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末哈爾濱,長春行程流水賬04

作者: 皮牙子

導讀第二天 9.00分通江街。當年猶太人在哈爾濱的居住地,猶太教堂、猶太學校都在這條街上,沿著通江街向北走,街的兩邊還有一些有歐式風格的樓房建築,粗厚的外牆非常適合哈爾濱這個城市,高度不高,但是很敦實,能夠扛得住西伯利亞來的嚴寒。通江街走到底,就通江了,通松花江。 10.00分松花江面。12月的松花江面已經全部封凍,行人直接從江面上走來走去。在詢問了 ...

第二天

9.00分通江街。當年猶太人在哈爾濱的居住地,猶太教堂、猶太學校都在這條街上,沿著通江街向北走,街的兩邊還有一些有歐式風格的樓房建築,粗厚的外牆非常適合哈爾濱這個城市,高度不高,但是很敦實,能夠扛得住西伯利亞來的嚴寒。通江街走到底,就通江了,通松花江。

10.00分松花江面。12月的松花江面已經全部封凍,行人直接從江面上走來走去。在詢問了當地人之後,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的走向江面。零下20幾度,走在封凍的松花江上,典型的東北生活,還是比較特別的。冷,北方那種刀割的冷,裸露在外面的皮膚,每一寸都有一種被抽打麻木的感覺,有些痛,有些刺激的過癮。冰封的江面上除了行人還有摩托車,騎著摩托車過松花江,挺酷的!岸邊還有馬拉爬犁,還有一排排游船被凍住那裡就像做展覽似的。沿著江岸向東走,岸上就是斯大林公園,沿著江岸一長溜,一個江邊公園,公園的名字體現了這個城市和蘇俄不解的淵源。東面不遠處就是松花江大鐵橋,也就是松花江鐵路橋,1901年俄國人建造的。

11.00分松花江大鐵橋。在橋下徘徊,一座伴隨著這座城市誕生的鐵路橋,*毅演的《夜幕下的哈爾濱》,很多鏡頭出現在這裡。一個熱心的市民告訴我,橋底的一處刻著“1901”的數字和俄文,表明了這座橋的歷史,可能也是這座城市的的歷史。沿著大鐵橋的西路走上鐵樓梯,幾個轉彎就到了橋面,橋面的當中是鐵軌,單行道,鐵軌的兩邊是人行道。

11.30分松花江大鐵橋,北橋頭堡。有下橋的扶梯,下了扶梯向前走就可以看到幾排民居,民居前面有一排小漁船,全都凍在江中。看到有個老頭和老太在鑿冰釣魚。

更多內容:http://jym541.spaces.live.com/default.aspx


精選遊記: 哈爾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