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父女中原行

作者: gaoxiang01

導讀阿木點在雄雞之腹,向廈門和北京各畫出一道弧線,尤如兩片綠葉,綠葉抽枝為結果。這回他將畫筆指向中原大地:古都西安。 決定作得極為匆忙,以致阿木嫂因公務纏身,無暇同行。阿木畫線、查景、定飯店等全套准備工作也僅有一天,連車子都來不及做個檢測,就在第二天清晨加滿油,攜阿木囡匆匆上路。 近乎夭折的行程 大雪初晴後的道路顯得空曠而安靜。阿木囡聽 ...

阿木點在雄雞之腹,向廈門和北京各畫出一道弧線,尤如兩片綠葉,綠葉抽枝為結果。這回他將畫筆指向中原大地:古都西安。

決定作得極為匆忙,以致阿木嫂因公務纏身,無暇同行。阿木畫線、查景、定飯店等全套准備工作也僅有一天,連車子都來不及做個檢測,就在第二天清晨加滿油,攜阿木囡匆匆上路。

近乎夭折的行程

大雪初晴後的道路顯得空曠而安靜。阿木囡聽著MP3,手捧小說,不斷與身邊裝滿零食的旅行包進行零距離接觸,倒比外面的道路更顯安靜。阿木左顧右盼不見同路人,“前無追兵,後無堵截”,直飆到150碼才輕輕收了收油門。

首個目的地是巢湖被譽為“湖天第一勝景”的姥山島。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浩瀚八百裡,迷霧中輕紗遮面,而姥山島正在湖心。阿木父女棄車上艇,回頭望了一眼香火正盛的中廟,就直衝上島。面積不到1平方公裡的小島在涼風中格外冷清,300戶常駐島民只有不多的十幾戶人家留守,微寐的老人、大紅的對聯、孤獨的古井、簡陋的港灣成為不多的風景。阿木父女各執一台相機,對著雪後的村落一氣狂拍,自得其樂。

兩人信步走過狀元亭,來到島上的最高峰:文峰塔。塔下有一涼亭,其間一民間藝人吹拉彈唱,烘托出節日裡熱鬧的氣氛。此人姓範,常年上島為游客免費演出和講解,兼做些茶水生意。老範為人開朗,十分熱情,繪聲繪色歷數巢湖名人,傳頌小島的動人傳說。相傳巢湖原為盆地,中央一城池喚作巢州。某日,一漁人捕得一條千斤大魚,運至城內。眾人皆爭而食之,獨老婦焦姥和女兒玉姑不食。一叟者對焦姥曰:“此魚系吾兒,汝母女不食,必有厚報。見城東石魚目赤,城將陷。”果然不久,焦姥見東門石魚目赤,她奔走急呼,讓百姓避災。忽晴天巨響,大雨如注,洪水橫流,巢州下陷。焦姥母女被濁浪衝散淹溺。危急時,小白龍施法,從湖內長起三座山,將母女和焦姥跑失的鞋托出水面。後人頌揚焦姥之德行,將巢湖取名焦湖,湖中的山取名姥山、姑山和鞋山。

帶著感人的傳說,阿木父女沿狹陡的石梯登上文峰塔,環眺巢湖,仿佛看到一對母女振臂高呼狂奔的身影,那兩只浮出水面的“小鞋”令心境空靈。

再次登上快艇,湖水忽然湧動起來,阿木這才意識到限載8人的小艇不但超員,且艇上一件救生衣都沒有。來前網上的一則巢湖上兩艇相撞眾人落水的新聞,適時從阿木腦中跳了出來……阿木感覺在快艇上顛簸的十分鐘,好漫長,呼呼的寒風似乎讓他屏住了呼吸。

傍晚,來到合肥城邊,入住酒店後,阿木感到頭昏腦脹,這天凌晨出發前就上吐下瀉的他,一頭栽倒在床上。

阿木囡甚是能干,自己安排妥當後,當即向大後方作現場直播。

“身體不行就多休息一天回來吧!”後方傳來道道加急號令。

前進還是後退?是個問題。

休整一夜,阿木仍執著駕車,千裡飛奔,沒有回頭。經河南南陽一晚的休整,在氟呱酸的幫助下,體力基本恢復。當一縷陽光從西方射過鐘樓,阿木父女已站在西安的西大街上。

巡古嘆今的西安

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的大街小巷,讓人一點兒也不覺得這是旅游淡季的古城。

阿木父女登上鐘樓,俯視潮湧般的人流,感受現代西安的繁華。

沿街漫步,風味小吃隨處可見。麥當勞店前生意興隆的油炸菜餅攤,千層肉餅、炒涼粉、羊血湯皆成口腹美食。

古城牆上正舉辦大型彩燈展。祥雲、華表、花卉將城樓妝點得富貴氣派,造型精致、流光溢彩的組燈,在城牆上講述著西天取經、嫦娥追月的民間故事,猜燈謎、賞花燈、舞龍獅,放風箏、升孔明燈,在激光燈的默契配合下,傳統之趣融入了現代燈火絢爛之美。漫步於火樹銀花盛開的街道,任時光緩緩流逝。

