的“馬奇諾防線”,也是在不經意間成為了一片火海。
時間不多的游客推薦先去北洋水師提督署、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最後索道來回上旗頂山炮台。我們是時間比較多,有一天時間,所以先去了重頭戲——北洋水師提督署。路上人是很多的,尤其是節假日。好不容易擠了進去,最顯眼的非屬北洋水師提督署的大門了,進進出出的人絡繹不絕,合照留影的人更是層次不窮。拍了10多張照片,才選到一張比較滿意的“到此一游”的相片。進入大門,裡面其實就是一個軍隊的辦公機構。
北洋海軍提督署建於1887年,占地17000平方米,又稱“水師衙門”,是北洋海軍的指揮中心,當年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就在這裡謀劃指揮軍事事宜。 北洋海軍提督署系清代磚木舉架結構建築,古樸典雅,穩重大方。整體建築按中軸線建前、中、後三進院落,每進有中廳、東西側廳和東西廂房。前、中、後院中廳分別為禮儀廳、議事廳、祭祀廳。各廳廂院落廊廡相接,雕梁畫棟,結構嚴整。院內東南角有演武廳一座,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體,屋宇高闊,廳內寬廣,內有挑檐式舞台一座。1891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到威海巡閱北洋海軍,曾在此處觀禮,並在廳前檢閱艦隊操演。北洋海軍提督署正面大門上方,懸掛李鴻章題“海軍公所”匾額。兩側邊門,分別繪有秦瓊、敬德神像,描金點漆,肅穆威嚴。大門外東西兩側各置樂亭一座,為慶典、迎賓的鳴金奏樂之所。樂亭前面,建有東西轅門,樣式恰似古典牌樓。門前廣場對稱豎立旗杆兩支,青龍軍旗迎風獵獵,頗壯軍威。西轅門以西20米處,建二層了望樓一座,登樓遠眺,港內艦船活動盡收眼底。
在北洋海軍提督署裡面,還錯落著幾個小景點,讓黎孟波印像深刻。一個展館展出了當年威武的北洋水師士官們身上佩戴的肩章,從高級軍官到輪機艙的艦員們,有的是一條魚,有的是一團火,艦員們各司其職,維護著祖國的領土完整,可是萬惡的慈禧老佛爺,竟然為了一己私欲,大肆動用軍費,修建頤和園,搞得曾經稱霸遠東的北洋水師嚴重缺乏軍費,軍事實力大不如前。在一個大廳內,有當年黃海戰役的模型圖,講解員詳細的介紹了當年海戰的真實場面,北洋水師在極其被動的情況下面,扭轉頹勢,重創日-本的旗艦“吉野”號,迫使日-本旗艦率先退出戰場,但是就結果來看,北洋水師還是失利的。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軍艦,來遠受重傷,死傷官兵千余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重傷,死傷官兵600余人。黃海海戰以後,北洋水師退回旅順、威海,“避戰保船”不再出戰,日本海軍掌握了黃海制海權。還有一個大廳中展現了當年北洋水師商討軍情的場面,大家都器宇軒昂、同仇敵愾,唯有那個投靠日-本-國的叛徒——叫啥名字我忘了(總之是一直低著頭的那位,好像叫葉祖圭,還是姓“曹”什麼的。但是在當時大清帝國那種“戰則無功,敗則無過”的氛圍下,苟且偷生,或許是當時人的慣性思維吧。)
在提督署的最後面,安放著從大海中打撈起的濟遠"艦前雙主炮,很威武,很雄壯,值得一看的。
在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下,在北洋水師的的艦船噸位和火炮實力上都遠遠落後於日-本-國的情況下,最終的覆滅就不足為奇了。無論海軍將士們是如此的英勇與頑強,無論鄧世昌、劉步蟾的殊死抵抗,最終北洋水師的沒落也終將預示著清廷的衰亡。“勿忘國恥”才是劉公島帶給世人的偉大財富,“軍事強國”才是我們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
