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哈爾濱亞布力五日游攻略2

作者: 薛定諤薛定諤

導讀一、精神抖擻的第一天早上八點半的飛機,6點就早早起床,上了提前訂好的出租車趕到機場。 春運將至,剛過收費站,汽車就開始排起長龍,機場的出發大廳門口擠滿了車輛。等候了一刻鐘,方緩緩來到國內出發門口,拉下行李趕緊走。虧好提前在網上就打印好了國航的登機牌,此時只要把行李托運即可(有專門的只托行李辦理窗口)。 說是八點半起飛,可飛機在跑道上排 ...

一、精神抖擻的第一天早上八點半的飛機,6點就早早起床,上了提前訂好的出租車趕到機場。

春運將至,剛過收費站,汽車就開始排起長龍,機場的出發大廳門口擠滿了車輛。等候了一刻鐘,方緩緩來到國內出發門口,拉下行李趕緊走。虧好提前在網上就打印好了國航的登機牌,此時只要把行李托運即可(有專門的只托行李辦理窗口)。

說是八點半起飛,可飛機在跑道上排隊到9點半才離開地面。還好,只是等候一個小時。我的要求不高,中午能到就行。

這已經是春運旅游的一大特色,什麼都要排隊。回想某年春節前我從廣州飛回北京,原定中午十二點起飛的飛機,在廣州白雲機場先是等登機口,然後等擺渡車,等登機雲梯車,然後飛機等跑道,好不容易飛起來了到了北京又是排隊在天上等降落,然後等雲梯車,下飛機等擺渡車,等行李傳送帶……沒有天氣原因,沒有機械故障,沒有空中交通管制,但是我走出首都機場時是晚上十二點。

所以,同志們要想春運期間旅行,三思。這不是有錢沒錢的事兒啊~~~~

2009年流行語可以加一句:我們這些老百姓天天排隊,就是想得到一個交錢的機會啊……

降落後提取行李走出機場,天氣晴朗,溫度也就零下十度的樣子,還不用立刻加衣服。機場外面就有一座冰雕,這是我們進入哈爾濱看到的第一座冰雕,對我這個從來沒有在冬天來到東北的人來說(以前來過哈爾濱數次,都是夏天)顯得挺新鮮。

哈爾濱的太平機場距離市區很遠(打車到市區大約要120元),機場大巴是20元/位,去我們住的如家快捷酒店索菲亞教堂店可以在“火車站”一站下車。

出了機場,大約開了一個小時達到市區,此時已經近12點。一路上,看到馬路十字路口都有很多形態各異的裝飾冰雕。原來在冬天,冰雕是哈爾濱最常見的裝飾物啊。

從火車站一站下了大巴,先不急著打車去酒店,而是直接到火車站的售票大廳購買後天去亞布力的火車票兩張。買好票後,兩人遂打車來到酒店(從火車打車到如家索菲亞教堂店10元)。

住在如家最大的好處就是酒店多,遠近都有;而且全國的設施都是差不多的;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也很好,知無不言。後來我們悲哀的發現,如家竟是我們在哈爾濱之旅住宿的所有酒店中,服務人員最友善的。

辦理完畢入住手續,放下行李,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飯!

老昌春餅

如家索菲亞教堂酒店的位置在兆麟街上,從酒店一出門,向左步行不過500米,就是索菲亞教堂了。索菲亞教堂馬路對面就是老昌春餅店。

其實大家對春餅都不陌生,立春的時候吃春餅也是咱中國的老風俗,好像又叫“咬春”。我估計大家一般都是把春餅當作一種時令的吃食,但是在東北卻是例外。不光在哈爾濱,在沈陽、大連、長春都見過當地名氣很大的春餅店。全國包括南方的春餅連鎖店也大多是東北春餅店。春餅也不算什麼大餐,為什麼在東北有專門的春餅店?原因可能和在上海有專門的餛飩店一樣吧。所以,大家到東北來,一定要找時間光顧一次春餅店哦~~~