第二天的行程極為豐富:西安泡饃、兵馬俑、大雁塔。

“西安泡饃是一種文化!”——阿木嫂語。

“我要泡到11點半!”——阿木囡語。

“俺文化程度不高,不用泡那麼長時間吧。”——阿木語。

阿木嫂是好食之人,已從網上收集了詳細的西安泡饃資料,發了過來。說最正宗、最好吃的西安羊肉泡饃店有五家,分別是北廣濟街南的老劉家、街北頭的米家、湘子廟牛羊肉小炒泡饃、建基泡饃館、老烏家小炒泡饃。而泡饃的特點是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氣誘人,食後無余味,又有暖胃之功能。食用方法更是講究:干泡、口湯、水圍城、單走兒。

如此多的規矩,關鍵還得找得到,吃得著。據傳老劉家在午餐高峰時,食客隊伍要排成長龍,於是阿木父女一早就摸進回坊,准備早早占據要道,大戰泡饃。

一走進回坊,各色小吃三輪車沿街密布,小吃店鱗次櫛比。土渣燒餅、煎餅果子、麻辣燙、蒸碗、脫骨燒雞、香酥蛋卷,肚子是絕對餓不著的。老劉家的名頭很亮,隨便一打聽就有人為阿木指明了方向。

父女倆一路吃過去,不一會兒就到了老劉家店口,掌櫃老劉笑呵呵地迎了出來。“裡面坐,泡饃,好啊!幾碗?自己掰!沒問題。”老劉熟練而熱情地招呼著客人。

阿木父女走進店門,找了個靠門的桌子坐了下來。小店面積不大,十幾張黑色的桌子,四、五位客人在吃泡饃,牆壁上掛著兩塊頌揚老劉店的名家書法,而伊斯蘭教的教義也裝框掛在牆上。閑聊中,老劉說自己是回民,每天早晚都去清真寺做禮拜,伊斯蘭教的宗旨就是教育人要做好事、幫助人,要樂善好施。這店從解放前就在了,絕對正宗,“泡”就是南方“煮”的意思,泡饃用的是經幾十個小時熬制的原汁濃湯,特別香郁,再與碎饃、優質羊牛肉、粉絲一起翻煮,澆上羊油,就成了香味撲鼻的美味。

阿木父女開始掰饃,這還真是個細活兒。湯碗大小的一塊白饃,要掰成黃豆般的小粒,據說掰得越細小,泡饃味道越好,而掰的過程,其實就是停下腳步,放緩思緒,靜靜品味,細細思量。這兒沒什麼壓力,有的只是對美味的一份長長的期待,它或許與傍晚時分,在舒緩的鋼琴聲中,擺弄著小勺,啜一口咖啡有著同樣的意境。一個小時就這樣輕易地打發過去了,其間不時有客人進來吃泡饃,或自掰、或叫成品,而食速遠遠超過阿木,不一會兒,客人就抹一把嘴巴,打一個飽嗝,起身離去。

老劉的幾個年青徒弟不停地端湯、上饃、擦桌、拖地,非常勤快,笑意始終占據著他們黝黑的面龐。

經老劉的親自調理,滿滿的兩大海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隆重登場。阿木父女擺開架式,一通猛吃,浸透湯汁入口即化的饃,松軟香酥的羊肉片,滿口留香之後是微微的麻,再嚼上幾粒微甘的醋大蒜,還真不失為美味,只無奈距早點結束時間太近,兩人的胃還被小吃霸占著,半碗泡饃都沒完全下肚,就宣告無力再戰,而這距吃泡饃要喝下最後一口湯的完美目標相去甚遠。帶著歉意和遺憾,阿木帶著女兒奔向了兵馬俑。

