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的歌
小時候,鄰家女人看了我的小腳後對媽媽說:“這孩子心野,長大了一定要遠行。”原來,是我的足弓高。不想,我的命運不幸被她言中,長大後,果然就四處漂泊起來。他鄉,成了我永遠的追求。詩歌和游記,也隨我一路走向他鄉。
十幾歲,正趕上文化大革命,我就帶上紅衛兵袖標,擠上火車跑到北京,還見到了毛主席。再後來,因為羨慕解放軍,中學畢業後又當了兵,在遠離家鄉千裡以外的大連度過了難忘的青春歲月。
不過,真正有意識地漫游起來,還是在1985年以後,那一年雖然是因為公出,但一路上每遇到名勝古跡就要看一看,不為別的,為的是驗證一下古文中的地名和重復一下名人的足跡。
就是那一年去桂林,路過武漢換車,我特地來到正在建設中的黃鶴樓前,領略了一回“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李白心情。
當時,龜山上的武漢電視塔剛剛建成,成為中國最高的建築,於是,我登上電視塔,寫了一首《登武漢電視塔》的古風:
有高不登非兒男,縱目方知天宇寬。
南浦歷歷江岸樹,北莽依依武鋼煙。
幽燕車鳴龜山腳,巴蜀船泊武漢關。
吾若著得謝公屐,新詩題遍好河山。
南北朝時的謝靈運,慣穿木屐登山,寫下不少山水詩,成為中國山水詩的鼻祖,也許正是這首詩,注定了我喜歡游山玩水的性格。下了電視塔,來到龜山下的古琴台,那是春秋時期,俞伯牙碎琴謝知音的地方,正趕上瀟瀟春雨,於是,一首七絕油然而生:
細雨清風冷客心,啁啾啼鳥報新春。
聲聲喚得人惆悵,苦覓知音直到今。
高山流水,不單是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心心相惜,也是我在呼喚與我有同好的人。這之後,我便利用一切公出機會,馳騁在中華大地上。就是沒有公出的時候,也要在寒暑假擠上火車,天南海北地逛起來。記得,最長的一次遠游,因為科研調查,曾從上海到成都,沿長江走了八個省市三十幾個縣城,歷時兩個多月。
那時候,因為我迷戀舊體詩,所以很少寫游記,只是用詩歌來舒發胸臆。十幾年後,居然成詩數百首,自編成集,名之曰《中華大地吟》。其中,有一些詩歌還被各報刊雜志刊發。其中比較好的,還在中國舊體詩的頂級刊物《中華詩詞》發表過。
他鄉的文化,他鄉的風情,他鄉的山水,他鄉的古跡,為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視野。巍峨的長城,荒涼的古堡,蒼茫的古道,金戈鐵馬中的旗鼓硝煙,紙醉金迷裡的王侯公卿,讓我在遺址面前沉思,於是,一首首詩從心頭湧出,最典型的就是《詠史八首》:
鐵血兵鋒畫版圖,英雄多半是屠夫。
常聞刀筆充官吏,落魄無聊才寫書。(北極村)
誰征美女入宮庭?孰使凡人成艷名?
史筆如刀誅禍水,萬千鬼喊不平聲!(馬嵬坡)
身做高官手斂金,錢財本色聚和分。
關中累累漢唐墓,多是拋屍被盜墳!(鹹陽道中)
冷眼千年史冊中,心驚怪事古今同。
平庸將相享長祿,多數能臣不善終。(興城古城)
長城橫鎖萬重山,故壘森森擁古關。
百看猶存秦帝影,暗封華夏到今天!(八達嶺)
都江堰水漾清波,天府成名歲稔多。
多少匠人凝智慧,為何只唱李冰歌?(都江堰)
