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像(十)郫縣望叢祠與杜鵑鳥杜鵑花

作者: 成都旅游攝影

導讀郫縣在成都西北方向23公裡,建有望叢祠,供奉古蜀王望帝與叢帝。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末年,望帝杜宇在郫縣建立了蜀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首都杜鵑城。現在還有泥土結構的城垣遺址。相傳望帝杜宇教民農耕,因此古時候四川人把杜宇視為農神,春耕要先祭杜宇。杜宇晚年,成都平原洪水為患。 杜宇的丞相鱉靈 “決玉壘山以除水害”(玉壘山即現在都江堰寶瓶口那座山) ...

郫縣在成都西北方向23公裡,建有望叢祠,供奉古蜀王望帝與叢帝。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末年,望帝杜宇在郫縣建立了蜀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首都杜鵑城。現在還有泥土結構的城垣遺址。相傳望帝杜宇教民農耕,因此古時候四川人把杜宇視為農神,春耕要先祭杜宇。杜宇晚年,成都平原洪水為患。 杜宇的丞相鱉靈 “決玉壘山以除水害”(玉壘山即現在都江堰寶瓶口那座山)。杜宇看到鱉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樂業,把帝位禪讓給鱉靈,退隱西山,望帝杜宇死後便化作杜鵑鳥,日夜啼叫,催春降福,這種鳥叫聲似“布谷、布谷”所以又叫布谷鳥,說那是杜宇在催促人們春耕了。杜鵑鳥叫聲又似“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所以也叫子規鳥,杜宇思念家鄉,晝夜哀鳴,終於喉嚨都啼出了血,將山花都染紅了,化為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望帝祠原在都江堰的二王廟,南北朝才在郫縣建望叢祠,北宋趙匡胤封李冰為王,在望帝祠遺址建崇德祠祭祀李冰。到元朝對李冰父子都加封時,這二王廟才開始沿襲下去。揚雄《蜀帝本紀》載:杜宇“代魚鳧為王,徒都於郫,即杜鵑城也。”約公元前 6世紀,杜宇作蜀王,稱望帝。後望帝退隱西山,禪讓帝位於鱉靈,稱叢帝,叢帝死後葬於今郫縣城南,後又建叢帝祠,南朝齊明帝時又把望帝陵從灌縣遷至郫縣叢帝祠,二陵一處,合稱望叢祠。



(杜鵑花)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