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背包游九寨——五、悠然游九寨

作者: silencebin

導讀金秋十月,自駕背包,東西大環線游九寨(謹以此文獻給2002年11月1日後前往九寨的旅友) 五、悠然游九寨 聽觀光巴士上的導游講,九寨溝是“攝影家的天堂,畫家的地獄”。言下之意,這裡的彩林、雪山和海子可以讓攝影家盡情摁動相機的快門,隨意拍下的照片都可以成為一幅佳作。而畫家面對九寨溝的繽紛色彩就只有無奈興嘆了。 但九寨溝難道就不是作家的地獄嗎? 10 ...

金秋十月,自駕背包,東西大環線游九寨(謹以此文獻給2002年11月1日後前往九寨的旅友)

五、悠然游九寨

聽觀光巴士上的導游講,九寨溝是“攝影家的天堂,畫家的地獄”。言下之意,這裡的彩林、雪山和海子可以讓攝影家盡情摁動相機的快門,隨意拍下的照片都可以成為一幅佳作。而畫家面對九寨溝的繽紛色彩就只有無奈興嘆了。

但九寨溝難道就不是作家的地獄嗎?

10月21號早上7點30分,鞍馬勞頓的我和妻從夢鄉中醒來。我起床的第一反應便是拉開窗簾,看看今天的天氣如何。老天真是開眼哇!昨夜還是陰雲密布的天空已經開始放晴了,頭頂便是一塊藍藍的天。窗下的小河嘩啦啦地一路奔流,間或還能聽見幾聲鳥兒的脆鳴。窗外的景色不錯,對面剛好有一棵小樹披著滿身的紅葉舞動在晨曦之中。

與極盡奢侈的自駕車出游形成絕妙對比的是,我們此行的另一特點便是“背包游”。除過必買的門票車票之外,我們在九寨溝唯一的消費便是在則查窪寨買了一把藏刀。待在九寨溝的兩天裡,我們甚至連一頓飯都沒有在外面吃過,全靠在成都家樂福買的那些碗面、牛肉干、面包什麼的充飢。出門前我們把全天的給養都放在背包裡了,光純淨水就帶了五瓶,搞得阿達迪斯雙肩包鼓鼓囊囊的,拎起來夠沉,足可以把駝背壓直。好像在溝內玩兒的時候,還很少見人背這麼大一個包兒的。

早上8點10分,我和妻走出貴賓樓,潺潺的水聲立刻被車輛的轟鳴和人聲的鼎沸淹沒了。溝口廣場上此時已經是人山人海,刺激得我一整天都在嘴裡嘟噥著“People Mountain and People Sea”。各色旅游團的三角小旗在晨風中爭先恐後地飄揚著,到處都是帶著劣質旅游小帽的初級游客。有些人已經興奮異常地對著“九寨溝”三個大字照開了相,也不管身後的背景全是游人。誰說這個季節是九寨的淡季?那旺季該是什麼樣子?總不至於等待進溝的游人把隊排到章扎鎮吧?好在昨晚我們連續超過29輛旅游大巴時就早已有了思想准備。

問:初級游客是什麼樣子?

答:男身穿西服,打領帶,腳穿各色嶄新時髦旅游鞋,夾手機包,帶團帽;女身穿艷麗毛衣,手提塑料袋內裝小零食,腳登高跟鞋。有人還會帶一幅蛤蟆鏡,以防紫外線灼目。

再問:最初級的游客是什麼樣子?

再答:身穿羽絨服、皮大衣,頭帶毛線帽或皮帽,圍著毛圍巾或大披肩。有人還帶著大口罩,手執破冰鎬。我靠……太過份了!沒看見那兩個老外還穿著涼鞋汗衫嗎?

還問:最初級的游客操什麼口音?

還答:白話啦。

其實九寨溝的氣溫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低,如果遇到艷陽高照,甚至會覺得曬得慌。真搞不懂那些廣東游客為什麼會把九寨溝的天氣想像得那麼惡劣,連皮大衣、皮帽子都裝備上了,未免可笑。

先去買票。游客中心的售票處早上7點開門,此時已經是人滿為患了。售票處不大,一字排開分別是散客售票處、團體售票處、網上預訂售票處、二次進溝售票處。買二次進溝的門票還得攝像一次,印在門票上的一塊空白處。所以票當時拿不到,售票小姐會告訴你下午出溝後來拿。拿票的時候她還會裝模作樣地把本人、門票和數碼相機上的照片對一下。有什麼好對的?本來照的就夠難看的了!

