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寺院,遠有峨眉山,樂山大佛。峨眉山與九華山、普陀山、五台山齊名,同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乃普賢菩薩之道場;樂山大佛則是天下第一大佛。
成都近郊的新都縣有寶光寺,塑有五百羅漢,體態各異,栩栩如生。成都市內有昭覺寺、文殊院、大慈寺,香火最旺的當數昭覺寺與文殊院。 昭覺寺去的次數多點,因它地處市區東北方向,離家較近。一般去那裡,並不燒香拜佛,只是看看對聯,淘淘書籍,因為我知道,佛是不需要拜的,他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佛”的全稱是“佛陀”,是梵語音譯而來,意譯是“覺悟的人”,他不是天上的神,可以掌管人的命運。人只要覺悟了,就是一尊佛。
人們愛拜的一般是如來佛與觀音菩薩。根據佛教的解釋,如來佛是現世佛,是現在世界的總管,世人當然要多多聯絡感情,祈求保佑;而觀音菩薩是救贖人間苦難的主管,生有千手千眼,法力無邊,人們自然也不敢怠慢。
觀音菩薩全稱為“觀世音菩薩”,意思是觀察世間一切音色,若人有危難,必出手相助,所以世人但凡遇到危難,愛念觀音菩薩。“菩薩”全稱乃“菩提薩陲”,也是梵語音譯,意譯是“有情眾生”,就是說:覺悟後依然憐愛眾生,超度眾生,不獨享超脫之境界。
我到昭覺寺,喜歡在氣勢恢弘的大雄寶殿靜靜地站一會兒,看人們虔誠地燒香、磕頭、捐功德。我從心底敬重他們,雖然他們信的是佛教,與我理解的佛學,有較大差異,但他們總比沒有精神信仰、蒼白無力地活在物欲橫流世界裡的人,多一分矜持,多一分光彩,多一分聖潔。
大雄寶殿裡有三尊釋迦牟尼佛的巨大塑像,並列地坐在蓮花寶座上,安詳中透著威嚴。釋迦牟尼佛又稱如來佛,何為“如來”?,如來如去也,來就是去,去就是來,表達的是:改變觀察事物參照系的位置,觀察的結果會截然不同,所以,那三尊佛像分別代表佛的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但宇宙總有發生一切現像之起源,產生一切事物之根本,此本質是如如不動的,佛教稱為“佛性”,道教稱為“道”,基督教稱為“上帝”,伊斯蘭教稱為“真主”,這些稱呼,不過是不同文明體系對世界本質進行探討的不同表述。
出了大雄寶殿,殿前立著一棵高大茂盛的黃桷樹,樹徑約兩三米,樹冠像傘蓋一樣撐著,四季青翠,周圍有護欄。記得小時候曾經爬上去,專門看樹干上的巨大空洞,求證是否有大人所說的,包裹著的一塊石碑,但終於沒找到證據。
黃桷樹飄落下幾片樹葉,解除了與樹枝的塵緣,歸於泥土,去為新的枝葉提供滋養,而新生命必將傳承舊生命一切信息,驕傲地去擁抱屬於它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