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元旦,在季風書園買了一本《北京胡同66》,作者將原本多如牛毛的、如今存留無幾的胡同描述了一番,像是胡同的挽歌。想到上海被拆得一塌糊塗的老城(慢說是老城,舊城也差不多全沒了),忽然覺得心裡古老中國的最後的黑白影像——北京的胡同,來日無多了,等不及春節,硬是湊了春運的熱鬧,在北京呆了五天,套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為了忘卻的紀念。
雖然我稀裡糊塗地成為了藝龍的會員,但是必須承認,還是攜程訊息全面,預先做功課,全靠它了。
北京已經去過三次,所以通俗的景點都不在計劃,篤篤定定去我想去的地方。而這篇流水賬,願意看的就當它是一次信息刷新吧。
京滬動車去年四月開通了臥鋪,車票是下鋪730,上鋪655;Z字頭的車全停了,沒有選擇,除非願意坐著去。春運期間,上海去程票提早二十天出售,北京回程票理論上提早十天,實際上第九天下午三點以後才出售。
我是2/1日D306的車,21:15出發,2/2日7:20到北京。從2010/1/20起,京滬動車全部改停北京南站。還好都有地鐵,2元通票隨便倒車,停哪裡都沒所謂。不過南站沒有交通一卡通出售。
原本計劃到北京後直奔懷柔黃花城長城的,2007年12月去北京,在那裡住農家樂、吃農家飯,花2元錢爬原生態的破長城,而且——幾乎沒有人。對生長在上海的人來說,周圍環境幾近無人,基本是痴心妄想。我在“曉紅一路發農家院”(這可是上了赫赫有名lonely planet中國冊的呦!)住了一晚,睡大火炕、喝棒茬粥、啖柴雞蛋烤虹鱒魚,三餐一宿只收了50元。殘破的長城寂寞的群山,連薄薄的涼風,至今都還是無限美好的記憶。這一次,雖然我仍義無反顧想舊地重游,但是,全球變暖前西伯利亞寒流瘋狂的反撲,讓北京遭遇到二十年來最冷的冬天,黃花城十裡八村的農家院全部上板暫時歇業。想必是火熱的大炕也抵御不了無孔不入的寒氣吧。我只好改變計劃,提前入住漢庭快捷酒店後海店。
網上不止一次有人提到通過攜程或藝龍訂酒店,結果被酒店放鴿子的遭遇,於是決定通過漢庭自家的系統預定,入住前一天又double check,解除了流落街頭的後顧之憂。漢庭後海店是參考了民國十年北平內城地圖(胡同信息萬分詳盡,這地圖季風書園就有得賣)、google earth、以及攜程網60頁北京游記後確定的,位於南鑼鼓巷菊兒胡同內。南鑼鼓巷和西面的什剎海地區、東面的東四地區都是北京的胡同保護區,足夠胡同老饕消化的了。
別去相信那些懶蟲在網上發布的關於這裡交通不便的不實之詞,酒店出門,胡同西頭是南鑼鼓巷,從帽兒胡同逛過去,橫渡地安門外大街看得見什剎海上滑冰的人,向北就撞見無比宏大的鼓樓,鐘樓就藏在它後邊。菊兒胡同東頭是交道口南大街,街東邊隨便找個胡同口一鑽就進了東四的胡同保護區,就是到著名的簋街美食一條街,步行也就20分鐘的樣子,那可是胡同裡的20分鐘風景。南鑼鼓巷北口是鼓樓東大街,南口是地安門東大街。這樣的地段基本相當於新天地一帶,新天地步行十五分鐘的距離內沒有地鐵,也沒有交通不便一說。大家在自己的城市裡擠公交換地鐵,出門在外倒恨不得地鐵公交就在酒店房門口。