順便提一句,如果你有學生證,一定要帶上,門票可以優惠30元錢。不管是什麼學生證都可以,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人驗你的學生證真偽,只管把膽放正,手執某個證件晃一下說你要買學生票。

車票其實是一張明信片,如果你想蓋一個九寨溝的郵戳留作紀念的話,可以填上地址把它寄走。但溝口並沒有郵局,只有一個中國郵政的郵筒,廣場西側路邊兒上一溜排開的廣告燈箱中的某一個的旁邊兒就是。

令人印像深刻的是售票小姐們個個身著西服套裝,一副很職業化的樣子。售票處的裝修也蠻精致,夠現代化,不像全國各地其它景區那樣完全是一副土頭土腦的模樣,不愧是世界級的景區。所以光從這些來看,幾乎讓人忘卻這裡是在偏遠山區裡。

早上8點30分,我們拿著買好的門票車票去排隊等候觀光巴士。排隊的人絕大多數是隨團游客,間或也會看見幾個自助游的,且多是成雙成對的情侶或夫妻。我感覺自助游的人看上去顯得有些疲憊,也許是因為坐了一天的長途班車外加昨晚休息的不好吧。唉,誰叫你們光顧著省錢呢?

8點55分,我們隨某個旅游團上了一輛巴士,正式開始了我們的九寨游覽。每輛巴士都配有一個身著藏式服裝的導游負責講解,鬼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藏族人。我們這輛巴士上是一個男導游,只聽他念台詞兒一般節奏准確地為全車人背誦九寨溝各個景點的介紹,一會兒讓大家把目光投向左首,一會又讓大家把目光投向右前方,引得全車人不斷地發出贊嘆之聲。初級游客不愧是初級游客,坐在疾馳的車上也能給車窗外的海子拍照,而且還是隔著窗玻璃,打著閃光燈。這般攝影身手真是絕到家了。

觀光巴士一路沿樹正溝上行,於9點25分到達諾日朗中心站。諾日朗中心站是一個三叉路口,同時也是溝內的中轉站。調度人員會手執對講機站在這裡,指揮上行車輛的行駛方向。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游覽方向與調度人員分配給你所乘坐巴士的行進方向不一致,你只有在諾日朗下車,然後再轉車。但我們感覺調度人員一般會把更多的游客調往日則溝,調往則查窪溝的要少一些。我們在溝內的兩次乘車,都無一例外地首先被調往日則溝了。

拐過諾日朗中心站,下一個景點就是鼎鼎大名的鏡海了。鏡海之所以出名,據導游講是因為它是九寨海子當中最寧靜的一個,清晨無風的時候,鏡海的水面光滑得就跟一面鏡子一樣,可以清晰地照出岸邊山峰與樹林的倒影。

我們很幸運,路過鏡海時果真看見了那難得一見的倒影。但我們也很倒霉,因為如此難得一見的美景,導游竟然沒有叫車停下來,好讓大家欣賞拍照。滿車的人只聽得導游連聲驚呼:“哇,真的是跟一面鏡子一樣哇!太難得一見了!”我猜恐怕這位導游少爺也很少見到鏡海的真面目吧。

我們初次游九寨溝,沒有經驗,還以為天天早上鏡海都會是光滑如鏡的樣子,所以本打算第二天再來欣賞。要是知道鏡海之美是如此地難得一見,第一天無論如何我們都會下車的。結果第二天一早再來看時,看到的是一個算得上是“波濤洶湧”的鏡海。唉……

其實在無風的時候,九寨溝的第一個海子都是光滑如鏡的。我們在五花海和樹正群海拍的照片,就有非常清晰的倒影。尤其是其中一張五花海的照片,簡直讓人區分不出哪一側是倒影,正看反看都一樣。

觀光巴士繼續沿日則溝上行,9點50分到達箭竹海時有一個團的游客下去了。不知道他們是准備逆向游覽,步行去原始森林,還是他們的導游取消了原始森林這一項。余下的另一團的游客還有我們幾個散客繼續坐車去日則溝的終點——原始森林。在車上導游會告訴大家,開鵝海到箭竹海有8公裡的距離,沿途沒有什麼風景,千萬不要走棧道,就坐觀光巴士下來就可以了。

觀光巴士於10點15分到達了原始森林站,我們也就下車開始了一整天的棧道游。

站在車站廣場上,首先引起注意的就是遠方高聳的兩座雪山。雪後初霽的天空下,雪山的輪廓格外清晰。隨著太陽的升起,陽光照在雪山上,激起一片炫目的白光,直射入人的心底。我們趕快架起相機,卡嚓嚓一通狂拍。但後來把照片洗出來一看,所有的雪山照片都不太理想,遠沒有現場觀看時的那種壯麗景像。究其原因,我想還是攝影技術的問題。從攝影暴光的角度來看,九寨溝內景物的光線差別很大。如果同一幅照片中既有天空、雪山這些高亮度的景物,還有海子這種中等亮度的景物,也有樹林這種亮度很低的景物,那麼要想拍好這幅照片就比較難了,往往會顧此失彼,不是這個暴光不夠,就是那個暴光過度。更何況九寨溝內的彩林還呈現出很多層次,要想完美表現的確不容易。

