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巴釐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美麗的千島之國,當眾多彼此不相連的島嶼組成國家時,必然擁有一些獨特的魅力,除了陽光和花香外,還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在這個國家留下的眾多古跡,更使得游人如織。如果把整個印度尼西亞比作由島嶼串成的項鏈,那麼巴釐島便是這項鏈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經過整整六個小時的飛行,已是午夜時分,我們來到南緯八度充滿了生命活力的巴釐島。一走出窄小的機場大門,一股暖濕氣流夾雜著鹹鹹的海水的腥味,還有努力回憶也想不起來的的花香味便撲面而來。地接導游帶著我們穿過喧囂的車流和人群,來到停車場,皮膚黝黑身材豐腴的少女給我們戴上彌漫著芳香的鮮花項鏈,以示歡迎。上了空調大巴車後,華裔導游阿生便用生硬的普通話給我們對末來幾天的活動打了預防針:現在雖然是巴釐島的雨季,但由於是中國的假期,所以隨處可見來自大陸的觀光客,能認識巴釐島的路,能比劃著說幾句中文的導游都被派上了第一線。二十分鐘後,我們來到了一處極具建築特色的五星級酒店,這也是島上唯一一幢超過十層的建築物。以發展旅游業為主的巴釐島,自1960年開始有游客闖入巴釐島以來,當地政府便規定旅游觀光區僅能在巴釐島南端發展,並且忌諱房子蓋得比椰子樹高。觸目處,巴釐島城市中的街道和房子一樣,保留著原始的狀態——狹窄,擁擠,所以街上隨處可見被陽光曬得黑亮的人們,在炎熱的熱帶海洋性氣候中,都穿著長袖衫,騎著摩托車或電動車疾馳而過。網上做過功課,知道巴釐島的景點有些分散,每天的時間會耗在路途中很多,不過,我們不是不在乎目的地,在乎沿途的風景嗎?所以第二天一上車,導游阿生告訴我們,早上到達目的地需要一個小時,你們可以在車上休息,合上雙眼,或觀看車窗外兩邊的風景,一邊聽他講巴釐島的男人和女人。巴釐島之所以被稱為人間天堂,不僅僅因為旖旎的自然風光,與眾不同的色彩斑斕的建築,還有因為它的悠閑的生活狀態。導游阿生說他們這兒男人可以娶上四個妻子,然後一般是女人外出謀生,賺錢養家。並且因為家裡有四個妻子,竟爭激烈可想而知,所以女人此外還保持良好的身材,不能讓自己隨著歲月流失而發胖,每天要吃一種島上特有的中草藥制成的減肥茶,以防止被先生淘汰。男人呢?因為有老婆們外出賺錢,男人要做的事就是對著藍天白雲發呆,或者抱了一只公雞與人聊天,興致來時,讓公雞們決鬥一場。因而在此定居的日本和歐洲男人特別多,在這裡完全沒有生活的壓力,坐在沒圍欄的咖啡廳裡,悠閑自在地看著潮起潮落。當然每天除了聊天發呆外,必做一件事就是拜神。“巴釐”在梵文中是“祭品”的意思,而巴釐人也堅信自己是諸神的後代,以為他們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能得到神的永遠庇護。在這個長145公裡,寬80公裡的小島上,居然修建了一萬多座寺廟。每天清晨,婦女們都會把花朵、水果和米飯拌在一起,恭敬地獻給神靈,而每一個巴釐人每天至少要拜神三次。所以每家每戶的向南的庭院中都供有佛龕,並且和臥室是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其次是客廳和廚房。由此,我們第一站要去的是巴釐島的地標,海神廟。海神廟是供奉巴釐諸神的主要寺廟,始建於16世紀。初見海神廟便深深震撼了我。整座寺廟與陸地隔絕,孤傲傲地矗立於海水之中。漲潮之時,海水卷著海浪翻滾而來,重重拍打在神廟身上,白色的浪花片片飛濺入海,壯美無暇。正對神廟的右方有一塊高高的岩石,是拍照取景的絕佳地段,只是被海水日夜重復衝刷的表面光滑之極,要保持好平衡。海廟的一邊是一段階梯,拾級而上,在高大的椰林和榕樹下是一家連著一家的因山勢而建的,供游客小憩的甜品店。我們一家人坐在涼風習習的椰子樹下,用一萬五千元盧布買了一只新鮮的椰子,靜靜地體驗著巴釐人的生活,遠遠地感受著海神廟的非凡氣勢,驚嘆那天與地融為一體的巧奪天工的造詣。感謝巴釐島,給了我一個嶄新的世界,一個徹底釋放自已的空間。

(花祭)

(每個角落裡都有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