出了北洋海軍提督署,繼續向前走,就是丁汝昌寓所,展出丁汝昌這位大員在劉公島上的生活起居情況的。漫步在劉公島的街道上,探訪下當地人家的居所,耳邊不時有“環島”的環保車駛過(其實QQ:156761530覺得精華的部分走路就能看到,而可去可不去的景點,坐了電瓶車也是匆匆掠過,又能如何呢!環保車又貴,沒必要乘坐的。注:買旗頂山往返索道票的游客,可以免費參觀那艘退役的潛水艇(票價是20元,還是多少錢的),不過索道口離開退役潛水艇步行單程距離至少要30分鐘,一般游客必須坐環保車去,這樣免費參觀門票又變相的搭上了乘車成本,反而變成了商業中的“環環相扣”了。)離開丁汝昌寓所不遠處是威海水師學堂,偌大的學堂內已是草木衰敗,人丁凋零,不復當年的氣勢。再走一段,是英國太平洋艦隊的駐地,有一排英式的軍營,幾棟英倫風格的小別墅,我是一眼就瞅出來了,因為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周邊有很多這樣的小房子。再往前就是黃島炮台啦!令人興奮地炮台,因為旅游團是壓根不會來的,難得在如此喧鬧的地方能找到一方淨土。有一條狹長的水泥路通往炮台的盡頭。在這條水泥路的一邊就能看到那艘退役的潛艇,撥開重重的雜草,選了一個非常好的角度,從縱深拍攝了潛艇的全貌。帶著一絲得意,繼續前行。這裡已經介乎於軍事重地的範疇了,岸邊停靠著兩艘軍用的拖船,豎著警示牌——“軍事重地,閑人莫入”,再走一段就到了黃島炮台。迎接我們的是一些艦船上拆下的船炮,我也不怎麼了解,總之是大大小小,排列的相當整齊。再後面是一輛鏽跡斑斑的坦克,也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產物了,還有一架米格戰鬥機,昂首挺立,保持著當年的威武和颯爽英姿。黃島炮台的重頭戲當然是當年的炮台,外面艷陽高照,跑到通往炮台的坑道內,就一下子暗了下來,內外光線嚴重失調,視線一下子變得模糊了。稍稍適應了內部的光線,大叫一身,喝亮了感應燈,在微弱的燈光下摸索著前行,地上台階高高低低,不是太好走。走到坑道的盡頭,還要爬上高高的石梯,出去就是炮台了。雖然炮台上的大炮已經被拆除,但是當年裝炮台的基座依稀可見,這條路就是當年英勇的戰士們保家衛國的路,今天走來真是感慨萬千,不虛此行啊。
沿著環保車相反的方向走,就能走到通往旗頂山的山路。經過了一家四星的toleit,旁邊還有一個很大的甲午戰爭的雕像,就找到了一條上山的道路,管它上面是哪兒了,直接上山就可。起初的路還很不錯,石階的,很好走,經過了廢棄的動物園,裡面貌似還留著幾只小猴,這就是爛開發的後果。除了籠舍依舊,卻沒有動物的蹤影,只能擦拭著額上的汗滴,繼續向上前行。路的盡頭是甲午戰爭忠魂紀念碑,應該很顯眼,在剛來的游船上是能看見的。緬懷一下先烈,送上一朵小花,記住這段歷史,也就不枉到此地了。環視四周,大樹環抱,一片郁郁蔥蔥的景色,正准備原路返回,突然兩個叢林的巡邏者從一側閃現,原來還有小路上山啊!(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問明了上山的通路,雖然是一些碎石路,雖然不是太好走,但是順著巡邏者指示的道路,也沒花多少時間,就到達了旗頂山的索道口,那兒是人群的聚集地,混在人群當中,也不需要辨別東西南北,很順利的到達了旗頂山炮台的入口。現在保留下來的炮台結構呈環形,圍著走一圈就能一窺究竟。
