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過東甘肅,平涼之崆峒山

作者: tutuu

導讀知道崆峒山是因為金庸和其他的武俠小說吧,崆峒道士,自成一派,雖然好像正面的不多,呵呵。其實呢,崆峒在道教上地位可是高高的。南華經(《莊子》)的《在宥》一篇,記的便是黃帝向在崆峒修行的廣成子虔誠問道之事,莊子的那支筆向來是活靈活現的。然後,始皇帝來過,“尋長壽不死之藥”;漢武帝來過;明代的張三豐上武當之前,避居崆峒山5年。最近的一個皇帝是 ...

知道崆峒山是因為金庸和其他的武俠小說吧,崆峒道士,自成一派,雖然好像正面的不多,呵呵。其實呢,崆峒在道教上地位可是高高的。南華經(《莊子》)的《在宥》一篇,記的便是黃帝向在崆峒修行的廣成子虔誠問道之事,莊子的那支筆向來是活靈活現的。然後,始皇帝來過,“尋長壽不死之藥”;漢武帝來過;明代的張三豐上武當之前,避居崆峒山5年。最近的一個皇帝是耀邦胡主席,有親筆題寫的“崆峒山”龍碑為記。出行前,下了別人的功略、游記,找到崆峒游覽圖,先有景點和方位的大致概念。“崆峒山,有五台景區、皇城、塔院景區、彈箏峽景區、胭脂峽景區、香山景區,實行通票制;設有東門、南門、西門、索道四個出入口。”確定路線,原則,多景點,少消耗,盡量看透走到。也只能盡量,在幾條上山的線路選兩條一上一下。於是,從彈箏峽索道上,塔院、五台中歷四台、皇城的一路、香山及天台山景區,返回步行從東門(應該是正大門吧)下。2003年出的崆峒山特種郵票,取的便是彈箏峽、塔院、雷聲峰和皇城四景。3月30晨,公車到長途站(西站),淡季,似乎並無崆峒專線。正好一面包車在公交站台上等著呢,“到索道站”,“20”,後說算了,就一個人,15吧,成交。很正確的選擇,如坐過路長途車,到岔路口去哪裡找車進去。

到索道站,7:40,沒游客,工作人員也沒,轉了幾圈,連水庫壩上都下去轉了一回。等來了賣票的,等來了開纜車的,在纜車上等著上站的人上班開機。8:25,飛渡彈箏峽,專車。俯看山南,彈箏湖邊,幾個道觀有些規模,都是新修的。

下索道即見磚塔,和平涼城裡的那個很像,感覺不錯。經招鶴堂,客氣的老道,引以為傲的古柏。直奔寶塔而去,後來再次過寶塔時,一小僧人正轉塔而行,每一圈,在塔門前一揖(拜?記不清了),再一聳肩。聳肩,還是第一次注意到,有什麼含義?先還以為是小動作呢。

回頭再往北台,在招鶴堂到塔院的半路向右轉即是。近蓮花寺,守門黃犬出迎,只是溫和地汪汪叫著,輕輕地打個招呼便也不再吭聲。一座小院,年長的尼姑客氣地打著問詢。另一門下行,住觀音堂去,頗新的有些粗糙的亭式建築,在小山頭上。回蓮花寺,出門時,黃犬已被拴起,逗弄之際,一30余歲女尼絮絮地說著這犬兒的嘴如何如何的刁,非什麼什麼不吃,大有該留下些買食錢之意。呵呵,便“前人”帖上說的那類人麼,只遇這一個,其余僧道感覺都挺純樸,你留不留香火錢,給多少,都客客氣氣沒些計較。

中台,崆峒的中心,游客的集散地,從東門乘汽車上來,到此為止,再分向四周的景點。

西側下行,過紫霄宮,正在大修著。經一有些荒涼的土路,走往南台,卻有2個女孩在前面。路側,可見舊時建築遺跡,規模也不大。盡頭,一面已臨彈箏峽邊,湖水看著更綠了。對岸的山坡上,粉然桃花一片。罕人跡的南台上,7、8個女孩兒,高中左右的年紀,圍在一起,干嘛呢,不用上課麼,或已畢業約著在此一聚?