如果可以把游客分一分類,那麼數量最多的一類游客其實就是形形色色的攝影家。這些人一看就是專門跑到九寨溝來拍照片的,用的相機都很專業,而且無一例外都是支著三角架拍照片,時不時地還要拿出幾個濾色鏡來改變一下光線。攝影家的視角有時候會很獨特,讓人搞不懂他站在那個位置上想拍什麼。有好幾次我看見幾個攝影家聚在一處,支著三角架對著一個方向猛拍,但我站在那兒就看不出來可以拍什麼。唉……不一樣還是不一樣哇!

言歸正傳。我們沿著棧道信步走進原始森林之中,讓自己的感官盡情地在參天古木的包圍之下舒展開來。耳邊聆聽的是晨曦之中鳥兒的啼叫,鼻翼間翕動的是略帶樹木味道的涼爽的氣息,而視線所及,初升太陽的光線正從大樹的枝葉間照射進來,給人一種萬物復蘇的感覺。

也許是因為海拔較高,原始森林的棧道上仍然有殘雪碎冰,一不留神還會滑人一下。

11點20分,我們走出原始森林,向下走不多遠就看見了棧道。向管理員問清到箭竹海的距離是2.8公裡,我們就沿著棧道開始下行了。讓人高興的是,在這段棧道上我們沒有遇見一個游客,可以讓我和妻盡情獨享悠然信步的樂趣。路過劍崖懸泉時駐步向上仰望,果真看見有一股泉水徑直從山體的中間鑽了出來,飛流直下,從棧道旁的一堆亂石間穿過就沒有了蹤影。這劍崖懸泉的景色雖然不那麼耐看,但這股泉水的來源卻也費人思量。難道在劍崖的頂端會有一個未被發現的海子不成?

沿棧道往下走,先來到草海。這個海子好像沒有什麼好看的,只有一股清徹的溪流嘩啦啦地流過。那溪流的水已經開始泛出淡淡的藍綠色,在一些地方彙聚成一窪窪的小海子,藍藍的倒也精致。我們還看見了一只不知名的鳥兒,站在海子邊兒的枯木上左顧右盼,不一會兒竟然鑽進水裡游起泳來。它是在洗刷羽毛呢?還是在水裡找尋小魚小蟲?由它去玩兒好了,那一窪藍色的小海子想必是它的地盤。

12點20分,棧道拐了一個彎,把我們引向了公路,再往前就是天鵝海了。海子的水面開始從這裡開始逐漸地變寬。我感覺一個地方的景色挺有特點,但也說不出來它到底好在哪裡,順手就拿起相機拍了一張。妻在一旁說:“這有什麼好拍的,不就是兩個綠坑嗎?”回到西安,照片洗出來之後,我們驚喜地發現,這張只有兩個綠坑的照片非常耐看,堪稱我們拍到的最好的九寨溝照片這一。而且當天晚上我們回到貴賓樓時,也意外地在大廳裡發現了一張放大到一面牆那麼大的裝飾圖片,竟然就是拍的那兩個綠坑。

從這張意外收獲的照片來看,要說我們此次九寨之旅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多拍一些圖片。九寨溝的風景果真已經出神入化到了隨便找一個視角,摁下快門就是一張佳作的地步。如果有機會再去九寨溝的話,我們一定瘋狂拍照,絕不漏過任何一個角度。

12點45分,走完天鵝海,沒有什麼風景可看了,我們就從這裡搭上觀光巴士,一路下行到箭竹海。在路上我們看見了那條據說沒有什麼風景的棧道。其實那條棧道的沿途本是一條溪流,只是已經干涸了。如果有水的話,應該是和草海那邊兒呈現出類似的景色,走一走倒也不錯。但既然已經無水,走那段棧道就沒有什麼意思了。九寨溝裡這種乏味的棧道還不在少數,最典型的就是則查窪溝從五彩池開始一直到則查窪寨的棧道,全長恐怕在15公裡以上。再就是熊貓海到五花海的棧道,但這段棧道不是很長,步行也就是15分鐘的樣子。

下午1點,觀光巴士停靠在箭竹海站。我們下車後習慣性地向前走,以為走不多久就會有棧道入口出現。可走了好遠也沒有找到入口,反倒看見海子那邊的棧道上有幾個游人正在悠然地走著。這實在不是我喜歡的游覽方式,我就想在棧道上安安靜靜地走一走。於是掉頭,沿原路往回走,興許棧道入口在後面。

