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防曬霜最好在出發前就買好,三亞的市區最有名的旺豪超市大概和一家中等規模的中百倉儲貨品總類差不多。而且旺豪由於太過有名氣,裡面的防曬霜早就賣斷貨了。沿著解放路走還有一家屈臣氏,同樣賣斷貨。後來是繼續往北走了一段距離進另到外一家超市才買到的玉蘭油牌子貨,超市名字忘記了,看規模和旺豪也差不多,不過裡面人就少了很多,收銀台也不用排長龍了。
太陽鏡和帽子一定要有,紫外線很厲害。可以走沙灘的涼鞋或者拖鞋要准備一雙。
2.9從武漢出發,武漢這邊陰天,頭一天好像還下過雨,所以陰冷陰冷的,氣溫大概2-3度。查過三亞當天的氣溫快到30度,感覺應該穿短袖就可以了。為了方便,在武漢出發時換成了上身襯衣加薄線衣加羽絨服,下面秋褲加牛仔褲。
天河機場金家墩客運站的候車室,果然沒有開暖氣。還好中午吃飽了飯,運功還頂的住。
機場候機的地方還不錯,挺暖和,溫度快有30度。羽絨服和秋褲都脫了,放登機箱裡。
到三亞機場以後,一下子就感覺到熱度了。混著一些潮濕的熱,和武漢的夏天有些像,不過不是很悶,可以接受。線衣也穿不住了,脫得只剩襯衣。在機場裡跑來跑去找攜程接機的人,穿襯衣也出了一身汗。看來在三亞是不會穿長袖了,想到衣服箱子裡還有一件襯衣備用,幸好只帶來一件長袖,幸好沒有帶更多的外套。
沒有帶短褲是個失誤,因為記不得30度穿短褲會不會冷所以沒帶。其實一天從早到晚穿短褲都不會冷。島服的短褲太醜沒買。
食
東航飛機依然晚點,5點的飛機推遲到7點。在候機廳領了個盒飯,飛機餐地上吃了。我滿心期望飛機上還有一餐,畢竟是飛機晚點嘛,該補償我一下啊。結果在飛機上只發了包花生。。。節約成本也搞得太厲害了,;飛機上要了兩杯咖啡喝了,老婆的花生分我吃了一半。吃飽就睡了一覺。對咖啡因看來是免疫的。
接下來的兩天都是住凱賓斯基。早餐加中餐都是自助餐一頓解決了。早上睡到8-9點,自助餐吃到快10點,面包,雞蛋,熏肉,牛奶,咖啡,水果輪番轟炸。沒吃到什麼很驚艷的東西,不過味道都很地道。巧克力餡的小羊角包外皮很酥,裡面的巧克力餡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其他的就都沒有很深刻的印像了。這次三亞游的主旋律是休息,所以沒怎麼用心安排到處玩景點的內容,對吃飯倒是很做了些功課。
第二天去了友誼路的大排檔。從網上來看,三亞最出名的吃海鮮的地方是第一市場和春園。友誼路的這個是我在網上看到冷門地方,據說是當地人愛去的地方。在吃方面老婆是很相信我的安排的,後來也證明這個安排沒錯:我和老婆從蜈支洲回來後去了第一市場,被那個環境嚇到,還是跑回友誼路吃的。因為是大排檔,所以做法很單一,加點大蒜辣椒爆炒,或者白灼,然後就是蒸,基本上就三種做法。好在材料新鮮,而且我們家一貫吃到清淡,所以很能接受這些體現食物原味的做法。皮皮蝦,海膽,竹聖,帶子,雞腿螺一樣吃了一點,炒了個五指山野菜,加了個海鮮炒河粉,還從超市買了瓶干白,我背在包裡背了一下午就為了這一餐啊。大排檔是按每種海鮮收加工費的,有的按斤有的按個,比如帶子只賣10塊5個,但是加工費每個收3塊,吃到肚的總價也就不算便宜了。炒的話加工費是5塊一斤。皮皮蝦個頭比較大,買了4只就有2斤多了,最大的那只大概有快20釐米,捏在手上比較有質感。五指山野菜有種特別的味道,還滿好吃的,有一種野菜特有的香味。炒竹聖很好吃,個頭也比較大,夾一筷子扔嘴裡,一大口肉嚼著很爽。這一餐吃的很滿足。材料新鮮怎麼弄都好吃。
第三天下午就去了蜈支洲。蜈支洲沙灘和海灘很好,其他的配套設施還在完善中。晚飯是隨便對付的,不提也罷。
第四天的早飯又是自助餐。本來對這種純景點飯店的飯菜質量不抱期望的,結果肉醬意粉很驚艷。面包也做得不錯。中飯照例合並到早飯。下午就下島返回三亞市區了。
按原計劃晚飯應該在傳說中的第一市場吃。我不很清楚第一市場的具體位置,就在那一站下車後和老婆默默的跟著若干穿島服的人走,果然被我們找到。但是對那個地方的環境太失望了。第一市場就是“第一集貿市場”,賣水果的,賣特產的,搞批發零售的全在那,有一個路口的地面全部被爛橘子鋪滿了,走過去的感覺那叫一個糾結。幸虧我們穿的是球鞋,要是穿個涼鞋或拖鞋走,那就要直接接觸了。賣海鮮的就是第一市場裡面的檔位,買好之後拿到第一市場後面的大排檔加工,也是按斤或者按個收錢。我們隨便問了幾家的價,感覺比友誼路還貴啊,而且裡面空氣不好,我感覺呆久了都會窒息了。當機立斷,還是去友誼路吧。從第一市場出來找到解放路,看站牌坐車到友誼路口,然後沿著友誼路走就是了。雖然距離不遠,但是這樣奔波一番搞的人感覺好辛苦。晚上吃的什麼印像也不是很深刻了,有石斑,鮑魚,像拔蚌,和樂蟹。還炒了兩斤白螺打包晚上回酒店宵夜。這一天已經是年29了,有些排檔都沒有開門,而且海鮮也開始漲價了,不是加零頭,而是翻著跟頭漲了。
