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北38公裡處,有國家AAAA級景區三星堆古遺址文化旅游區,該遺址所代表的文明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存有青銅器、玉石器、金器、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貴文物,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該文明充滿神秘性,但最讓世人遐想的是雙目異常突出的青銅面具,考古界學術界目前都沒有確切的解釋,甚至還有人猜測其與外星文明存在某種聯系。但我卻有自己的解讀,所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因本人才疏學淺,請勿見笑哦。
為了說清楚這三星堆的青銅面具,我要先說說中國神話裡的一個重要人物----二郎神,二郎神的形像就是以古蜀人的形像塑造,眉心多生出一只眼,一手持著三戟叉,一手牽著嘯天犬,神通廣大,威風凜凜。古蜀人又稱縱目人,過的是半漁獵半農耕的生活,手裡拿著漁叉,獵犬相伴左右。神話中蜀人的祖先是“蠶叢”,“蜀”與“鐲”通,“鐲”即野蠶。蠶叢“目縱”,蠶叢何許人也?他是“蜀”的化身,是中國華夏第一個把山上野蠶變為家蠶的人,是古蜀國第一個蜀王。《華陽國志-蜀志》中有著這樣的記載:“有蜀侯蠶叢,其縱目。”
話又說回來了,那凸眼的青銅面具與眉心多一只立眼的縱目人之間的聯系是什麼呢?答案是:古人對“縱”字有兩種不同的理解,神話傳說裡的理解是:縱對橫,我們臉上的兩只眼睛平常是橫起的,真把這兩只眼睛豎起來描述給孩子聽,豈不太駭人了,看哪家小孩子還敢老老實實坐在板凳上,聽老祖宗講完故事,所以老祖宗們自然就要在臉上再為那“縱目”找一安身之處,思來想去,雙眼之下已有鼻子和嘴巴把中間位置占據,安在臉蛋和腮幫子上又不平衡,最終確定安在相對寬敞的額頭,雙目之間最為美觀協調,神話傳說裡的人物塑造就此成型,呵呵。而三星堆古人的理解是:凹對凸,我們正常的雙眼是凹陷的,所以凸起也可稱為縱出,所以他們鑄造的青銅面具是雙目凸起的模樣。
對古蜀人形像的解讀,我認為三星堆文明的人們的理解更有科學依據,因為四川屬內陸地區,食用井鹽,其它食物中也普遍缺碘,所以從古至今,蜀人中有大量雙目突出的甲亢病人,但古人不得知,所以驚呼蜀人為“縱目人”。這種情況在新中國成立後,在鹽中加碘,甲亢病人才得以大量減少,所以縱目人對我們而言已經愈加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