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澗,羨煞我也
21日,二十多位零網博友興致勃勃地游玩了白水澗。他們回來時更是順手牽羊(哈哈,應該說滿載而歸),把白水澗的美麗景色和挖筍時的無限樂趣一股腦兒地全搬到了博客裡面。你們瞧!現在的博客,到處開滿了鮮花、遍地鑽出了竹筍,真是羨煞我也!後悔死我也!
自己也是個好動者,每每春天上夫家(玲瓏錦秀),自己准是位閑不住的農家大嬸,上竄(就是上山挖筍、采茶葉、拗蕨菜)下跳(下地挑青、剪馬蘭頭),沒個消停。不過自己最愛的還是去前面的毛竹林挖毛筍,原因可能與自己視力不濟有關,再加上那個勞動成果來得厚實,一株到手,一鍋到口!
農人上山時戴眼鏡的,基本屬於鳳毛麟角之類。我呢,從前讀書(借著手電筒的光線看小說)太認真了,把眼睛給搞垮了,所以每次上山前,眼鏡總成了我的必須裝備。一位另類的挖筍者:扛著一把大鋤頭、背後插著一把砍刀、手上拎著一只蛇皮袋子,穿著從夫家翻出來的壓箱底的破舊衣服、還有我那副300多度的眼鏡,隆重登場了。
上山之前,站在家門口,遠望對面的山坡。竹林分大小年,如果下半座山呈現出青翠欲滴,那它上面的半座山必然是面黃肌瘦,毫無生機可言。老人們一般是要求在小年山上挖毛筍,可我呢!功力太爛,在小年山上搜尋無果時,只能偷偷溜到大年山那兒,去碰碰運氣,幸許可以掏得幾株寶貝!
上山的途中,自己總在默念挖筍前輩們的金玉良言:第一、看那平整的泥土中間出現了一條裂縫,那裡准會有一株蠢蠢欲動的好筍,其味道是又甜又美;第二、當你不小心來了一個趔趄,那你要回到那個讓你差點摔倒的地方,說不定是株毛筍偷偷露出腦袋,在伺機捉弄你、測試你的反映能力呢!
帶著這些經驗,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坡。滿山遍野、郁郁蔥蔥的全是竹子;大山中間還有道深深的山谷,供人們把砍下的毛竹滑到山腳之用;遠處傳來幾聲鳥鳴,似天籟之音,委婉動人;藍天白雲,似乎觸手可及,長得粗壯的毛竹們,個個想要撂一朵白雲戴在自己的頭頂。
如此美妙的風景中,我始終沒有忘記我的職責,可是卻怎麼也找不到一條正宗的裂縫,也沒有摔上一個有前兆的大馬趴。真是奇怪了,筍們都躲藏起來了嗎?身邊的孩子她爸,卻已經得到戰利品了,一株小小的帶著黑色帽子的小毛筍,瞧把他樂得!“哼!不就是一株已經露頭的毛筍嘛,還這麼小,有什麼可樂的!等會我給你露一手,挖一株五斤重的大毛筍讓你看看!”說完,我掉轉方向,朝著更高的山上爬去。
身後傳來他的聲音:“你不要瞎找,你得看竹子的顏色和形狀,竹子粗大而且碧綠,它的下面就可能會有啦!”對的啊,有營養的母親,她的寶寶才會茁壯嘛!我又得了一個經驗了,繼續努力!
實踐出真理!我果然在三棵碧綠粗壯的竹子底下的平坦的泥土表面,看到了一條大大的裂縫,這裡准有寶貝。先用樹枝仔細扒開表層的浮土,幾絲嫩黃的葉兒羞答答地出現在我的面前。我不敢用那鋒利的鋤頭,怕鏟到它柔嫩的筍肉,只能繼續用樹枝用力扒著它周圍的泥土。好大的家伙!怎麼扒也扒不到底呢!沒辦法了,我只能開始河東獅吼了,“快上來,這兒有一株很大的毛筍,我挖不出來了!”孩子她爸以最快的速度趕了上來。在一陣手忙腳亂之後,夫妻二人合力把這大家伙搬出了它的老家。那只盛放過二十斤大米的蛇皮袋,只能容得下它三分之二的身軀,你說它算不算大家伙啊?
得到了這株大毛筍之後,我們立刻時來運轉,筍們如星星般散落在自己的腳邊、身前身後,只是我們再也沒能找到比得上大家伙的毛筍了!
勝利者們,個個渾身泥巴、滿頭大汗。他挑著滿滿兩袋子鮮筍,我抱著滿懷的喜悅,雄赳赳、氣昂昂、一步一瘸地下山了。身後的竹海,“沙沙沙……”,似乎在為我們唱著豐收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