北京的公交很方便,整整五天裡只在狀況不明中坐過一回計程車——從南站到酒店,早上7-8點鐘,那叫一個堵啊,而且司機並不知道南鑼鼓巷,需要告訴他鼓樓東大街小經廠或者鼓樓東大街交道口西。實地觀察後,發現鼓樓東大街上公交107路到平安裡路口,換地鐵4號線就是南站,從此拋棄了費錢費時的計程車。隨便哪個地鐵站都有售交通一卡通,和上海一樣,押金20元,一次最少充值30元。如果不是過分活躍喜歡到處鑽的話,一個禮拜30元足足夠了。
因為對黃花城長城的熱情不減,第二天一早,在背脊上貼了2個暖寶寶之後,頂著零度的空氣,向70km外零下十度的懷柔出發。107路4毛錢到東直門汽車總站,換916路,4.8元,走京承高速45分鐘到懷柔縣城,在南大街換至水長城的公交,4元,1小時到西水峪水長城,門票09年漲價了,從25元漲到34元。水長城據說原來是在山上,因為造了水壩蓄水,地勢略低的長城就變身亞特蘭蒂斯了。有個窄窄的水道,兩側長城入水,活像2個趴著喝水的獅子,連顏色都像,灰黃。官方的游法是半山腰沿著水岸的棧道走,看上山下水的長城,大約要2小時半3小時樣子。老天爺一向不會趕盡殺絕,他不給我住不給我吃(那西水峪村全村都是農家院,每家都關板),可是給我一個大禮——水面結冰,拾柴的村民拍胸脯擔保從冰面上抄近路到對岸,少走2km路,很刺激(冰面有裂縫,冰層下的隆隆聲十分不祥),很安全(冰面開封要到3月下旬)。我克服了至少有十次拔腳往回溜的衝動,走過五六百米冰面,到達重生的彼岸。長城很破敗,但是真實、觸手可及,這2個鐘頭裡,除了我沒別人,當然還有幾只烏鴉和滿山的積雪,它是我一個人的長城。套用一句用濫用臭但十分貼切的話:把玩的不是長城,是寂寞。午餐我吃的是餅干和礦水,雖然冰涼不舒服,可這也是給寂寞加分的。
回城的時候逢晚高峰,有點堵。107路到北新橋下車,找到藏身北新橋頭條胡同裡的翼棧,那是飯桶網人氣甚旺的個性四合院餐廳,點了江湖一鍋魚和炒素,還有一扎酸奶酒。魚的味道一般,就是上海的真火炭烤魚,分鯰魚和鮰魚兩種;酸奶酒口味別致,是酸奶繼續發酵成酒呢還是摻了酒,不得而知,獨門法寶,百問服務員無一答。有點像西式的果汁酒,不過比果汁酒爽口多了。酒68元一扎,大約倒滿3玻璃杯,魚98元,一頓飯將近200,還好酸奶酒抵消了不高的性價比。人的口味各異,網上的好評惡評姑妄聽之,別太當真。
酒店出來鼓樓東大街上這個公交站叫小經廠,我進進出出都是這站,上行下行車站就在街兩側。北京不像上海,上海馬路亂如麻,單行道又多,同一條公交上下行路線有時候差十萬八千裡,車站更是要眾裡尋她千百度,還未必尋得著。還有一樣,我每次早出晚歸,基本都配合高峰時段,但是公交車都空得奇怪,107、124、5路每次都有空座,而北京的公交車,一節的座位不超過20個,兩節的巨龍也不會多過30個,卻空的像外國的公交車。大概北京家家買車,通勤車統統自備,公交車騰出來給觀光客如我之流,讓我在紋絲不動的馬路上堵車時坐著歇歇腳吧。
故宮是每次必去的地方,每次都有新發現。公交124路直達故宮神武門。故宮淡季門票只要40元,想我到洛陽,那些魚目混珠、要啥沒啥、似是而非的景點門票動輒80、100,龍門石窟收120我還忍了,少林寺(八幾年修的,新得仿佛油漆未干)也喪盡天良要收100。故宮別的不說了,大家都爛熟於心,說幾點感觸吧。
