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民間真理真是顛撲不破,比如說:“小兩口吵架不記仇”、“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什麼的,都等待著你我在漫長的歲月中逐一驗證,並產生共鳴,再恨不得抱頭痛哭一把!就像今年過年,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回婆家還是回娘家,獨生子女夫妻愁”的困擾,並由此產生了濃厚的抑郁情和內疚感,直接導致大年初二還在細雪翩翩的時候就帶著自己的親爸媽和孩子直奔蘇州重溫蘇博,一來似乎這樣就能略表讓二老獨自過除夕的歉意,二來大過年的你總不能就因為心裡翻騰的不適宜和老公打一架吧,人家也是爸媽的兒子呢,都難。那就干脆眼不見為淨吧。
沒想到,柳暗花明,初三,天就晴了。一家人開開心心出門旅游,前幾天的悶氣,早不知道溜哪裡去了。目的地本來很單純:寧波、溪口。
咱家老公平日以車當步,自詡:“人肉GPS”一枚,在四日的旅程中其數次與機器GPS決一高下,陣仗是:“你要往東我絕對往西,你要直行我絕對轉彎”。可憐小G沿途無數次以哀婉的聲音提醒:“前方請掉頭行駛”,愣是無一奏效,還不時被老公嘲笑:“這機器指錯了嘛!”“它說的肯定不對!”“這條路肯定比我走的遠!”我都不禁心生憐憫:這小G幸好是部機器,要是個人,還不得活活氣死啊!
也正由於這個原因,第一站,我們誤打誤撞,來到慈城。(沒辦法,小G說要下高速,老公楞不肯)
那時依稀已經是一點半了,幾個人的肚子全部在咕咕亂叫,就差從喉嚨裡伸出一只小手來搶東西吃了。
可是,同志們啊!慈城是一個典型的傳統的江南小鎮(據百度記載:其鎮域面積102.57平方公裡,2008年人口約6萬),也就是說,過年人家都關門的啦,所以我們走過了一家又一家,也沒看見一家賣吃的!再次回憶當時的飢餓,恨不得來一串網絡哭訴語“嗚嗚嗚嗚嗚嗚嗚嗚”,這直接導致後面幾天,我家妞妞特別關心什麼時候吃飯,並且吃得特別好:)
但是即便在飢餓中,也有驚訝的發現,慈城的設計品位相當不俗。網上有人已經對此有介紹了:“慈城的logo、地圖、路牌、旅游點的簡介板等等,很明顯都是經過專業的設計,與古鎮的文化底蘊非常吻合。各個旅游景點的簡介板不僅裝幀風格統一,而且內容格式也一致:中英對照的文字,以及以中國畫特有的界畫手法繪制的建築鳥瞰圖。各個旅游景點的工作人員、保安統一著裝。”慈城的設計品位非常大氣,就是拿到上海也是數一數二的,昆山就根本沒得比啦。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搜索了一些慈城的資料,才知道,原來慈城自古都是非常富裕的,而且與溫州小商人相反,都是出大商人的,所以大家才認為,慈城人的眼界特別開闊,欣賞眼光也就不一般了。倒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不過後來去了寧波,也沒覺得寧波的設計比慈城好,想想在一些景點看到的惡俗的招貼,越發覺得慈城的不同凡響!
後來經保安指點,直奔慈城城隍廟,直奔小吃而去。
哈哈,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最濃郁的年味,就是在慈城城隍廟,這裡像微型廟會:有唱戲的、有剪窗花的、有做虎頭鞋的、有捏面花的,都是我聞所未聞,倍感新奇的,一時間都忘記自己是找吃的來的。
正看得不亦樂乎,忽然聞到陣陣香氣,尋香而去,正好是當地的年糕小吃。說起來,寧波年糕的名氣真不是一般的大,寧波人對年糕的喜愛真不是一點點的厲害————進入寧波境內,好多“高炮”就是年糕做主角的:)這吃法也比我們豐富得多。當天在城隍廟裡面售賣的年糕,居然都是現場制作的,做成1米多長,二三十釐米厚的大年糕條,泡在門邊的超級水缸裡面,一面賣,一面撈起來切,極端新鮮的感覺。年糕的吃飯也很別致,除了炒的菜年糕,煮的湯年糕,還有年糕包的甜餅、鹹餅、薄薄年糕皮炸出來的韭菜黃金餃,五花八門,總算是暫時安慰了我們的肚子。
緊貼著城隍廟,就是慈城縣衙。身處江南,各處府邸逛了不少,縣衙的確是第一回得見。尤其是進門之後,發現一重又一重新天地,越發覺得不虛此行。摘要說說幾個有趣的發現:
1、古人的枷鎖,脖子和手腕之間的距離其實很長,等於說強行把犯人手伸直了,除了重量之外,還有姿態上的難受呀;
2、古時候當官是不能攜家眷的,平時就老爺一個人住在縣衙裡面(嘖嘖,太寂寞了!),到了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個十天半月的。(奇怪喔,那為啥還要打破頭的想當官?)
3、除了夾手指的刑具,還有夾腿的刑具,形狀樣式就是夾手指刑具的放大版
4、古時候的兵器原來蠻重的,女的還輕易弄不來,也難怪,古時候還沒有鋁合金之類的東西呢。
縣衙的一扇小邊門出去,是著名的慈湖,邊上有間作為旅游景點而特別加以指示的飯莊———走馬樓飯莊——這也是我堅定地想再去慈湖的原因之一。走馬樓飯莊是老宅改建而成,網上有詳細的照片,大家看了一定也會想去的。就是可惜我去的時候是下午三點,人家午間休息,要等到五點半才開始營業。飯莊裡。還彌漫著午間營業留下的味道。鼻子裡聞著誘人的香味卻吃不到,真是一種巨大的折磨呀!
不堪折磨,只得離開,下一站,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