中台向西往皇城的一路是崆峒的精華所在。一路向上,歷朝天門、藥王洞、遇真宮、上天梯、廣成子墓、黃帝問道處、磨針觀(老建築,琉璃亭式)、十二元帥殿、三教洞、皇(隍)城。這些名目可都大有來頭、大有年頭,有些建築,也有些個年頭。山頂的隍城確乎皇皇然,是崆峒的最大一組道教建築,昴然山巔,雕龍繪鳳,也有些年頭。路的左側,可見另一近於平行的山脊上,一組建築頗有氣勢地上下錯落著,連貫一氣,雷聲峰是也。這可是一組相當精彩的建築,切不可不看。最好在從隍城下來時,向右(南)拐去,然後歷依山而築的一個個小巧的、古老的殿宇,一路向下,再過棋盤嶺,最後在上天梯的起點回到原來的路上,又恰好避開了上天梯那段挺陡的路。這一上一下,景點頗多,恰好在找到的某人07年游記中,基本上都寫了,(http://blog.hsw.cn/6053/viewspace-222813.html),雖然順序未必相同。懶得寫了,看他的去吧。只是他說雷聲峰是崆峒山最高點,錯!隍城高於雷聲峰,香山高於隍城。

繼續前行,游人甚少。皇城路旁歷的東下側,新恢復了一組子孫殿,無甚特色,不看也罷。往香山的一路,向更高處去。靜樂宮在一條岔路的不遠處,很新,不看也罷。離香山寺不遠的山路上,背陰的緣故吧,踩實了的白雪猶然積著,滑溜溜的,小心探過。香山寺,大大的山門,小小的殿宇,近於全新,不看也罷。旁側的混元頂,稍宏大的樓閣,正在建中,不看也罷。倒是從香山寺裡,回首東向望去,靜樂宮、皇城、塔院、山下以至城裡依次鋪排下來,一覽無余,有些個意思。香山寺外,遇一對50左右的夫妻,從西門騎摩托車上來,居然,玉門油田人,一路騎行游歷而來,好興致!只是崆峒這線路、這時間有些尷尬,下到中台再回來很是緊張,不去吧,這崆峒山又能算來過麼?

回下到積著雪的岔路口,北行,是往獅子嶺、通天橋、天台峰去的路,夷猶著,去不?可有些累了。去,時間還早,能到則到。結果也沒甚,看點在:天台原一孤峰,上有寺廟,與獅子嶺近近地,但隔絕著,想必上去得很是折騰一番。現,一橋通天,架於兩峰之間。和尚是方便了,但這橋又有什麼稀奇呢,年代又不久,難度又不大,峽谷又不甚出彩。這一段,不看也罷。從天台折返時,忽覺有人跟著,回視,一和尚,笑得怪異,很有些糝人,狠狠地急行一段。

一路下行無話,過雷聲峰,好看!老道們閑閑地,蠻對路子。回到中台。下山往東門時,從一石階下行數步,遠遠地有古琉璃亭及樓台立在前面,但路似乎太荒涼了些。趕緊看路圖,是向八仙台的小路?回頭是岸。順公路前行若干,向右岔上便道,有太清宮的標示,經過華蓋松、彌陀寺、太清宮。松是老的,房子是近於新的。然後一路向下。這一段,不走也罷,得不償失,從17:40始,至18:40止,整一個小時呵,速度還不慢。直接坐車下山10來分鐘吧。但也不一無是處,近於山門的一段,穿過桃花坪。正盛花時節,搖曳著粉霞滿目,驚艷:)

出景區大門,在路邊,等著攔過路的長途車就是了,很快的。上的這輛,涇源到平涼,在西站下了,誰知它還去城裡。

以為最佳的線路是:索道上山,過彈箏峽,經招鶴堂,北台,塔院、法輪寺,東台,中台,過紫霄宮、南台,回中台,上天梯,往皇城一路,從雷聲峰下中台,乘景區中巴下東門,車會直接到停車場,那有去平涼的車。精華都在這兒了,細細地看,也就半天多時間,剩下時間可去路上靠著市內的龍隱寺。沒去成蠻可惜。

淡季:4月前是淡季,門票減半,省了60,人還不多,且有大片的桃花妖艷著,很不錯的時節。



(蠻有用的地圖)



(塔院)



(遙望南台及彈箏峽)



(左路雷聲峰,右路之頂為皇城)



(廣成子崖墓)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