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直是我很想去的城市,這裡承載了太多的歷史,能感受古都的厚重是我的向往。今年春節終於得以一償心願:
第一天:2月14日 火車T138次
第一次感受臥輔,所以開始的時候很興奮,爸媽的票是下輔,最寬敞,我是中臥,連坐都坐不直,睡覺前脫件外套,輔個被子就出了一身汗。睡覺的時候更是遭罪,火車的顛簸就不說了,還時不時地有車輪和鐵軌的摩擦聲,更要命的是T次火車不是直達車,半夜2點和凌晨5點都有人到站下車,好不容易睡著就有人上上下下理東西。實在是杯具。
第二天:2月15日 游5:華清池、兵馬俑
火車晚了半小時到,外面還飄著雪,8點半走出火車站,迎面便是高大的城牆,雖然布置著喜慶的大紅燈籠和紅底白字的歡迎條幅,卻依然掩飾不住明城牆的威嚴肅穆。看到城牆的那一刻不僅一夜的疲憊消失殆盡,更莫名地興奮起來。這裡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
酒店放下行李,直奔火車站旁坐游5(306),據大家功略上說的,面對西安兩個大字的右手邊,約百米,就有一個停車場,在那裡找鐵灰色的游5。非常好找,還沒到停車場就看到蜿蜒的隊伍,隊伍盡頭就是游5了,坐滿即發,速度很快,往往一班還沒滿下一班就已經來了,我們等了2班,上車前回頭一看,隊伍比我們來的時候又長了一倍!游5每天早班7點,末班18點,兩邊對開,全程7元,推薦路線就是大家說的先近後遠,把兵馬俑安排在最後參觀,因為兵馬俑也是坐滿發車的,回程途中就不再停了。
6元/人華清池下,老媽除了兵馬俑外只知道西安兩個地方:華清池和無字碑,所以華清池是一定要去的,還可以洗個手感受下43度的溫泉水。淡季門票40元/人,請了個導游,36元,好像不是正宗的,不過門口也已經沒有正規導游了(大概是節假日的關系,主要景點導游和講解器都緊俏得很)。跟著她轉了一圈,原來華清池並非特指某個溫泉,因為唐華清宮建立在溫泉上所以稱為“華清池”。這裡皇帝、妃子、大臣的湯池都各有特點。有結合入水口與建築的結構創造的“按摩浴缸”,有四周開出凹糟引入溫泉水以保持房間溫度的皇帝更衣室,有隨侍人員簡易湯池裡鵝卵石按摩的雛形。楊貴妃的蓮華湯不大,但湯池底部是一整塊的墨玉,體現了唐玄宗對她的寵愛。如果沒有後來的馬嵬坡賜死,這可真是一段佳話。愛情果然是件奢侈品,只有衣食無憂,沒有性命之危的時候才能消費。但做為楊玉環,能夠這樣得到一位皇帝的寵愛是幸運的;做為李隆基,他有比保護愛人更重要的責任(不能要求每個皇帝都做溫莎公爵吧)。但他們的故事我總覺得透著假,後人加工的成份太多,只是一個皇帝寵愛妃子的平常故事,要說特殊也就是故事裡的女主角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且紅顏薄命。
華清池景區還有西安事變的相關遺跡,彈孔鑿鑿,遙想當年槍聲突起,蔣介石的狼狽出逃也不覺得那麼可笑了。導游最後說到人無完人,四大美女也都有缺點,從這些缺點引出來各自的故事,然後帶我們去看,原來就是買玉的地方,煞有介事地編了串故事,只不過是根據畫像臆想了一些沒有考證的胡說八道。然後介紹玉,怎麼比較,怎麼區分,等告一斷落我們就起身告辭了,和導游結了帳,再回頭走了一圈。
導游有個信息還是相當實用的,就是關於臨潼的石榴和火晶柿子的,石榴要挑外皮顏色淺的,越淺越好,柿子要挑個小的。這兩樣在兵馬俑出來的路上都有賣,石榴還行,因為是論個賣的,能挑,味道濃,但沒有非常好吃,不知道是不是季節的關系。柿子勸大家就不要掏錢了,都是包裝好的,沒得挑,就表面的好點,這好點也不是個個都好的那種,看不見的地方更是一埸糊塗,老爸回賓館打開之後就大罵“奸商”,讓我想到“瘋狂的石頭”裡那個香港人,呵呵。後來在機場也買了,相對好些。