往回走的路上,發生了令所有自助背包族最不能忍受的事情——遇見了大群團隊游客,而且還遇上了兩次。一時間公路上全是擁來擠去的游人,團隊過處還揚起了不小的塵土,真正是大煞風景。遇見恐怖場面,我們唯有趕快逃命。

原來棧道入口就在箭竹海停靠站上行不到100米的地方,如果我們下車後往回走,這會已經在棧道悠哉游哉了。經過這一來一回的折騰,我們返回棧道時已經是下午1點30分了。妻也走累了,持意要坐下來用午餐。我是知道她的,虧什麼也不能虧肚子,餓著肚子會讓她脾氣變得很壞。好在我們是背包族,包裡裝的吃的東西夠豐盛,我也正好樂得減輕一點兒重量。於是在棧道上找個能曬著太陽的地方就地坐下,擺開陣勢大吃特吃起來。

我們坐的地方是在箭竹海棧道的入口處,棧道下是一條小河奔騰而過。看那景色似乎眼熟,原來跟樹正溝的盆景灘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沒有盆景灘那麼大罷了。我們吃飯的時候,正有一個攝影師對著這裡的河道拍照。午後陽光直射下的河水反射著白花花的光芒,我也看不出有什麼好拍的,但也許攝影家能拍出好照片吧。

吃飽喝足,1點45分我們繼續上路。沿棧道兩旁可以看到一些很細小的箭竹,據說1986年的時候這裡箭竹大面積開花已經枯死掉了,所以現在只能看到這些小箭竹。走棧道的好處就在於可以近距離地去看那清徹見底的水,還有倒在水中長久不腐的枯木,連枯木上寄生的那些毛絨絨的東西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走棧道也有非常不利的一面,那就是看不到海子的全貌,而且棧道旁的樹木經常會擋住人的視線,要走上一段路才會出現視野相對開闊一些的地方。不過為了享受這難得的寧靜,犧牲一點兒景色也是值得的。

回到西安洗出照片來才發現,那些拍得好的照片,竟然全是在公路上拍到的。其中一張蘆葦海的照片很有韻味——遠處雲霧裡若隱若現的雪山,近處層林盡染的彩林,眼前隨風舞動的金黃色的蘆葦蕩,以及蘆葦蕩中流淌著的一條微微泛藍的小溪,更有那從蘆葦蕩中穿過的棧道。但當時我們以為一片枯黃的蘆葦有什麼好看的,更何況水景又那麼少,竟然差一點兒放棄了對蘆葦海的游覽。這再一次說明了九寨溝景色的神來之處。

箭竹海下邊是熊貓海,棧道分出了很多叉路。雖說棧道旁有指示牌指路,但這些指示牌標得不是很清楚,讓人搞不懂到底現在身在何處,更搞不清那些分出去的棧道會把人引向哪裡。我們在路上就遇見幾個起先跟在我們後面的男子從某一個叉路走了過去,但不一會兒又走了回來。看來這些織網般交錯的棧道只是想引導游人在樹林裡多轉一會兒罷了。後來在一個指示牌前又遇見兩個結對旅游的女子,正對著那塊牌子仔細研究目前的方位。這段棧道上指示牌的混亂也算是九寨溝的一個缺憾吧。

我們只管沿著棧道向前走,下午2點55分到達熊貓海。據說以前會有大熊貓到這裡來飲水,故名之熊貓海。但箭竹海的箭竹大面積枯死以後,就再也沒有人見過大熊貓了。熊貓海看上去不是很大,水質依然是那麼清徹見底,但已經開始干涸了,周圍露出了黃色的沙灘,令人為它的命運擔憂。不明白既然九寨溝內海子的水都來自上游的長海,但為什麼會厚此薄彼,有的海子如犀牛海就長年不干,水量不增不減;而有的海子卻漸漸干涸了呢?

熊貓海棧道有一段開始上坡,建在了半山腰上,可以讓人在高處回頭遠望熊貓海。游人大概就是在這樣的遠望之中想像著大熊貓的出沒吧。待到再次下坡的時候,有一條橫向棧道把公路與下行棧道連了起來。下行3點15分我們到達的時候,正有大批游人從觀光巴士上下來,如潮水般湧進棧道,衝向下一個景點——五花海。現在想起來,這其實是旅行社導游施展的一個蒙騙旅客、縮減瀏覽時間的小伎倆。因為從這裡前往五花海的棧道,一路上是沿著一條早已干枯的河道走的,所以根本就沒有風景可言。但步行這段棧道的時間卻並不長,只需要15分鐘時間。所以旅行社的導游安排游客走這段棧道,既照顧了游客感覺一下棧道游的要求,也最大限度地縮減了游覽的時間。否則讓游客去走其它的棧道,15分鐘內是根本走不完的,如果再遇上什麼好的景色,游客滯留的時間會更長。那些導游才懶得等你呢,巴不得大家全程乘坐觀光巴士走馬觀花,他也少辛苦些。

