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釐島過春節

作者: 吃飯不對付

導讀今年北京冬天奇冷,節前工作又很忙,趕上一年只剩兩次的一個黃金周,還是想找個暖和點的地方換換環境。三亞?一看酒店標間居然叫出上萬元一間,你以為掛個“國際旅游島”的牌子就可以平步青雲了?離海南島兩三個小時航程內的東南亞熱帶島嶼大把,人家早多少年就是國際旅游島了。環境、設施特別是服務海南島整體說來還差得遠,只有腦子進水和用公款的人今年過 ...

今年北京冬天奇冷,節前工作又很忙,趕上一年只剩兩次的一個黃金周,還是想找個暖和點的地方換換環境。三亞?一看酒店標間居然叫出上萬元一間,你以為掛個“國際旅游島”的牌子就可以平步青雲了?離海南島兩三個小時航程內的東南亞熱帶島嶼大把,人家早多少年就是國際旅游島了。環境、設施特別是服務海南島整體說來還差得遠,只有腦子進水和用公款的人今年過年才去三亞當大頭。

本想圖省事。訂個攜程的直飛自由行。以為大年三十走的人不多,沒想很快滿員訂不上了。轉念一想,也可以順路到新加坡看看。因此就訂了國航到新加坡的票,然後轉亞航飛巴釐島。

在首都機場茶餐廳吃了年夜飯,候機時看了半截春晚,充分體會到“雞肋”的味道。候機的人不多,大家可能更關心航班出發時刻,百無聊賴時也會湊到電視屏幕前看一眼。節目場面宏大,編排精心,喜慶熱鬧,面面俱到。但春晚給我總的感覺是很“端裝”,演員都“端”著演,觀眾感覺是在“裝”。倒是午夜飛機升空後,看見了京城煙火齊放的壯麗場面。在地面看煙花是一種火樹銀花衝天而起的效果,而自上而下俯觀則有不同,像是一片長滿奇花異草的原野,又像是遍地珍寶珠玉在閃爍,中間還有一朵朵絢麗小花在變幻著顏色。更令人感嘆的是放煙花的面積之廣,雖然飛機剛起飛速度不快,經過的也不是京城人口密集區,但是也飛了十來分鐘才看不到下面的煙花。

到了新加坡已經是早上,出關後乘地鐵到政府大廈下車,經萊佛士酒店、新達廣場、財富噴泉轉到演藝中心、魚尾獅公園、富爾頓酒店,再乘地鐵到克拉碼頭。本來到新加坡有兩個目的,一是看看城市風光,二是我出游必不可少的項目:品嘗當地美食。來新加坡必吃的東西有海南雞飯、辣椒螃蟹,還有肉骨茶、叻沙等小吃。沒想到春節頭幾天大多數傳統飲食攤點都不開門,只好在牛車水一家兼賣東北菜和川菜的小館將就吃了一頓。大年初一到新加坡吃東北菜,是不是很怪?後來回程時補吃了這幾樣,確實好吃不貴,暫且按下不提,哪次找機會專門來個新加坡美食之旅。

下午乘亞航飛機飛巴釐島。現在這家廉航公司辦乘機時也給安排座位了。過去是把這個項目分出來,就像航空保險和超重行李托運、機上餐食一樣再收一道錢,而且在網上訂票時又十分小家子氣地把許多單加錢的項目設定為默認,你一大意就“被自願選擇”了。過去想不交錢訂座位,就要像乘公交地鐵那樣在登機口排隊等。雖然說不會讓你站著飛,但同行的人坐不到一起是常事,別扭不說,更重要的是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按說能開得起航空公司的不應該算計這幾個小錢。

巴釐島是極少數中國護照可以辦落地簽證的地方之一。前些日子可以辦3天的簽證10美元;30天簽證25美元。現在只有後一種了。25美元一口價,愛來不來。我們到的時候趕上幾個航班一起落地,簽證的地方排起了長龍,秩序很亂,辦簽證的速度也比較慢。反觀在新加坡樟宜機場,一旦簽證廳排隊人多,馬上多開幾個窗口,而且有人來疏導和維持秩序。感覺治理水平就是不一樣。

