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鳳凰四日自駕游

作者: 華庭信步

導讀湘西鳳凰四日自駕游 “鳳凰古城”的名稱,取自城西的一座高山----“鳳凰山”。它其實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個縣名(鳳凰縣)。該縣城所在地叫“沱江鎮”。但游人們更願意叫它“鳳凰古城”,或直接就叫“鳳凰”,“沱江鎮”的名稱倒反而只停留在地圖上了。 鳳凰的旅游部門喜歡拿新西蘭的那位作家的評價來證明自己。但其實,只要到過湘西鳳凰古城,只 ...

湘西鳳凰四日自駕游

“鳳凰古城”的名稱,取自城西的一座高山----“鳳凰山”。它其實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個縣名(鳳凰縣)。該縣城所在地叫“沱江鎮”。但游人們更願意叫它“鳳凰古城”,或直接就叫“鳳凰”,“沱江鎮”的名稱倒反而只停留在地圖上了。

鳳凰的旅游部門喜歡拿新西蘭的那位作家的評價來證明自己。但其實,只要到過湘西鳳凰古城,只要對中國的古鎮和中國的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人,都會發現,這的確是一個美麗的、目前還是相對比較純樸的、值得去深度游的古鎮(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對照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代表作《邊城》中所描寫的那個古樸而又充滿迷人風情的城鎮,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邊城。

2010年正月初四的旁晚,天空陰轉多雲,夕陽即將西下。被近二個小時車程的盤山公路(懷化—鳳凰)搞得頭昏腦脹的我們,突然發現,在山下,隔著一條江的對面,有許多明清風格的民宅古建築,一半站在水裡,一半在建在山坡上,錯落有致,靜靜地沐浴在落日的余暉下,顯得金燦燦的,建築上還掛著許多紅燈籠,很喜慶。這是哪裡?我感到疑惑,看一下路標和導航儀,哈,從浙江寧波,驅車1500公裡,一直在想像著古城的模樣,原來,不經意間,我們已經抵達鳳凰古城啦。

一、我們在鳳凰的旅游行程

正月初四傍晚,抵達鳳凰古城,當晚觀賞美麗的鳳凰古城夜景。

正月初五,去鳳凰縣最西面的一個行政鄉(大概也幾乎可以算是湖南省最西面了)----“落潮井鄉”,趕集。參觀“黃絲橋古城”,過“勾良苗寨”,經“阿拉營鎮”,遠眺“南方長城”,返回鳳凰,游覽古城,並繼續觀夜景。

正月初六,路過“千工坪鄉”的集市,進香爐山古苗寨,看地下溶洞(50年代初湘西剿匪時的戰場之一),吃農家菜,體驗苗族歌舞風情。下午返回鳳凰,泛舟沱江,腳踏古城內的青石板路,在土家“吊腳樓”的露天餐座上喝酒賞夜景,又在沱江上放荷花燈。

正月初七,乘中巴車去“腊爾山鎮”趕集,看“天下第一石橋”。下午返回鳳凰,繼續參觀城內景點及商鋪,選購土特產。在酒吧宵夜。

正月初八,啟程回家。

二、住宿

這次在鳳凰的住宿,我們沒有去“頭枕沱江”,而是選擇目前當地唯一的四星級酒店----天下鳳凰。主要理由是:1、那些能“頭枕沱江”的小旅店,我們無法通過“攜程網”或“藝龍網”預訂,必須到實地去查看後才能決定。2、今年春節前後一直下雨,我們擔心小旅店的被子床單是否能保持干淨?3、雖說已是二月份了,但春寒畢竟依然陡峭,我老婆又很怕冷,擔心小旅館的空調無法滿足要求。4、要“頭枕沱江”,車子卻只能停在古城外,很不方便,需要走很長一段路,並且也擔心停放期間車輛受損。

“天下鳳凰”大酒店,從各方面看,都夠得上四星級標准,盡管春節期間房價略高,但等到了初七,一個豪華大床房的房價,也就360元/間/晚。只要不是在旅游旺季(比如黃金周之類的),對拖家帶口的自駕游族來說,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也許,對於背包驢友們而言,那些江邊的小客棧,無疑是最好的去處了。想熱鬧,想安靜,清晨看沱江流水,夜晚觀古城夜景,都很方便。而且,充滿了小資情調。

鳳凰城內的小旅店,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到處都有。尤其是沱江兩岸,私人小客棧簡直可以形容為密密麻麻,一家挨著一家。我去查看了其中的一家,裡面設施還是比較齊全的,看上去也挺干淨,老板熱情友好,客人在那裡很隨意。

對鳳凰來說,春節期間是屬於旅游淡季,因此,我路過的所有小旅店門口,都掛著“今日有房”的木牌。可以想像,如果是“五一”“十一”黃金周,或則是暑假,客棧的生意,特別是一些位置比較好的臨江客棧,那一定是很火爆的。

