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烏鎮前,曾在網上搜尋了很多相關的信息,大家的介紹有褒有貶,當然也有些許的了解,想像中那個江南水鄉都令人神往,所以狠下決心一定要去看看,哪怕只有短短的4天時間。
我們最初的目的是去西湖,我們早上7:40從上海坐動車到杭州,到了後坐Y7公交車到西湖邊上,估計我們去的不是時候,西湖沒有想像中那麼美麗,所以當天下午就從杭州到烏鎮,只是想去體驗所謂的枕上人家的真實感受吧。
打車到九堡汽車站坐車直接到烏鎮的,車票25元錢,大約1個小時15分吧,到後天已漸黑,要了個三輪車就直奔烏鎮的西柵(到了烏鎮不去看西柵的夜景,等於沒到過烏鎮),三輪車10元錢,和三輪車大叔了解了一些烏鎮的基本情況,這樣的話心裡也有點譜賽。
買了門票進入西柵,需要坐一個擺渡船,很有一種進入桃花源深處的感覺,西柵的夜色很嫵媚,樹下、拱橋邊、台階旁、屋檐邊閃耀著七彩燈光,與天上的星星共同閃耀,一陣暖風襲來,已辨不清到底是天上人間,還是人間仙境。宋代詩人宋伯仁在《夜過烏鎮》寫到:
望極模糊古樹林,彎彎溪港似難尋。
荻蘆花重霜初下,桑拓陰移月未沉。
恨別情懷雖戀酒,送衣時節怕聞砧。
夜行船上山歌意,說盡還家一片心。
我們晚上要了一個靠水的民宿,很普通的兩層小樓,房價也不是很貴(打折後238元,不靠水的就158元),打開房門,驚喜從心底湧起,房間的屋頂像閣樓一樣向下傾斜,牆體使用簡約風格的木線條框裝飾,別具一格。這種統一稱之為“烏鎮民宿”的房間別有洞天,可謂時尚與傳統同在,實用與美感並存。衛生間、浴室比較時尚,木質商務大床和柳編台燈、頂燈的燈罩襯托出另一番水鄉韻味。每一處細節也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茶具、一次性拖鞋也都有烏鎮印染藍花布的特飾圖案。 洗漱完後,泡一壺屋主早就准備好的菊花茶,站在窗前,遠望四周的燈火通明和倒影,每一處都是一幅山水畫,只見臨水閣樓,黛瓦灰牆,青石板面,小橋流水,楊柳曼舞,枕河人家,一幅幅的有如水墨畫般在我們眼前鋪開來,就像掉進到了夢裡,古樸寧靜,退盡了城市的喧囂,婉轉而細膩。
安靜的睡下,早上在一陣陣水聲和吳儂軟語的吆喝聲中醒來,臨窗一看,原來是有人劃著烏篷船來收垃圾的,洗過臉,下樓吃過屋主精心准備的早餐,漫步走在青石板的路上,什麼都不想,就這樣漫無止境的走下去,一直走到巷子深處,飄來一陣細雨,想起戴望舒的雨巷。
可能是早上人少的原因,很寧靜;
簡單的吃過午飯,就去了東柵,東柵比西柵沉澱了更多的歷史和故事,有矛盾、有似水年華、有橘子紅了,有三白酒、有藍印花布、有百床館、有當鋪、有皮影戲。。。。。。
一路走來很累、卻很開心很放松,因為忘卻了工作的繁忙和城市的浮華,沉靜於這裡的水鄉,久久不願離去。
從烏鎮回來後,很想看似水年華,因為在那樣一個唯美的地方發生的故事一定是唯美的,在似水年華的書裡,是這樣寫的:
那是中國南方省份的一個水鄉小鎮,古舊、清淨、安詳而且幽靜,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那裡有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欞,長長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烏篷船,煙起霧落,雲蒸霞蔚,草長鶯飛,花開花落,流年似水。
有一個我曾經深深*過的男子,他儒雅、雍容地站在橋上,對我說:"不管人事怎麼變遷,烏鎮永遠是烏鎮,在這江南水鄉最美的一隅,那麼溫潤,如黃昏裡的一簾幽夢,又如晨光中一支搖曳的薔薇……"
我們曾醉在水鄉,任年華似水。
--哦,清晰如一盞燈,單純如一扇門。
在我的記憶深處,日子就像牆角那一張蛛網在烏鎮晃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