這一路上首先會看見熊貓海瀑布,干掉了,黑黑的石頭圓頭圓腦地,一副曾經被水衝刷過的模樣,下面還零零落落地鋪著一些沙子,似乎在向人們凄涼地訴說著她以前的美麗。干涸的河道上有時會露出幾個深坑,想必這就是死掉的海子吧。真想像不出原先有水從這裡流過的時候,這條河道該是何等的旖旎。

下行3點30分,從樹叢的縫隙中露出了一片迷人的藍色,不禁令人為之精神一振。那一定是五花海了,九寨海子當中色彩最為艷麗的一個。

緊走幾步,視野變得開闊起來,原來我們已經走到了五花海的跟前。但這裡已經People Mountain and People Sea了,海子周圍的幾個觀景台上已經站滿了游人,海子沿線也到處都是人,爭先恐後地拍照留影。其實九寨溝的照片上是不能有人的,因為人的形像會平空破壞了畫面的平衡與色彩。說起來可笑,幾乎每一個九寨溝的游客都嫌溝裡的人太多了,也都想拍出來的照片只有他自己。但破壞照片美感的恰恰就是他自己。

五花海的色彩確實非常艷麗。海子周圍山坡上的彩林呈現出明黃、橙黃、淡紫、深紅、淺綠、墨綠等各種顏色,相互爭奇鬥艷著,絕看不出有哪一種顏色占了上風。而海子的顏色更是綠、深綠、藍、深藍相互交織著、過渡著,果真是一個五彩斑瀾的世界。非常可惜的是那個著名的“鱷魚探海”的風景沒有被我拍下來,因為當時畫面裡的游人實在是太多了,等了好久也沒有散去的意思。妻又在一旁不停地催我上路,只得作罷。唉,唯有等下次再拍了。

我們行至一座棧橋,棧橋下清徹見底的水裡躺著許多枯木,水面上靜靜地映射著水邊彩林的倒影,風景真不錯。這裡已經有了好幾位攝影家正架著長槍短炮盡情地創作著。總覺得眼前這副景像似曾相識的樣子,九寨溝風景明信片中的某一張應該就是在這兒拍的吧。

繼續沿棧道前行,下一個景點是珍珠灘瀑布。根據路牌的指示,這段棧道是沿著孔雀河道走的,地圖上標明還會遇見一個叫金鈴海的海子。但在我們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中,更多的時候只能聽見嘩啦啦的水聲,並不能看到多麼大的海子出現。這就是走棧道的缺點了,會有很多景色被錯過。金鈴海想必就是這樣被我們擦肩而過了。在其後的游覽中,又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比如在諾日朗群海和樹正群海,都是只聞水聲,不見水景。

途中我們還遇到了一位孤身行走的男子,手執數碼相機頻繁拍照。令人稱奇的是他居然還背著筆記本電腦,休息的時候就坐在棧道上打開筆記本,把剛才拍過的照片逐一欣賞,先睹為快了。這倒真是一個好辦法,可以把攝影的樂趣發揮到極致。

下午4點45分,到達珍珠灘瀑布,又是一個People Mountain and People Sea的地方。但我實在看不出珍珍灘瀑布的景色有什麼過人之處,事後洗出來的照片也很一般,大概非要在正午的陽光下才能欣賞到它那如珍珠碎玉般飛濺的水花吧。此時溝裡的光線已經開始變暗,令拍出來的照片失去了層次感。

走了一天,我們也感到有點兒累了,在珍珠灘瀑布略作休息,重新走入棧道,前往下一個景點——鏡海。此時已經沒有游人走棧道了,棧道又只剩下我們兩個。從棧道上可以看到公路上正有一輛接一輛的空閑觀光巴士朝原始森林的方向開去,想必是去接游客的。而駛向溝口的巴士先是滿載游客,漸漸地就變得人影稀少了。這不禁令我和妻有些心慌,考慮到此時已經是下午5點多了,萬一趕不上出溝的巴士可就慘透了。

所以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沿途又出現了只聞水聲、不見水景的情況,後來才知道我們路過的地方叫諾日朗群海。我們也顧不得那許多,抓緊時間把日則溝玩完再說。原計劃今天是要把則查窪溝的長海與五彩池也一網打盡的,但哪裡想得到日近黃昏卻仍在日則溝裡。我們也沒有浪費多少時間哇,總是在不停地趕路,有些海子連停下來細看的機會都沒有。由此可見用一天時間游覽九寨溝是絕對不可能的。