當然,鳳凰城內還有其它一些星級低一些的酒店,比如棲鳳國際大酒店、縣政府賓館等,也是挺不錯的。價格並不貴。不過,這些酒店主要是接待國內旅游團的,如果正好遇到有幾個旅游團與你住在一起,別的倒無所謂,只是去吃自助早餐時,會感覺很不爽。

安頓好住宿,我們先在酒店裡吃了晚飯。畢竟開了那麼長時間(及裡程)的車,對周圍環境又不熟悉,先解決肚子,再慢慢找好吃的不遲。

三、飲食

去鳳凰之前,我在網上查看了不少游記攻略,有些還打印下來,以備隨時翻閱對照。對鳳凰的餐飲小吃,名菜名點,說已經略知一二,應該不謂過。整整四天時間的實地考察,也讓我們幾乎嘗遍了網友們所推薦的鳳凰名菜肴。

在鳳凰,吃飯是絕對方便的。虹橋兩邊,北側的虹橋路上,是燒烤的天下,南側的建設路上,則以酒樓為主。沱江兩岸,南岸是以酒樓為多,北岸則是酒吧為王。酒樓的營業時間都超長,酒吧則更是不到後半夜不會散了,買醉是不用擔心的。至於其它一些如牛肉面館之類的飲食店,以及路邊的小吃攤,則更是可以說遍布全城了。

另外,在新城的鳳凰路(從汽車總站進入鳳凰縣城的主干道)上,桔園路與建設路之間的那一段,每天夜晚都成了夜宵一條街,統一的帳篷房,各式的餐飲店,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煙霧繚繞,香氣四溢,又是一番景像。在這裡吃夜宵的,以當地人居多。

需要提醒的是,沱江南岸的酒樓中,如果是僅僅想品嘗菜肴,最好不要選擇那些擁有所謂“吊腳樓”的岸邊酒樓(有露天餐座,據說算是“鳳凰八絕”之一),這些酒樓依仗著良好的地利位置,毫不留情地斬客,菜價很高(與相距不遠的其它酒樓菜價相比,要貴一倍),廚藝只能說很一般了。一定想在江邊看著江景吃飯,那麼,在城牆內側的幾家酒樓,性價比會稍高一些。當然,如果以價相對廉,物相對更美為准繩,建議還是去虹橋南側的建設路上的幾家酒樓,看哪家人多,衝進去,沒錯。

總結比較一下網友們推薦的菜肴,感覺“爆炒河蚌”和“苗家酸菜魚”還是應該列在頭位的,尤其是那河蚌,在我們江南,河蚌的泥腥味是很重的,一般都不喜歡吃。但在鳳凰,卻一點都感覺不到泥腥味。是水質關系?品種關系?還是廚師的手藝?不得而知。值得吃二次。

“沱江小蝦”和“香酥小魚”,配酒送飯,都挺不錯,但那個名菜“血耙鴨”(幾乎所有酒樓都列著這道菜名),卻感覺實在不怎樣,還不如在香爐山苗寨吃的蘿蔔干炒腊肉片呢。

說起腊肉,那可是湘西普通人家的最愛了。走進任何一個苗家,屋內都有一個火塘,火塘上方,一定掛著幾大塊的腊肉,那些腊肉被煙熏得已經發黑了,據說掛在那裡一年也不壞,想吃了,就去割一小塊下來炒菜。

還真別說,看上去那些腊肉髒兮兮的,但卻真香。那些煙熏的腊肉,有很多種熏法,有用米的,有用糠的,也有用普通柴禾的,據說味道最香最特別的,是用甘蔗皮、陳皮和刨花屑一起煙熏的。

我在古城買了幾塊真空包裝的腊肉,老板說其中一種是用米熏的,顏色較淡,另一種是用糠熏的,色澤較深(也不知真假?)。回家後,我把這些腊肉切成小塊放進冰箱,以方便今後取用。沒想到,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裡,我的手一直是那腊肉的淡淡的余香。

那天參觀香爐山古苗寨時,中午安排吃“農家樂”。大棚下面,長條桌凳,一色的粗碗,八菜一湯,哪個菜不夠,都可以再要,飯更是隨便盛。那飯,可是用當地的土灶、柴禾、大鍋,由幾位穿著苗族服飾的大嫂們做出來的,不知是當時肚子餓了,還是很久沒有吃用柴禾燒的大鍋飯了,感覺很香,尤其是那鍋巴,大家都搶著要。

八個菜中,我和LP都首推蘿蔔干炒腊肉片,那淡黃色的蘿蔔干切得細細的,配上一些干紅辣椒,加上腊肉本身的特有香味,色香味三者都有了,按我們寧波人的說法,是很“下飯”的。我們真的再要了一碗這道菜,不知不覺吃兩大碗米飯,還啃了幾塊鍋巴,連平時有點害怕的“辣”,也似乎毫無感覺了。