到了印尼發現的一個怪事,就是美元也分三六九等。100美元面值的最受歡迎,兌印尼盾前幾天能換到1:9300;而50美元面值的只能換到1:9000;剩下的小面值美元連9000都換不了,不知是不是假鈔比例不同的原因。所以要去換錢最好帶些100美元面值的票子。

我感覺去海島旅游主要看這麼幾條,一是自然環境和風光,如氣候、植被、沙灘和海水質量;二是硬件設施,如酒店、度假村的檔次,周邊就餐、購物、娛樂場所等;三是文化特色,如當地土著藝術、民俗活動等;第四就是綜合服務水平。包括治安、社會誠信度、對外來旅游者友善程度、各項服務是否專業,以及國際化程度(外國人來旅游是否方便)。下面就拿著幾條來看看巴釐島,順便比比熱炒中的國際旅游海南島。

首先說環境。巴釐島位於赤道以南8度,是典型的熱帶氣候,一年到頭的炎熱。春節期間是人家的雨季,但也不是天天下雨,而且也是陣雨為多,一會就放晴了,所以有沒有雨具也問題不大。島上滿眼的熱帶植物,屬於插根筷子也能發芽的地方。

巴釐島海灘不少,有海邊酒店加酒吧街式老式度假區庫塔;有封閉式高檔度假區努沙杜瓦;還有以夕陽和海鮮大排檔著稱的金巴蘭……。海灘雖多,但是沙灘質量和海水清潔度不能算是一流,由於巴釐島海岸直接面對大洋,有些地方適宜玩衝浪、帆板,不大適合下海游泳。而且我觀察老外在海邊度假很少下海裡游泳。一般是在海裡衝浪較多,游泳還是在岸上游泳池的為多。其實在海裡游泳浪大、水鹹,的確不如在泳池裡享受。

對比起來海南島只有三亞沾了熱帶的邊,冬季只有在三亞能下海,還不能趕上寒潮。海南的植被屬於亞熱帶向熱帶過渡型,有不少熱帶植物,但總感覺不是太茂盛。但三亞亞龍灣的沙灘和海水的確是一流,比巴釐島、普吉島的都要好。而且海灘入水坡度比較緩,適合海邊游泳戲水。

來到海邊光是看海也未免會審美疲勞。因此東南亞熱帶海洋國家同時也開發出與陽光海灘比翼齊飛的山地度假區,如泰國的清邁和巴釐島的烏布。烏布的山並不太高,但植被茂密,溪谷縱橫,水流潺潺,生態保護得很好,而且稻田、村落、小鎮錯落有致,沒有被現代都市所吞沒。特別是烏布一年四季郁郁蔥蔥的稻田,襯著遠處起伏的群山,在晨霧和細雨中望去中簡直給人以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因此去巴釐島不要只盯住海邊,一定要去烏布山裡住一兩天。

其次說硬件設施方面。巴釐島各種檔次的酒店、度假村都有。從AMAN集團等一些超豪華酒店,到五星至無星級各類酒店,看你的愛好和銀子說話。個人感覺三星至四星級的度假村已經很好了,度假酒店該有設施都有,比較實惠,單訂房非旺季每天價格在人民幣500-1000元。和五星級的相比就是泳池小一些,裝修和家具材質差一些。五星級的大概要1000元以上,相當於國內豪華型的度假酒店了,各種設施和服務都講究檔次了,但價格也上去了。至於一些頂級酒店,除了硬件條件奢華外,主要靠服務取勝,講究的是私密和專享,砸銀子換來與眾不同的貴族式心理滿足。

不管怎麼說,在新馬泰一帶,相當於亞龍灣一線五星級酒店的酒店、度假村標間價格也就是1000到2000,趕上國際上大的假日有個百分之二三十的上浮。更好的酒店也有,但軟硬件條件真的都要上去,不是像三亞今年完全靠概念和浮躁心理就把炒得酒店那樣離譜。現在泰國、巴釐島等地簽證手到擒來,當地中國話和人民幣也幾乎暢行無阻,只是坐飛機多幾個小時,過年實在沒必要去三亞挨宰。