老昌春餅店估計算是哈爾濱挺有名的牌子了,在很多地段都有連鎖。中央大街店啊,果戈理大街店啊等等,索菲亞教堂這家也是。

老昌春餅的餅皮很大,一張餅1塊錢,兩個人吃4張餅吃不下滴~~~

春餅裡面包的菜分三種:肉菜、蛋菜、素菜。經典的肉是醬肘子,或者扒豬臉;蛋呢一般就是炒雞蛋,講究點的有銀魚炒蛋、韭菜炒蛋之類;素菜最經典的是粉絲炒豆芽,當然在東北也可以嘗嘗酸菜粉條一類。

在老昌春餅吃的話,一般免費送粥,但是要醬、蔥(其實是洋蔥)要另外價錢。不推薦點醬、蔥,已經足夠鹹了。

一頓飯,兩個人節省的吃法大約二、三十,奢侈的吃法也就五、六十,絕對能吃到肚皮溜圓~~

聖索菲亞教堂

粥足餅飽之後,兩人邁出餅店,參觀對面的索菲亞教堂了。

索菲亞教堂全名叫做聖.索菲亞大教堂,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高好像是53米多,是經典的拜占庭式建築。這座教堂是俄羅斯人入侵(這個詞不知道怎麼講最精確,也有叫“遠東開發”的)哈爾濱後,在1907年建造的。

遠遠看去,教堂還是相當氣派的。

大家有沒有注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這是東正教的十字架,它和基督教(也就是基督新教)的十字架不完全一樣。我這也是抄來的:東正教的十字架的上方有一處平行略短的橫杆,表示記錄主的姓名,“聖跡”(也就是十字架豎條那部分)下方有一處傾斜的橫杆表示信主、遵從主則可隨主升入教堂,不信主、背棄主,則被打入地獄。

在哈爾濱,如果時間充裕,會找到很多教堂。有猶太教堂,教堂頂上是一個六角形符號,也有清真寺,頂上是月亮符號。但是屬於基督教類的教堂,則主要是東正教堂,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一座俄羅斯人最先開始建設的城市。

要是大家不太了解東正教、基督新教、天主教的區別,就去google或者百度一下好了,這裡就不嘮叨了。

現在的索菲亞教堂已經沒有任何宗教功能,它實際上已經是“哈爾濱建築藝術館”。要進入館內參觀(也就是進入教堂裡面),門票30元/人。

這就是索菲亞教堂的裡面。

教堂的內部雖然經過了修復,仍然有些斑駁了。拜占庭式的教堂和我們以前在畫片裡面看的天主教堂不一樣,雖然它的內部牆壁上也喜歡畫圖案,但是並不是那些宗教故事壁畫,而是一些花紋繁雜,但仍算規則的圖案。我記得看過土耳其的拜占庭教堂,豪華版的教堂的內部一般都是貼馬賽克那種。

如前面所說,現在這個教堂內部實際上是一個通過照片、圖片和模型呈現的哈爾濱歷史和建築藝術館。

以前一直沒有留意過哈爾濱的歷史,直到今天買了票來進入這個教堂。原來哈爾濱並不如中國的很多名城那般歷史悠久。雖然據說哈爾濱的阿城(縣)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源地,不過畢竟不是漢族,所以也沒留下多少文化遺跡。真正的哈爾濱這座城市的建設,滿打滿算也不過一百來年的歷史。不過,“哈爾濱”這個名字不是金人就是滿人起的,聽說是女真語“榮耀”的意思。

