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的柳江古鎮

作者: 虛毛

導讀想去柳江的想法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只因網上傳言她是四川的麗江。麗江應該是十年前去過,當時因為出公差不允許我停留太久,走馬觀花似的已經沒有了太多的印像。因此柳江之行我認為是必須的。 元宵節前夕,終於有了這個機會,與老婆和另一對朋友一行四人踏上了圓夢之旅。 天下第一缽 從成都驅車到柳江要經過洪雅,洪雅是個好吃嘴的天堂。其品種之豐富絕不亞 ...

想去柳江的想法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只因網上傳言她是四川的麗江。麗江應該是十年前去過,當時因為出公差不允許我停留太久,走馬觀花似的已經沒有了太多的印像。因此柳江之行我認為是必須的。

元宵節前夕,終於有了這個機會,與老婆和另一對朋友一行四人踏上了圓夢之旅。

天下第一缽

從成都驅車到柳江要經過洪雅,洪雅是個好吃嘴的天堂。其品種之豐富絕不亞於成都多少。經過艱難的選擇,最終我們定在了“么麻子缽缽雞”,該店號稱“天下第一缽”。說實話我對缽缽雞並不感冒,但想到它居然如此“狂妄”,便決定一探究竟。

進店後我猜一定生意非常火爆,但實事上只有廖廖兩三桌,諾大的大堂略顯冷清,我在想是否上當?店員揣來了兩盆缽缽雞,一藤椒油,一紅油。值得一提的是,藤椒油是洪雅的特產,其麻中帶辣的口感與紅油各分千秋。吃第一根,感覺跟家樓下的差不多;從第五根開始,麻的味道慢慢溢出;第十根,辣的滋味從味蕾中突然蹦了出來,回味非常。我開始愛上了它,一發不可收拾。

最後結帳,四人共120根,是我史上最多的一次。“天下第一缽”豈是浪得虛名。

山水閣

看到“柳江古鎮”牌坊,我知道柳江鎮已經到了。鎮上的人並不多,也很熱情。我們找不到古鎮入口,卻意外發現在一個小賣部門口用碩大的硬紙殼寫著這樣幾個字:免費問路,有問必答。在好心的主人家指引下,我們穿小巷下了二十多米石階終於進入了古鎮。

柳江古鎮以她的水聞名,仲夏才是旅游的旺季,因此古鎮上游客十分稀疏。初四去過洛帶古鎮,肩挨肩感覺是在坐公車,此時的柳江才真正詮釋了古鎮的含義。

第一件事當然是住店。古鎮上的旅館以“榕樹客棧”和“水木時空”最為有名,雖然風格和位置都與古鎮匹配,但我們覺得還不太滿意。我們最終選擇了山水閣。 全木質結構、內有天井。因為淡季的原因,經過一番殺價,最終以單間100元/間成交,我暗自歡喜,要知道如果在旺季這個價格要翻倍。

我們住在二樓。推開房門,一排雕花木窗頓入眼簾,迫不及待推開窗,看著靜靜流淌地柳江、對面農舍房頂裊裊升起的炊煙、農舍和成片榕樹倒影在水中、不遠處若隱若現的玉屏山。山、水、樹、河在這裡絕美組合,山水閣由此而得名。

窗戶外是一排排茶桌,倚靠在木欄杆邊,喝茶亦可、煮酒也行、打牌、打盹甚至發呆都很美。

其實,清晨醒來推開窗,回到床上再懶一小會兒,任憑細細的河風輕拍你的身子,那也是一種享受。

整層樓就我們四個人住,清靜之余也增添了幾許詭異。

柳江的老街

走在老街上,幾乎除了我們四人就是當地住戶和商家,仿佛時間也在倒流。柳江的老街是黃龍溪古鎮和洛帶古鎮不能相提並論的,至少我這麼認為。那些商業化太濃的地方已經失去了古鎮本該有的純潔。未經過絲毫修飾的吊腳樓,文革期間留下的印痕,西洋建築的影子和川西壩子獨有木質建築都是柳江的精神所在。

“毛主席萬歲”、“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等標語在老街上牆面上隨處可見;

“望江客棧”一側傍河而建,另一側則在老街上。從老街上望去應該是30年代西洋建築,可穿堂而過才知道原來是正宗的四川民居。正廳裡放著木藤茶幾、兩邊是老木椅,則面的客廳擺放著八仙桌和茶幾,伸出的天台好納涼,天台下便是柳江。陡峭的木梯而上來到閣樓,依然有便於呼吸河風的小天台。

老街上有條小溪,當地居民在此洗菜、洗衣。顯然這條小溪是後來整修過的,但也能完全與老街混為一體。

我還看到了新華書店、中國農業銀行、供銷社,雖然已改作它用,但能想像昔日的柳江是如何的繁華。

“萬歲涼粉”是古街的特色小吃。店招隨風飄搖,旁邊還有一個大大的五角星,十分扯眼。店堂內掛著煤油燈,毛主席像和語錄也貼在牆上,看得出來也有一些年生。味道也堪稱一流。

柳江古鎮也很潮,現代與歷史相互交錯。有個賣飾品的小店店名特別奇怪,叫“賣男孩的小火柴”。我們想了很久也沒弄明白,於是好奇的在裡面購物。

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柳江,我心中的柳江是靜謐的,純潔的,很適合一個人發呆。

(2010年元宵)


(山水閣1)



(山水閣2)



(柳江古街)



(柳江的水)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