下午5點30分終於到達鏡海,但此時的鏡海已經完全失去了我們早晨路過時看到的那副靜謐的感覺,簡直就是一個波濤洶湧的海子。水中倒影是看不到了,但在落日余輝照射下水面上顯現出的波光粼粼倒也好看,加上鏡海對面高聳的雪山,不失為一種另類的景色。

抓緊時間趕快拍照,我們還要去諾日朗呢。我和妻已經商量好,明天一大早先坐車到鏡海下,看能不能重新看到水面光滑的鏡海。

下午6點正,到達諾日朗瀑布。這個號稱是中國跨度最大的瀑布此時的水量很小,稀稀拉拉地流曳著幾股細細的流水,秀麗倒還算秀麗,壯觀是稱不上了。有幾段原來是瀑布流淌的地方現在完全是干涸的,跟熊貓海瀑布一樣,黑黑地裸露著。總不至於過幾年連諾日朗瀑也要從此消失了吧?

OK,我們第一天的九寨悠然游到此結束。從一條小路走回公路,從高處又拍了一張諾日朗的全貌,然後就在管理員的指引下乘坐一輛觀光巴士出溝了。說起來真要感謝這位管理員,因為當時我和妻都把路記錯了,以為還要繼續沿公路朝下走才能到諾日朗中心站乘車。當我們已經拐過一個彎時,只聽得這位管理員高聲喊著追過來讓我們回去坐車。原來諾日朗中心站在後面,我們已經走過了。如果不是他叫住我們,我們當時就會一直朝著樹正溝的犀牛海走去,那可是相當長的一段路哇,至少5公裡。

10月20號我們出溝時,先來到售票處領取了二次進溝的門票。當時我和妻也打了歪主意,不想再買第二天的車票了,因為溝內確實沒有人查票,觀光巴士可以隨便上。但我等文明公民畢竟膽子小(同時也想給九寨溝的環保事業多貢獻一份力量,呵呵……),所以10月21號二次進溝之前,還是到售票處乖乖地買了兩張車票。

為什麼溝內沒有人查票呢?按照我的猜測,其實原因應該很簡單。無論是各景點的管理員,還是觀光巴士上的司機與導游,大概都是拿的固定工資,也就是說九寨溝車票收入的多寡是與他們毫不相干的。正是因為這些真正干活的人拿不到任何好處,所以他們也就失去了查票的動機。如果把售票權下放到各觀光巴士,就跟真正的城市公交一樣,恐怕車上的導游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乘車的人。這就引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觀光巴士的車票收入最終落到了誰的腰包裡?

我曾在電視裡看到過一部介紹九寨溝的專題記錄片,裡面有一段采訪阿壩州州長的鏡頭。只聽這位州長大人大言不慚地對著攝像機說:“環保觀光巴士是我們發動全州黨員干部成立的股份公司。”

這下我等游客應該明白了,我們老老實實繳納的車票錢最終還是落入了當政者的腰包。

10月21號一大早,我們7點40分就出發了。也許是因為星期一的緣故,或者是因為時間還早,反正此時的溝口沒有像昨天那樣人山人海,只有三三兩兩的游客在溝口大門前拍照留影。觀光巴士要到7點半才開始營運,我們等了一會兒,於8點5分上車進溝,開始了我們第二天的溝內游。

21號的天氣沒有20號那麼好,山上的雲霧凝重了許多,好久也不見太陽露面。失去陽光照射的海子將失去很多色彩,這不禁讓我們有一些擔心今天的景色是否會大打折扣。氣溫好像要比20號高一些,起碼沒有了那種寒風凜洌的感覺。

8點30分,按計劃我們在鏡海就下了車,准備拍幾張昨天沒有拍成的水中倒影的照片。但令人萬分失望的是,此時一陣陣的風吹得鏡海水面波瀾迭起,一點兒也不平靜。而且陰沉的天氣把昨天看見的那座雪山也完全淹沒了。我們只得隨便拍了幾張照片就沿公路向則查窪方向進發了。

8點55分,路過諾日朗群海。昨天在棧道上走過這裡時,只聞水聲,不見水景,這次終於從上方一睹了它的風采。

9點40分,我們來到了則查窪寨。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游人可以在這裡乘車去任何一條溝。此時則查窪寨還沒有恢復生氣,寨子裡的大小店鋪都還關著門。寨子後面有一個挺大的山坡,有幾頭馬呀、牛呀什麼的正在山坡的高處悠閑地吃著草。這麼高的山坡,也不知道它們是怎麼上去的,難道它們就住在那上邊兒不成?