指鹿朝堂眾口闔,魏閹生寺遍山河。
舉國同呼萬歲日,應嘆人間少卞和!(北京天安門)
每到京城看故宮,心中感慨黯然生。
龍床好坐君難做,紅色高牆浸血腥!(北京故宮)
當然,更多的筆墨還是著在了風光上,祖國的大好河山讓我陶醉,讓我的筆想停也停不下來:
九天墨客到黃山,一睹黃山遠勝天。
惱得仙人無雅興,只將巨筆插人間。(黃山夢筆生花)
秋樹紅黃間綠丹,五光池海水漣漣。
仙人畫罷長圖卷,留下天宮調色盤。(九寨溝五彩池)
薄霧垂紗籠斷橋,白堤情挽綠波濤。
千條翠柳羞飛舞,怕與船姑鬥楚腰。(西湖即景)
岸草青青竹影斜,和風細雨潤春花。
學詩應羨清溪水,攜韻流經老杜家。(杜甫草堂浣花溪)
舟車百裡景光新,古塔名泉倍覺親。
野果鮮蔬嘗避世,新茶老酒品逃今。
船搖洱海青青夢,霧鎖蒼山淡淡心。
最怕山僧擊鼓罄,無端惹我戀禪林。(大理紀游)
車輕似燕下廬山,江水長天一望間。
縱貫中原京九路,橫穿江漢蜀湘船。
風挾牯嶺丹霞氣,林帶杏田羽客煙。
回首香爐縹緲處,不知重到是何年?(飛車下廬山遠望)
朱果仙姑助美談,天池怪獸戲波間。
岩漿湧破洪荒夢,冰水衝開亙古原。
東北虎聲敲曠野,梅花鹿角曳長天。
溫泉熱氣蒸騰外,又見清涼掛璧川。(長白山)
婀娜楊柳舞東風,吹夢淮揚三月中。
野鳥啼春驚杜牧,輕舟浮影幻乾隆。
五亭橋束千年水,兩岸花妝百代容。
老樹情揮新世筆,無邊詩絮染桃紅。(春游揚州瘦西湖)
在歌詠風光的同時,也觸發了我對古人的懷念,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仿佛都出現在我的面前,和他們對話,和歷史對話,是一個旅者難得的機會;他們的命運,也在啟示著我們讓我們去思考、去探索。
滾滾無錫鬧市中,蓬門敞戶老秋桐。
斯人已逝閑寒舍,琴曲長留室不空。(無錫阿炳故居)
南華山麓草青青,彩石碑銘不了情。
滾滾沱江東去水,一聲聲似戀邊城。(沈從文墓地行)
風雲已過四十春,卻使廬山浩氣存。
階下百花擁翠柏,干枝也會照直伸。(廬山會議會址前懷念彭大將軍)
黃金舊夢化飛英,賣笑聲凄幻鳥鳴。
苦陷深淵成野鬼,怨魂搖樹泣邊風。(胭脂溝妓女墳)
大海掀濤拍雨聲,游心拍碎共濤鳴。
幽魂狂卷傾天淚,誰進夏宮說敗情?(《游劉公島遇雨》,夏宮,指頤和園。英語為Summer palace,直譯為夏宮。史載,慈禧太後為慶五十大壽,挪用海軍經費修頤和園,才導致了甲午海戰的中國之敗。)
天下曾經仰巨星,泱泱大國主席風。
可憐殮骨開封日,無法堂堂署正名。(《湖南花明樓劉少奇故居前》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劉少奇,文革中含冤死於開封,火化時,竟然連真實姓名都不能用!焚屍單上寫的是“劉作黃,無業”。)
廣寧舊跡半消磨,史冊長流淚墨多。
許是袁公魂不散,風吹遼海唱悲歌。(《興城懷古》袁公,明遼東巡撫袁崇煥,曾在興城抗清時獲寧錦大捷。)
誰記當年紅衛兵?空將熱血染旗旌。
人間已換蒸蒸世,荒塚殘碑盡日橫。(重慶紅衛兵墓群)
池畔山環茂竹青,泥牆土瓦老油燈。
紙窗夜映讀書影,木榻晨眠治世星。
天地掀翻雪舊恥,山河重整跨新程。
紅旗巨手升開日,也有親人血染成。(韶山毛澤東故居)
長巷深藏小院庭,粉牆黛瓦百年庚。
花花草草童音杳,雨雨風風世事更。