幾經周折,一支兩千年前的部隊終於出現在阿木父女面前。阿木早慕兵馬俑壯觀,現在卻發現那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壯觀自不必多說,上千名秦國的威武將士列陣肅立,那氣勢,仿佛在舉行閱兵大典。在導游的解說中,阿木將時鐘調到公元前247年,腦中呈現出70多萬陶匠集聚於驪山腳下、渭水河畔,挖土、塑陶、燒窯的宏大場面。如果兵馬俑單以人多勢眾,那肯定配不上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美譽,兵馬俑奇在千人千面,奇在巧奪天工,奇在“千古一帝”將平定華夏的雄兵以這樣一種方式完整地留存千古。雖其因是想永享江山,其果卻是保存了歷史。

現代科學管理中有一條叫“細節決定品質”,誰知這經典在兩千年前就是秦人做事的不二法則。跪射俑露出的鞋底,圓形花紋中疏跟密;步兵俑的神情或深沉、或憨厚、或機敏、或凝重、或喜悅、或憂慮,喜怒哀樂因人而異,發髻盤法千姿百態,連發絲都根根可數,戰袍俑所系不同的帶扣……所有這些,無不體現出每一件如真人大小的秦俑,不僅僅是簡單的陶制品,更是一件件珍貴的藝術品。

按一比二比例制造的銅車馬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冶金鑄造工藝。那個地位和權利的像征,叫做“纛”的纓絡,青銅絲的直徑不到1毫米;2平方米的圓形車篷蓋,沒有焊縫,最薄處1毫米,澆鑄均勻,據說哪怕是現在也絕非易事;最讓阿木感到神奇的是立車上的傘柱,幾個銷釘和滑杆,就令傘的方向和長短可以自由調節,只可惜當時沒有CPU和電動機,否則這一定可叫做“智能遮陽傘”。導游指著一把青銅劍說:這劍表面塗有鉻鹽氧化層,有效地防止了青銅劍的鏽蝕,而同樣的防鏽技術,西方國家到20世紀30年代才有。這劍還有個小故事,出土時這劍被壓在一個大肚子高級軍吏俑的下面(將軍肚自古有之),壓彎了,當搬開俑後,這劍立刻自行復原,其韌性可見一斑。聽到此,阿木不由感嘆道:兩千年前,我們領先世界,兩千年後,我們追趕世界。

秦兵馬俑發現於1974年3月。那年大旱,臨潼縣西楊村的村民打井,不料水沒挖到,卻挖出一些頭型的破碎陶片,眾人避諱,皆遁,獨目不識丁的“智者”楊新滿收起碎片,走了幾十裡路將它們送到了縣裡。從此,沉睡於地下千年的秦國官兵,不管他們是否願意,終於重見天日。據傳老楊同志當時得到的獎勵是一張證書和三個工分,而現在他已經在博物館門口為游客簽名售書了,當地村民流傳著這樣一幅對聯。上聯:翻身不忘共產黨,下聯:致富全靠秦始皇,橫批:感謝老楊!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30年的挖掘與建造,讓幾千官兵和陶馬、青銅器與世人見面,探明的秦始皇帝陵園有56平方公裡,但彩俑出土30分鐘後就會氧化失色,目前還沒有足夠的“保鮮”技術;將成千上萬的碎片還原,這個超大型拼圖游戲也不是一般人所能通關。可能幾年、幾十年後,又會有新人與世人見面。

見暮色將至,阿木攜女返回西安,來到了大雁塔北廣場,這是亞洲最大的矩形噴水廣場,而大雁塔在廣場的正南方,廣場兩側排列著各種飲料、小玩藝兒、土特產店。許是今天路走多了,許是晚飯還沒進肚,阿木囡已步履蹣跚,不肯再走。阿木找了兩家菜館,阿木囡皆以人多、不見得好吃為由拒食。

“這裡等會兒有非常漂亮、非常壯觀的彩色噴泉。”阿木曾在電視中看到過航拍的噴水畫面。

“那它怎麼還不噴啊?”阿木囡一句話將阿木問住了。

“是啊!今天是周末,沒道理不噴啊,可能時間沒到吧。”路書資料沒做全的阿木也直納悶。“那我們到大唐芙蓉園外面去走一圈,聽說那裡有好看的水幕演出,我們在外面望一眼就買KFC回賓館。”阿木鼓動著而求其次。