華清池出來,在下車的地方等游5去兵馬俑,剛有一班開過,站台上一個人也沒有,黑車和出租車就都來攬生意,10塊錢,反復考慮後(游5到兵馬俑要3元/人還要等車)坐了出租車,司機巨能侃,中途說服了老爸老媽去一家福利院下屬的玉石加工廠,因為是殘疾人為主要勞動力,政府是免稅的,因此比別的地方便宜,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來西安也來過這家,應該是蠻正宗的,加之司機也明說他帶客人去不管買不買他都可以積分換油卡,客人買不買沒事。給老媽買了個墨玉的鐲子,然後繼續出發。一路上路過秦地宮,和秦始皇陵,司機邊開邊做向導,到了兵馬俑停車場順便指了游5的位置給我們。
先介紹下秦陵,秦陵背驪山,面渭河,左邊產玉,右邊出金,風水和環境都是好地方。規模可以用當年李斯和秦始皇的對話來形像地說明:做為監督工程的丞相李斯一日上書皇帝說我帶了72萬人修築麗山,已經挖得很深了,連火也點不著了,鑿時只聽到空空的聲音,好像到了地底一樣,再也挖不下去了。秦始皇帝聽後,下令讓他再“旁行三百丈乃止”。如果還沒有概念的話這裡還有個數字:現在我們看到的兵馬俑坑只有秦陵萬分之3.5的面積。可見規模之大。但現在只能想像了,人都說了,發掘秦陵100年後再議。
淡季門票65元/人,電瓶車5元/人,比想像中便宜,本來是准備走進去的,買了石榴,找了家面館吃午飯,要了哨子面,biangbiang面和肉夾饃,景區的東西就不苛求味道了,結帳的時候跟店老板打聽走到門口要多久,說要20到30分鐘,我們就給嚇回去改坐電瓶車了(電瓶車只走單程,出來只有走出來,電瓶車是不送的,後來才知道走出來的那段路上全是店面,怪不得電瓶車不送,邊走邊逛這條路也就沒那麼長了),順便請了導游(排我們前面的一對想借講解器,已經沒有了,導游還有一個,在廣場上背對著我們等生意,導游處那女孩子對著廣場叫了半天人家愣是沒反應,前面那對就撤了,等導游回過頭來的時候就我一個還在導游處站著。)排隊等電瓶車的時候吃了一個叫“拐棗”的東西,看上去烏突突的,就一般的細樹枝上結了果子那種,1元/一小捆,路上一老頭高高舉著帶著口音叫賣:“甜(入聲)得很(去聲),甜得很”,買了份嘗嘗,還真挺甜的,老爸老媽開始不讓買,說看著就髒,等我試過了再給他們又都說好。
先參觀專題博物館,兩輛銅馬車的“青銅之冠”自是重點,整個馬車幾千個零部件均可拆卸,拼接,馬頭部的纓絡采用的是青銅撥絲工藝,直徑僅0.3~0.5毫米,絲絲分明,安車的車窗亦是可以活動的,車頂最薄處1毫米,最厚的地方也只有4毫米…… 這可是兩千多年前的制做工藝啊!現在還不容易做到。館內還有一些按比例縮小的陪葬品,都非常小巧、精美。然後是一號坑,雖然已經有了心理准備,但到了館內還是震憾了一下。導游介紹站在最前面的三排是敢死隊,然後步兵,騎兵,剛挖掘出來的時候都是碎片,經過考古人員的研究和拼接,現在這些士兵和馬匹才能站立在我們面前。往後走可以看見秦磚和剛出土時的那一片狼藉,最後是已經拼起來的幾個陶俑和工作台,在此向考古工作人員耗費的大量心血致敬。
二、三號坑相對一號坑規模要小很多,而且因為技術原因,沒有像一號坑那樣大規模地挖掘,所以只能看到大致的輪廓和部分挖掘初期的狀態,不過二號坑也挺壯觀的,正面看過去就跟在城牆上閱兵似的,也難怪老謀子那麼喜歡人山人海,震撼和壯觀還是需要規模來撐的。
發現兵馬俑的老先生果然在,80幾歲了,導游介紹說當時這塊地方要打井,但沒人願意,後來他來打,就打出了個世界第八大奇跡,但村裡人因為守舊的觀念把他趕了出去,一度在外漂泊。98年克林頓來訪是說道:“奇跡很偉大,發現奇跡同樣也很偉大”,提出要見見發現人。就這樣,老先生被找了回來,但他不識字,只能給美國總統按手印。這事太沒面子了,事後政府出面請了個書法家教,教了八個月,學了八個字“秦俑發現人——楊新滿”,老先生也就成了唯一一個不識字的農民書法家,現在可是國寶了,和袁隆平院士享受一樣的待遇。