一縷傾情懷故土,八方仗劍鬥鮫鯨。
胸中自有千般苦,開卷能聽筆戰聲。(魯迅故居百草園)
也有一些詩歌在懷念古人時針砭時弊,如,當我來到福州游覽三坊七巷的林則徐出生地時,正值廈門遠華走私案發,於是寫出了:
當年粵海痛銷煙,中外奸商俱膽寒。
我盼林公能再世,嚴查天下走私船。
當我來到合肥包河公園,走近包公墓,看到墓前擺著的三口鍘刀,不禁想到,這個上可鍘犯法的王子王孫,下可鍘犯法的平民百姓的一代名臣時,在當今貪官遍地的時候,這樣嚴明執法的清官可是少之又少了。於是吟出了:
陵園肅穆柏森嚴,三口鍘刀栗骨寒。
千古青鋒今尚在,誰人把試與貪官?
在山東蓬萊閣,見進香客紛紛往功德箱裡塞錢,於是不禁想到:
一到蓬萊半是仙,焚香膜拜禮虔虔。
千張功德箱中幣,也有貪污受賄錢。
他鄉的風情,也是令我賞心悅目的一道獨特風景。那些有別於家鄉的風土人情,那些讓我心動的少數民族男女儀態服飾,流淌在筆下,彙成了一句句詩,不為別的,為的是留住美。
在湘西鳳凰古城下的沱江泛舟,猛然間,聽到岸上一陣少女的嘻笑,抬頭看去,吊腳樓上,一群穿著藍花衣裳的苗家姑娘正在無拘無束地打鬧著,這,頓時讓我想到了沈從文筆下活潑的擺渡女翠翠和憨憨的苗家少婦蕭蕭。於是,一首小詩順口而出:
溪澗中流蕩小舟,心隨秋水共悠悠。
忽聽岸上人嬌笑,翠翠蕭蕭滿木樓。
在杭州西湖,我看到的西湖船娘是:
西湖少女笑容甜,短袖花衫弄小船。
細語吳聲邀旅客,渡儂湖裡看紅蓮。
在西雙版納,到愛尼族村寨做客,穿著民族服裝的姑娘向我敬茶,於是就有了《做客愛尼村寨》:
皓齒明眸俏俏姝,青絲後綰飾明珠。
香茶一盞敬君飲,笑問先生住下無?
在瀘沽湖畔,聽摩梭姑娘唱歌跳舞,更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束發珍珠似燦星,紗裙飄動舞輕盈。
彎眉一挑歌喉起,蕩滿湖山天籟聲。
冬日漫步西雙版納首府景洪街頭,與家鄉長春成了寒暑鮮明對比,頓時有了:
版納風光堪入詩,窄裙傣女露腰肢。
花紅樹綠融融日,正是長春雪大時。
回首,二十幾年過去了,那些他鄉的夢,時時縈回在腦海裡。更讓我興奮的是,2007年,我進了攜程,結識了天南海北的朋友,也學著寫起了游記,並得到網友們的鼓勵。這一切,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虎年來臨之際,在這裡,我感謝攜程,給了我們這些奔走的驢友們一塊交流的田地。感謝所有網友們,給我們提供了百花盛開般的游記和美麗的風光圖片,還有共同欣賞共同切搓的豐富收益。未來,他鄉的路還很長很長,那就讓我們共同去耕耘吧。期待著,有耕耘就有收獲的那一天。
人生的路漫長而曲折,但也會因此妙趣橫生。正如我在武夷山九曲溪漂竹排時寫的一首小詩,我們且把這曲曲的路,看成是一道道看不夠的風景,有一點阿Q精神好了:
東風萬裡閩天舒,碧水丹山似畫圖。
自是人生常九曲,只當美景在前途。
(寫於2010年2月14日農歷虎年正月初一)

(仙人畫罷長圖卷,留下天宮調色盤)

(又見清涼持壁川——長白山瀑布)

(毛澤東故居前)

(笑問先生住下無——西雙版納愛伲族村寨與愛伲族姑娘合)

(史當美景在前途——九曲溪放竹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