那天,邊上還有一位老外,拿著筷子,在那裡猶猶豫豫的,不知該吃還是不該吃,看那情形,好像是很擔心這“農家樂”的衛生,或是根本吃不慣這八碗菜。

當然,如果是去趕集,那倒的確要小心一點飲食衛生的。畢竟我們外地人的腸胃,不一定能適應當地集市上攤點的現做食品,況且,如果一旦腸胃鬧麻煩,整個旅行計劃就全亂套了。有本《自助游》手冊上,甚至建議我們自帶礦泉水,絕不喝當地的任何水或飲料。我們那天去“腊爾山鎮”趕集,除了在一個連老板一家四口人的長相都看上去很干淨的攤點上,買了二塊油炸面餅之外,就堅決靠自帶的餅干、牛肉干和礦泉水當午飯。

除以上講的正餐外,在古城的東關門(靠近虹橋)邊上,有一家“苗鄉牛肉粉館”,專供牛肉粉和牛雜湯,那味道實在鮮美,起初我們還僅僅是當點心,但吃過難忘,在古城的最後一晚,我們是去專程拜訪,竟當正式晚餐了。推薦一下。

至於那些鴨血耙、苗家竹筒糕之類的小吃,以及姜糖、獼猴桃干之類的小特產,網上已經流傳很多了,這裡只單說一個“鴨血耙”,其它的就不再多說了。

上面曾提到,那道“血粑鴨”的名菜,實在不咋的。這個“鴨血耙”,就是名菜“血粑鴨”裡的主要配料(有點繞口令不是?,我老婆經常要念混的),也算是鳳凰的一種民間特色美食了。

“鴨血耙”,顧名思義,就是摻合了鴨血的糍粑。對鴨血要反胃的人,自然不會喜歡的。我倒不在乎鴨血的腥味。不過,當時在酒樓吃“血粑鴨”,也許被整道菜的味道所蓋了,並不覺得這“鴨血耙”有什麼特別之處。後來在古城內購物時,看到所有商鋪都在出售“鴨血耙”,真空包裝的,好奇之心再次占據了上風,也順手買了一包內有黃豆粒的“鴨血耙”。細看說明,原來這“鴨血耙”內不僅有糯米、小米和新鮮鴨血,還有肉末、鹽等,合在一起蒸熟後,再油炸而成。帶回家後,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在油鍋中用文火煎一下,乘熱吃,挺香,又略帶鹹味,還真不錯,確實挺有特色的。

四、游玩

游玩是主題了。

毫無疑問,鳳凰古城最美最令人贊嘆的,是夜景了。

需要說明的是,鳳凰古城並不很大,方圓也就一平方公裡左右。古城依沱江的南岸而建(並非是沱江穿古城而過)。沿南岸江邊,築有城牆和城樓(現在保留的,還是清朝康熙年代的建築呢),那北門碼頭,就是當時主要的江邊古碼頭了。北城門下寬寬的江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每墩相距五米左右),兩人對面相遇,必須側身而過。這就是著名的“跳岩”了。與該橋並排的,還有兩排石墩,可供游人行走。江面上還保留著《邊城》中所描寫的擺渡船供游人乘坐,那擺渡船不是用櫓搖,也不用槳劃,而是扯著一條橫在江面上的鐵索,用力拉鐵索,船就往前進了。還有就是一些站立在江邊的土家木結構吊腳樓,那是最大的特色建築了。

而沱江北岸,從地圖上的“老營哨”、“兵房弄”等街名推測,至少在清朝,這裡應該是兵營,是古城的主要屯兵防御地帶,與南岸城牆上的守軍互為犄角,一起扼守沱江。目前沱江北岸已經都是民宅了,而且相當一部分是近十年內建造的仿古建築。

因此,這裡所說的鳳凰古城夜景,其實是指以沱江為中心、包括南北兩岸、新舊建築混合在一起的、狹長的景觀帶。

由於沱江在虹橋(一座三拱大橋,橋上建有二層樓房,又稱“風雨樓”,始建於明朝)的東面轉彎了,因此,這個景觀帶又以虹橋為中心,分成二部分,一部分是從南華大橋到虹橋以西,這是最主要、最熱鬧的地方,集中了大多數的酒樓、酒吧、商鋪以及小客棧。虹橋以東部分就比較安靜,以萬名塔為中心,兩岸集中了很多私人小客棧,是喜歡體驗小客棧生活的最佳之地。

觀賞夜景的首選,應該是靠近“南華門”的南華大橋上。雖然,我猜測在虹橋樓上或東門城樓上,也是觀夜景的最佳地點,但由於夜晚這二個地點不開放,因此無緣從這二個角度觀賞。