根據這個藝術館圖片上的介紹,最早來這裡的漢人也就是189幾年的事情,一些山東人到這裡建了一個大車店(也就是驛站),城市就算開張了。後來,在1896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後,與俄國簽訂《中俄密約》。那個密約我記得是清政府為希望俄國在以後中國再和日本開戰時能夠快速支持中國而簽署的條約。做為交換,條約讓俄國取得在黑龍江和吉林的鐵路修築權。不知道清政府和俄國那時候怎麼想的,俄國可能是覺得借此可以進駐東北地區、開拓遠東和海域的市場;而清政府是覺得北部荒蠻之地,讓人家掏錢開發了,自己還多了個老大靠山。總之我覺得雙方可能還是覺得算是雙贏的條約的,不管歷史書上怎麼說。兩年後,俄國人盤下了在當時哈爾濱唯一像樣的燒鍋店,正式成立了鐵路局;據說當時俄國內部還有鼓勵“遠東開發”的政策。不過,直到俄羅斯的十月革命以前,哈爾濱的俄國人雖然多,但多數都是臨時居住,也就是施工隊和配套商業隊伍再次駐扎吧,人不算很多。我記得以前看某本老書上說俄國十月革命以後,破落貴族還有失敗的俄國白軍(白俄羅斯)避難進入了哈爾濱(當然也沒少帶錢來),好多俄國人(一般是往歐洲逃不了的)拖家帶口沿著西伯利亞的鐵路來到餅駐扎到這裡,從避難到常駐到開始經商,越搞越大,於是哈爾濱終於從一個大車店變成了一座很像樣的城市。後來,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日本人占東三省的時候,還是解放戰爭的時候,哈爾濱基本上都算是俄羅斯人(後來是蘇聯人)在這裡當家,一直到中國解放。後來呢,中蘇合作,俄羅斯人在哈爾濱呆著也沒少幫著建設,從教育、科研到各種城市建築。但是到六十年代,中蘇關系惡化以後,大部分俄僑回遷(有的是怕事,有的是被迫),留下來的據說不足兩成,多數都是在本地安家的。

沒有了俄羅斯人當家作主的哈爾濱也就是從六十年代以後到現在這四、五十年的事。前三十年還都是比較混亂的革命年代,該破的破,該批判的批判,用一些哈爾濱老人的話說就是“以前那個充滿異國情調的舒適城市不見了”。改革開放以後,哈爾濱又開始重新建設,當然是先撿回來一些“俄羅斯風格”,雖然已經有些不倫不類,但總算給這個城市找到了一些不同於中國其它城市的特色。

如果大家多少了解點這些歷史,會對各位游覽這座城市有所幫助吧。

從索菲亞教堂走出來,總覺得這個教堂美則美已,總覺得有哪裡別扭。仔細想想,明白了,那是教堂和周圍的一切都看起來那樣不協調。原來,這個建築早已沒有了靈魂,它其實是異國文化留在這裡的一個繭殼,那裡面本有的靈魂和敬畏早已不見,所以無論你怎樣看它,它看起來其實就是披著“拜占庭風格”和“東正教”名號的一堆磚瓦。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從索菲亞教堂出來,本想沿著周邊的大街走幾步,已經感到冷得不行,匆忙回到酒店加衣服。稍微休息一下,大約三點中,兩人重新“武裝”自己,再次出門。

XX這次武裝如下:腳,長筒襪+羊毛襪+翻毛皮鞋。腿,七分褲+秋褲+戶外滑雪背帶棉褲。上身,毛衣+羽絨服+羽絨服。頭,頭套+圍巾+兜耳毛線帽+羽絨服外帽。

這一通武裝下來,猛一看像是要去北極。其實我們只是去冰雪大世界而已。不過,奉勸各位,事實證明要想在冰雪大世界玩得盡興,這種武裝規格是必要的。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其實就是冰雕展,是由哈爾濱的冬季冰雕展演變而來的,每年冬天才有。第一屆是在1999年,到09年正好是10年。一開始的時候據說就在防洪紀念塔不遠的地方,後來規模越來越大,最終基本固定選址在太陽島西邊的一片地方。

門票的價格也是每年看漲,今年的門票更是達到了200元/人。不過好的是,門票已經變成了通票,也就是說裡面的消費原則上不再收費了(記住,我說的是原則上,細節後面講)。

