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隨筆(7):形形色色的尼泊爾人

作者: 神州旅行者

導讀《尼泊爾隨筆》之七: 形形色色的尼泊爾人 自尼泊爾訪問歸來已是多年國內,但當年在那裡的所見所聞,總是在我的腦海裡縈繞,至今仍是揮之不去。尼泊爾仿佛是一面鏡子,反射出中國人百年來走過的道路,從鏡子閃現的光影裡,你會發現歷史有時會是那麼驚人的相似。 從尼泊爾甘吉(Nepalgunj)返回加德滿都之後,我們前往中國大使館拜訪,據使館經參處的官員介紹, ...

《尼泊爾隨筆》之七:

形形色色的尼泊爾人

自尼泊爾訪問歸來已是多年國內,但當年在那裡的所見所聞,總是在我的腦海裡縈繞,至今仍是揮之不去。尼泊爾仿佛是一面鏡子,反射出中國人百年來走過的道路,從鏡子閃現的光影裡,你會發現歷史有時會是那麼驚人的相似。

從尼泊爾甘吉(Nepalgunj)返回加德滿都之後,我們前往中國大使館拜訪,據使館經參處的官員介紹,邀請我們到訪的Golchha家族,是尼泊爾的十大家族之一,公司的創辦人拉姆•萊•鉤察先生(Ram Lal Golchha)原本是王宮衛隊長,具有貴族頭銜,退役之後下海經商,於1934年創辦Golchha Organisation,涉及貿易、金屬加工、制糖、釀酒、亞麻制品加工等行業,近年來又進入電子制造、互聯網通信和投資領域,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家族。至此我才明白,為什麼海關官員看到我們拿出Golchha開出的邀請函時,立即畢恭畢敬的原因。



記得剛到加德滿都時,Golchha集團董事迪威克•葛察先生(Diwakar Golchha)代表公司接待我們,威克•葛察先生是Golchha家族的第三代領軍人物,在巴基斯坦接受過完整的高等教育,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且思維敏捷,年齡不過三十歲,已到過世界上許多地方,包括中國的上海和深圳,對外面世界的新事物了如指掌。大家在談判桌前坐定之後,坐在長桌一端的威克•葛察先生伸手按了按電鈴,這時一個年長的僕人推門進來,畢恭畢敬地走到主人面前詢問有何吩咐,威克•鉤察先生用手指了指身後的窗式空調,意思是說:你把它給我打開!那個僕人打開空調開關後,倒退著離開房間,這真令我們頗感差異!其實那個空調他完全可以伸手觸到,他卻不惜按鈴叫僕人跑進來做如此簡單的事情。在尼泊爾,森嚴的等級制度體現在方方面面,不論是受過怎樣的現代化教育,要想更正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顯然不會那麼容易。

尼泊爾人主要是印度-雅利安人(Indo-Aryan)、西藏人和緬甸人的後裔,走在加德滿都的大街上,你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尼泊爾人。

尼泊爾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眾多城邦小國,但近千年來主要由印度的王朝所控制,自十一世紀末期開始,印度的遮婁其王朝(Chalukaya Empire)在尼泊爾地區以印度教取代佛教,建立起嚴格的種姓制度(Caste System)。十八世紀中葉,來自郭爾喀(Gorkha)地區的另一只印度-雅利安人部落統一了尼泊爾,建立了沙阿王朝,繼續尊崇印度教為國教,使種姓制度得以延續。直到2008年沙阿王朝崩潰之前,尼泊爾雖然從法理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仍有嚴格的社會等級劃分。



尼泊爾地處世界一隅,社會尚處於一個原始的農業社會狀態,普遍沒有時間感念,我們傍晚到達加德滿都後,約好第二天早上拜訪Golchha公司,我們早晨起床,吃過早餐後就坐在房間裡苦等,直到十點多鐘還未見公司的人前來。以後每天情況都是如此,說是上午實際是中午,而且經常是約好的事情,被一拖再拖。每次會談都是先慢慢喝茶,很久都進入不了主題。

在尼泊爾的那些日子,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我們會經常見到這些閑散的人,時間對他們來說似乎沒有意義。每天的時間就這樣慢慢地消磨掉,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高原之上的加德滿都,日出很早卻日落很晚,在那裡好像時鐘都會變慢下來。

社會不平等和缺乏正義加重了人民的貧困,許多人起早貪黑拼命地工作,卻仍然得不到溫飽。許多孩子沒有機會讀書和接受正規的教育,從小就要負起養家糊口的責任。國王和王公貴族們高高在上,篤信“我的地盤,我做主!”根本不了解百姓的疾苦,也不屑於去了解。民怨就在這種不經意間一點點積累,最終像火山一樣爆發,使延續了三百余年的沙阿王朝灰飛煙滅。



