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霧少女”——尼亞加拉觀瀑

作者: Kemila

導讀從多倫多搭上那輛去尼亞加拉大瀑布旅游車的時候,車上已經坐了好些乘客。自己雖然是按圖索冀但多少有點誤打誤撞地到達了多倫多巴士總站,看到了旅游的宣傳小冊,才知道原來大瀑布離多倫多比我想像的近很多,而且剛好一個旅游團准備出發,當即決定去。我跟他們說我只是想搭乘交通工具來回,於是他們說我完全可以不跟團隊而采取a la carte自助式,而且回程也可以不 ...

從多倫多搭上那輛去尼亞加拉大瀑布旅游車的時候,車上已經坐了好些乘客。自己雖然是按圖索冀但多少有點誤打誤撞地到達了多倫多巴士總站,看到了旅游的宣傳小冊,才知道原來大瀑布離多倫多比我想像的近很多,而且剛好一個旅游團准備出發,當即決定去。我跟他們說我只是想搭乘交通工具來回,於是他們說我完全可以不跟團隊而采取a la carte自助式,而且回程也可以不用跟他們而自由選擇同一間公司的任何交通車次。那張回程的時間表交給我之後巴士啟動了。黑人司機兼導游快樂地開車,他的話真不少。車穿過城市,穿過多倫多繁華的街道和高得有點輕飄的電視塔,輕輕一繞便上了高速公路,我坐在座位上似聽非聽司機不間斷的講解和交代,心情突然就大好起來。路的吸引對我似乎永無止境。坐在巴士高大的座位上,外面陽光在樹林間舞蹈,風滑過草地與森林,大路在前方通向陌生的目的地。我情不自禁地微笑起來,自己對著自己。那種由衷的微笑讓我感覺旅途中的我是幸福的,讓我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前幾日的煩惱與困頓一下子離我是那麼遠,我好像再也不用去理會,或者暫時就都放棄。

加拿大廣袤的原野提供給旅行極大的空間,這種空間容得下我自由的放飛卻容不下瑣碎的煩惱。我太需要這樣的心情。

真不相信那一天是五一節。到達瀑布景區的時候我被司機放下在瀑布邊。其他人按日程行走,先去吃午飯然後展開游程。我的時間屬於自己。整個景區範圍非常廣,游人卻並不多,很多露天咖啡館的桌椅都折疊著放置,大概夏天的旺季還沒有到來。這個舉世聞名的瀑布並沒有收門票設置,大概本身就是因為自然的造就與賦予;不像我們眾多的“大力開發”的自然景點包括敦煌鳴沙山。

先順著瀑布下游河流的方向走,看對岸歷經漫長歲月被刻劃出的岩層,有一些樹木,但植被並不茂盛,成千上萬的水鳥在那裡嘻戲與飛翔。令人驚奇的是經過衝撞滌蕩又流經裸露岩層的水竟是那般的平靜和碧綠。已經快走到公路上了,再折回向著瀑布的方向由遠及近地感受那聞名於世的尼亞加拉馬蹄形大瀑布的豪邁。旁邊那個全部位於美國境內的姊妹瀑布已是非常壯觀,可惜生錯了地方,所以最多只能做為一種烘托而存在。水汽在幾公裡的範圍內彌漫,我走上那條看起來樸實但有個極好聽名字的彩虹橋,過橋便是美國界檢查站。站在橋上觀瀑又是另一種面對面的震撼。千百年來瀑布其實已向後退了無數的距離,馬蹄的彎度也越來越深。水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這樣浩瀚的流水。我無法想像多少年以後這個瀑布再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多堅硬的石頭都會變形至消失,可水,始終都還會在那裡。

漸漸地走近了蒸騰的水汽中,耳邊的轟鳴聲也越來越響。終於走到了瀑布的源頭,有石欄圍起的觀望台,那鋪瀉過去彎彎的漫長的瀑布源晶瑩碧綠厚實,即將聲勢浩大地滑落的水竟在飛流和奔騰前顯出了凝聚的溫柔。我被這溫柔感化,久久地站在那裡,頭發淋了濕透。在下面寬廣的河流上有兩艘雙層游艇,來來回回地帶了全船藍色的客人去接近這一幕飛流。

我終於也乘了電梯下去,買票領了一件藍色的透明雨衣,登上了游艇的甲板。那名叫“薄霧少女”的觀瀑游船已行駛了一百五十多年。船慢慢啟動,跌蕩不已地駛進了濃濃的水霧深處,那似乎隱藏了許多神秘的所在。我找了個船頭的位置觀望,任憑水上下左右地往臉上襲來。那是驚心動魄的一幕。環繞兩邊碧綠的水滌蕩成白色厚重的水簾,歡快地奔瀉下山谷,而我們,就在這山谷底薄霧中迎接這水……大大的游船游船中的我們已經顯得如蟻螻一般地渺小,船上驚嘆聲不絕。這如同開天辟地的一幕,讓人相信,一切神奇的可能性都有可能在這一幕中發生。

盡管瀑布和瀑布周圍的一切保留下自然原始的風貌,連那座跨境彩虹橋也質樸得如同大自然的一部分,因由瀑布而起的尼亞加拉市可是一個熱鬧非凡的現代小城。自然生態公園,海洋館,游樂場,蝴蝶谷,賭場,探險樂園,電影城,美食城,各色旅游紀念品商場,不盡其數。這是個百分之百的旅游城市。世界各國的游客們在這裡進進出出,一切都讓人目不暇接。瀑布帶來了他們,游樂留下了他們,有錢又有閑是幸福的一件事,至少,在表面的尼亞加拉小城,看起來是這樣。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