我們通過同程網訂票,180元/人,到經緯路上的禧龍賓館付錢取票。從禧龍賓館出來,大約是4點多鐘,於是打車去冰雪大世界。網上很多人打聽冰雪大世界的地址,還說什麼出租車都不打表,地方很遠一類,都是瞎扯。其實哈爾濱本來就不算大,太陽島在松花江對面(六十年代有個挺有名的歌叫《太陽島上》),要過松花江大橋。從中央大街打車到那裡也就15元上下,不會超過20元。不過,哈爾濱的出租車一般在下午4點到5點開始交班,這個時候打車的時候司機可能一聽挺遠就不載客了,大家要注意這一點。

到達冰雪大世界的時候是4點半多了,這時冰雪大世界的燈已經照亮了。遠遠看去,黑夜中只有那一片五彩斑斕,那樣子總有點讓我想起香港的動畫片《小倩》裡面寧采臣和小倩相遇的郭北縣。

不說這些嚇人的話了,其實冰雪大世界真的是非常漂亮的。冬季來哈爾濱旅游的人一定一定不能錯過這個。

09年冬天的冰雪大世界據說是歷屆規模最大的一次(當然每屆應該都是歷屆最大),裡面的景區有四十多個。主要是把各種著名建築或者雕塑以冰雕刻。

整個冰雪大世界的確是冰和雪的海洋,雕刻都是冰雪,地面上也是厚厚的雪。所以各位,無論你穿多少都不算過分。

今年在冰雪大世界各種規格的冰滑梯至少有三、四個。最大的那個據說是“亞洲最大”。我們沒有坐上,因為等著坐的人都排著長隊那!坐那個滑梯必須要坐在特制的滑凳上下去。假如你穿的足夠多的話,可以幾個人輪流排隊等候。

在冰雪大世界裡面還有冰上自行車、高空纜繩等項目,都是免費的。冰上自行車比較好玩,基本不用排隊,在冰面上騎著帶冰刀的自行車還是很趣怪的。

此外,為了吸引大家玩,冰雪大世界還有俄羅斯歌舞,蒙古歌舞,動物馬戲等等。這些項目都是免費的,要在冰砌成的一些建築中觀看。不過,說是免費的,但一進去就會看見有個牌子上寫著“最低消費20元/人”,消費什麼?就是服務人員提供給你的小吃。

哈爾濱人還是很體貼的,考慮到南方人來這裡旅游怕冷,在冰雪大世界呆不了那麼長時間,在冰雪大世界中搭建了好幾個“暖房”,在裡面可以買熱飲料。但是,也是“最低消費20元/人”。

所以,要想省錢,就要多穿!!

還是和各位推薦大世界中賣的一種食品,就是冰糖葫蘆。小串的5元,大串的10元。估計會有很多不明所以的游客買大串的,千萬別!因為此冰糖葫蘆非彼冰糖葫蘆。它們真的是“冰”糖葫蘆,每一粒山楂在零下二十度的空氣中都凍成了冰球,想咬下一粒來需要兩個人輪流啃,直肯到口水橫流、兩頰酸軟方成。

我們在冰雪大世界中一直玩到晚上7點方離開,向外走的時候看到更多的游人湧進。據說晚上7點以後裡面的人會非常多,看什麼都要排隊,大家要有心裡准備。

從冰雪大世界出來,直接打車到中央大街,在“老上號”砂鍋店點了兩個小砂鍋,兩晚米飯,不過二十多元,吃得真暖和!

Tips:

冰雪大世界門票:200元/人,通過同程網訂購180元/人

索菲亞大教堂外面參觀不要錢,進裡面要門票:30元/人



(飛機上可以俯瞰白茫茫的大地)



(索菲亞教堂)



(冰雪大世界)



(老昌春餅)



(冰雪大世界內部)


精選遊記: 哈爾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