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西藏行之遇(一)

作者: gelila

導讀臨行之前,搜羅了家中的糖和巧克力裝了一塑料袋,想作為對藏民小孩讓我拍照的獎勵。可沒想到轉了這一圈,我竟將它原封不動的帶回來了——我實在不忍將糖送出去。從我們的車駛出拉薩開始,只要一停車,就會有孩子們狂奔而來,他們不是來好奇圍觀的,而是來討東西。雖然許多小孩不會講漢話,但卻會哈羅哈羅的叫,然後就伸出手來。開始旅友們還拿出鉛筆本子來送 ...

臨行之前,搜羅了家中的糖和巧克力裝了一塑料袋,想作為對藏民小孩讓我拍照的獎勵。可沒想到轉了這一圈,我竟將它原封不動的帶回來了——我實在不忍將糖送出去。從我們的車駛出拉薩開始,只要一停車,就會有孩子們狂奔而來,他們不是來好奇圍觀的,而是來討東西。雖然許多小孩不會講漢話,但卻會哈羅哈羅的叫,然後就伸出手來。開始旅友們還拿出鉛筆本子來送,後來一看不行,給了一個上來一群,搞的你難以脫身。後來就索性不給了。孩子們見要不著,才散去。司機米瑪也看不慣,常幫著哄走孩子們。他說其實這些孩子不一定是家裡窮,有的富庶地方的孩子也照樣伸手討東西,好像已成了一種習慣。伙伴在和孩子們交談後認為,孩子們有時只是為了好玩。可我看著孩子們黑黑髒髒的小臉,就再也不想把糖拿出來了,我怕那會助長他們討東西的習慣。我更不能為了拍一張所謂逼真的照片而拿糖去施舍,孩子們都是我的同胞啊,我愛他們!

在岡巴拉山口,旅友在給一個十四五歲的藏族少女拍完照後,這個會說漢話的女孩問女旅友:家中有幾個小孩,好養嗎?旅友有點奇怪,回答了她,沒想到女孩突然冒出一句:“阿姨,你能不能把我帶走?”旅友一時竟無言以對!一個已經懂事了的少女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提出這樣的請求,說明她對外面的精彩世界已經向往到了什麼程度!或許她很清楚:假如自己不出去,等待著自己的將是什麼樣的一生;或許她不清楚:即使她出去了,外面的世界也會很無奈。可是比起她那些安於現狀的長輩祖輩們,她畢竟是進了一大步——至少,她已經認識到,山那邊那個文明開放的世界是值得自己去想往和追求的。

我們的司機才23歲,還是個大男孩。初中二年級就掇學考了駕照,開始了漫漫旅途的司機生涯。近十年了,也是個老司機了,阿裡新藏線珠峰經常跑。每年4月到11月的旅游旺季,經常沒有休息日,常常是今天剛回到拉薩,明天又要帶游客遠走。一個人駕車在顛簸狹窄的土路上行駛,一天往往要開十個小時,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一個月工資才一千元,這在西藏還是不錯的。他有個在西藏大學外語系讀書的妹妹,每年學費萬把元還要他供給。旅游淡季的半年裡,沒有游客來,老板就不發工資,我們問他這段時間干什麼?他說保養車輛,另外,還要讀書!“噢,讀什麼?”“讀英語。”我們驚訝之余更感高興:好小伙子!知道只有讀書學習才能使自己過的更好,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艱辛的生活和大量游客的接觸,使他有了自覺學習的意識。一個人有了這點意識,他就有希望;一個民族有了這樣的年輕人,這個民族才會有希望!我從心底裡祝福他——我們親愛的藏族小兄弟!

假如再去西藏,我不會再帶糖或鉛筆,食品和工具不是他們最需要的東西。我會到書店去為孩子們挑些連環畫小人書,安徒生童話科幻故事都可以,美美的畫面,不多的文字,讓孩子們為書所吸引,想弄清楚書中說的是什麼。或許他們中有人會因此喜歡上書,或許有的孩子會因這書而發出“我要讀書”的呼喊,或許有的孩子會因這書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真能這樣,我心甚喜,我心甚慰!

格裡拉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