回到賓館稍事休息,坐公交去鐘鼓樓,空調車2元/人,一般投幣車1元/人,有公交卡的話0.5元/人,我們是從北院門後面進的,往前走,晚上吃了金家砂鍋和老金家水盆羊肉,牛尾砂鍋料挺多,味道一般;水盆羊肉很中老媽的意,他們的饃我挺喜歡,軟軟的,好掰,也香。粗粗逛了下西羊市和北院門,吃了塊八寶鏡糕,桂花味很濃,但都是蘸料的味道,糕本身沒味道,買了蜂蜜涼粽和豌豆黃做明天的早餐。
第二天:西線一日游(跟團)
前一天下游5的時候問了游3的情況,每天早上7點就到這個停車場了,一天一班,坐滿發車。回賓館的時候看到電梯這裡有個旅游廣告,西線一日游230元/人,有茂陵,懿德太子墓,乾陵和法門寺。打電話去咨詢了一下,早上8點左右來賓館接,晚上7、8點回來。我比較關心漢陽陵為什麼沒在線路裡,說是之前很多游客反映看過兵馬俑後就覺得漢陽陵太小家子氣,沒感覺(其實這主要是比例的關系,秦陵的俑是一比一,車馬是二比一;漢陵的俑是三比一,看上去自然迷你了不少),所以沒安排進線路。綜合考慮了門票和時間後在旅行團報了名。
8點多旅游車來接,又去了附近的兩個賓館,然後把一車人拉到一塊空地上,各旅游車接來的游客重新組合,按自己的目的地上車,這天走西線的有三輛大巴,每車近50號人,在景點很是浩蕩。一路上導游小姐根據時間順序介紹景點的相關背景,穿插一些小故事、成語的由來等等,很長知識。
第一站:茂陵,全稱應該是茂陵景區,茂陵是漢武大帝劉徹的墓,據當時法律規定,皇帝登基後每年國家財政收入的1/3要用來修建帝陵,劉徹在位54年,也就是說茂陵是18年的國家財政收入堆砌起來的。規模之大,陪葬品數量之多,之精,之貴是可以想見的。劉徹在位期間對外聯系,開辟絲綢之路(漢人,漢字,漢語都是漢朝對外交流後外國人對我們的稱呼);擴大版圖,奠定中國疆域的雛形;統一漢字等等,都讓人對這座帝陵充滿了期待。但這個景區除了是建在茂陵陪葬墓霍去病墓上這個由頭之外和茂陵一點關系也沒有。漢武大帝唯一以皇後名義陪葬的李英夫人墓都沒在景區裡,可想而知,這才多大塊地方,可是景區裡導游倒不少,陳列館一個(就這有點含金量),霍去病墓一個(就5分鐘的介紹詞),山上一個,山腰一個(因為山腰有個廟,這個廟又正好和霍去病扯上了點關系,什麼拜了就可以消災去病,還弄了塊石頭上書‘去病石’)。原來茂陵還沒開出來,所以如果是自己去的話可以完全不用考慮這個地方。出發去懿德太子墓的路上路過茂陵,外觀有點像金字塔,所以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導游介紹說漢代的陵墓都是這個形狀的,地上多大多高,地下就有多大多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規模確實很大,我們的車在旁邊繞了好一會都一直在左手邊,不知道茂陵什麼時候能開發出來,也許和秦陵一樣,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都難一睹盛況了。
第二站:唐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李重潤,女皇武則天的孫子,因與永泰公主及其夫婿私下討論了祖母的私生活被武則天杖殺,後其父李顯繼位,追封了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並遷墓陪葬乾陵,古時帝王下葬的地方稱陵,大臣等稱墓,百姓的只能叫墳。唐中宗給兒子造的這個雖然稱墓,但其陪葬品的數量和規格都是向乾陵看齊的,規模不及但規格相當,所以說它號墓為陵。去地宮的通道裡能看見彩色的壁畫、旁邊的小窗戶裡有小陶像,不知道是不是後來人工加的,導游沒提。還看到了盜洞(深15米),這個墓已經被摸金人頻繁光顧過了,因此出土的藏品比較豐富(有陳列室可以看,但大部分好東西都去了陝博)。導游說乾陵墓道開出來後又封上了,現在也是不准備開發的,所以可以通過這裡來想像乾陵陪葬品的數量和質量。這個景點看個人喜好了,地方不大,如果說乾陵是道大餐的話這裡就是餐前開胃小菜,門票也是張明信片,蓋了乾陵的郵戳(上面的郵票帖是6角的,不夠寄到上海)。