其實選擇酒店的一個竅門就是選新不選舊。有些新的四星級酒店比舊的五星級顯得還要好。因為酒店硬件損耗和技術、設施更新速度都是很快的,酒店三四年不裝修就會落伍了。另外一點就是要注意國外酒店的星級不像國內是官方統一評的,有些就是自封的,不同星級酒店相互間沒什麼可比性,倒是一分錢一分貨的規則更管用些。

我們這次住了兩間酒店,一間是努沙杜爾區曾屬喜來登旗下的拉古娜酒店;一家是烏布鎮外的卡曼達魯度假村。拉古娜大致屬於五星級中較好的。與三亞喜來登有一比,就是舊了一些。卡曼達魯的特色是處在蔥綠的稻田之中,豈止如此,酒店院裡和溪流小橋交相輝映的也是層層疊疊的稻田。

第三說文化特色。巴釐島除了熱帶風光外,更是以藝術氛圍著稱的。當地宗教色彩很濃,廟宇遍地,商鋪和家居門前擺著供奉的祭品,大小路口都有石雕神像分立兩邊,有特色的是神像身上都圍著黑白格布,雖然當地氣候炎熱,雨水不斷,但神像身上的格布也都保持得很好,可見信徒供奉維護之虔誠。我們在烏布街頭還遇上了一次巡行的宗教儀式。幾百人的隊伍按性別和年齡有不同的分組,穿著華麗的衣服,奏著民族樂器,抬著金碧輝煌的神龕,在本來車水馬龍的街道上緩緩走過。街上的車輛行人都自覺地為這支儀態莊嚴的巡游隊伍讓開道路。

烏布鎮是巴釐島的藝術中心,當地街道上一半以上的店鋪都是與藝術有關的,各式木雕、畫作、手工藝品琳琅滿目,各種博物館、藝術家工作室也遍地開花。從傳統的民族宗教風格藝術,到各種現代流派的表現方法,和諧共存並融為一體。不同國籍的人也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藝術歸宿。在烏布,你不會感到藝術是外在的、高雅的、屬於專業人士的領地,而就是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更可貴的,不是那麼商業化。隨便一個牆角、門口你都可以發現造型古樸生動的雕像,大大小小的作坊裡,各種年齡的工匠都專注於自己手中的作品,沒有刻意的廣告、叫賣和攬客行為。藝術被看做是靈動的創造,不只是交易的載體。一塊沒有被銅臭玷污的藝術勝地,是我對烏布最深的感受。

巴釐島也有不少景點小有名氣。如海神廟、皇宮等,但因為時間和我此次旅行的休閑目的我沒有去幾處。感覺巴釐島印度教風格的建築藝術雖有特色,但失之於千篇一律,沒有什麼變化。而且現代材質和施工工藝的印記太過明顯,沒有柬埔寨吳哥類似的印度教神廟那種歷史滄桑感。可能這也由於巴釐島宗教具有生活化的特色,而不是專門擺出來給旅游者看的。至於烏布皇宮等建築,有空看看則已,不看也行,和泰國、柬埔寨皇宮都不在一個檔次上,匡論故宮了。

目前國內包括海南在內的許多旅游勝地不能說沒有文化特色,但往往已被商業化的浪潮淹沒。“少林寺上市”不管是不是以訛傳訛,但商品經濟已深入到佛門或道家勝地卻不是妄語。進香、開光、摩頂洗禮等儀式無不明碼標價,各種法號的“大師”在雲山霧罩地給人算命開藥,我們還見得少嗎?海南也有一些近幾年突擊建成的寺廟,但人們在那裡感不到虔誠和肅穆,只記得有多少米高的觀音像是照相的景點,和導游極力推薦的電瓶車游覽路線和打折的素齋套餐。