站在南華大橋上,遠眺虹橋,整個古城的夜景盡收眼底。但見沱江兩岸,紅色的燈帶和橘黃色的燈光,勾勒出一幢幢湘西風格建築的輪廓和虹橋的英姿;酒樓民宅上,燈籠高懸,飯店酒吧內,彩燈閃爍;山上古塔的景觀燈,與江面上的燈火倒影,拉開了視野的高度;正在水上漂游的荷花燈、船燈,與當地民眾施放的五彩煙火,交相輝映;這,共同構成了一幅立體的、非常迷人的燈火世界,令人不知今夕是何年,感嘆不虛此行。

走下大橋,沿著江邊慢慢行走,不同的角度觀看,又是一番不同的意境。微風中,江邊人流如織,游人們悠然自得,酒樓內杯盞交錯,酒吧裡則更是熱鬧非凡,迪斯科和搖滾音樂,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和老外們盡情揮灑。

在北門城樓與跳岩之間的江邊,有許多供應各種荷花燈、船燈的小攤,一字排開,許多游人都願意花幾塊錢買燈,在微風中點燈施放,默默地許願。也有不少年輕人在江邊放“孔明燈”,不時有幾盞“孔明燈”騰空而起,視線和思緒立馬隨燈飄去,引無限遐想。

我和老婆每天晚上都願意在此走一遍,有時真的玩累了,就坐在江邊靜靜地看那些燈。

白天游玩古城,主要也是分江邊和城內二部分。

江邊是玩的中心。那個的“跳岩”上,每天有無數的游客走來走去,都是想體驗一下兩人相遇,側身而過的有驚無險的場面。其實沱江水清但淺,水流也不急,但畢竟還是春寒,萬一掉下去,那也是會很狼狽的,搞不好還可能感冒發燒了。如果是夏天,相信會有很多年輕人會故意掉下去,去體驗那種快樂(沱江現在不允許游泳)。

如果願意花點錢的話,“泛舟沱江”是不應該錯過的。坐在輕輕搖擺的游船上,看兩岸的自然風光和有百年歷史的吊腳樓,別有一番風韻。“沱江泛舟”是從北門城樓附近下船,順水而下,穿過“虹橋”,在“萬名塔”附近調頭,最後在“萬壽宮”門前上岸。全程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十來分鐘,不過,卻是經典的濃縮。當然,這是需要購買套票的,不單賣。目前的優惠票價是148元/位,該套票包含了鳳凰古城內的核心景區的門票,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城樓等9個景點,二天內有效。

江邊有許多當地婦女會問你是否願意坐私人船“泛舟沱江”?由於沒有包含古城內景點的門票,價格自然是便宜不少,但據我觀察,這些私人小船似乎只是在虹橋以東的範圍內游蕩,不能進入真正的核心區域,從觀賞角度說,已經大打折扣了。

白天的北門城樓附近,還有許多民間攝影師在那裡招攬游客,城牆下擺列著許多各色服裝和道具供游客選用,我看游人選擇最多的是幾個民族的服飾(如苗族、白族等),還有解放軍綠軍裝,及以前國民黨軍服。有幾個可能是被雇佣的漂亮的姑娘,穿上美麗的盛裝苗族服飾,在江邊穿來走去,吸引了眾多的眼球,使得不少游客(尤其姑娘和少婦們)忍不住了,紛紛解囊去體驗一番苗族服飾的奢華和美麗。說實話,有幾位姑娘穿上那盛裝的苗族服飾後,還真的是很美,如果那個攝影師的技術到位的話,那照片會讓她們永久地記住這迷人的古城。

古城內的游覽,除了上面談到的那些名勝古跡的景點外,主要就是看現在保留最完整的古老的青石板街道,以此遙想當年的繁華商貿,並采購自己喜歡或需要的銀飾品和小特產。我們也選看了如沈從文故居、萬壽宮等幾個景點,坦率地說,沒有什麼花頭,陳設簡單,講解員敷衍了事,因此,反映不了什麼,不看也罷。

古城一圈轉下來,用不了半天時間。當然,如果是要看看那些商鋪,還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尤其是那些苗族、土家族的手工藝品、蠟染、銀飾品等,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地欣賞,耐心地與老板討價還價,還是有可能找到心儀的物品的。江湖上流傳很廣的“阿雅手工”,就在那條被稱為“保留最完整的古街道”上。

與古城相對應的,就是城外鄉下的苗寨了。

到了鳳凰,自然應該去參觀一下苗寨。雖說每座苗寨基本上都是黃泥牆黑瓦,無論村落布局,或是建築特色,並沒有什麼很特別之處,況且,很多苗寨都逐漸漢化了,寨子裡也蓋起了新樓房,人們平時的打扮也與漢族人沒有什麼兩樣。不過,不管怎麼說,只有進去了,才會有所感受。