在KFC的誘惑下,阿木囡手執烤火腿腸繼續前行。而走到大唐芙蓉園景區的門口,但見圍牆高築,站在路邊根本看不見裡面的湖面。

“哇,好美啊!SO BEAUTIFUL !”阿木囡高呼一聲,哈哈大笑……

垂頭喪氣的阿木在女兒一路高叫“beautiful”的笑聲中走向KFC,8點左右當他們再次經過北廣場時,廣場上仍不見有水噴出。

事後,阿木得知,噴水時間是每天的中午12點和晚上8點20分,歷時30分鐘。“就差了20分鐘,讓我空留遺憾。”阿木懊惱不已。

商氣十足的武漢

當大後方的最高指揮官問及阿木現在何處時,阿木答曰:襄樊。

“怎麼跑湖北去了?”“好馬不吃回頭草,好漢不走回頭路嘛。”

阿木回程選擇了武漢,襄樊和景德鎮是其中的兩個驛站。

襄樊的古隆中因諸葛孔明而聞名。“沒想到諸葛亮同志的隱居之地如此幽靜,真乃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阿木站在三顧堂前感嘆。

而阿木囡則對穿八卦陣、過鐵索橋、坐索滑道拍手叫好,隆中之行倒也不虛。

車上,阿木想起此景區72元一張的門票,突然想起一聯:翻身不忘共產黨,致富全靠諸葛亮,橫批:感謝老羅!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最大都市,長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長江、漢江將其一分為三,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水路空三棲交通樞紐,自古是商貿雲集之地,漢正街聞名遐邇。

當阿木將車駛進利濟南路,停在漢正街小商品市場門口,阿木囡說:“這兒怎麼這麼破敗?亂糟糟的。”的確,這地方還真是人多路小,擁擠不堪,但千萬別小看了那穿著勞動服,在路邊打公用電話的中年婦女或是老漢,說不定人家一開口就是幾萬、幾十萬的生意呢!

考察完武漢的經濟,阿木父女的主要任務還是看和吃:黃鶴樓、首義園。

黃鶴樓位於武漢長江大橋東岸,現在的樓建成於1985年,高大雄偉,樓前立有“黃鶴歸來”的銅像,樓上層層有物。站在樓上,東南方向,可見寶銅頂和千年古祥鐘,不時傳來洪亮的鐘聲,很是振奮。向西北望則是大橋全貌,上通汽車,下走火車的大橋,阿木開車在上面沒什麼感覺,現在倒覺得這橋還是很有些氣勢,只是霧氣頗重,滾滾長江東逝水、極目楚天舒之類的感覺是找不著了。登上五樓,涼爽的春風將身上的微汗吹得無影無蹤,空氣也異常的清新。阿木做個深呼吸,神清氣爽,倒也不失到此一游之樂。

正欲下樓,但見電梯口一塊“電梯下行收費2元/人”的牌子,阿木啞然失笑,“大煞風景!”

看完了樓,阿木囡直叫乏了,於是兩人轉到彭劉楊路南側的首義園小吃街,阿木囡頓時如進了天堂,精神大長,笑逐顏開。

如果每樣風味小吃都吃上一樣,阿木估計得帶上十個大肚子,方能如願。於是父女倆分工合作,看著上口的小吃只買一份,分而食之。東北小吃鹵肉卷餅、價值上億的台灣手抓餅、四季美湯包大王的蝦仁湯包、肉保證新鮮的新疆燒烤羊肉串、來自戶部巷的劉錦記熱干面,再來杯芒果蘆薈茶和冷凍綠豆湯。

“吃不下了!”兩人捧著肚子同時叫了起來。

而這些品種,阿木粗略一數,也就占小吃街的十分之一吧,什麼談炎記水餃、精武久久鴨脖、重慶毛血旺、李饞嘴梅花松糕、山東老家手擀面、三丁豆皮、奇味臭干子、汪集雞湯、毛公殿臭豆腐、墨記烤生蠔、雲南荷葉飯、武昌魚餛飩……這些阿木父女都還沒來得及嘗試。反正一個小店面就是一個特色名吃,就會有一段故事,不管這故事是否真實,在這兒吃肯定比別處吃更有味兒。

比如這熱干面,據說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面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面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面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面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面條放在沸水裡稍燙,撈起瀝干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干面”。從此他就專賣這種面,不僅人們競相品嘗,還有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

吃飽喝足,阿木繼續趕路。車上,阿木問女兒,“出來轉轉好玩嗎?”“好吃!”“下回還要來嗎?”“要!下次我們去北京敦煌!!”

阿木一陣狂暈!“你什麼時候把敦煌搬到北京去了?”

阿木囡哈哈大笑……



(巢湖中廟)



(船 港)



(年的味道無處不在,而老人的足跡卻沒有多少改變)



(藝人老範的風采)



(文峰塔與鞋島)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