後面的幾餐都不滿意,因為住在大東海附近,沒有什麼有特色的吃飯的地方了,大東海是三亞開發最早的景區,所以周邊的酒店飯店全部成了為景區服務的,回頭客已經不再重要。早飯是在一家北方風味飯店吃的,海鮮炒粉。下午的時候我們摸進了一家號稱俄羅斯風味的餐廳,又貴又難吃。點餐時就預防它不好吃所以只點了一個人的套餐,我咬著牙吃完了那個煎豬排,雞肉濃湯做的味道真怪,恨不得把廚子喊出來讓他在我眼前把湯喝完我再買單。一個插曲:點了餐等他們做的功夫我在店裡逛,看到了三亞旅游局給這個店的評分牌子,服務態度/食品衛生/風味的評分全是有待改進。總評得分是個癟嘴臉的圖案(分三等級,最高是笑臉,中等是癟嘴,不合格是苦臉,考慮到不合格的店估計都自覺關門了,癟嘴應該就算差的了)。。。完全是個黑店嘛。因為我吃得不爽,老婆沒吃飯,所以繼續往夏日百貨走了幾步,又進來一家湘菜館。在三亞吃湘菜。。。沒有辦法。點的菜有個口味魚頭,辣椒味道很正,但是那個魚頭感覺不新鮮。在海邊吃淡水魚,難為這家餐館了,廚師辛苦了,我們的味覺也辛苦了。
吃(外一篇)
三亞可以往回帶的吃食:
椰子干,一定要條狀的,有嚼頭,有奶香和椰香。
黃燈籠辣椒醬
椰子糕
其他魷魚絲魚片干什麼的回家的超市也有賣的,價格也差不多。
當季的水果賣了趁新鮮吃了就好了,上飛機托運太麻煩。比較少見的蓮霧,巴拉和山竹,只吃山竹就好。
椰子有幾個不同的種類,各買一個嘗嘗也夠了,喝完讓老板把殼劈開可以刮點椰肉吃吃。吃海鮮據說喝椰汁不好,水果汁如果富含維生素c的話配海鮮也不好,所以都只能淺嘗輒止。
住
凱賓斯基很滿意,房間的陽台上有個浴池。我還特地弄了瓶巴氏消毒液帶去。洗池子洗了快半小時(池子看著很干淨,為了放心還是消毒擦了一會),放水放了快一個小時,在裡面泡只泡了半個多小時就覺得好熱受不了啦。算是過了個癮。凱賓斯基在三亞灣的最西頭,有一片海灘是它獨家的,第二天上午在沙灘上面逛了逛,風有點大就沒下水,也沒什麼人。人少一點的海灘,看著都舒服啊。太陽太曬,當時我們還沒買到防曬霜,感覺臉都曬的有點疼了。看到酒店游泳池的水不錯,回房間換了游泳衣就下水了,不游泳太可惜。水裡玩了快一個小時。感覺頭發和臉肯定是有點曬傷了。
第三天的晚上就是蜈支洲的木屋度過了。晚上的時候我們還跑到島上的游泳池夜游了一番。住島的游客不多,島上到了晚上也沒什麼人,遠處的山上還能聽到動物的叫聲。從木屋的窗子往外面看是黑漆漆一片,老實說有點嚇人。一開始聞著木屋裡面的木頭味道有點不習慣覺得嗆喉嚨,後來也沒感覺了。早上醒來聽著漫山遍野的鳥叫,感覺很好。
第四天就是在大東海附近的一個家庭旅館住了。新開的一家,沒什麼特別之處。“園景房”指的是從窗子可以看到小區大院的房,廣告噱頭無處不在啊,我先還以為是有個花園什麼的景觀呢。
行
5點的飛機,2點就從家裡出發了。上機場大巴之前,很是混亂了一番。班車票是按時間班次賣的,但是連著兩班的大巴都沒到,於是候車室就積了差不多70-80人的樣子,我們的飛機是5點的,還有些應變的余地,那些3-4點飛機的人是真有些急了。據說是沿路堵車,大巴開不過來。後來緊急調度過來3輛車。金家墩到機場只用過常青路口就上高速了,到機場大概才4點不到的樣子。
到達三亞鳳凰機場已經是晚上十點了,通過攜程預訂有接機的服務,很擔心接機的人已經走了(晚點兩個多小時)。還好很快電話聯系到了接機的人(聯通短信有延遲,害我機場裡亂跑一通,到處找人,打了一通電話找我的聯系人),把我和老婆送到酒店。
第二天的下午有攜程的班車送到市區,下車地點就在解放路的麥當勞。解放路就是三亞的主干道,幾乎所有的三亞公交都在這條路上,沿路有超市有商場,友誼路海鮮市場和第一市場也在這條路上。巴士的收班時間也很晚,記得是11點最後一班。
從卡賓斯基到市區沒有酒店也有車的,可以提前一天找服務台訂,可以送到市區的麥當勞。
在三亞,最靠譜的交通工具其實是公交。的士數量不夠,經常攔不到。買張地圖把路線搞清楚之後坐公交其實很方便。從三亞市區來往機場竟然也有公交(8路),一個人只要兩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