我們選擇的是“香爐山古苗寨”,選擇這裡並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僅僅是因為距離鳳凰相對近一些(約17公裡),在“千工坪鄉”的北側,路也比較好走,並且據說是漢化程度相對較少一些的一個苗寨。

到了景區售票處,門票要148元/位,這與立在鳳凰古城文化廣場旅游局門口的告示牌上標示的54元/位的價格相差太遠了。售票員說,那是2年前的價格。後又改口說,那54元/位的,僅僅是門票。而他們的148元/位的,是包括了歌舞表演和農家樂吃飯。一句話,這是捆綁銷售,是套票,沒有商量余地,不吃飯也要這個價。

有點心不甘。立即設法去尋找從鳳凰來的旅游團的導游,與導游協商,臨時加入他們的旅游團。協商成功,我們每人80元,包括所有項目,還有老村長當“地陪”導游。當然,也包括了那位鳳凰導游的好處費了。

這個古苗寨背靠“香爐山”,當地苗族人視為“聖山”。苗寨邊上,有三個巨大的天坑。老村長先帶領我們走下其中的一個天坑。來到坑底,發現坑中有溶洞,有暗河,而且洞中有洞,據說這三個天坑通過溶洞完全相連,都在地下。如果站在村口的公路上,只見村落和田地,不經介紹指點,外人根本不知道腳下完全是空的。

這裡就是上世紀50年代初湘西剿匪的戰場之一。老村長詳細介紹了當年土匪隱藏的地方,以及解放軍如何攻入洞內,消滅土匪的故事,並指著溶洞中的一小塊平地說,這裡曾經有四位解放軍女戰士,被土匪們活活燒死了。

向為新中國的安寧而獻出青春生命的烈士們,致敬!

由於有這些地下溶洞的存在,這裡的土地就嚴重缺水了。老天爺下再大的雨,這裡也不會積水。雨水很快就滲入地下流走了。地下河雖然有大量的水,但太深了,有些甚至超過100米深,希望通過打井來抽取地下水,成本實在太高,因此,缺水,是導致這裡貧困的最主要原因。

從村口停車場開始,經地下溶洞,再走上地面,最後進入寨子,這一路上,每個路口或轉彎處,都有1-2個小孩在那裡唱山歌,大的不過十一、二歲,小的估計只有二、三歲,男孩女孩都有,那些小不點,吐詞還不清楚呢,但曲調的把握已經相當准確了,歌聲優美,有些高音部還真不錯。

開始遇到的幾個,我們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我們還以為這是苗寨歡迎外來客人的一種儀式呢。對有些確實唱得挺好的小孩,我拿出一元錢獎勵他(她)。但很快我發現,我的口袋裡的零錢全部用完了,但前方的小孩卻還在不斷地增加,我們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用唱山歌表示歡迎的方式,在溫柔地討賞錢。當然,也同時明白了,路邊一些出售糖果餅干的小攤點,是他們的利益共同體。

我老婆趕緊買一包糖,遇到每個唱歌的孩子,都分二顆糖。旅游團中的一些婦女,也紛紛買糖買餅干,送給那些可愛的孩子。

不過,與我們城市中的那些強賣玫瑰花的專業小乞丐完全不同的是,這些孩子雖然是希望得到金錢或實物的獎勵,但絕不伸手,他們只是站在路邊,賣力地唱歌,你給她(他)糖,他們接過來會說聲“謝謝”,你不給,走過去了,他們也沒有任何不滿的表示,直到團隊的最後一個人從他們面前走過,才會停止唱歌。

還是一個很淳樸的地方啊。

當然,有時你也會發現,你剛給過糖的一個小孩,又站在前面的路口唱歌了,你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在什麼時候跑過去的。這往往是幾個比較調皮的小男孩,也許他實在是很想吃糖了。很可愛。

我們詢問一個上小學5年級的男孩:“每天有那麼多的游客來,你可以得到不少糖,如果吃那麼多的糖,牙齒會搞壞的。”

他回答說:“我知道。其實現在游客也不多,開學後我們都要住到學校去了”。

“那現在你得到的糖,吃不完,怎麼處理呢?”

“交給父母。”

“那父母怎麼處理呢?”

“分給爺爺奶奶啊。”

“那你父母平時在干什麼呢?”

