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有少數民族68萬人,占總人口的14%。除漢族外,共有36個少數民族,主要有壯、瑤、回、苗、侗等民族。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像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堯山、獨秀峰、七星岩、蘆笛岩、甑皮岩、冠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們所說的漓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則在陽朔境內,桂林其他縣區也有數不勝數的美景等著我們前去瀏覽,龍脊梯田、興安靈渠、資江漂流、五排河漂流、八角寨、寶鼎瀑布等都會為你帶來更多的驚喜。
>>桂林旅游指南
>桂林像鼻山
像鼻山位於桂林市東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像站在江邊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像征。由山西拾級而上,可達像背。山上有像眼岩,左右對穿酷似大像的一對眼睛,由右眼下行數十級到南極洞,洞壁刻“南極洞天”四字。再上行數十步到水月洞,高1 米,深2 米,形似半月,洞映入水,恰如滿月,到了夜間明月初升,像山水月,景色秀麗無比。
>桂林山水
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譽。
>龍脊梯田
龍勝縣東南部和平鄉境內,有一個規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行雲流水,瀟灑柔暢;其規模磅礡壯觀,氣勢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譽,這就是龍脊梯田。
>漓江山水
林漓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覽區,千百年來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漓江一水相連。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絕聞名中外。桂林漓江風景區游覽勝地繁多,在短期內只能擇其主要景點進行游覽,其中一江(漓江)、兩洞(蘆笛岩、七星岩)、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具有代表性,它們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
>世外桃源
自從晉代文學家、詩人陶潛(又名淵明,約公元376-427年)寫了一篇傳頌千古的文章《桃花源記》以來,人們就不斷地按照書中所描述的情景去尋找各自心目中的理想國度--世外桃源。 在以山水風光秀甲天下的桂林陽朔縣境內,就有這麼一處"世外桃源"。早在二千多年前,"世外桃源"的所在地曾是漢代以來的古驛道地區,至今那裡仍有不少漢墓群遺址。筆架山一帶周邊十余裡範圍內,村民們均有種植桃樹的習慣。每年三月,桃花怒放,狀如雲霞,加上金黃色的油茶花和雪白的茹菜花,再鑲以紫紅色的紅花草,一眼望去,簡直就是一個五彩斕的錦繡世界。
>貓兒山
貓兒山是“桂林一興安一資源―龍勝―桂林”旅游環線的精品,主峰海拔2141.5米,號稱“華南第一峰”,是漓江、潯江、資江發源地,是桂林漓江山水的“命根子”。景區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經初步調查現有景點75個,其中一級景點13個,二級景點30個,三級景點32個。華南絕頂、穿仙洞、通天道、華南虎、貓岳佛光、睡美人、鐵杉薈萃、漓江源、杜鵑花廊、龍潭、十裡大峽谷、劍崖大瀑布以及1996年發現的美國二戰援華飛機(飛虎隊)失事之地等是貓兒山的代表景點,整個景區是集科教、攬勝、探險、獵奇、度假、避暑、竹木經濟開發、緬懷革命先烈與紀念國際友人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旅游景區。
>>桂林特產
>三花酒
米香型小曲白酒,釀造歷史可追溯到南宋。原由“師司公廚”釀成,後傳入民間。因蒸熬三次,搖動可泛起無數泡花,質佳者, 酒花細, 起數層, 俗稱“三熬堆花酒”, 簡稱“三花酒”。
>毛尖茶