9點55分,乘上一輛觀光巴士前往長海。這輛巴士上已經坐滿了游客,我們只得站著。上車時導游小姐還問了一句我們去哪兒,頗令我們奇怪。這個車的方向只能去長海,我們還能去哪兒?後來我慢慢地回過味兒來了,猜想她恐怕是把我們當成逃票蹭車的背包族了。因為我們上車的地點恰好就在寶鏡樓門口,那個網上盛傳可以溝內住人的藏族旅館。這個時間在這個地點伸手攔車,不被人當成逃票的才怪。

觀光巴士一路疾馳,先是路過了那兩個已經干掉的海子——下季節海和上季節海。沒有水的季節海只能算是兩個難看的大坑,裡面長滿了草。下季節海的中央僅存一窪水,而且還髒髒的跟魚塘一樣;上季節海是徹底干涸了。真想像不出以如此巨大的水坑,在有水的時候它們會是什麼樣子呢?

10點30分,到達長海。此時的天空開始轉晴,陽光慷慨地灑將下來,可以清楚地看見遠方的那兩座雪山。沿台階下到長海岸邊兒的棧道上,開始欣賞這九寨溝內最壯美的景色。

遺憾的是長海的棧道修得太短了,各向兩邊兒修了不到一百米的樣子,游人也就只能在這方寸之地領略長海之美了。如果棧道可以圍著長海修上一圈,那該欣賞到多少美景哇。

與溝內別處一樣,這裡也聚集著好幾位攝影家。其中一位爬到高處遠拍雪山的攝影家說自己經常來這裡,可見九寨的風景該是如何的變化多端。

11點20分,走棧道下行到五花海,這個被稱為是九寨溝的“小家碧玉”的微縮海子。這又是一個People Mountain and People Sea的地方,人人都在驚嘆五花海當中那一抹出神入化的藍紫色。那顏色真的是太奇特了,該是如何形成的呢?

妻發現了一幅絕妙的畫面——陽光斜射到五花海的一角,透入水底的石子表面上,微風起處那裡呈現出金光閃閃的夢境。我趕緊拿起相機,將這一畫面拉到最近距離拍將下來。

但五花海的全景照片似乎並不那麼好拍。主要是因為它實在是太小了,與周圍的景物不成比例。我想也許站在更高的地方,居高臨下拍出的照片會更好看些。

五花海邊兒上有幾個圓木作成的質樸的凳子,我們坐在上邊兒用過午餐才又繼續上路。

中午12點20返回到則扎窪寨,此時整個九寨溝內的游客都聚集在這裡吃飯購物。我們是已經吃過了飯的,就在那些商店裡轉了轉,看有什麼可以買作旅游紀念的。走進一個跟農貿集市一樣的旅游紀念口市場,臨近門口左首有一家小攤,擺著一個古色古香的藏族轉經筒引起了我的注意,看上去倒真像是藏民實用的,不是那種只能當擺設騙小孩兒的玩具。老板要價夠黑的,80元不還價。這麼貴不買也罷,反正我們也不信佛,買回去也是當擺設。

後來我們在一家叫做“扎西達吉”的藏刀店裡花40元買了一把藏刀。其實則查窪寨賣藏刀的商店很多,之所以在扎西達吉的店裡買,是因為覺得他這人做生意很認真,也大度。更難能可貴的是,扎西達吉的店裡還備有郵局的包裹單,能幫你把藏刀郵寄回去,省去了不少麻煩。我們回到成都之後,就為如何將這把藏刀帶回去犯了難。坐飛機托運是不可能了,安檢這一關就過不了。跑到街上的郵局去問,同樣不給郵寄,說藏刀是禁寄品。後來不得不把它留在了成都朋友處,請他幫忙找私人快遞公司寄回來。

我們買的這把藏刀其實是一大一小兩把刀。按扎西達吉的說法,這是當年松贊干布送給文成公主的定情信物,藏族人打造這種刀是一定要在上面印上獅子標記的,以代表松贊干布的英勇。所以把它稱為夫妻刀好像更合適一些。我們在欣賞這把刀的時候,扎西達吉就在旁邊一個勁兒地誇我妻漂亮,還說我們倆挺般配,就衝這個也要把刀低價賣給我。直說得我心花怒放,趕快掏錢。妻可不那麼容易上當,臨走時還讓他搭了一個小戒指。

說實話,我是真的很羨慕居住在九寨溝的這些藏民,既有絕世美景可以欣賞,也不愁沒有生意做。隨便哪一天,九寨溝還不進來個數千人,所以客源是非常穩定的。扎西達吉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總是說:“我們在這裡住久了,也就不存在(不在乎)了。”