“他們在浙江義烏打工,現在春節回家了。”

噢,原來是一個留守的孩子。我老婆悄悄地塞給他5元錢。本來也僅僅是表示同情,但沒想到,從此,一直到我們離開苗寨,這個小男孩就一直陪伴著我們,給我們介紹村裡的情況,還提醒我們一些注意事項,當起小導游了。這孩子有顆感恩的心。

進入苗寨,自然會有一套正式的歡迎儀式,這是古老的苗家習俗:寨子門口,有一群穿著鮮艷奪目的苗族服飾的婦女,用一根紅綢帶攔住了大家的去路,先是苗家婦女們唱歌,我們也聽不懂在唱什麼內容,但知道這可能就是傳說中“攔路歌”了。接著,兩位婦女打響苗鼓(又稱“卡鼓”),但見紅裙翻飛,鼓點有力,風格獨特,很有感染力道。短暫的鼓點表演結束後,主人邀請客人也去打鼓,祈求好運,這我們只能是像征性地敲幾下了,實在上不了台面的。最後,婦女們端來一碗碗酒,請客人喝,就是有名的“攔門酒”了,這沒問題,男賓們幾乎都一干而盡。至此,儀式算是結束了。收起紅綢,放客人進寨。

進入苗寨後,除了觀看苗族風情歌舞表演,吃農家菜等之外,老村長還陪著我們,走訪了幾家普通苗家。感覺上,這裡的生活的確還是十分落後艱苦的。

據老村長介紹,這裡的年輕人,大多數外出打工了,有不少就在我們浙江。外出打工時間長了,對家鄉的生活反而感覺不習慣了。如果家裡還有老人,每年還會回來看看。如果家裡沒有老人了,就慢慢地很少回來。所以,平時村裡就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

老村長指著遠處的一幢農舍說,那是我的家,實在太簡陋了,不好意思帶你們進去。如果我稍微年輕一點,我也出去打工了,回來可以蓋新房。

我說,如果村裡蓋了一些新房,那苗寨的特色不就沒有了嗎?那還會有外面的游客來游玩嗎?

老村長不響。

我又問他,這裡旅游開發了,你們村裡的經濟應該有所好轉吧?村民的收入也會相應增加的。

他說,看上去門票也不便宜,但其實門票的收入,大多讓縣政府、鄉政府、旅游、衛生、稅務等相關部門給抽走了,我們村裡每戶每年只能分到100元錢。

100元/戶/年?我很震驚。但一想,這是一個的現狀,很有代表意義的,不僅是這裡,中國西部大多數的農民,不就是這樣麼?

我默默地遞給他20元錢,算是給他的導游小費,更似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補償。

到了湘西若不趕集,就會非常遺憾。更有俗話說:“到湘西不趕集,等於沒到過湘西”。那“苗家墟場”,的確是體會當地苗族民俗風情的好機會,不應錯過。

有位當地小姑娘很疑惑地問我們,集市上所出售的東西,鳳凰縣城裡都有啊,而且質量還好了許多,你們干嘛還去那裡擠啊?

她很難理解這些“城裡人”的心情。這不奇怪。

當地人趕集是為了買賣,也是為了聚會、趕熱鬧,而外地人去趕集,則是為了看民俗風情,感受在“城裡”已經逐漸淡忘的樸實的鄉情。

趕集的日子,鳳凰縣內不同地方的集市,日期有所不同,最有名的苗家集市是:

禾庫、千工坪:農歷逢一、逢六

阿拉、腊爾山:農歷逢二、逢七

山江:農歷逢三、逢八

麻衝:農歷逢四、逢九

吉信、落潮井:農歷逢五、逢十

我們到了鳳凰的第二天(正月初五),就開車幾十公裡,趕到“落潮井”去趕集,那可是湖南最西面的一個行政鄉了,與貴州省緊挨了。由此,我們完成了從浙江東面的寧波,橫穿浙江、江西、湖南的“壯舉”了,但不知是我們去得太早了?還是因為正在過年中,沒人要買賣什麼物品?總之,有幾個攤位,但沒什麼人。令人有點沮喪。

初六,我們去香爐山古苗寨時,路過“千工坪”集市,攤位是明顯地多了,但也沒多少人,穿苗族服飾的真正的苗族人,更是寥寥無幾。直到我們參觀完古苗寨,准備返回鳳凰時,路上才看到不少苗家婦女盛裝打扮,慢慢地往集市方向走去。

看來,如果要去趕集,沒有必要太早去,12點鐘左右,集市才漸入佳境。想想也是,以前山高路險的,車輛很少,從家裡出來,趕到集市,沒有一、二個時辰能到麼?

初七,我們正式決定去趕“腊爾山”的集。

腊爾山高原台地,是苗人的腹地,據說歷史上每一次的苗民起義,幾乎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腊爾山鎮雖說屬於湖南省,但位於湖南、貴州、重慶三省交彙處,因此,它的集市,歷來有“三省趕一場”一說。我問過幾位鳳凰當地人,究竟是山江的集市大?還是腊爾山的集市大?他們大多數說,還是腊爾山的集市大,只不過,由於山江鎮距離鳳凰比較近,交通方便,游客就比較多一些。去腊爾山的游客少,它的原始風貌就更突出一些。

早上睡到自然醒,吃個飽飽的早餐,十點多鐘才走到中巴車站。由於聽說過了山江鎮後,去腊爾山的山路不好走,擔心我們小車底盤受損,所以決定不開車了,坐一次湘西山區的中巴車,10元/位,與各族人民擠在一起,也是一種難得的體會。