最後說服務。巴釐島是個傳統度假地,旅游是當地主要產業之一,當地人很多是吃旅游這碗飯的。總體來說服務水准和態度還不錯,民風還算純樸,能看到一些真誠的微笑,訓練有素的酒店服務員見到客人都能雙手合十致意。但也有些高檔消費場所的服務員是看人下菜碟,對西方人的態度似乎比對東方面孔的人更熱情一些。另外小費比較盛行,一般是5-10%,但有時給上個一兩千印尼盧比也可以,相當於人民幣一兩塊錢。上點檔次的消費場所價格單下面都注明不包括10%的服務費和11%的稅,所以最後埋單的錢要比標價高出不少。烏布卡曼達魯度假村屋裡的服務指南裡勸說客人應當慷慨一些,因為當地人收入很低 ,大部分老百姓都無法像客官您這樣出國旅游。話是不錯,但是好像說得太直白,聽起來有點酸溜溜的。

巴釐島路窄人多,摩托車像蝗蟲一樣鋪天蓋地。人的膚色比較黑,語言、衣著和生活習慣好像距離我們很遠。回想起印尼多次排華經歷,對當地人總有些隔膜感。但總的來說,社會秩序還好,小商小販、出租車司機會要高價或虧秤。但總得來說不算太離譜。首先你可以討價還價,自己要先打探好行情或者貨比三家;其次真是買賣不成,他也不會死纏爛打或生出什麼是非。在巴釐島,有時候是會多花一點錢,但也有限,在小販那裡你感到的是做小買賣的狡黠,而不是無恥的欺詐。反觀海南,黑心飯館老板、海灘小販、出租車司機宰起客來可以說是肆無忌憚,先花言巧語騙你上鉤,然後一把快刀斬得你血淋淋的,比標價黑上你幾倍的情況都有,欺詐不行還會轉成暴力威脅甚至直接動粗。所以海南島的領導也不用操心費力搞什麼國際旅游島,能真下點功夫把海南旅游市場的誠信度提高到國內一般水平,不要讓旅客感到來海南一下飛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起碼國內的回頭客就能多不少。

我出外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品嘗當地美食,跟團吃桌餐是完全不能忍受的。但是巴釐島呆了幾天,想試試印尼風味,也沒吃出什麼感覺,而且我覺得就是東南亞飲食就是酸辣加香料的口味只是程度不同。烏布有個髒鴨餐廳很有名,但等你去了之後肯定對餐廳景色比對菜品印像更深。烏布另一家著名的蓮花餐廳Café Lotus,點了份當地的雜菜沙拉和號稱漁夫之夢的海鮮雜燴,分量不大,賣相和口味也極其一般,我連照張相的想法都沒有。努沙杜瓦裡的綜合服務中心Bali Collection見到一家意大利餐館有個老外晃來晃去像是老板。以為能夠菜品正宗一些,點了兩份意面。吃了幾口後LP的評價是還沒有我的手藝好。

東南亞海濱旅游實際上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者為目標市場的。各種服務流程、服務語言包括餐飲習慣都向西方化靠攏。越是上檔次的餐廳裡越是西餐的“範兒”。锃亮的刀叉擺了好幾副,Waiter鞍前馬後地招呼著。但一問到牛排煎幾成熟,菜裡加什麼配料,或者選什麼紅酒,還是有點含糊。現在咱們國人出去的越來越多了,錢也沒少花,我想即使是細分市場,也該有針對中國客人的專門服務了吧。幻想不遠的將來有一天,在巴釐島、普吉島、馬爾代夫或是夏威夷豪華酒店的頂級餐廳裡,坐下後大聲吆喝:“來碗手擀面,茄子鹵,一個小二。”金發碧眼,身穿旗袍的服務小姐過來低身問:“您要過水的還是鍋挑?給您再來頭蒜?”到這個份兒上,中國就算真正崛起了。



(努沙杜瓦度假村)



(卡曼達魯度假村)



(烏布水宮)



(聖猴森林)



(牆頭蜥蜴)


精選遊記: 巴釐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