午飯,然後是今天的第三站:乾陵,吃飯的地方味道不是一般的差,但想著接下來的目的地所以心情還是很興奮。乾陵有三個第一,中國第一座女皇帝的陵墓,世界第一座夫妻都是皇帝的合葬陵墓以及世界第一座兩個皇帝又分別是兩個朝代的合葬陵墓。遠遠地就看到三個山峰,呈品字形分布,兩個有闕樓,就像少女平臥著,乾陵為少女頭部,兩個有闕樓的為少女雙峰,故稱為“雙乳峰”。上司馬道右轉(應該左轉先到頭,看華表和飛馬石再開始走司馬道),兩邊是翁仲像:阮翁仲,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身長1丈3尺,異常勇猛,秦始皇令他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於鹹陽宮司馬門外(據說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鑄十二金人,就是依翁仲的樣子鑄的)。匈奴人來鹹陽,遠見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漸漸地翁仲像就成了陵墓前的守陵人,被其它皇帝延用,懿德太子墓前也有,當然數量和尺寸就不能比了。說到乾陵從來沒有被盜過,導游解釋這是因為乾陵本身是一個大山,最外層是土,土層裡面是整齊的大石塊砌成,石塊相鄰兩面之間除黏結物以外,有圓錐形空洞,兩個石塊相鄰面的圓錐形空洞相對,並用金屬熔液澆灌,冷卻後將石塊一一固定在一起,可比現在的鋼筋混凝土還結實。乾陵有好多人動它的腦筋,但炮都轟不開,最後都只好作罷,所以不是沒被盜而是沒被盜成功。司馬道後便是無字碑了,無字碑之所以無字有三種說法:一是武則天覺得自己太有成就,一塊碑寫不下;二是武則天讓後人評說她的功過;三是此碑是她兒子李顯登基後所立,按理應當歌頌母親,但他的愛子卻被母親所殺,矛盾之下便沒有刻字。現在的無字碑南面密密麻麻地刻著金文和譯文,而西邊李治的述聖記碑(七節碑)上原來的字卻被風雨剝蝕得所剩無幾了,因而無字碑上有了字,有字碑卻成了無字碑。導游提醒我們這兩塊碑體現的是女尊男卑的格局,照乾陵的位置坐北朝南,武則天的無字碑在左手上位,她丈夫李治的七節碑反而是在右手下位。這是非常少見的。不遠處的一對石獅也沒有雌雄之分,一模一樣,意在說明男女平等,女子也可以開朝稱帝。這些獨特之處也只有這裡才能看得到。
第四站:法門寺,功略上說佛祖真身指骨舍利是初一,十五和周末展出的,我以為這次去是看不到的,沒想到導游說這幾天過年,也許會有,所以第一站先去合十舍利塔,很期待。以前法門寺連陝西人都沒多少人知道,地宮發現後,馬上就中外聞名了。現在的法門寺規模很大,門前廣場,山門廣場,1500米的佛光大道,合十舍利塔廣場,沒有具體數字實在是沒辦法形容,每塊地方都大,再加在一塊很大很大就是了。塔裡有一尊彌勒佛像,後面就是供奉舍利的大廳的門,排隊,跟著人流走,一會就看到一個金身佛祖像,佛像蓮花座前便是供奉的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距離比較遠,看不真切,稍近些是一個香案,上面有舍利的照片,隔一段距離再是一個香案,然後是我們的隊伍,恭恭敬敬拜了三下。