那山路確實崎嶇。我們乘坐的中巴車,過了山江鎮不久,也爆胎了。不得不慢慢地退回山江鎮,補胎後再繼續前進。就這樣,趕到腊爾山鎮,已是中午12點多了。不過,正好是集市的高潮了。

剛下車,抬頭一看,不遠處就是集市了,只見道路兩邊擺滿了商攤,中間是擁擠的人流,已經可以說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熱鬧非凡。

我們隨著人流,慢慢地往前移動,不時有盛裝打扮的苗家少婦,三五成群,叮叮索索地走過來,各種式樣的銀飾品,頭上戴的,脖上掛的,肩上披的,腰上纏的,還有衣服的紐扣、褲腳的邊飾,都是銀子做的,而且做工精致,款式各異,配上繡花衣褲,真是漂亮極了。我老婆都看呆了,一邊跟著她們後面仔細觀看,一邊不住地贊嘆。還利用她們停步商談的機會,站在她們邊上,招呼我趕緊照相。後來,利用一次選購老銀鐲子的機會,與三位苗家婦女攀談起來,並要求一起合影,她們很爽快地答應了,老婆總算如願以償。

我們詢問其中一位少婦,她今天身上穿帶的銀飾品,需要多少錢。那位少婦回答,大概六千元左右,不是購買的,都是自己手工打造的。

我曾聽說,有些苗家婦女的銀飾品,價值超過二萬。回想昨天去苗寨的人家,那簡陋的房子家具,相對比較惡劣的生活環境(缺水),和很低的收入,與苗家婦女盛裝的光彩奪目,形成了明顯的對比。看來苗家的主要家財,都集中在女主人的身上了,也是他們的傳家寶了。當然,這樣的盛裝穿著打扮,一年可能只有幾次,但就這幾次,才顯得更有意義。

在集市中,有一個地方,是那些盛裝的苗家少婦最集中的,對了,照相館!當然,現在與時俱進,已經不叫“照相館”這樣老土的名字了,而叫“影像制作室”。在老土的集市上,也挺有現代感的吧。數碼照相,彩色照片打印,立等可取,使得那些婦女願意花很多時間,在那裡等候拍照。估計有些少婦如此盛裝打扮,主要就是為了到鎮上去拍一張照片。

細看擠在那“制作室”裡的婦女,表情都很生動的,興奮、著急、麻木、焦慮、羞澀、緊張、遺憾、羨慕、得意,等等,什麼都有。

也有一些人去了拍攝“大頭貼”的地方,雖然效果差一些,但快捷、便宜。

苗家的婦女的身高,大多數都不超過1.60米,有不少甚至不超過1.50米,使得她們頭上帶的(帽子?頭飾?頭巾?我不知道該叫什麼),顯得特別大,有的簡直達到身高的四分之一了。在頭巾上再加上銀飾品,我猜測,分量一定不輕。

集市上男生們的服裝,與漢族人相比,好像沒有什麼區別,至少我是分別不出來。年紀輕的,發型很多剪得像劉謙,也有很多人把頭發染燙成各種顏色的,估計都是在外面打工回來的。

原先以為,去苗寨或去趕集,可能會遇到語言溝通障礙,我們還曾經希望能找到一位懂苗語的導游,陪我們一起去腊爾山趕集。但我們這次一點都沒有感到任何不方便,遇到的所有人,都會講普通話,問路、購物,都很順當的。

集市上,從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到木炭等生活用品,以及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吃的用的,什麼都有,還有一些如補水壺底這樣很久沒有看到的手工藝。當然,我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在銀飾品攤位上逛,LP還真的選中了一對銀鐲子。

不得不說的是,集市的環境衛生,實在是不敢恭維,那簡直就是走在垃圾堆上。看來集市上的一切垃圾,都在地上了。所以,盡管婦女們的服飾是很漂亮的,但腳上的鞋,都是很髒,無一例外。

我們逛了二個多小時,直到自己感覺實在累了(其實還有一些地方我們沒有進去逛),才回到中巴班車上,開始吃干糧充飢。

在返回鳳凰的路上,我們仔細看了那座號稱“天下第一大石橋”的烏巢河大橋,據說這裡也是苗家風情的觀光寶地,但我們沒有下車。

鳳凰城的周邊,還有不少景點。不過,本人感覺並不值得,比如“黃絲橋古城”,說起來,這個古城始建於唐朝,也算有點來歷了,據稱是國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個城堡。但現狀是,除了那座城門樓,和與城樓為一體的古城牆,整個古城沒有給予很好的維修保護,實在沒有什麼可看的。而且很不好找,很奇怪,那麼有名的“黃絲橋古城”,居然沒有明顯的路標。我們是走了一些冤枉路,並且問了不少人,才找到的。附近有個“勾良苗寨”倒是有個很大的廣告牌。

