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鳳凰

作者: 活著吶

導讀一直想去看看鳳凰基於兩個原因,一是想感受下沈老先生筆下的湘西風情,二是因為那個新西蘭老頭艾黎的評語:中國最美的兩個小城,一是湖南的鳳凰二是福建的長汀。。。初冬時節終於來到了鳳凰——這個有著濃艷的名字卻縈繞著翠翠淡淡哀愁的湘西古城。天空飄著綿密的細雨,石板路被洗刷的發亮。找了一家江邊的客棧,老板溫和而寡言。選了從江邊數第二層,從地面 ...

一直想去看看鳳凰基於兩個原因,一是想感受下沈老先生筆下的湘西風情,二是因為那個新西蘭老頭艾黎的評語:中國最美的兩個小城,一是湖南的鳳凰二是福建的長汀。。。初冬時節終於來到了鳳凰——這個有著濃艷的名字卻縈繞著翠翠淡淡哀愁的湘西古城。天空飄著綿密的細雨,石板路被洗刷的發亮。找了一家江邊的客棧,老板溫和而寡言。選了從江邊數第二層,從地面算是第一層的臨江房間,窗外就是萬名塔和川流不息的游船,後來證明這是個明智的選擇。

鳳凰的街是狹窄而彎曲的,方向感不強的我就把虹橋當作了認路的標志了。石板路不是很平坦,不知它已存在了多少年承載過多少人的腳步。游游逛逛到虹橋,基本上都是賣工藝品和特產的,不在我興趣之列。驀然發現有一家叫邊城書社的書店,擺了各種關於沈從文及黃永玉的書籍,可見這兩位大師是鳳凰的驕傲。選了鳳凰的手繪地圖以及明信片,還買了《邊城》和《沈從文文集》等書,書哪裡都有,特別的是書店老板會給你蓋上“古城鳳凰”“沈從文故鄉邊城書社購書紀念”等印章。趕到郵局寄了明信片已是華燈初上,在彎曲的街道裡見到一家叫苗家小鋪的店,出售根雕和蠟染,竟然還兼營餐館,看起來還算雅致干淨,決定在他家解決晚餐。點了當地的特色菜酸菜魚、腊肉松菌還有一個青菜(因為北京沒見過,名字也沒記住),酸菜魚味道相當可口,辣而不烈味道濃厚,相形之下其他兩個就顯得一般了。

第二天清晨是被窗外船家的歌聲喚醒的,天空依然陰霾。出門向左,不斷地看到有人力車在攬客,不是北京見得到的那種腳蹬的三輪車,而是祥子時代完全靠腳力的車,據此判斷那裡會有個景點。一路走下去,竟然是沈從文墓地,簡單憑吊了先生就想過江對岸去,可惜因為下雨那邊的跳岩被淹沒了,加之雨勢漸大只好原路返回。雖然陰雨阻擋了出行的腳步,但在鳳凰是個有著獨特韻味的地方,即使坐在窗邊看吊腳樓和沱江人家的市井萬像也不乏是件愜意的事。正悠閑著,突然發現游船沒有了,萬名塔和昨天也不一樣了,本來塔下有幾層基座的,現在已經被江水淹沒。對面人家的台階也少了幾層。再看自己窗下,延伸到江邊的台階本來有八層現在只有五層了。客棧老板說社區已發通知:因為連續十多天的降雨,上游的水庫蓄水量過大,於是開閘泄洪,但不會有什麼危險,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平常的事,說完就熟練的把第一層的電斷掉,又把客房的東西都搬了出來。對來自北方的我來說“發水”可是件令人興奮的事,趴在窗台上看著不斷上漲的水位心裡多少帶點雀躍。水位越漲越高,水流越來越急,江面上不時地漂來來不及收好的背簍和木板等物,甚至還有條游船快速的衝過來,船家在水裡想拽住它,可惜水流很急,最後在江邊小餐館一些人的幫助下總算穩住了繼續向下游漂流的船。