珍寶館,裡面東西不多,但卻都是珍品,一進門便是一柄鎏金四面十二環禪杖,這柄禪杖是世界上級別最高的,因為只有釋迦牟尼佛才能持它,西游記裡唐僧可是拿錯了呢,他應該是二面六環的。然後重點就在於挖掘和鑒定的過程,在挖掘的時候一共找到4枚,分別編號後開始鑒定,前兩枚都是玉石,4號的骨齡只有1000多年,所以推斷是唐代某位高僧的影骨,而3號,從各方面都驗證為是釋迦牟尼佛真身靈骨,為左手中指指骨(在佛家眼裡,這是靈影之分,沒有真假之分)。靈骨最外層的盒子非常普通,看上去就像一般的鐵盒子那樣,但越到裡面越是精美,最近的兩個是玉石做的棺槨,晶瑩剔透的。真是不能光看外表啊。
回市區的路上導游推薦了春發生,biangbiang面和樊記,車就停在了春發生附近,當然要去感受一下。饃很韌,掰得手疼(掰下來的饃都是我的指甲印),但掰得這麼辛苦澆完湯上上來以後發現不是我掰的那份,比我掰的粗糙得多,真是郁悶,影響了胃口,沒覺得好,量也不大,沒有回民街的厚道。
吃完飯去南門看了看,正好有燈會,不過都是人造的,就沒上城牆,南門前的交通不得不提一下,太嚇人了,必須亂穿馬路,沒有紅綠燈,沒有人行道,實在是危險。拍了幾張照片,沿著南大街往北院門去,路上買了杯冰糖梨,味道不錯,還可以暖手,雖然5塊錢一杯有點小貴還是得到了全家的贊賞。鐘鼓樓廣場賣風箏和孔明燈的特別地多,開始不知道那一個個扁扁的是燈,後來看到人家買了在點,就買了一個湊湊熱鬧。北院門裡買了皮影,綠豆糕,提梁倒注壺的仿制品。吃了紅紅酸菜炒米,炒米味道還可以,我覺得挺開胃,但老媽不賣帳,因為環境實在不太干淨。
第三天:2月17日 碑林+明城牆
一早火車站附近的賓館退了房,叫了輛車到市內的賓館,司機很可愛,言語裡充滿了身為西安人的自豪,聊天裡如果我有什麼年代弄錯了,時間說錯了就有種被鄙視的感覺,汗!
這次的住地在文昌門附近,正好去碑林(30元/人),我們沒有練習過書法,只能走馬觀花,看看刻痕什麼的,欣賞起來有難度,天又冷,不禁覺得枯燥,終於在最裡面賣拓印的房間裡看到工作人員正好在拓石刻,很有意思。碑林裡有一批栓馬柱,旁邊是個陳列廳,逛了一圈。出碑林,路過書院街,賣的東西和北院門的都差不多,價格偏貴,而且一早上也沒多少攤位,不熱鬧,直奔南門,上城牆(40元/人),南門兩邊約百米處都有自行車借,單人20元/100分鐘,雙人40元/100分鐘,押金不管借幾輛都是200,也有電瓶車,50元/人,看到北門停過,東門和西門不知道停不停。雙人開始騎的時候不太好掌握,放不開,本來是老爸和老媽一起騎的,但車把太緊,老媽在前面拿不住方向,在後面又看不到風景,就硬把我換了過去,車把很重,掌握不好騎起來怪嚇人的。我們開始是邊騎邊看邊拍,等到了北門一看,一半路程我們已經用了近60分鐘,接下來就跟趕著上班似的,一路瘋踩,總算趕得急(一路上看到趕時間的人還不少)。城牆上的垃圾箱蓋子根據四個方向鑄的四神獸,蠻有意思。
中午本打算去biangbiang面,但店門關著,還在休假中,就去了如家鐘樓南店對面的樊記,店堂不大,看上去排隊的人比座著的人多,大部分是買了帶走的,要了3個優質肉夾饃,2碗紫菜湯,1杯黃桂稠酒,正餓著,吃得很香。吃完飯回賓館休息,我們火車上都沒睡好,前幾天又是晚睡早醒,爸媽有點玩不動了,回去睡一覺,我找了家郵局,把乾陵和懿德太子墓的兩張門票明信片寄回來,上面都已經印好了郵票,蓋好了戳,就是太子墓那張補了2角錢。