再比如“南方長城”,除了有一座烽火台算是古跡之外,其它的城牆和烽火台等,都是90年後才修建的。更令人尷尬的是,這些古城、長城,都是當時的歷代統治者,為了鎮壓苗族等少數民族而修建的。也正因為由於這些古城和長城的存在,苗民們才被迫深入大山,且人口劇減。重修這些古跡,希望招來游客,就不得不介紹這些情況,在苗家的土地上,介紹這些,總覺得怪怪的。

至於鳳凰古城邊上的“奇梁洞”,如果已經去看了(或則打算去看)張家界的“黃龍洞”,那麼,這“奇梁洞”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五、寧波至鳳凰古城的來回自駕路線

我們夫妻兩人,駕車從寧波出發,一路往西,經甬金高速,進入滬昆高速(G60,浙江境內叫杭金衢高速),穿過江西,進入湖南,一直沿著滬昆高速往西走,直到懷化出口,走209國道,往北到鳳凰古城。

回程是從鳳凰古城走209國道,往北至吉首,然後轉入常吉高速(G56),一路往東,在常德附近轉入長張高速(G5513),往南,過長沙繞城高速,轉入京港澳高速(G4),快到株洲時再轉入滬昆高速(G60),繼續往東,經甬金高速返回寧波。

全程3151公裡。

喜歡自駕游的朋友們都知道,自駕游的快樂,不是在景點,而是在路上。每次出游,從離開家門起,旅游就開始了。

我們是在大年初二出發的,除了連綿的陰雨稍有不便外,高速公路上很空,跑起來很暢快。我們走過的那段滬昆高速,江西段的路面不太好,尤其是鷹潭附近,容易出事。整個江西段的限速是100公裡。過了湖南醴陵,限速提高到120公裡了。不過,外出旅游拜年的車輛也多起來了。過了湖南邵陽,進入山區,彎道增多,限速又降到100公裡,但車輛少,路況好。在懷化下高速,走209國道。雖說是國道,但從懷化到鳳凰的這一段山路,路況不好,而且彎道很多又很急,幸虧當時車輛少。

回來時,我們就改走從鳳凰到吉首的209國道,只有51公裡路,路況好多了,並且,常吉高速很漂亮,許多路段在隧道和高架橋上,有一段路只有30公裡路程,竟然有20多個隧道,有高架橋相連接,可見當時造這條高速公路是很艱苦的。從常德到株洲這一段,高速公路的路面狀況一般,在長沙附近,要經過三個收費站,排隊時間比較長,並且,京港澳高速(G4)的車輛非常多,集裝箱車和大貨車都在超車道上行駛,導致整個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很擁堵,走走停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這是我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使我們不得不修改住宿計劃。估計這與大量的節後返程車輛有關。

為了避免過於疲勞,我們沒有一路開到底。去的時候,第一晚在江西省新余市的北湖賓館住宿。第二天路過湘潭,特意去韶山的毛澤東故居和花明樓的劉少奇故居參觀瀏覽,二個故居相距30公裡左右。因此,第二晚就住在韶山賓館了。回來時,仍在江西新余市住了一晚,初九傍晚才回到家裡。

特別介紹一下江西的新余市,原先我們僅僅是根據我們的旅程時間來安排住宿的,新余市正好在一個相對合適的時間段內,被選中了,但我們進入新余市後,發現這是一個似乎很新的城市,城市建設很現代,市容環境又很干淨,而且還很安靜,這與我們到過的南昌、九江、鷹潭等一些江西城市相比,完全不一樣。很有好感,表揚5分鐘。

新余市的邊上,有個“仙女湖”,據說挺漂亮的,可以玩1-2天。我查看了旅游手冊,感覺與杭州邊上的“千島湖”差不多,考慮到時間關系,沒去游覽。

北湖賓館是當地最好的一家賓館了,房價比較便宜,房內設施卻很現代,除了一些房內設計(如衛生間、燈光控制等)比較自戀,或則說是自作聰明,沒有考慮游客的實際使用要求,不夠人性化之外,其他方面都挺好的。所以,當返程路況出現變數,使我們不得不修改行程計劃時,我們還是選擇了新余市的北湖賓館。

該賓館的大堂邊上,有家“左岸咖啡”,提供一道叫“湘西外婆家”的小菜,由於我們正好要去湘西,就點了這道菜。很下飯的。後來我們在湘西鳳凰的所有飯店打聽,都沒有找到這到菜,不知該“外婆家”在湘西的哪裡?第二次入住該賓館,再去吃飯時,我們特意帶了飯盒,就為了打包這道菜。當我們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停車吃午飯,這道菜使服務區的飯,也變得好吃起來了。

以上供自駕游的朋友們參考。


精選遊記: 鳳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