整個炮台位於海拔1535米劉公島最高點旗頂山上,1890年建成,分地下掩體和地上炮位兩部分,設24釐米口徑平射炮4門。大炮火力既可支援島上其他炮台,又可與南北兩岸炮台配合,封鎖南北兩海口。原建有防護長牆,環繞炮台,現僅存幾段殘垣。兵舍、掩體與彈藥庫位於炮台南側底部,倚崖而建。炮台分三層,內有蓄水池和良好的通風設備,炮彈可由庫內直接提升到炮位,炮手沿外部鐵梯可直接進入炮位,設計合理,構造獨特。如今,已復制24釐米口徑平射炮兩門,炮身長84釐米,為德國克虜伯炮,離炮不遠的旗杆上滿清大旗迎風招展,好一派清代重要軍事基地的景像。這兩門炮絕對是這個炮台的核心啦,游人們到此必駐足留念。順著導游們指的方向是“黑魚頭”的大礁石,礁石宛若黑魚,周邊又暗流湧動,有好多船只在那邊沉沒,成了黑魚的盤中餐。
原路返回索道口,一時口渴,發覺杯中已無熱水。好家伙,山民開口就是:熱水3元一杯。真辣手啊,黃山上的水也就2元一杯,你個小山收,收的錢不少啊,原來“民風樸實”這幾個字也是隨著市場經濟而“與時俱進”的。忍著吧,下山去啦,切記山上岔路很多,一定要看到當地人就問,不要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問了兩個人,才到達“劉公”的塑像前,“劉公”面朝大海,一覽著風和日麗的景色。至此,道路又平坦了,下山的路上經過鹿苑,沒幾只的小鹿,在那兒無精打采的,也懶得招呼路人了。一字大步,走到山腳下,補充了食物與水,體力也得到了恢復,雄赳赳氣昂昂地邁上了新的征程。
山腳下就是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那個聲光電的屏幕裡的電影很不錯,印像很深刻的,其余什麼的都在本文一開頭已經介紹了,在這裡也不贅述了。最後,同伴去劉公島郵局買了一套明信片,我也揩油了兩張,敲了紀念戳,從遙遠的威海發送出去。再留戀一下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旁邊的沙灘吧,再遠眺一下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吧,再呼吸一口劉公島的氧氣吧(這裡可是國家森林公園喲!),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映著晚霞,踏上了歸去的船只,在10余名武裝警察的保護下,返航威海。(注:武裝警察乃隨船返航,荷槍實彈的那種)
下了碼頭,黎孟波才想起中飯還沒怎麼吃,肚中又傳來那熟悉的聲音,催促著尋覓吃飯那地兒。出碼頭右轉,走2分鐘路,就能走到KFC和Pizza Hut,那兒可是中國離開大海最近的“山德士上校”和“小紅帽”啊,真的,走到大海邊也就50米的樣子。隨便吃了點東西,滿足肚子小小的願望,走回7天連鎖酒店,拿好行李,換地方——威海海景花園大酒店是也。
整個房間面朝大海,房間內送了一個果盤是亮點(第一天拿光,第二天會補齊的,省下一筆水果錢,貌似我太精怪啦,哈哈~),還有精致的餅干,一份威海地圖(早知道昨天不買了),一份當天的威海報紙(隨便翻翻)。洗個澡,到酒店的餐廳吃飯(威海的四星酒店都是扎堆在一起的,周邊沒有任何吃飯的地兒,要吃飯就要打的出去吃飯)賓館的酒店東西不算太貴啊,2盆小海鮮,1蔬菜,1湯,才吃了70多元啊!不過吃飯的大部分是上海人,真是風景區裡扔塊磚頭出去,10個裡面就能砸到1-2個上海人。吃好飯,上樓與周公相會。
D3花費:
去劉公島的船票80元
香腸6元(除外)
冷飲3元
KFC20元
出租去威海海景花園大酒店5元
威海海景花園大酒店晚飯(明顯比大排檔便宜) 50元
威海海景花園大酒店住宿199元
花費:3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