我們在加德滿都的那些日子裡,經常到離旅店不遠處的一個中餐館用餐,一來二去就跟老板熟了,老板非常健談,不忙時會湊過來與我們聊天。從談話中我們得知老板本是緬甸華僑,六十年代中期也是個憤青響應國內革命,緬甸驅趕華僑時,告別妻子和一對兒女只身一人回國,先是被分配在昆明的商業局工作,但不久文革爆發,他被當作外國特務抓了起來,被關押在寧夏的一個監獄,與妻子兒女失去了聯系。他的妻子是緬甸人,一直不懈地查找丈夫的下落,七十年代中國放寬政策允許華僑出國,他與妻兒團聚後定居在尼泊爾。

老先生直言他不喜歡尼泊爾,他的一對兒女都在尼泊爾長大,但都已經離開尼泊爾去了美國,現在只有他與老伴還住在加德滿都。據老人講,在加德滿都還有五個像他那樣的人沒有入籍,仍然持中國護照,每年中國使館都要請他們幾個華僑過年,老伙伴們也經常聚一聚,大家都不想離開彼此,都是患難之交。

那個時候,尼泊爾的公共場所都懸掛著比蘭德拉國王(King Birendra)和艾西瓦婭王後(Queen Aishwarya )的照片,我便問起當地人對國王和王後的看法。據老先生講,尼泊爾人覺得國王比蘭德拉還算開明,普遍厭惡王後艾西瓦婭,她本人不僅飛揚跋扈,而且還縱容自己的親屬大肆撈錢,搞得國家民不聊生,許多政府工程都由她的家族子弟設立的公司承包,偷工減料司空見慣,政府官員都不敢過問。說到王儲迪潘德拉(Prince Dipendra)更是遭到百姓唾棄,迪潘德拉自小在母後的嬌慣之下無所事事,酗酒、吸毒無惡不作,沒人喜歡讓這個紈绔子弟繼承王位,成為一國之君。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這個王儲,為了自己的私利,不僅弒父弒母,而且殺光了家族所有人!

當談到尼泊爾人篤信的宗教時,老先生更是微詞有加,他認為許多尼泊爾人的悲慘命運正是來自於這種宗教,印度教將人分為四個階層,如果是個貴族和上等人,你信那個神保佑你,也還說得過去,下等人、賤人已經無法翻身了,將來轉世後還是個賤人,竟然還去信那個神,又有什麼意義呢?老先生告訴我們,其實尼泊爾下層社會聚集的不滿和怨恨由來已久,只是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來引爆而已。

我們在加德滿都的那些日子裡,我由於身體不適,經使館介紹我到中鐵集團駐加德滿都經理部的醫務室看病,在看完病閑聊時,醫生說起前些天發生的另一個故事:他們雇用的一位尼泊爾當地司機,在從外地回來的路上出了事故,導致手臂骨折,但是這個司機竟然堅持把車開了回來,醫務室的人連忙把他送到加德滿都最好的醫院,但醫院就是不收,不論中國公司怎樣交涉都無效,理由竟然是因為這個司機屬於下等階層,中鐵的人帶著他跑遍了所有醫院,最後一所陸軍醫院才勉強收下。



九十年代初期,中國人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但與富裕還是相差很遠,途徑香港時當我看到那裡繁榮的景像時,很為自己生活在國內而感到遺憾,但凡是個活生生的人,都會想往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是,在尼泊爾的所見所聞,使我又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一點點的慶幸,我才知道世界上竟然還有那麼不幸的人。從他(她)們無助的眼神裡,你會感到一種不滿與無奈,以及對社會變革的期待。



至今,我時常在想:如果當初沙阿王室能夠預見到自己的未來,他們是否會順應歷史的潮流嗎?有時想一想又覺得很可笑,當初滿清王朝就是錯過了這樣的機會,結果被拋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我又有什麼理由期待尼泊爾人能夠做得更好呢?

我們在結束訪問之前,迪威克•葛察先生在加德滿都的Everest Hotel設宴送行,那是一個五星級的豪華酒店,坐落在一個諾大的花園之中,站在庭院之中,你完全感覺不到這是在尼泊爾。餐廳裡坐滿衣衫光鮮的本地人,設施、食物和侍者的服務都堪稱一流,更讓人吃驚的是,餐廳旁邊就是賭場的入口,裡面坐滿了打扮前衛的年輕人和珠光寶氣的婦人,在那裡一擲千金,揮金如土,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悲哀。

一個特權階層控制一個國家,少數人以一種獨裁的方式統治大多數人,而這種權力又並非人民所賦予,這種統治能夠維持多久就非常令人懷疑,最後終將被人民推翻,尼泊爾正是一面鏡子,反射出人類社會的變化進程。

(更多精彩照片,請見本人博客:http://***/s/blog_6393a0af0100hooe.html)


精選遊記: 加德滿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