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登滕王閣

作者: wisteriavivien

導讀乙醜年末,應**兄邀請前往南昌參加外甥**在元旦舉行的婚禮。在賓舘度過了舒適的一夜,翌日清晨匆匆品嘗了鮮辣的南昌特色米粉後,我就迫不及待地直奔滕王閣。 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聞天下,與黃鶴樓、岳陽樓、蓬萊閣同為華夏四大名樓。學生時代讀《滕王閣》,對文中所展示的“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雄偉之氣和“落霞與孤鶩齊飛� ...

乙醜年末,應**兄邀請前往南昌參加外甥**在元旦舉行的婚禮。在賓舘度過了舒適的一夜,翌日清晨匆匆品嘗了鮮辣的南昌特色米粉後,我就迫不及待地直奔滕王閣。

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聞天下,與黃鶴樓、岳陽樓、蓬萊閣同為華夏四大名樓。學生時代讀《滕王閣》,對文中所展示的“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雄偉之氣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麗之景,感觸並不深刻,當登上滕王閣,才明白作者何以出此佳文絕句。

滕王閣倚城臨江,宋式仿木結構,碧瓦丹柱,雕梁飛檐氣勢磅礡。它始建於公元六五三年即唐永徽四年,是當時的洪州(今南昌)都督——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建造的一座觀景高閣,故稱之為滕王閣。正是這座瑰偉的高閣,二十二年後給天才詩人王勃以靈感。公元六七五年重陽,洪州都督在滕王閣舉行歡宴,弱冠之年的王勃,意氣風發,即席寫下了《滕王閣序》這傳誦千古的名篇。從此,歷史便賦予了滕王閣永恆的價值,從眾多的亭台樓閣中脫穎而出。歷代先賢或作詩賦文,或魂遷夢繞。

滕王閣高57.5米,外觀三層內裡六層,蔚為壯觀。它給人的第一印像是渾厚質樸,於沉靜中滲透出炎黃文化的浩瀚淵源。閣頂主匾“滕王閣”三個大字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墨寶,三層的“東引甌越”出自唐代書法大家褚隧良之手,二層的“朝來爽氣”是“書聖”王羲之的行楷,一層的“瑰偉絕特”則是懷素的狂草,真乃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於一閣。

滕王閣自建立以來,迄今已1300多年,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飽經滄桑,今天所見的滕王閣,已是一九八九年落成的第二十九次重建之作。千百年來,閣因序聞名天下,序以閣流芳百世。此時,我由衷地感概《滕王閣序》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已遠遠超過滕王閣在建築史上的價值。那“老當益壯,窮且益堅”、“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的名句,激勵著多少壯志末酬的文人志士;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詞,又使多少英雄豪傑為其家鄉而自豪不已。天才詩人王勃能把當時空洞無物的駢體文,注入樸素清新的內容,寫得如此神釆飛揚、哲理精深,留下那麼多流傳千古的警言名句,真可謂匠心獨運、冠絕天下。登滕王閣,憶《滕王閣序》,確能滋潤肺腑,蕩滌心靈,更平添了登臨者悵然懷古的思緒。

電梯隙間將我送到了閣頂,富麗堂皇的大廳四周布滿了瓷板壁畫,還未來得及欣賞完雄偉的藝術作品,舞台中央的帷幕已徐徐拉開,身著唐裝的仕女載歌載舞,將遠古的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天籟之音美不勝收。壓台戲當屬遙遠古老的編鐘,當青銅器的撞擊聲和著石片的敲打聲在古箏、琵琶、揚琴、笛子的伴奏下,奏響美倫美奐的《春江花月夜》旋律時,全場掌聲雷動,個個陶醉在美妙的音樂裡。我忽然想起杜甫筆下的描寫優美動聽樂曲的詩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美噢!

站在閣頂,置身其中,那種望盡中原百萬山的感覺油然而生,步入觀景回廊,豁然躍入另一番意境,一幅現代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南昌美景盡收眼底。極目東望,英雄城高樓鱗次櫛比、馬路筆直寬闊;北邊的八一大橋猶如巨龍橫臥贛江東西;向西南遠眺,南昌新城紅谷灘初具雛形;而西山秀峰如簇,煙靄朦朧;贛江百舸爭流,波光瀲灩。喧囂的都市旁雖已見不到昔日那“落霞與狐鶩齊飛”的原始風光,但“秋水共長天一色”美景尤在。如今,站在最新版的滕王閣上,我聽到了更為古老的編鐘,以及滲透了贛南風情的《十送紅軍》,這熟稔的旋律,立刻讓我想到這蒼茫河山,曾經是紅旗漫卷的蘇區。更由此感嘆,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滕王閣永遠昭示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像征著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興旺發達!


精選遊記: 南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