講解器——反應滯後,常常愛搭不理,時時鬧點小脾氣電擊一下耳朵附近的穴位;講解內容給人的印像仿佛故宮不是明清皇宮,而是康熙以後的皇宮,比較著名的人物只有乾隆和慈禧。明朝故事可能不怎麼耳熟能詳,但作為專業講解,就應該著重彌補一下吧;人物逸事太多,知識太少。
紀念品——自有品牌的旅游紀念品很多也精致,尤其是鑰匙圈和手機璉,二三十元一個,均取材於故宮的建築和歷史文化元素,我一共買了十個鑰匙圈3個手機璉,本打算自用及送人,結果哪個都不肯割愛,一直後悔為什麼不每樣買兩個。養心殿附近的商店有一本很好的書《紫禁城全景實錄》,比講解器詳盡多了,圖文並茂,三百頁的書只賣39元。還有印在牛皮紙上的手繪紫禁城全圖,乾隆十五年、民國十年、三十年、三十六年的北平地圖,底色是歷代字畫的便箋。後幾天跟十三陵、首都博物館的紀念品比較才知道,故宮的東西好太多了。別處的紀念品水平還停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餐飲——我不知道星巴克是如何被趕出故宮的,但是在吃了景運門餐廳的菌菇牛肉蓋澆飯之後,很懷念星巴克的三明治和凱撒雞肉卷。奉勸大家別在飯點時候參觀故宮,無比熱愛故宮能在裡面泡一整天的,請自備干糧和飲用水,不然,你在花了三十五個大洋、吃下階級鬥爭臉服務員端來的、半溫不涼、淡而無味的蓋澆飯後,一定會後悔得啃手指皮。我是早晨九點進的故宮,一點半吃的幾口蓋澆飯,兩點開始挨餓,四點半出天安門,餓得快走不動了。
水晶宮——參觀東六宮時要小心,免得犯心髒病。延禧宮是南面第一座宮殿,因為靠近蒼震門,這是宮裡太監、雜役等後勤人員進出的門,管理不嚴密,所以一天到晚失火。隆裕太後突發奇想,在失火燒掉的延禧宮原址上造一座水晶宮觀賞金魚,沒完工宣統就退位了。於是,100年以後,沒有任何心理准備,我看到一個醜得無以復加的東西,兩層不規則水泥牆體、鏽跡斑斑的鐵架,還有水池子。隆裕太後的照片看起來蠢蠢的,做出來的事也蠢。可是故宮為什麼不把這裡干脆上鎖呢?放這個怪東西出來嚇人。
長安街坐地鐵1號線換5號線到北新橋,慢慢從東四北大街逛過去,穿過香餌胡同就是交道口南大街,路西有個小門臉兒的餃子店,要了一份茴香餡兒的餃子和酸辣白菜。餃子薄皮大餡,三兩一份,有點多了,酸辣白菜是我來去北京這幾回養成的新嗜好,配餃子、炒疙瘩、炒餅正正好。上海的白菜炒出來爛呼呼,一點爽脆的感覺沒有。北京最美味的就是遍布街頭巷尾的小吃店,地道正宗的京味。
還是要提一下南鑼鼓巷。網上提得夠多了,可是每個人眼裡都有不同。南鑼鼓巷白天晚上都熱鬧,著名的文宇奶酪店我從沒瞻仰到它開門的風采,門上的牌子很拽——營業時間:十二點到售完。反正等到我回來都售完了。文宇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家奶酪店,我都買過,除了澆頭內容不同,味道一樣。以後,我又分別到鼓樓東大街的梅園和大柵欄青雲閣的奶酪魏參觀學習,都差不多,那麼,跟文宇的緣分不夠就不強求了。兩家店印像深刻,一家叫“一朵一果”,賣手工制作的本子。我的專業是植物學,對這個店名很不以為然,但他家的本子招人喜歡,全是牛皮紙色的紙,深藍色封面,做成線裝書的樣子,還有主題,我挑了兩本,一本歷代名家書法,一本1906年的北京老照片,隔五六頁紙夾一頁書法或是一頁照片,每本20元。