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道靚麗的風景五大道

作者: Victor119

導讀天津一道靚麗的風景五大道 其實,“五大道”並非一個正式的地名,只是流傳甚廣的俗稱。它坐落在和平區體育館街,地域範圍是馬場道以北,成都道以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和南京路交口以西。五大道位於原先的英租界內。它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風格各異的歐陸風情小洋樓,這裡彙聚著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國各式風貌建築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使這裡成為 ...

天津一道靚麗的風景五大道



其實,“五大道”並非一個正式的地名,只是流傳甚廣的俗稱。它坐落在和平區體育館街,地域範圍是馬場道以北,成都道以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和南京路交口以西。五大道位於原先的英租界內。它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風格各異的歐陸風情小洋樓,這裡彙聚著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國各式風貌建築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使這裡成為“萬國建築博覽會”。



天津“五大道”馳名海內外,但具體指哪五條道,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指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另一種說法,指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重慶道、成都道。五大道地區,作為天津租界市政園林和民居建築的典型代表而別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態萬千的西式建築群體景觀;第二,建築的私密性構成了深幽寂靜的街市風格;第三,近代許多政客買辦、達官顯貴居於此,使五大道成為近代名人薈萃之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五大道地區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窪塘澱。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散落著一些窩棚式的簡陋民居,當時有“二十間房”、“六十間房”、“八十間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後劃為英租界。從1919年至1926年,在這七年間,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墊窪地修建道路。重慶道於 1922年建成,當時名愛丁堡道、劍橋道;1929年,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成都道先後建成,但當時卻被命名為英國街名,大理道當時叫新加坡路,睦南道當時叫香港道,常德道當時叫科倫坡道,重慶道當時叫愛丁堡道,成都道當時叫倫敦路。

( )



說起五大道就不得不說起天津的租界歷史。1860-1903年,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奧九國列強,分別劃出部分地段,作為自己的租界地。並在自己的租界地上,建築屬於自己國家風格的建築。以至於五大道有豐富的建築特色,並享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這裡就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縮影。一百年中國近代史看天津,看天津一定要看五大道小洋樓!據不完全統計,僅五大道地區,上世紀2,3十年代就曾居住過二任民國總統,七位國務總理或代理國務總理,此外還有數十位各省督軍,省市長等。著名教育家,著名醫學家,著名愛國將領等均曾在此居住。居住過的名人包括大總統曹錕、徐世昌以及北洋內閣六位總理、美國3l屆總統胡佛、國務卿馬歇爾等上百位中外名人。


左上:梁啟超右上:張作相

左下:曹錕右下:徐世昌

( )


精選遊記: 天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