下午1點15分,我們離開則查窪寨,在一個下行站乘車准備去游覽第三條溝——樹正溝。說起來慚愧,在這個時間大多數兩日游的旅友都已經結束游覽出溝了,我們卻還沒有到達樹正溝呢。天知道我們怎麼會走得這麼慢。

下午1點35分,在犀牛海站下車。因為這個站點幾乎位於犀牛海與老虎海之間,往回走去找棧道不太劃算,於是我們就沿公路向老虎海方向進發,打算在老虎海再上棧道。

但事實告訴我們,在樹正溝這邊兒游覽是要走公路的,走棧道反而影響景色。犀牛海與老虎海倒罷了,在棧道上看看也還可以,但從樹正瀑布開始的各個景點兒卻絕對只有在公路上才能觀得全貌的。

下午2點10分,順棧道走過老虎海時,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小景——一小段枯木從海子裡伸出來,那形狀活靈活現就是一個烏龜。順手拍下這張照片,我戲謔地說:“從此老虎海可以稱為根海了”。

走出老虎海之後,我們又遇見了只聞水聲,不見水景的怪事。從地圖上來看,此時我們正路過樹正瀑布呢!可轟隆隆的水聲裡樹正瀑布在哪兒呢?這可怎麼辦,錯過了樹正瀑布該有多可惜哇!來的時候從車上望出去,這個瀑布還挺好看的呢!

前進,還是後退?我和妻都拿不定主意了。考慮到時間已經不早了,前面還有好幾個景點沒有玩兒呢,我們就硬著頭皮繼續朝前走去。但願走不多遠就會有棧道把我們引向公路。

果不其然,到達樹正寨時馬上出現了一條向公路伸去的棧道。沿棧道走去,先是看見了那排著名的磨房,已經很破舊了。最邊兒上那間裡頭還端坐著一個藏族老婦人,正手搖轉經筒在那兒念佛經呢。這老婦人轉經的功夫確實了得,並不見她的手腕如何動作,但那轉經筒卻不停地轉著。看來這是一個虔誠之人了,在此念經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沿一條小路往回走,下午3點我們來到樹正瀑布腳下,又是一個人滿為患的地方。從近處去看樹正瀑布並不怎麼樣,遠沒有從公路上方看到的好看。總結這兩天來看到的大大小小的瀑布,好像都是要從上方去看才有景色可言。於是我們又趕快順小路爬上公路。本來按原計劃,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已經出溝了。

站在公路上,這才感覺到了樹正群海的迷人之處。那呈階梯狀依次排開的大大小小的海子,掩映在彩色的叢林之中,間或還有幾個微縮版的瀑布流轉下來,果真漂亮。我們拍的九寨溝照片當中,就要數在樹正群海拍的佳作最多了。

一路賞景,一路拍照,依次走過臥龍海、火花海和雙龍海。其間還看見三個蠻大的水轉經,妻覺得有趣,就親自為它們拍了照。

我們本想放棄蘆葦海,就在雙龍海上車出溝。但一想起那條寶藍色的腰帶,又不由得引人在蘆葦海下車觀景。事後證明這一選擇是多麼地明智,有一張最有韻味的照片就是在蘆葦海拍得的。我們唯一沒有玩到的九寨景點是盆景灘,坐車路過時總覺得那裡不是多麼吸引人。但從蘆葦海給人帶來的驚喜來看,也許我們真的應該在盆景灘好好轉一轉呢。

下午4點15分,我們從蘆葦海上車。這次是下定了決心直接出溝的。可車過扎如溝口的寶鏡岩時,車上的導游似乎意猶未盡,興奮地向全車的游客介紹著扎如寺,說去那裡可以為九寨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扎如寺距離寶鏡岩也就是三百米的距離,還有中巴車往返接送游人,去就去吧。

於是下午4點35分我們下車,換乘中巴前往扎如寺一覽。扎如寺院子裡有一個很大的香爐,上面插著手臂一般粗細的藏香,甚是嚇人。網上有人說扎如寺也是一個騙人錢財的地方,所以我們也沒有敢冒然進香,只是遠觀了一下。然後就傻乎乎地在寶鏡岩前抬頭仰視,去找那些據說是十二生肖的圖案。妻竟然說她找到了一個大免子,指給我看,卻看得我一頭霧水。有兩條長長的黑紋也許能算做是免子耳朵吧,其它的我就看不出來了。

在扎如寺拍完最後一張照片,我們終於乘車出溝。此時已是下午5點20分了。

下午5點35分,我們直接驅車走東環線殺向成都。在我們身後,九寨的美麗童話迅速地遠去了。

(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