又是一個清晨,水已經逐漸退去,窗下台階上有許多的淤泥和水草,有趣的是居然還有很多沒有被江水帶走的魚,江邊那些餐館今天的魚應該特價了吧。據說夜裡江水已經沒了所有的台階,樓下那層外面的桌子都看不見了,據說達到了十幾年來的最高水位,想起來還是挺驚險刺激的。太陽若隱若現,街上的人明顯增多。苗族的阿婆阿嫂們照例很早就出來做生意,或路邊或門洞下各自占據一個小角落,手裡不停的繡著各種小包包,並不過於熱絡的招攬著客人。沿著江岸走走停停,這裡不需要步履匆匆,閑庭信步的走馬觀花就好,對胸懷志向的人來說或許覺得無聊又無趣,我卻只想奢侈的揮霍時間,浮生能得幾日閑呢!

暮色降臨,虹橋一側的燒烤夜市開始了,一條2斤半的野生鯰魚才30塊錢,做法和虹鱒基本一樣,味道一流。還有正宗的臭豆腐和冰甜酒,甜酒味道超好,可惜只有冰的,喝過後忍不住打哆嗦。還品嘗了著名的血粑鴨,據說來鳳凰不嘗血粑鴨就好比沒見到沱江水一樣,對不喜鴨血和鴨子的我來說味道比想像的要好。

大塊朵頤之後,沿江漫步,此時沱江兩岸鱗次比鄰的酒吧漸漸熱鬧起來。江邊吊腳樓所有人家的紅燈籠都會點亮,江裡星星點點漂著蓮花狀許願的河燈,恍惚間讓人有時空倒流的錯覺,似乎身處千百年前的一段繁華,不禁自問:前世的我是否來過這裡?

太陽終於露面了,今天的行程是烏龍山和老洞苗寨。烏龍山因為那個同名電視劇變成了景區。南方初冬季節依然山青水綠,土匪們的老窩也是頗具秀色。因為下過雨的山路有點濕滑,只是遠觀了鑽山豹棲身的山洞,沿著開鑿的剿匪路走了兩個多小時,就當舒展疏於鍛煉早已倦怠的腿腳了。下午到了老洞苗寨,這裡2000年才通電05年才通車。房子和路面都是石板壘成的,房子基本上都比較古舊。觀賞了苗族歌舞表演,正宗的苗族山歌還算新奇,之後的互動環節就沒啥特色了,所有旅游景區的都差不多。在這裡還見到一個老婆婆,據介紹是60多年前這個苗寨寨主的第三位壓寨夫人。老婆婆八十多歲了,但是從樣貌不難看出她的天生麗質和曾經的嫵媚風華。孩子們見到游人來,就用一種草編成戒指或者螞蚱等形狀追著推銷。和一個小姑娘聊天,她的家裡很窮,有四個孩子,現在寨子開發旅游家裡條件稍微好了點,但家裡依然沒有任何一樣家用電器。我給了她十塊錢和隨身帶的一支筆,小姑娘很高興,一直把我送上車,車開了還在揮手再見。。。。。。

到底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和黃永玉畫裡的古鎮成就了鳳凰,還是兩位傑出的大師有幸生在了這個有靈性的地方?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千百年來鳳凰它固執的存在著美麗著。站在鳳凰大橋上鳥瞰古城,那風雨百年的吊腳樓、那江邊洗衣或背著背簍的苗家女子、那淨的發亮的石板路、那無華的蠟染、那古樸的銀器、那古時御敵的城牆無不透出純樸又神秘的湘西風情,一切是那麼的安然靜好。 多希望能有個可以裝載記憶的容器,我要把鳳凰裝上,在身處喧囂浮華時也能慢慢回味這份安然。

有一座古城,她被時光遺忘在青山綠水之間,一灣沱江穿城而過,一座虹橋連接起兩岸的生活。如果你向往安詳又難舍繁華,這裡是理想與現實的中轉站。

江上漂來船家悠揚的山歌,當年的翠翠是否也唱過這支歌?



(沱江邊的吊腳樓)



(苗寨)



(這位老婆婆是這個苗寨寨主的第三位壓寨夫人,80多歲了,不難看出當年定是位靈秀的美人。)



(石板路上的背影)



(水車)


精選遊記: 鳳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