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寺始建於隋朝,唐武德元年(618年),三藏法師玄奘從長安到成都,曾在這裡受戒、學佛講經。玄奘在成都四五年間,常在大慈、空慧等寺講經,為蜀人所景仰。玄奘不以此為滿足,乃泛舟三峽,取道荊州至長安,實現他赴西天取經之壯舉。
大慈寺內原存有一尊大佛,據說為李冰所鑄。相傳成都原是一片汪洋,就因該寺大佛腳下處有一海眼有海水洶湧而出,所以治水成功後鑄大佛一尊鎮其海眼,永絕水患。此佛為全銅所鑄,高兩丈余,造像莊嚴。據說夜深人靜時,有時會聽見銅佛腳下海水的聲音。銅佛的背面刻有“永鎮蜀眼李冰制”七個比拳頭還大的字。字為秦篆體,因此,有人就從這尊佛像的制作和秦篆體上來看,懷疑它並非秦代制作,極有可能為明、清時所鑄。在玻璃佛龕的前面兩側,當時還掛著顏楷(華陽人,清末民初的著名書法家,四川許多名勝古跡多有他的題詠)所撰聯:
“立腳鎮潮音,預防滄海橫流日;
以手援天下,應現金剛不壞身。”
可惜此佛最終被毀於“大躍進”時代的1958年。據目擊者市詩詞協會副會長馮水木先生回憶:目睹工人掄大錘所砸,銅佛的基座就有一米高,僅銅皮就有約兩寸厚,頭部無法砸爛,為實心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