采用所載培的優良茶樹品種、清明前後采摘的細嫩芽葉精制而成。經中國茶葉檢測中心檢測,符合名茶品質要求,而且含硒特別高,為廣西特有富硒茶,對防癌抗癌有獨特功效。
>瓷刻
用硬質工具在瓷器上雕刻各種花紋和圖案的工藝品,始於明代。有白坯和彩釉兩種,雕刻內容有人物、花鳥、山水等。作品構圖清新,線條流暢,刻畫的人物神態生動、栩栩如生,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
>竹木雕刻藝術品
以天然青竹和黃楊木為材料,運用線雕、浮雕、鏤空雕並借鑒中國畫技法,表現山川、園林、花鳥、人物等各種題材,主要有茶葉盒、花瓶、筆筒、煙具、竹筷、方竹手杖、屏風、鑲嵌壁掛等。竹木雕刻藝術品刀法嚴謹,意境深遠,,虛實相宜,具較高藝術水平。
>桂花酒
釀造歷史悠久,現有桂林牌和吳剛牌兩種。桂林牌桂花酒以本地桂花、山葡萄為原料,酒度15°-20°。色澤淺黃,桂花清香突出,並帶有山葡萄的特有醇香。常飲可健脾胃,助消化,活血益氣。
>>桂林美食
>爆炒漓江蝦
桂林典型的風味菜。以桂林漓江裡的河蝦為原料加入少許桂林三花酒爆炒而成。由於漓江水清冽,漓江蝦肉質細嫩純正,原汁原味,使本菜肴色澤鮮紅如寶石,口感穌脆嫩爽,香而不濃,從中尚可品嘗出漓江水的清純與甘甜。
>桂林松糕
用糯米摻粳米適量磨成粉,稍摻些黃糖水拌勻,再將半干半濕的米粉層層撒人蒸桶中蒸一至二小時熟透即成。其味松軟爽口,香甜宜人,若再配以荔浦芋頭丁,其味更佳。桂林習俗,松糕一般用於喜慶場合,如生日賀壽、得子、新屋上梁等,常贈以松糕,以示慶賀。
>尼姑素面
相傳由桂林月牙山尼姑庵首創,天長日久,制作方法廣為流傳。桂林尼姑面的精華在於湯,湯是用黃豆芽、新鮮草菇、香菇、冬筍等久熬而成。色澤金黃,鮮甜清香。面條用清水煮熟裝碗,將湯放入,再加上桂林腐竹、黃菜、素火腿、面筋等素菜和佐料,鮮香爽口,色香味俱佳。
>荔浦芋扣肉
采用桂林特產荔浦芋、帶皮五花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精烹而成。將帶皮五花肉和切塊荔浦芋分別過油炸黃,抹上腐乳和其它調味料,將五花肉塊皮朝下,與芋塊相間排放在碗中蒸熟後翻扣入另一盤中即成。
>陽朔田螺
陽朔的田螺非常特別。首先是大,最大的差不多有乒乓球大小了;其次是它的味道,完全不像螺肉本身的味道。裡面的肉並不全是螺肉,而是先把螺肉掏出來,混合豬肉、香菜及其它調味品一起剁碎,再填入螺的空殼裡混合湯汁一起燒制。
>斑魚火鍋
陽朔備受食客喜愛的特色菜之一。斑魚火鍋主要用斑魚的頭、尾、骨腩做成魚湯,湯成奶白色、鮮味撲鼻。斑魚魚片切得非常薄可見花紋,食時在熱湯裡燙熟(約3秒時間),不需點姜蔥或者辣椒,直接放在嘴裡魚片,美味絕倫。
>>桂林交通指南
>航空 桂林兩江國際機場至桂林市區30公裡,有50多條航線可以到達國內、國外很多地方,到香港、澳門及日本福岡、韓國濟州、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的也有航班。
>鐵路
路北接京廣線,南接黔桂、枝柳動脈,湘桂鐵路縱貫湘桂走廊,在建貴廣高速鐵路(時速300KM)境內設有桂林、陽朔、恭城三個客運站,火車可直達國內主要城市。桂林火車站,俗稱南站,目前為桂林最主要的客運火車站,車站於2005年翻新,接待吞吐能力大大加強;桂林火車始發站,俗稱北站,目前擁有桂林始發,開往北京和深圳(正准備延長到香港九龍)等方向的線路。
桂林市內有兩個火車客運站:桂林北站和桂林南站(桂林站)。南站位於東西向的大馬路——上海路和南北向的大馬路——中山南路交界處,規模比較大,可容納1.5萬人候車,是主要的客運站,在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北站在桂林郊區,交通不是很方便。 桂林火車時刻表查詢 www.huoche.net
注意:桂林是中間站,一般在窗口很難買到臥鋪車票,如果需要預定返程車票一般要提前5天和接待中心聯系(電話:0773-5890299),黃金周要提前10天。
>公路
桂林有三個汽車站:汽車總站、城南汽車站和北門汽車站。所有的市外班車和絕大部分的郊區班車都從汽車總站發出,總站在市區中山南路427號,從火車站往北走(火車站出來左轉)大概10分鐘就到,乘觀光100、空調99、2、3、10、11路公交車可到達,這裡有到廣西省及廣東、湖南各地的長途汽車。去陽朔的中巴在火車南站,票價10元,最晚21:30,如果趕不上晚班車也可以去汽車總站乘坐往廣東方向的長途班車。
>水運
桂林的水運主要是通過湘江和漓江,沿著漓江經過梧州可至珠江,也可直達各沿岸港口,如香港、廣州、澳門等。

(桂林01)

(桂林02)

(桂林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