現在張藝謀的姹紫嫣紅和趙本山的花被面戲服大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意思,難道我們把素雅的線裝書、清茶和青花瓷給忘了嗎?還有一家門面很小,要側身進門的“北京卡片”,店老板是個丹麥小青年,話癆。他家賣民俗畫風格的卡片和老北京內容的明信片。在他絮絮叨叨的介紹中,我買了被八國聯軍大炮掀掉屋頂的正陽樓、搖搖欲墜的長城、偉大領袖照片還沒來得及掛上去的天安門…...的明信片,和十幾張北方年畫似的小卡片。想念這個黑頭發的北歐人。南鑼鼓巷西邊的胡同,因為地安門外大街要造地鐵,臨街的百多米拆得狼藉一片,有胡同情結的人們,快些去吧,不知道哪天,什麼也不剩了。
《北京胡同66》介紹,前海西街附近千竿胡同,有一處保存完好的舊四合院,原來的主人是怡親王後人,開放參觀,門票20元。我在NOKIA-N97超級棒的GPS幫助下,倒是沒費力就找到了。只是,書的訊息嚴重滯後,人家大約不勝其煩,不開放了。還有不少老宅子也一樣,大門邊煞有介事貼塊告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誰誰誰家宅門,吊足人胃口後馬上峰回路轉:非開放單位,謝絕參觀。干脆不要告示好啦。在前海七兜八逛的時候,居然被我發現了會賢堂的原址,木結構非常漂亮,但是已經被遺棄了,陽光透過天花板的破洞漏進房子。北京的老房子太多了吧,推掉一些大概他們也不在乎。
因為回上海的火車21:36開,2/6早上退房,四晚880元(漢庭會員價)。先到火車南站寄存行李,蠻貴的,花掉我45元。換兩次地鐵到木樨地,參觀首都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從2007閉館整修,到今天還沒開放,看首博的名字挺唬人,就去了。結果,有點糊弄人,藏品多但沒有精品,大概好東西都調撥到國博去了吧。有個北京城市歷史展廳,比較有意思,從石器時代講到49年以後。那天不巧,利瑪竇展覽下午一點開幕,12點清場,把我趕走了。半天時間,就去大柵欄應個卯。大柵欄實在沒啥逛的,就是上海的城隍廟。走馬觀花,經過一個小旅店門口,櫃台上一張大告示:開包檢查。他憑什麼?輪得到他麼?很多店都賣一種老北京吃食叫蜂蜜糕,黃黃硬硬,老師傅告訴我,那是用蜂蜜和梨一起熬出來的,配茶喝很美味。買了一斤邊走邊吃,甘甜,有回味,過分甜了。想起老師傅的話,就拐進KFC要了杯紅茶,再吃蜂蜜糕,香甜正好,確實味美。大柵欄街被煤市街一裁為二,煤市街向西,不知不覺,走到櫻桃斜街,比較老舊了,修理鋪、早點鋪、公廁,南城很平民,所以沒什麼規整的四合院,生活氣息濃郁,不像大柵欄,僅為觀光客存在。
天擦黑,離開前門步行街,想看看雪中的天安門廣場。走到大會堂,正巧拉了警戒線,不讓往前走了,被警察趕到邊上小路,頂風冒雪繞到大會堂西面,還是不讓走,又要繞。一想,這幾天正開兩會,代表們也許要散會出來了。政府大概怕有人做出不恰當舉動吧,干脆淨街。做個北京人不易啊。
要離開北京了,留一點念想以後再來吧。有點大大小小的盼頭,生活才有趣。

(入水的長城和結冰的湖面)

(鼓樓上被八國聯軍破壞後僅存的舊鼓)

(紫禁城的黃昏)

(黃花城村的驢子)

(去黃花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