6點左右到的鼓樓,前一家酒店買了鐘鼓樓的通票,4元/人(當日有效)。到鼓樓後面的營銷中心再付16元/人可以買通票,登鐘鼓樓,但人家6點已經關門了,沒有換到,只好作罷,找地方吃飯。從化覺巷進,到西羊市,吃了老孫家泡饃和冰峰,冰峰就是小時候喝的桔子汽水的味道,可惜上海找不到了,這裡冰峰是隨處可見,大眾飲料,估計比可口可樂什麼的賣得都好,泡饃的量真實在,我們三個人只要了一碗,都沒吃完,還剩了好多饃,看人家桌上又是泡饃,又是手抓飯,又是烤肉,又是涼皮,真是佩服他們的好胃口。繼續往裡走,賈三灌湯包,要了籠牛肉灌湯包,等了很長時間,味道不錯的,老爸挺喜歡,還點了酸辣肚絲,這個酸和辣的味道都很濃,老媽吃得很開胃,一個勁叫好。往回逛,順便采辦手信,然後叫車,這時候出租車嚴重拒載,要麼不停,要麼下完客就說要去加氣,不拉人。我以為是我們住得近,而且又是小路所以拒載,後來車上下來的人說他是要去火車站的人司機都不肯,就這樣中途把他放下來了,太誇張了,只好走回去。
第四天:2月18日 陝西歷史博物館
7點半出門坐5路到翠華路,到陝博的時候7點50,門還沒開,但隊伍已經有幾十米了,一會大門開,隊伍就直接排到了領票窗口前,那時候剛過8點,隊伍已經又延伸到大門外了。開始大家都老老實實地本地人,外省市人地排,後來保安讓後面的直接排在本地人那支隊伍後面,引起大大地不滿,先來的反而排在了後面,但也無可奈何,以後大家可以直接站本地那窗口前。原地不動地站了一個小時,期間前面的隊伍不時地肥大(有好幾家都是先派代表來占位,然後大部隊再來),後面的隊伍不斷地綿延。9點,准時放票。9點15我們居然還站在原地,後面一排隊的挺幽默,說:“現在是消腫的階段,還沒到前進的階段。”旁邊一個團隊票的窗口老人和孩子可以直接領票,不用排隊,再邊上是賣票窗口,20元/張,可以多看一個攝影展。排到窗口,自己填身份證號,簽字,領票,大包要寄,隨身小包可以帶進去。講解員已經沒有了,借了3台機器20元/只,3小時,每台押金100元,要證件登記。共127個文物講解,看到文物旁邊的編號在講解器上按編號,再按播放,操作還是很簡單的。我喜歡按順序聽,但有的沒展出來,有的順序打亂,所以找編號和拍照都花了不少時間,說到拍照要提醒大家一下,不要用閃光燈,一是出於保護文物的考慮,二是閃光燈開了容易反光,拍不清楚。東西是說不過來了,反正邊看邊聽,N多國寶,很長知識,絕對物超所值。看到80幾號的時候已經快3個小時了,索性就不管時間,挨個聽,最後超了一個小時,再每只機器付了10塊錢。出來的時候外面領票的隊伍已經又像早上那麼長了,這裡可以免費真是一件惠民的實事。
中午永豐岐山面,坐5路來的時候就看見門面了(5路大雁塔那站離岐山面很近),出陝博左轉,到大雁塔北廣場前面的十字路口再左轉。人很多,但還是不難找到座位的。要了岐山噪子面,蜂蜜涼棕和一份鍋盔。到底是正宗的涼棕,街上的涼棕就是一糯米粉團,米都找不到,更別說棕子的樣子了,蘸料也不像蜂蜜的清甜。
午飯後大雁塔北廣場走了一圈,這天天氣不錯,廣場上全是人(尤其是回來的時候公交路過那裡只看到黑壓壓的一片)。之前在陝博消耗了不少精力,大雁塔就沒花太多時間,在老媽的堅持下我們順著指示牌去到大唐芙蓉園,淡季門票68,比兵馬俑還貴,想起有網友說裡面是近幾年造的仿唐建築,感覺這門票不厚道,而且老爸老媽又需要休息了,就坐車回住地。
吃了幾天的面食,老媽開始抗議了,所以這天的晚飯就在住地附近的飯館解決。沒有什麼需要細說的。
第五天: 2月19日 回程
賓館門口叫的車,開價120去機場,就讓他先送我們去鼓樓,准備去坐機場大巴(美倫大酒店就在鼓樓對面,過地下通道就能到),路上跟司機繼續討價還價,最後100元成交。
這四天玩得很充實,走了大部份的景點,這裡玩的是歷史文化,所以三分看,七分聽,請導游還是很重要的,可以長知識。有幾個遺憾的地方:由於行程的關系沒有去華山體驗險峻;兵馬俑的環幕電影MS有挖掘的紀錄片,沒有看到;漢陽陵沒有去;大雁塔據說有個地宮不錯,沒有看;至於吃的方面遺憾就更多了,鐘樓小奶糕,秦豫肉夾饃,biangbiang面,小炒泡饃,糊辣湯…… 這些就留待下一次彌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